
《企鹅课》是一本由[英] 汤姆`米切尔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9.80元,页数:2016-1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企鹅课》读后感(一):一些生命里的故事
周末天气极好,于是去了海洋
世界,去看了总也看不够的水母和企鹅。企鹅馆很大,企鹅很多,白皑皑的冰雪地和观赏玻璃之间隔着一大片泳池,大多数企鹅站在岸上发呆,梳理羽毛,或是
享受着饲养员的喂食,少数戏水的企鹅在人们的新奇声中游过来,小脑袋贴上玻璃,接着又快速的一游而过,伴着游客不舍的声音。我总是不免会想,逗游客是否是他们找乐子的途径之一?企鹅的那些个种类到现在我仍傻傻分不清楚,这也
情有可原,如果什么时候我能养上一只企鹅,那么分辨企鹅品种也一定能和我现在对待犬类品种一样
如数家珍。
但是,我什么时候才能养一只企鹅呢,应该是不会有这样的机会了,这听起来是一件
疯狂的事,不是吗?企鹅看起来有点呆憨,我甚至不确定它是否能和主人有
情感上的沟通,如果胡安·萨尔瓦多在这里,它一定会歪着脑袋,瞪圆小眼睛看着我:“嘿,别把企鹅想的那么笨,行吗?”
对了,胡安·萨尔瓦多就是一只被人类收养的企鹅,
前因后果和它的被收养后的故事,可以在汤姆·米切尔的《企鹅课》里读到,汤姆就是收养胡安的那个人。虽然是汤姆解救了胡安,并且“承包”了它从此以后的
生活,我还是不太愿意把胡安定义为宠物,胡安和他,还有他们(汤姆的同事、学生以及从未见过胡安的家人与
朋友们)的关系更像是平等、相伴而非从属的关系。
汤姆·米切尔在六十四岁的时候出版了这本《企鹅课》,描绘他
曾经与胡安一起生活的
点点滴滴,讲述他
年轻时的精彩
经历和奇妙见闻。许多的景色和事物已随
时间流逝或变化或消失,只有这一段人和企鹅之间的情感
历久弥新。故事的最开始,胡安对于汤姆来说,和其它饱受原油污染倒在海滩上的企鹅并无不同;汤姆对于胡安来说也并没有
独一无二的地方。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他们彼此建立起联系,开始信赖彼此、陪伴彼此呢,也许是从胡安由暴躁攻击狂变成乖宝宝的时候,也许是
莫名其妙的通过了海关的时候,也许是他们一起呆在露台上发呆的时候……汤姆对胡安的
感情很复杂,可
毋庸置疑的是
这段感情让汤姆更加感性也更加
成熟。有时他们像
朋友,倾述、倾听、看星星;有时他们像父子,洗澡、喂鱼、小别;有的时候他们像师生,
安慰、
鼓励、
成长。胡安被汤姆
拯救,也对汤姆的一生有着莫大的影响,既有学会承担
责任的
沉稳、细心照顾生命的体贴、珍视情感的共鸣、尊重与欣赏他人等内容,又有克服未知的
恐惧、
忍耐当前的
现实、体会
思念及学会
放手的课程。企鹅胡安用它原始
纯真的
性情教会的不单单是汤姆,还有陪伴过它的人、见过它的人、听说过它的人,和我们这些读它的人。
汤姆希望给胡安找到一个新的去处,最终未能如愿。看着海洋馆里大片的冰雪,清澈的池水,满桶的小鱼,五彩的皮球和滑梯,我仿佛能看见胡安
淡定的转着眼珠,“嗯,好吧,如果你希望我在这里,我就会在这里。不过,我说,可要记得经常来看望我。”
文|团团花哚 2017.02.21
非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授权可豆邮或联系fionado@qq.com
《企鹅课》读后感(二):救了你,是我这一生做的最好的事。
生命中很多巧合会将我们引向完全不同的生活。
在旅行中救下一只企鹅,却再也无法将它送回大海,让一个在异国旅行的年轻人有了无数从没想过的
人生经历,而如他所说,这些经历胜过他
人生中其他所有经历,与这只企鹅的相遇,让他感受到了
命运的深意。
作为主人的我们,和来到我们生命中的宠物(不,应该说是朋友)之间,到底谁对谁的喂养和救赎更多呢?
