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董卿:会说话,是一种教养
日期:2021-06-15 06:34:37 作者:儒风君 来源:儒风大家 阅读:

  

董卿:会说话,是一种教养

  说话,是人生的一门必修课。

  说好话是艺术,会说话是教养。

  说出口的每一句话,都藏着你的人生。

  1

  语速要缓

  2009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董卿曾出现重大的失误。

  为控制节目时长,董卿在串场时加快了语速。

  一个相声表演,邀请了马季先生之子马东。

  董卿竟把介绍语念成了“马先生之子马季”。

  一时间,网上对她的质疑和骂声如潮水般涌来。

  直播时间紧张,未免忙中出错,董卿却非常自责。

  她反省自己,今后一定要控制好语速,才能把握住整体的节奏。

  《礼记》有云:“君子约言,小人先言。”

  有教养的人,从不显山露水;

  总是语速和缓,讲话慢悠悠的。

  不经过一番深思熟虑,绝不轻易开口。

  图片

  2

  出言要善

  俗话说:“利刃割体痕易合,恶语伤人恨难消。”

  说出口的话,一定要出于善意。

  因为言语一旦伤了人心,比身体受伤更难修复。

  董卿主持《诗词大会》时,有一位热爱诗词的农民老伯参赛。

  老伯初次登台,难免有些紧张。

  董卿适时替他解围,说:“那诗啊,就像荒漠中的一点绿色,始终带给他一些希望,一些渴求,用有限的水去浇灌它,慢慢慢慢地破土,再生长,一直到今天。

  所以即便您答错了,那也是这个现场里,一个最美丽的错误。”

  这样善意的一席话,成功化解了老伯的尴尬。

  同样的话,有教养的人说出来,总是格外令人舒服。

  让人舒服的话,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把对话的人放在了心上。

  俗话说得好:“言为心声,行为心表。”

  真正的教养,不在于口头的言语,而在于发自内心的善良。

  图片

  3

  措辞要雅

  董卿曾说“主持人应该是文人,而不是演员。

  我始终相信我读过的所有书都不会白读,它总会在未来日子的某一个场合帮助我表现得更出色。”

  在主持《诗词大会》时,董卿果真妙语连珠。

  台下专家探讨李贺的诗词,谈到:“天若有情天亦老。”

  董卿随口就能接上:“月如无恨月长圆。”

  让人不禁赞叹:原来中华语言这么优雅!

  三毛对此做过最恰当的注解:

  “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

  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

  心中藏有万卷书,便可以口吐生香,气质如兰。

  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

  图片

  4

  音量要低

  讲话时,音色是否悦耳,是天生的;

  音量的大小,则是后天可以控制的。

  这种自控的能力,就体现出一个人的教养。

  在《开学第一课》节目中,董卿采访96岁高龄的嘉宾许渊冲老先生。

  对老先生提问时,董卿讲话音量压得很低。

  二人交谈顺畅,令人看着既舒服又自然。

  音量放低,是对嘉宾的尊重,也是对观众的体谅。

  不显得咄咄逼人,更不急于说服对方。

  俗话说得好:“有理不在声高。”

  音量大小,不能改变什么。

  有修养的人,语气柔和,也能充满力量。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董卿:会说话,是一种教养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