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失格》是一本由[日] 太宰治著作,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5,页数:26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人间失格》读后感(一):如果你已经不是你了,你是谁?你能是谁?
就像一个字写了很多遍你都不认识了一样,你每天透过镜子看自己,你知道那是谁吗?
如果你不是你,那么你是谁?我们生存在这个世上的意义是什么?
“是为了死亡,通过死亡得到救赎”
叶藏的一生中自杀多次都未能得到救赎,所以他开始沉沦,酗酒,吸烟,贪恋女色,凡事能做的一切坏事都被他做尽做绝,可就是这样的一个“罪人”企图通过自杀来结束他这并不光荣的一生都不能如愿,所以他只能苟且的或者,既然他都不是他自己了,他就为了别人而活着。
“生而为人,我很抱歉”
多么悲的一句话,却让很多为之流泪。一个人究竟有着怎样的内心才会说出这么丧的一句话?况且,为了别人活着又有什么抱歉的呢?
终于,在这本《人间失格》中,我窥探到了作者那卑微而又敏感的内心。那个说“生而为人,我很抱歉”的太宰治也会说出“终此一生,我依然深信,在绝望的彼岸,一定充满了希望”这样温暖而又治愈的话。
人间失格,即失去了做人的资格。做人也需要资格吗?如果世上的吸毒者,嗜赌者,好色者都可以有做人的资格,那么做人的资格的标准未免也太低了吧。
全书由序言,手记和后记组成,后面也添加了些太宰治一些其他的作品。开篇对三张照片的描写,让人不禁为之一颤,诡异的表情,感觉不到活人的生气,对照片里的人赶到悚然,产生厌恶感,不得不说,本书写的太阴暗了,将赤裸裸的人性体现的淋漓尽致。
幼年的我们,应该是天真烂漫的,可对主人公叶藏而言,他太早的成熟让他时刻都不忘扮演滑稽相去逗人发笑,一但有人说他不好,他便觉得自己的的确确做了一件让人误解的事,所以他忍,对别人的指责从不反抗。
甚至他说:不管怎么做都行,只要能逗人发笑。他总是选择牺牲自己,迎合别人。到最后,他连选择的能力都不具备了。
他为此感到苦恼,不曾一次想过自杀,与常子相约跳海却意外获救,在与良子的生活中,过量服用安眠药却也只是睡了三天三夜。
他认为:死亡能给自己带来幸福。
他自卑,自卑到不敢为自己的所有权与他人相争,哪怕最后会感到可惜。
“从那天夜里,我的头上出现了白发,对所有的一切越来越丧失信心,对其他人越来越怀疑,永久地远离了对人世生活所抱有的全部期待,喜悦与共鸣”
当他唯一的希望——良子,被人侵犯之后,他这样说到。
在太宰治的笔下,他走到了27岁,却像40多岁,却还是坚信,一切都将要过去。
是的,一切真的过去了。
作者写完这本书,自杀了,我想他一定得到了救赎。
如果你的一生只是为了迎合别人而存在,你就不是你了,那么你是谁?
我不知道,你还能是谁呢?