【关于这个故事】
有一天,我
遇见了一只企鹅。
它因原油泄漏在海滩上生命垂危, 犹豫再三后,我带它回到了住处。
那是一段
危机四伏的日子,政府面临着暴力革命的混乱,我则是一个心里渴望着探索却
手足无措的年轻人。我以为是我救了这只名叫胡安•萨尔瓦多的企鹅,到最后才明白,是它拯救了我,并且教会我重要的生命课题。
陪伴
遇见它时,我是一个渴望
自由,厌倦了
循规蹈矩生活,一心想“选择人迹更少的一条道路”的年轻人,“陪伴”这两个字对我而言更像是负担。远离家乡、
亲人的动荡日子里,命运将这只企鹅带进我的生命,在同它抗衡、磨合、试图
放弃、与它一起生活的过程中,我
内心的
脆弱和
空虚被渐渐填补。
除了对我的陪伴,对于寄宿学校的
孩子们来说,它是有趣的玩伴,是让比赛不再紧张的吉祥物,是游泳的最佳示范者,是带来
勇气和希望的生命;对于
喜欢它的
倾诉者来说,它是最好的树洞,他会直视着
倾诉者的眼睛,
耐心地吸收他们说的每一件事,从天气到心底的
小秘密,而且从不插嘴。企鹅用独特的个性俘获了所有遇到它的人。
它也渴望被陪伴,见到每一个人都
欣喜若狂,客人会有一种在漫长而艰苦的旅程结束后来到
忠诚的老朋友家里的
感觉。它会用
自己独有的
魅力让每个人都
感觉到自己对它的陪伴所带来的
快乐。
现实中,也许是我们喂养了它,但本质上,是它在喂养作为人类的我们。
简单的快乐企鹅胡安•萨尔瓦多好像没有什么烦心事。
住在寄宿学校的露台,每天
欣喜地看着成群的年轻人定时地走来走去大概是只属于它的娱乐节目。它总会兴奋地伸长脖子
等待大家喂它鱼吃或和它交谈,尽管它听不懂。
吃饱喝足的胡安•萨尔瓦多站在
孩子群的中心,
含情脉脉地抬头看他们,似乎大家说的每一个字都令他陶醉。接着,由于吃得太撑,加之午后的
阳光暖洋洋地照在身上,他会打起瞌睡,靠在孩子们的腿上呼呼大睡。
在人类忙碌又不安的日子里,它在呼呼大睡。而我们奔波
劳碌又是为了获得什么呢?仅仅是一抹阳光、一顿美食就能带来的快乐,人类为什么不去安然
享受呢?
离别宠物之爱并非白白获得,而是我们的借贷,
复利高达
百分之百。
尽管情况可能不总是如此,我也
相信,
留他们在身边越久,到头来我们就越会
悲伤;
因为还债之日一到,无论对错,
都要为短期的贷款付出长久的补偿—
所以,看在天堂(在我们去到那里之前)的分上,
我们是否应该把自己的心交给一条狗来毁伤?
