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三次赢得普利策新闻奖,部分作品被美国国会图书馆永久收藏。
但他觉得,登上尼克松臭名昭着的敌人名单“比得普利策还荣耀”。
他就是《洛杉矶时报》的社论漫画作者保罗·康拉德(Paul Conrad)。
2010年9月4日,是一个值得白宫祝贺的日子:美国社论漫画界的旗帜人物,三届普利策奖得主86岁的保罗·康拉德,终于走了。美国总统的这颗眼中钉也终于拔掉了。
次日,康拉德长期供职的《洛杉矶时报》发文纪念:“他以不屈的自由主义者的姿态,以有力的黑白线条为投枪,拷问理查德·尼克松、罗纳德·里根等执政者,并将社会不公的一面公诸世人。”
只有死,才能让他手中如矛似箭的画笔在纸面上停止游走。在美国当总统不易,而与康拉德共处一个时代,则无异于被魔鬼附身。60多年来,从杜鲁门到小布什,历届美国总统都没逃过康拉德近乎血腥的“追杀”。至少在这一点上,处境不妙的奥巴马,当比其诸位前任倍感幸运。
在他的笔下,深陷水门事件丑闻的尼克松从来都是眉头紧锁、鼻子尖长、黑眼圈、缩着脖子,永远一幅鬼鬼祟祟、阴险狡诈的小人模样;
里根则是一个向来与主角无缘却又浓妆艳抹的演员,一个呆若木鸡的小丑,一个劫贫济富的鲁莽汉;接受《花花公子》采访时的一句“我的内心深处也有冲动”,让卡特变为意淫者,嬉皮笑脸地站在自由女神像下,想象着女神脱光衣服的样子。
至于小布什,不过是难得堪与尼克松比肩的傻子而已。
尼克松和布什是康拉德最钟爱的靶子
无论赞成或反对、推崇备至或深恶痛绝,康拉德的每一张漫画,都会使每个人感到震颤,随后或勃然大怒、或会心大笑、或热泪盈眶。作为一位虔诚的天主教徒和有强烈自由主义倾向的民主党人,康拉德的是非观,从来都听从内心的召唤:“我以自己为立场并决定对错。”因此,在希拉里眼皮底下和莱温斯基大玩偷情游戏的民主党总统克林顿,自然也逃不过康拉德扬起的长鞭:他为克林顿制作了一枚拉链从中穿过的总统图章。
战争、选举,以及充斥美国政界的浮夸、丑闻、政治伎俩和骗子的把戏,为康拉德的漫画提供了无尽素材。“漫画家每天早上应该从愤怒中醒来,并从中获取灵感,”康拉德如是说。正是这股持续燃烧了几十年的怒火,烧得尼克松和里根也屁股发烫、怒不可遏。前者多次以莫须有的理由下令彻查康拉德的财务,而后者和其夫人南希每天早上怒气冲冲打来的抗议电话,成为康拉德早餐必不可少的佐料。但康拉德从未改变其“杀无赦”的行事风格。
在他看来,“社论漫画家是理想主义者,政治、社会和道义上的不公是畸形,因繁就简、剥丝抽茧和去伪存真,才是漫画家的使命。”而“不要因客观而控告我”则是他响彻云霄的豪情宣言。事实证明,没有人能扳倒他。多位忍无可忍的美国政要将其告上法庭的努力,莫不以失败或不予立案而告终。倒是美国第38任总统福特比较会讨乖:“你笑,全世界跟你笑;但只要你哭,就等着进入保罗·康拉德的漫画吧。”
诙谐、天马行空、讽刺、挖苦,康拉德无不信手拈来。但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还是其漫画都透射出一种呼之欲出或者穿透纸背的可怕力量,在震人发聩的同时,又感觉余音未了,回味无穷。浴缸中,里根跟在一只玩具鸭子后面摆弄多艘军舰的画面,会让人笑破肚皮;然而,一群白人警察将一位黑人按在手术台上插针管时的训话,则令人嘘唏不已:“你提到失业、住房、教育、警察残忍、还有绝望……但你为何要暴乱?!”