生而为人,的确很抱歉。
这是我第二次读《人间失格》。很久以前就听过这本很出名的书,一直没有看,也没有刻意去找相关的书。而且这本书从名字看,就觉得是个很大的悲剧。最近一两年接触了东野圭吾的书,所以去年也在kindle上第一次读了这本书,最近第二次阅读,选的纸质书,每一次看了都觉得很沉重,总要缓一缓,然后才能继续阅读下去。《人间失格》读后感(三):教人如何不爱他
对于太宰我有着复杂的感情,不敢轻易碰触和评价,几乎不想让任何人知道。
在书店买他的书、会让店员务必把书皮包好;如果在公众场合读他的书,可能会找个没人能瞥见书页内容的角落;和同事在公司里谈起,会想尽快结束话题。
太宰适合一个人蜷缩在心安的角落慢慢读。也许需要一杯茶、在喉咙发紧的时候获得安慰;务必提供一张棉被, 在读到脆弱和心痛的时候铺天盖地把自己藏起来,就此堕入昏沉的梦乡,假装外面的世界变换从此跟自己无关。
太宰是解得此种真意的:“无论多么贫困,只要有一床被褥,就会拥有美丽的遐想。”
这个家伙是如此真诚地袒露着自己的伤疤,像个温柔的无赖,怪不得女人们一个接一个地拜倒在细麻和服下。最高明的感情骗子总是最诚实的人,把自己的缺点和创伤全部摊开给你看,卑微、懦弱、孤单、脆弱,甚至连说过的谎话设下的骗局都一一抖落在你眼前,赤条条光秃秃的一个人一颗心,当然是去爱他啊,除了毫无保留地爱他、被就此拉进现实生活的修罗场之外、还能怎么样呢?他的才华光芒万丈,直教人飞蛾扑火,前途啊钱啊未来啊,都不需要了,做个亡命天涯的人,和他一起去死,都可以变成一种光荣。(然而却只有他活了。)
这个狡猾的家伙总是在退稿退稿退稿中写出光芒万丈的句子、穿过重重盔甲直接到达读者最脆弱的地方:
“如果读瓦雷里,那我们就说说瓦雷里。如果读蒙田,我们就说说蒙田。如果读帕斯卡,我们就说说帕斯卡。说,自杀的许可只能给完全幸福的人。这也是瓦雷里说的,不赖吧。我们就连自杀都做不到。……这本书里写着:不是像羽毛那样,而是像鸟那样轻盈。怎么做才好呢?”
你看,他明明只是在说读书,说那些已经被反复说过了无数次的人,为什么偏偏就要举那个羽毛和鸟的例子。他一脸无辜地问着单纯的问题,关于生命和死亡不可承受之重,话锋一转却像最绝妙的俳句一样,把一个让人无法呼吸的问题轻飘飘地甩到你手心里。
就好像买椟还珠的那个人,南海明珠弃如敝屣,拂袖而去。
他写如何叠一只纸鹤:
““我先把那张纸沿对角线对折,再将它对折,这就做成了一个袋状,然后再将这边的角折起,这就是翅膀;再折起另一边的角,这就是鸟嘴;就这样轻轻地拉出来,从这里的小孔吹气。这就是鹤。””
分明是平实得不能再平实的描写,放在中学作文里要被语文老师大红叉圈出来点评成缺乏美感。你却能在最简单的句子里读出隐喻,读出无法明确指明的意义。仿佛是玩一个游戏,又仿佛一个漫不经心的谜语,出题人飘然来了又飘然去了,没有正确答案,甚至连猜出答案都是多余的,谜面本身已然完整。
他会这样花言巧语地求婚:“:做一次女儿,做一次夫人,做一次母亲,人人都要有这样的经历。我们结婚吧。”
政治分明不正确却无法让人讨厌。
他会冷不丁地刺痛:“你也慢慢地到了恶贯满盈的时候了,不是吗?”
他就是那种良家妇女最需要当心的浪荡子,一地鸡毛一身毛病,却偏偏那么诚实可爱。
他也是这个世界注定无法留住的人,像太多光芒万丈的才华一样,只是上天借给人间一用,惊鸿一瞥便要无比珍惜地收去。
凡是有感于世间无常的人,真的能够不爱太宰吗?