——吉卜林,《狗的力量》
我的心被这只企鹅填补甚至占据,因为原来的地方并不大,所以它就
努力伸展,终于将我的内心空间扩大到无法衡量的程度,给我莫大的惊喜,然后他就
离开了。
命运将它带给我是对我的一次救赎,那么它的离开则是我另一个重要的生命功课。它终究会离开这个世界,离别的苦痛是命运向我们收取的费用,是我们享受自己所爱的人和事物带来的
欢乐所付出的代价。随着
时间的推移,我心里的位置会逐渐被新的家人、朋友和宠物占据,但曾经的占有者留下的空缺
永远难以填补。
我们让自己的所爱活在
回忆、谈话和故事中,但我们不会去精确计算他们对于我们究竟
价值几何,他们曾出现过,就已经让我们了解到命运的深意。
他们要的如此少,却带给我们这么多。
《企鹅课》读后感(三):老师好
开始关注企鹅图书还是因为几年前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企鹅经典系列丛书,在那之前我已经很久没买过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外国名著了,虽然我是一个爱读外国名著的青年,但每次看到那套名著名译插图本的封面,便会兴致全无。同样的情况发生在译林出版社,那一本本蓝色的精装书,实在让我喜欢不起来,总有一种劣质盗版书的即视感。
相对好一些的是上海译文出版社,他们出版了一套平装的小字号版的名著,色彩分明,素雅大方,封面的角落上会有一个点名主题的图案,但是这套书的封面掉色严重,纸张一般,算是一个不小的遗憾,但也因此价格不贵。
直到我看到了企鹅经典系列的《恶之花》《动物农庄》《红色骑兵军》,甚至是《古希腊戏剧选》,才总算有了一点看到重霾之后云淡天高的感觉,它让我有了买书的冲动,甚至有买齐的冲动,只为那些封面。
只为封面买书?这并没有什么奇怪的。看过太多平庸的、不走心的封面,当怦然心动的封面出现时,想拥有它的冲动总是能淹没对几十块钱的不舍。
能做出一个好封面并不难,难的是始终保持高水准的封面设计,企鹅图书做到了。一家成立了八十年的图书公司,或许老态龙钟、固执守旧才是它该有的姿态,但是它却表现出了青壮年特有的喷薄而出的活力同时又有老而弥坚的艺术气息,一幅幅精彩的封面,让经典作品再次被大众接受,这在这个浮躁的时代,尤为珍贵。
这本《企鹅课》刚好与企鹅图书相辉映,可爱的企鹅给人们的印象就是憨态可掬,在纪录片中企鹅的形象一直是慵懒笨拙的,而在这本书中,它成为了人类的导师。这本书中讲述的故事是真实发生的事,是作者对自己亲身经历的回忆录,当然这只企鹅也是真实存在的。
汤姆与这只企鹅的偶遇方式很特别,当时他二十三岁,在异国他乡旅行时,在海边发现了一只满身沾满原油的企鹅,他把这只企鹅带回公寓并将它清洗干净,最后这只企鹅却赖上他不走了,他也只好带它回到学校并开始养起了企鹅。
这只企鹅与汤姆还有他身边的师生间产生了独特的情感关系,这些故事都是温情的,而这只企鹅在不知不觉中教会了这些人类许多学不到的东西。作者本身也感叹,其实不是他捡到了这只企鹅,而是这只企鹅捡到了他。
虽然我在前文中将这只企鹅视为是一只动物,其实作者在称呼这只名为胡安·萨瓦尔多企鹅时用的是“他”,也就是说汤姆真的把胡安当成是活生生的人生导师了。作者在叙事时也运用了胡安的内心独白,汤姆仿佛看透了他的心一样,这也是故事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从书中所记录的这些故事看来,这只企鹅给作者带来了巨大的财富,而作者又将这笔财富献给了我们,能够读到这本回忆录的我深感好运。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天,我阅读这本书时浑身都暖暖的,使我有一种冲动想要与这只企鹅见面,一睹他的绅士风采。
《企鹅课》读后感(四):自救还是他救?
在小学时看过BBC的记录片,讲的是生活在南极的帝企鹅的故事。帝企鹅宝宝在漫长的六个月的黑暗里坚守在一起,顶着狂风抱团取暖,几个月后迎来他们的出海捕鱼的
父母,
欢聚一堂的欢鸣,重逢的
喜悦让我感概良多。生存是多么的不易,面对未知的海洋
危险,哺育后代的
艰辛,生命是多么的
伟大。尊重每一位生灵才是正确的
态度。
人类因其私欲为了自身的发展漠视了多少的生命。在这本《企鹅课》里,书中的那名叫胡安·萨尔瓦多的企鹅是
幸运的,它的同类已悲惨的死于人类的无意或有意的环境 破坏中,救了它的年轻人又拯救者,而被救者又救了一名叫迭戈·冈萨雷斯的
男孩子。这个
男孩子在同类人那里得到的是误解
伤害,却是另一个物种的企鹅唤醒了孩子的
自信与潜力。旧的冒险結束,新的冒险才开始,何尝不是意味着旧的生活结束,开始一段新的未知的生活?