作为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在美国社论漫画界叱咤风云的最优秀代表,康拉德一生获奖无数。但他最看重的荣誉,还是有幸进入尼克松亲拟的敌人名单,而且还相当靠前。80多岁高龄接受采访时,仍对这一“殊荣”丝毫不掩得意之情。然而,正是此种爱憎分明的态度,使他成为许多人眼中不折不扣的“麻烦制造者”,欲除之而后快。然而,无畏的康拉德不仅发毫未损,直到去世前仍笔耕不辍。
康拉德1924年出生于爱荷华州的锡达拉皮兹市。尽管家境贫寒,但其父母对其兄弟三人的教育倾注大量心血。康拉德自幼就接受绘画和音乐教育,而其父亲为了给他积攒学钢琴的费用,甚至经常连午餐都不舍得吃。高中辍学后,康拉德和其孪生兄弟吉姆曾去阿拉斯加打工。1942年康拉德报名参军,以卡车司机的身份参加了关岛和琉球群岛战役。
在康拉德看来,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美军参加的“最后一场正义战争”,但战争的惨烈,使康拉德产生了强烈的反战思想。1946年,从战场上归来的康拉德进入爱荷华州立大学学习艺术。不过,大学四年时光,基本上都在乐队演出中度过。擅长多种乐器演奏的他,担任乐队的贝斯手。康拉德戏称,他画的首张漫画是8岁时在教会学校厕所内的涂鸦。而他最终与漫画结缘纯属偶然。
一位在学校内负责学生报的世交朋友,问他是否愿意尝试漫画。“我不怎么擅长,”康拉德回忆说。“但当它出现在报纸上时!天哪!我发现我画得真的很棒!简直不可思议!”从此,这位意识到“一幅漫画足以抵得上千言万语”的年轻艺术家,一发不可收拾,每周为该报画六张漫画。1950年毕业后,已在漫画界小有名气的康拉德,进入《丹佛邮报》工作并一直持续14年时间。也正是此期间,他结识了日后与他一生相濡以沫的妻子凯·金。
1964年,声名鹊起的康拉德首次获得普利策奖。同年,被《洛杉矶时报》锐意将该报变为全国性大报的掌门人奥蒂斯·钱德勒招致麾下。钱德勒对康拉德完全信任,任何题材和内容都由康拉德自己来定,给予他最大程度的创作空间和自由。这成全了才华横溢的康拉德,也圆了钱德勒的梦想--康拉德每天发表在该报的漫画,成为许多美国关心时事的读者的饕餮盛宴,使该报在全美的影响力和销量大增。
1993年,《洛杉矶时报》以“买断”的方式,结束了与康拉德长达30年的合作。但已年近70岁的康拉德誓言绝不辍笔。此后,每周为美国第二大报业集团“论坛报业集团”创作四张漫画。此外,康拉德还是一位颇有成就的雕塑家。矗立在圣莫尼卡市民中心前的“链式反应”蘑菇云,具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而其制作的多尊美国政要的青铜雕塑,如形销骨立的林肯、只有一顶压在一双靴子上的牛仔帽的小布什、状似俄罗斯双头鹰造型的克林顿、希拉里夫妇等,不仅继承了其漫画的鲜明风格,更添历史厚重感。
康拉德不仅是杰出的艺术家,还是富有洞察力的思想家。其看似尖酸刻薄甚至愤怒的宣泄,往往具有难以言表的历史穿透力。不少几十年前的漫画仍对今天有着发人深思的启示作用。如,许多人当时对康拉德对击败“邪恶帝国”苏联的里根冷嘲热讽感到不解和不满,但如今人们终于意识到,遭到康拉德口诛笔伐的对财政赤字不以为然的里根经济政策,正是造成美国深陷债务泥潭的罪魁祸首。
然而,无论康拉德如何愤怒,如何抗争,令他深恶痛绝和严厉鞭挞的战争、不公、以及政客们的浮夸、虚伪和骗人的伎俩,永远不会消失。只是,缺少了康拉德的社论漫画,世界似乎少了一抹色彩,而那些政界要人的小日子过得稍显消停些而已。
ldquo;康拉德的名字可以战胜人们心中的恐惧,”幽默作家阿特·布赫瓦尔德写道,“哪里有腐败、贪婪或虚伪,人们会说,‘这是康拉德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