不爱他的人,才真的是人间失格了吧。
太宰治并不是一个合群的人,也算不上一个能让人快活起来的作者,如果难过的时候读一读,恐怕会让你感慨一句生活大不易,然后艰难振作起来。可大多时候读来都是艰难的,对于我来说,《人间失格》的名头是在许多年前伴随着“生而为人,我很抱歉”一句话同时出现的,可这些年也没敢去读,一来总听人说它荒诞敏感甚至有些畸形,二来对于名头太大的书我一直也是敬而远之的姿态,总觉得再长大点去读不会在理解上出现偏差。
《人间失格》读后感(五):你一定知道我 ——读《人间失格》
by吕彤晖《人间失格》读后感(六):生而为人,我很抱歉
“生而为人,我很抱歉”之前无数次听到这句特别丧却无法反驳的名句,总是不明白“生而为人”何来抱歉之说。于是在2017年年初制定“2017年书单”时,太宰治的《人间失格》自然而然被选入了。
这本精装版的《人间失格》中包含了人间失格及太宰治先生的其他小说文集,整体读来才理解了那个叹息“生而为人,我很抱歉”的太宰治。
人间失格包含引人入胜的序言、以第一人称记录的三个手记和事件交代的后记组成。序言中首先是就三张照片中的那个丧气十足甚至有些恐怖的人进行了描述;而最精彩的是主人公的三个手记记录了自己走过童年、青年和中年的岁月痕迹;后记中以第三人称旁观者的角度将手记的来历做了阐述。
“我过着一种自惭形秽的人生。”这是第一手记开篇的第一句话,首先已经奠定了全文“丧”的感情基调。在很暗的房间里全家十几口人默默的埋头吃饭的环境里,“我”总会感到不寒而栗,于是吃饭在儿时的记忆里成了一种让人害怕的仪式,并不是饥饿的需求。
在父亲从东京为每个孩子带礼物回来时,因为“我”一直是书的礼物遭到嘲笑,所以在父亲问及要什么礼物且已受到哥哥的嘲笑、父亲擅自做主买狮头面具时“我”的不知所措让父亲失望透顶,于是“我”只能假装自己很喜欢这个礼物。
在无数次这样关于家庭和学校、成人和哥哥姐姐中,“我”不由自主的开始扮演丑角,逗无数人欢笑,可悲的是扮演丑角成了“我”一生的盔甲。
人格的塑造最重要的就是家庭环境。让在一个沉闷充满欺骗的家庭了长大的主人公叶藏形成“小丑式”的人格:自卑、懦弱、缺乏安全感……
于是不管在学校还是酒吧都是对人生的逃避,不管是和朋友还是陌生人在一起都是充满戒备,不管是和“常子”一起跳海自杀还是和“静子”结婚……都是对于当下人生的逃避,所以自然而然“叶藏”会不停的喝醉,毕竟喝醉是对人生逃避最简单粗暴的办法。
在自己看似无可奈何无药可救的人生中,叶藏的每一次堕落中都深藏着希望和被爱的情愫,所以才会有一次又一次的失望和绝望。
在无数次绝望的堕落中,对自己失望透顶的叶藏结局只能是走向毁灭走向死亡,而缔造众多神话的“太宰治”也是走向死亡和毁灭,所以很多人说《人间失格》是太宰治对自己人生的总结。
我一直生活在阿鼻地狱和叫唤地狱里。在这所谓的“人世间”的世界了,我唯一觉得像是真理的,就是这个。所以在叶藏二十七岁时,白发增多,在常人的眼里像是有四十多岁时他没有悲伤,而是似乎还带点庆幸的说“一切将要过去”。
“生而为人,我很抱歉”是叶藏对于自己最后绝望的呐喊,也是最后面对毁灭的坦然。
这本书中其他太宰治的故事和人间失格一样荒诞却像丝线一样紧紧缠绕着生命的脉络。GOODBYE中想和十多个情人分手的田岛,维荣的妻子中面对丈夫各种胡作非为却异常淡定的阿幸,以及阴火中一系列的奇怪故事……都如候鸟中应用但丁的那句“外表装快乐,内心却烦恼。”
不得不说的是这本书给我的感触颇深且让我很喜欢。
首先里面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人间失格,而是一个系列的人间失格故事,让我更好的懂得“太宰治式”的“生而为人,我很抱歉。”