有勇气去面对未知的生活,正如那只企鹅一样被救和救人。
相互信任的感情在人类
社会难得而在企鹅那里却有着本能的驱使。书中有 一句“就在这时,我回头一看,发现那只鸟正跟在后面向我跑来”,这是一种被
信任的辛酸滋味。而一瞬间的决定不仅救了企鹅也救了自己的人生。故事里,讲述的这只胡安·萨尔瓦多在寄宿制学校里的各种琐事,人的世界里突然多出来了一只名叫胡安·萨尔瓦多的企鹅,这对孩子们来说是多么新鲜的事。于是围绕这个让人好奇的新鲜事,展开了一系列人与动物的故事,
有快乐,有平静,有收获,有
感动。遇见是一个巧合,而相处是问学问。小企鹅的存在,
改变了整个学校的生态,小企鹅也并非头脑
简单,相反,他们以最纯朴的本能教会人类原有而慢慢
遗忘的好品格。
万物
有始有终,从
生活中寻求到的是希望和前行下去的勇气,企鹅胡安·萨尔瓦多,就像一位真正拥有姓名的英雄,带给周围人类以
安全感、快乐、鼓舞和继续活下去的勇气。
乐观的看待生活,安心地做好自己能做的事,正是这堂《企鹅课》这本书教会我的知识。以善念待人,以善念对待周围的事物,哪怕是菲薄之力也会让生活变得更有希望 和美好。引用美国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的诗,“一片森林里分出两条路,而我却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但愿我所选择的也是一条高智商高情商的双赢之路。无论是自救还是救人,于心无愧,心安即可。
《企鹅课》读后感(五):Juan Salvador or Juan Salvado?(拯救者还是得救者)
作者在被原油污染的海边捡到了一直企鹅。
据作者说他在海边看到的景象“实在可怕,令人压抑作呕,不知将来是否会发展到“文明社会”无法容忍的程度,虽然现在的情景本身就是人类文明的玷污和亵渎”;“我相信,眼前这片海滩上的场景,是不同文明碰撞的必然结果”。这里充满了调侃和讽刺,我想这“不同文明”该是自然界“顺应”的文明和人类世界“改造”的文明吧。人类有意或无意地污染了海水,导致海洋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包括企鹅在内的动物生存环境恶化。大量企鹅死亡,作者就是在这样一片被污染的海边捡到了企鹅,并给他取名胡安•萨尔瓦多。
萨尔瓦多是得救者,作者让他免于死亡于原油污染,把他带回了阿根廷,让他感受到人类的友好和善意。
萨尔瓦多是拯救者,他给人们带来了欢乐,他让胆怯的学生用于做自己,他让作者更有责任心,他让人类反思“文明社会”给自然界带来的危害。
作者同时也带我们领略了南美迷人的风景和人文社会,那些荒野里的野生动物,那些暗夜里闪闪发亮的星星,那些不为人知角落里的秘密,都让人心生向往。
Hasta la vista,amigo mio.
