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做人有尺,处事有度,讲话有德
日期:2021-02-11 09:02:27 作者:慕绯雪 来源:安般兰若 阅读:

  一棵幼小的树苗,要经历岁月的变迁,尘土的侵袭,以及风雨的洗礼,方可长成参天大树。

  而人活着,亦需要这样的成长,才能成器。成长,本身就是一场修行。

  人生路上,顺境处处藏危机,逆境处处有生机。不同生活较劲,不与自己为难,便可化逆为顺,看到柳暗花明。

  一个人成长的好坏,取决于他在经历世事时,做人的尺度是否相宜,处事的方法是否得当,讲话的德行是否有品。

  做人有尺,可丈量一切的善恶。处事有度,可维持良好的关系。讲话有德,可累积现世的福报。

  

做人有尺,处事有度,讲话有德

  做人有尺

  做人,内心应该有一把戒尺,明是非,懂黑白。

  这把尺子,丈量着世间是善是恶,因果所得所失。

  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人活一世,我们一定要知道,什么可做,什么不可做。

  再小的善,都大于所谓的恶。我们要有辨别是非的能力,不能因为善举太小而不为,更不能因为恶事太小而为之。

  善举再小,积少成多,便是大善。恶事纵小,积少成多,便成大恶。

  人也分善恶两面,做人有尺,就是同自身的反面抗争,从一件无足轻重的小事开始。所以,坚守好自己做人的底线,绝不投机取巧,也不心存侥幸。

  善恶随心,得失从缘。

  释迦摩尼有曰,“得失从缘,心无增减。”

  该来则来,该去则去。不去妄想本不该得到的,亦不要强求无法得到的,活好当下,让一切来去顺其自然。

  勉强得来的东西,不会长久,亦不会稳妥。做人有尺,就是要看淡生命里的一得一失,不妄想,不强求。

  善事虽小,却有大功德,做之便得之。得失虽无常,却是人生真谛,懂之便醒之。

  

  处事有度

  处事,其实处的就是人际关系。而处事有度,便是将这些关系拿捏得恰到好处。

  恰到好处,是一种分寸感。

  周国平说:

  “分寸感是成熟的爱的标志,它懂得遵守人与人之间必要的距离,这个距离意味着对于对方作为独立人格的尊重,包括尊重对方独处的权利。”

  在生活里,无论是亲情、爱情、友情,都需要有分寸感。

  作为父母,不居高临下地,去要求子女无条件执行自己的命令。而是在孩子开始拥有独立人格时,尊重他的独立个体,允许他的个人隐私。

  遇事时,不把他当孩子去教育,而是当成平等的对象去沟通。当他觉得自己被尊重,自然不会有所抵触。

  作为伴侣,不无时无刻地,去索取对方毫无保留的给予。而是在适当的时候,给彼此留出独处的空间,去消化一些自主的情绪。

  没有人,能够随时都处于亲密无间的状态。糖吃多了会腻,酒喝多了会醉。半开的花,半圆的月,才是最美好的模样。

  作为朋友,不自以为是地,去指点别人喜欢的生活方式。即便是很好的朋友,也不该对其选择的人生指手画脚,意图让对方遵循自己的观点。

  真正的朋友,风光时,不故意攀附。有难时,不落井下石。对其不认同的地方,可以交流,但不批判。

  任何一种关系,都需要自由的呼吸,与适当的距离。

  太近,容易出现裂痕。太远,又不足以维系现状。所以,只有把握好分寸感,进退有度,一段关系才能平稳持久。

  

  讲话有德

  “口舌祸之门,灭身之斧也。”

  俗话说,病从口入,祸从口出。一个人本身的风水,彰显着他讲话的德行。

  为人有品,讲话有德,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尤其现在科技发达,网络遍布,稍有新闻,只需片刻,便人尽皆知。键盘侠们发帖发得不亦乐乎,吃瓜群众在底下看得不亦悦乎。

  过去人的闲言碎语,足以淹死一个无过之人。如今网上的唇枪舌战,亦足以杀死一个无辜之人。

  从古至今,都奉行“人言可畏”。足以可见,语言的杀伤力,依旧还是如此地巨大难测。

  做人,要学会留口德,不盲目跟风,理智判断,以免日后被有心之人利用,成为无形之中的刽子手。

  有时,可能因为你无心的一句话,便就此改变别人一生的命运。给自己留口德,也是给自己留福气,亦是给子孙后代积累福报。

  风水轮流转,因果好轮回。谁又能担保,自己有一天不落难于此,不被万众瞩目?

  多善言,口齿可留芬芳,可救人于水火,亦可渡己于苦海。

  倘若每个人,都能做到心中有尺、处事有度、嘴上有德,这个尘世,便会多一点圆满,少一些缺憾。

  如此修行,无往不利。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做人有尺,处事有度,讲话有德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