其次是翻译非常的赞。之前读日本的书籍,总是觉得翻译缺乏文字的灵动,也就少了故事情感传达的几分妙,但是这本书翻译的就很成功,每一个字都有灵性,属于随时拿来都可以阅读的系列。
第三是因为精装版本,给我读此书增加几分享受。在午后一杯浓郁的咖啡香里捧着质感上乘的图书,幸福感油然而生。
这本书在我的“2017年书单”中打上了勾,算是圆满完成。但是又进入了“重读书单”哈哈哈。
《人间失格》读后感(七):小腿有伤之人也请苟延残喘吧
欢快的人有欢快的美,忧郁的人有忧郁的美。忧郁的人也可以有畅快的美。 走进你的思想里—— 津岛修治应该是一个酷炫狂帅拽的绅士吧,叶藏的故事里很多经历是其本人的真实经历。原生家庭和童年生活影响下,对女人的认知,永远缺乏安全感,天性敏感重思虑。
阿米尔汗在印度有一档节目《真相访谈》,有一个单元讲的是“性侵”,通过这个节目可以看到一个缩影,那些有过被性侵经历的人,有的自杀、有的吸毒,更多的人被精神疾病缠绕一生始终得不到解脱。
人都说,悲剧是把美毁灭给人看,太宰的悲剧之所以让很多人感觉到“丧”到不想看,可能是因为他从未美好过吧,一个保姆对雇主家的婴儿如何,无从得知,至少在他知事以来,从未有过美好。
他把这一切诉诸笔端,让我们得以窥视一个内心如此痛苦的人,他在想什么,他对世界的感知,他的寻找,他曾经怎样存在于世间。
我想这是他的“风度”,他毫不吝啬的,把这一切阴暗的泥淖摆在太阳下,让我们知道一些真相。
永远求同存异—— 这本书以其中第一篇故事《人间失格》为名,收录了太宰的数篇小说。读完这本书花了一个礼拜,其间又读了本像鸦片一样让内心暂时飘飘然忘忧的书。
第一个故事是篇幅最长的,读之也最累的,所以读完就放下了,但越往后读越发现这第一篇才是最易读的,他写的完整而细腻,后面的故事若不是篇幅短小恐怕真是读不完了,有些不懂的地方就先放着了,等下次读时再头疼吧。
叶藏这个角色,应该是他用自己的生命捏出来的偶人,可以这么活一次,或者这么死一次。有趣的是他把自己的政治经历写的像一出荒诞的喜剧。
太宰治总会让我想到我童年的睡前故事《聊斋》,狐仙和书生,朝堂和鬼怪,我们可以感同身受的看到很多爱恨、因果,但总在读完很久以后,遥远的感叹,原来是这样啊! 佛是慈悲—— 人在痛苦中,面容变丑陋,身形膨胀、虚浮,反应迟钝,并且沉沦,只有逃出生天,方得救赎,轮回。
这世上有很多人在负伤前行。浪子寻到一位温柔体贴的女子,他们结合,组成家庭,得到救赎。旅者寻到一处最美的夕阳,停在这个城市,落地生根,得到救赎。我见过一位因车祸失去家人的老爷爷,每天在一个十字路口,举着牌子和喇叭,劝导行人遵守交通规则,风雨无阻。
人在世间,找寻的东西千奇百怪,可能是一颗糖果,也可能是一本经书,在寻找的过程中,也许会被表象蒙蔽,走入歧途,但初心始终在那里,随时可以回归,重整旗鼓再出发,这也是他们说的,希望出走半生,归来仍少年吧? 读完《人间失格》我没有觉得心情很“丧”,反而觉得很轻松,就像刚刚跑完步,经历了缺氧,肌肉酸疼,脱力等等痛苦,一下子轻松了,也像书封上写的那样,是一次窥视内心的机会。
更加相信,在绝望的彼岸,一定充满了希望。
《人间失格》读后感(八):生而为人,你是造物的恩宠
有人说:文学作品,尤其是小说,存在的意义并非充当明灯给人引路,也非从这本来没有意义的人生中,给你生生发掘出什么“经验”“教条”出来。它所做的只是描摹,描摹作者的人生,描摹作者眼中人生的常态,再让你在经历了类似的情景后,回到书中去感受他,就像和一个你过去的老朋友侃侃而谈。你不会嫌一副绘画“没有积极意义”,同理,小说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