后会有期,我的朋友。
《企鹅课》读后感(六):不像书评的书评
前几天在朋友A的生日局上,碰到了一位少言寡语的男生B。
聚会的几个人大多是第一次见面,只有A是共同好友,所以在饭局上偶尔会冷场,为了避免尴尬一直在找新的话题,慢慢就聊到了宠物。
B这时候就突然打开了话匣子,眼睛都在放光,他养了一只很漂亮的金毛。他拿出手机让我们看狗狗的照片,一脸自豪。看得出,这只金毛是被他精心的照顾着的。
这件事本来会很快的被我抛之脑后,因为它的确不值一提,并无特殊意义。然而就在昨天,B发了一条朋友圈,狗狗死掉了。
前一天还好好的,突然就走了。B已经给狗狗买好了足够它长得再大一点儿都可以睡的窝。
B说:“以后回家再也没有你扑上来给我一个拥抱了”
我身边有很多的朋友家里在养宠物,从最常见的猫、狗、鸟、鱼、仓鼠,到比较冷门的蜥蜴、蛇,都有。但我一直没有养,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害怕离别。
最初是被这本书的封面吸引的,一只萌萌的企鹅围了一条红色围巾,当时正好,我也围着一条一模一样的围巾,像是冥冥之中有什么预示似的,果断买下了这本书。
我看书的速度很快,一个小时就翻完了这本书。
故事其实很简单,一位热爱冒险的英国青年在海边救了一只浑身沾满原油的企鹅,由于一些原因,他把这只起名为胡安·萨尔瓦多的企鹅偷运回了阿根廷。
在当时的阿根廷,庇隆政府在恐怖主义的旋涡中濒临崩溃,暴力革命将阿根廷推向无政府状态的边缘。
胡安到达学校后,凭借他的“魅力”与热情,很快征服了每一个见过他的人。
学生、教室、工人、孩子们都喜欢跟他一起玩,他们喂他鱼吃,像朋友一样聊天,向胡安倾诉他们的忧愁…可以说,为大家在前途未卜的艰难岁月中带来了无数快乐。
然而快乐总是与厄运形影不离,胡安也是突然地离开了。然而他走后,留下的是希望而非绝望。
大家开始思考人类与其他物种之间种群平衡等问题,以及胡安与作者相遇的缘起——原油泄漏,“海洋能否从我们一手造成却选择视而不见的破坏中幸存?如同通胀中数以百万计的玛利亚这样的穷人为布宜诺斯艾利斯的中产阶级的房贷买单那样,企鹅和自然界中的其他弱势群体被迫为人类的生活方式买单。他们唯一的货币就是自己的生命。”作者这样思考道。
我渐渐意识到,人是可以在宠物身上学到一些东西的,例如学会承担责任。
突然好想养一只宠物啊。
《企鹅课》读后感(七):我的企鹅死了
故事的主角是一只叫胡安 萨尔瓦多的企鹅。“胡安死了,也许是天太热,他的声音越来越小,我本来想等你回来,但是天太热了,我把他埋了。”我是一个不断探险的人,然而每次探险前,我都在想办法安置胡安,直到这次我放心的走了。可是回来,胡安却不在了。 我捡了一只企鹅,在原油污染的企鹅尸体堆里,一番争斗后,企鹅接受了我的好意,变成了胡安。随我到了阿根廷。我的学生很喜欢和胡安玩,他们也极赋责任心的照顾胡安。胡安理解一切,容纳一切。然而他只是只企鹅,他不只是只企鹅。 我在遗忘的录像中看到了胡安的样子。 这就是企鹅课里的故事,原谅我用了自己的打开方式阅读。文学作品的最美之处在于,每个人眼中都会有不同的企鹅。值此忙碌之际,伴着台灯下微弱的光,读一只温暖的企鹅,熬夜也是不累的。人总要休息,但是休息不一定是睡眠。
《企鹅课》读后感(八):摈弃腻人的鸡汤,来碗鹅汤尝尝吧。
我看书一直有一个习惯,就是再看的过程中喜欢给书加个“套子”,软皮的书用纸包上书皮,硬壳的书套上自己做的布书衣。这样子既能保护图书,又能给自己带来一种舒畅的阅读心情。
拿到《企鹅课》这本书后,拆开塑封纸,准备给书“上套”。拿掉表面的布纹质封皮,一本红色印烫的硬壳书便呈现在我的面前。
红色,一种给予人力量的颜色,封皮上那只蹒跚而动的企鹅,围的也是一条长长的红色围巾。这本名为《企鹅课》的图书,又将带给我们一个怎样的故事,给予我们怎样的一股力量。
上世纪七十年代,一位在阿根廷一所寄宿制学校工作的英国青年,在某个周末去乌拉圭旅行时,突发奇想的救起了一只全身沾满原油的企鹅,并在机缘巧合之下将它带回了学校。从此,这只被命名为为胡安.萨尔瓦多的企鹅就生活在了这所寄宿制学校的天台上。
当时的阿根廷时局动荡,未来充满未知之数,每个人的心中都充满阴郁,但是胡安.萨尔瓦多的来临,为大家带来一道明媚的阳光,将大伙心中的雾霾逐渐驱散,给大家奉上了一堂现“企鹅课”,日子也渐渐变得不再那么难过,快乐开始入驻每个人的心中。
这是一本关于回忆的书,也是一本充满力量书。
一提起激励人心,给予人力量的书,不免会让人联想到所谓的“心灵鸡汤”文。看过太多的鸡汤文之后难免会让人心生厌恶,做作的故事情节与刻意的煽情就像是汤上漂着的那一层浮油,让人不免有些反胃。
“鹅汤”自然是不同于鸡汤的,这本《企鹅课》讲述的大部分虽然都是胡安.萨尔瓦多在寄宿制学校与大家发生的小小琐事,但是作者用真情的笔触将企鹅与大家的相处故事记录在纸上,与读者一起分享在那段动荡岁月中,胡安.萨尔瓦多带给大家的快乐与平静。
不管是怎样的一段文章、一个故事、一本图书。只要它能够带给你一段心灵上的触动,能够让你的如死水一般心底起一段小小的涟漪,或是让你充满伤痕的内心得到一些小小的平复,那么这段文章,这个故事,这本图书就是值得阅读的。你用来看这些文字的时间就没有被浪费掉。
我想关于企鹅胡安.萨尔瓦多的故事总有一段会打动到你,摈弃腻人的鸡汤,尝一口这碗特别的鹅汤吧,哪怕是为了换换口味也好,说不定这一尝,就真的爱上了呢!
《企鹅课》读后感(九):我们是否应该把自己的心交给一只企鹅来毁伤?
“宠物之爱并非白白获得,而是我们的借贷,
复利高达百分之百。
尽管情况可能不总是如此,我也相信,
留他们在身边越久,到头来我们就越会悲伤;
因为还债之日一到,无论对错,
都要为短期的贷款付出长久的补偿—
所以,看在天堂(在我们去到那里之前)的分上,
我们是否应该把自己的心交给一条狗来毁伤?”
——吉卜林,《狗的力量》
相遇:我和企鹅
我是一个即将前往阿根廷的普通老师,一个面向新世界难免手足无措的年轻人。渴望自由,厌倦了安逸、循规蹈矩的英格兰乡村生活,选择做喜欢的事情,决定为自己的选择负责,怀抱着某种选择“人迹更少的一条路”的雄心壮志,去走向没有安全网前提下的一些真正的挑战。他说,“衣食无忧的平淡生活中,缺少激动人心的元素。我希望亲自掌舵,在人生之海上自由漂荡,看看命运会给我怎样的赠礼,哪怕只是一个契机。”
当在被污染的海域看到幸存的这只企鹅的时候,“突然有种冲动,很想呵护留存这唯一的例外。”与成千上万的其他同类一样,不同的是,它活下来了,这是人和企鹅的相遇。
他对这只企鹅一无所知,正如他对自己不远处的生活和遥远的国度一样。企鹅从一开始的抗争、不安到之后的自然相处,这是否也是每一个有些无知有些无畏的每一个年轻人,和这个世界相遇和相处的过程呢?
相处:我是企鹅
在企鹅的天然栖居地,它们过着群居生活,不计其数的大批企鹅集群而居,几乎不存在所谓的“个体空间”。胡安是远离了这种常态的特别的一只。南美洲的英式寄宿学校,恐怕称得上是最接近企鹅栖居地的生活环境,身处其中的我,也是像胡安一样一个特别的存在。在这个通货膨胀极其严重的国家,我是一个可以购买美元旅行支票的外国人。
企鹅对于学校里的孩子,是有趣的玩伴,是值得信赖的朋友,甚至是让他们比赛克服恐惧赢得胜利的吉祥物;对于清扫工阿姨玛利亚,是耐心的树洞,是审慎可靠的牢骚接受者。胡安“会耐心地吸收倾诉者说的每一件事,从天气到心底的小秘密,而且从不插嘴。他直视着倾诉者的眼睛,始终密切关注他们的话语,因此访客愿意与他平等交流。”他是忠诚的倾听者,是力量的源泉。
对于“我”呢?当初还抱着它的时候,感觉是自己的孩子一样。大概,对于他来说,他和企鹅之间并不一定是彼和此的维系。作为学校的新老师,作为整个国家的外来者,他难道不就如同企鹅一样,一种异国情调式的存在吗?
离别:我只是我
在阿根廷任教的日子里,在探索安第斯山脉的途中,我被像朋友一样热情真诚对待。他们拥有得如此至少,却愿意与一个素昧平生的旅人分享过同一堆篝火、同一锅食物甚至同一顶帐篷,甚至自己的所有。面对这些擦身而过的人,“我”居然难以敞开心扉,难道同类之间的连接,比不上人和企鹅的某次偶然相遇吗?
企鹅对于孩子们来说,似乎是这个惨淡社会下的某些希望和乐趣,让他们暂时忘记课堂、社会等级和想家带了的约束和痛苦,甚至还是游泳课上最优秀的演示者和导师,甚至让他们重获勇气,真正成长。
然而,胡安依然会离去会死亡,它并不真正属于此地。“离别的苦痛是命运向我们收取的费用,是我们享受自己所爱的人和事物带来的欢乐所付出的代价”。
即使意义重大,即使无法取代,我还是我,路还是要自己走。
我们和世界?
某次原油泄漏事件,让“我”和企鹅相遇,人类的文明带来了随时盘旋的死亡威胁和痛苦经验,对我们自己,也对其他物种。通胀中穷人为中产阶级的房贷买单,企鹅和自然界中的其他弱势群体被迫为人类的生活方式买单。他们唯一的货币就是自己的性命。
“一片森林里分出两条路
而我却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
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书中反复出现人罗伯特•弗罗斯特《两条路》中的这句话,大概是一种心理暗示。我面对自己人生的新冒险,而人类也不断在面临新文明新世界新方式的撞击和选择。
罗伯特•奥尔特曼的电影《牧场之家好作伴》里,罗拉反复吟唱的是“人类啊,为什么要一直追求自己本不需要的东西?”胡安对于“我”、对于所有人,带来的希望、慰藉和欢乐,而他,只吃鱼就可以过得很快乐。而对于我们人类来说,真正需要的又到底是什么呢?
《企鹅课》读后感(十):企鹅胡安的多重身份
企鹅胡安的多重身份 评/《企鹅课》 文/小鱼儿 先问各位一个问题。如何借助动物成为网红?发布和猫狗的温馨生活照?想法不错,已经有人捷足先登了。君不见,“回忆小马甲”已成功晋升人气博主,还出了书。带着千奇百怪的动物遛弯?是个好方法。兔子,乌龟,有人尝试了。网上搜搜,一览无余!什么?老虎,鹰?嗯,创意无限,不过遛弯之前是不是得考虑下人身安全和它们的饲养费?如果我告诉你,有人因为溜企鹅,成为了阿根廷一所寄宿学校的风云人物,你信吗?不信,那就和我一起翻开《企鹅课》吧,一同围观作者汤姆和萌宠胡安一人一(企)鹅的爆笑温馨生活,发现胡安的多重身份吧! 《企鹅课》是一本纪实文学,讲述了一段温馨,笑中带泪的人(企)鹅情未了的故事。1975年,作者汤姆·米切尔赴阿根廷寄宿学校任教前夕,前往乌拉圭旅游,在原油污染的海滩上拯救了一只奄奄一息的帝企鹅胡安·萨尔瓦多。为胡安清洗身上油污后,数次将它送回大自然未果,汤姆正式收养了它。经过和海关的斗智斗勇,他们来到了寄宿学校圣乔治学院。在70年代经济萧条的阿根廷,胡安的到来为全校师生带来了不仅仅是欢乐,它的多重身份造就了一段段传奇。故事结尾,在汤姆外出旅游期间,胡安因病永远离开了他。尽管胡安的死令汤姆无比伤感,但胡安带给作者的启发却是无穷的。 胡安的第一重身份:树洞兼开心果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因为就业、住房,求学等各种问题压力山大,很多人因此夜不能寐。3月21日世界睡眠日前夕,相关部门发布了《2017中国睡眠指数报告》,报告显示,超过半数的首访者属于轻微睡眠困难者。因为自尊,隐私保护等考虑,很多人选择在网上和陌生人袒露心扉,诉说痛苦,不乏有人也会将自己的爱宠作为倾诉对象。各种心理辅导,情感导师的博客,公众号,方便大家诉说烦恼的“树洞”网站应运而生。殊不知,四十多年前圣乔治学院的学生们早已拥有了他们的树洞---企鹅胡安。 走起路来一摇一摆,见到慕名而来的学生老师,好似看到多年好友一样冲上去讨食,而且人越多越欢腾,活脱脱一个“人来疯”。有人和他说话时,会歪着头,两只眼睛轮番盯着对方,让学生们不由将烦恼一吐为快,完全不用担心秘密泄露。“企鹅独特的个性俘获了所有遇到他的人。他不仅是个很好的倾听者,也善于引导说话,用脑袋和眼睛回应对方。”这样的树洞,谁能不爱?瞧,圣乔治学院聘请了胡安担任安抚学生情绪的助理校长呢。 胡安的第二重身份:成长导师 海豚疗法,作为孤独症孩子治疗的一种辅助疗法,颇受家长们欢迎。据说,海豚发出的超声波会刺激孩子的神经细胞,另外,孩子和海豚亲密接触有利于加强他们和世界的沟通。 在《企鹅课》中,企鹅胡安同样通过独特的“水下人鹅共舞”疗法帮助曾经不受欢迎的孩子迭戈找回自信,挖掘出他被埋没的游泳潜力,代表学校在游泳比赛中获得冠军。差生迭戈大变身的故事告诉我们,每一个孩子都是潜力股。只要方法得当,你一定会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 胡安的第三重身份:幸运星 冥冥之中,上天安排了汤姆和企鹅胡安的相遇。“直到如今,我也没弄明白,那一天自己为什么要沿着海滩继续向前走,大概是急于察看污染带来了多大的破坏吧!”于胡安而言,汤姆是它的救命恩人,改变了它的命运;可谁能否认胡安不也是汤姆,甚至整个寄宿学校的幸运星呢? 在寄宿学校,胡安非常黏人,身处汤姆同事身边,就像和相识很久的老朋友呆在一起一样。“他会热情地欢迎客人访问自己的露台”,有人拜访时,他简直欣喜若狂。“一只仪态可掬,萌萌哒的企鹅跃然纸上。他的学习能力也很了得,从未上下楼梯的他经过数次尝试竟然行动自如,甚至和学生比赛下楼梯,他每次都赢。 70年代的阿根廷,处于动荡政府和经济危机中,通货膨胀严重。对于身处其中的寄宿学校的师生们,胡安的到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他们的压力及焦虑情绪,让他们更容易度过危机。 如果没有遇见胡安,汤姆在阿根廷的教学生涯会丧失不少乐趣;如果没有遇见胡安,四十多年后的今天,我们也看不到《企鹅课》,无法欣赏到南美洲如诗如画的风景,无法学习到关于帝企鹅的许多知识;如果没有遇见胡安,我们不会深思人与自然的关系;如果没有遇见胡安…… 想知道企鹅胡安还有哪些特别身份吗?打开书,一起来发现吧! 2017年4月27日 星期四 所有书评均为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如转载请豆邮联系或dingding2046@sin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