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江晓白
所谓“断舍离”,指的是一种家居整理、收纳术。这三个字拆开来看,是这样的:
作者是日本杂物管理咨询师,她主张,人们应该断绝不需要的东西,舍弃多余的废物,脱离对物品的迷恋。
这个概念,如果延展开来,其实是是一种“删繁就简”的人生整理观。
生活中,我们拥有的越来越多,但快乐却越来越少,原因无他,一个“贪”字。
但很多人不明白,所有的贪多求大、欲求不满、欲望过盛,最终必反噬我们自己。
正如《增广贤文》中写的那样:“良田千顷不过一日三餐,广厦万间只睡卧榻三尺。”
生活中有80%的事物,是身外之物,不妄求、做减法,才是聪明人的选择。
01
国家一级编剧刘和平,外界对他的评价是:在编剧界,刘和平走的是一条路,其他人走的是另外一条路。
从《雍正王朝》到《大明王朝1566》,他花了9年;从《大明王朝1566》到《北平无战事》,他花了7年。
这样的时间长度,如此的精雕细琢,注定了刘和平不是一个高产的作家和编剧,但也注定了他的每一部书和剧,都能引起轰动,吸纳众多粉丝。
董卿在《朗读者》上采访他:“全部围绕历史题材写的剧本、长篇巨作,需要很大的定力吧?”
刘和平回答:“到现在为止,所有的剧本内容都是我一个人独自完成,每一个角色我都演完了,才写出来。”
说得真好!
刘和平的“执拗”,其实就是去浮躁、轻名利,只问初心、只求心安的创作态度。
他明白最重要的是“不能让观众失望”,最该做的是“为中华民族写点新东西”,所以他给人生做了减法,只专心做自己的,不去看那个“求新、求奇、求快”的纷繁世界。
02
中国第一位女实习舰长——韦慧晓,23岁就职华为,27岁获环球洲际小姐大赛中国特区赛区十佳,28岁赴西藏支教,34岁成为中山大学博士,同年接到入伍通知书,从此迈入军旅生涯……
曾有人以一份年薪百万的工作,让她放弃读研,她拒绝得相当霸气:“我对这个完全没兴趣……”
她说:“有两种价值,一种是戴着非常昂贵的手表,好显示出来自己身价百倍;另一种价值观是我这种价值观,一块不贵的手表,因为我戴过了,所以身价百倍。”
ldquo;智者的共同特点是:一方面,因为看清了物质快乐的有限,最少的物质就能使他们满足;另一方面,因为渴望无限的精神快乐,再多的物质也不能使他们满足。”
同韦慧晓一样,把荣华富贵视为浮云,对奢靡物质生活毫不在乎的,还有苹果创始人乔布斯,以及Facebook的创始人扎克伯格。
乔布斯的家非常简陋,家居物品少得出奇,只有一盏桌灯、一把椅子和一张床。
乔布斯
扎克伯格长年穿一件灰色的短袖,他说:
ldquo;我买了很多件一模一样的灰色短袖T,我想让我的生活尽可能变得简单,不用为做太多决定而费神。”
扎克伯格
简单、简洁,是一种高级的、聪明的生活方式,这在这个以浮华物质取胜的社会,非常难得。
拥有这种生活态度的人,是聪明人,他们不作物欲的奴隶,只愿追求精神的高贵,享受生命的美好。
03
给社交做减法:不要把太多人请进生命里
作家周国平说:“热衷于社交的人往往自诩朋友众多,其实他们心里明白,社交场上的主宰绝对不是友谊,而是时尚、利益或无聊。”
后来有了转变,是因为在拍《围城》时,结识了钱钟书,深受感染。
有一次,他去拜访钱老,推开门,只看到一屋子各种各样的书,没有电视机,没有电话,唯一的电器,是用来煎药的锅子。
在一室安宁的书香中,陈道明突然发觉了自己思想的贫乏、心态的轻狂乃至丑陋。
于是感慨:“在文化的面前,学问面前,自己那点名气连屁都不是。”
从那以后,陈道明戒掉了酒桌应酬,喜欢安静地沉浸在书香和艺术中。
他读书,一套《鲁迅全集》被翻烂了;他玩音乐,吹萨克斯、弹手风琴,技艺精进;
有人说:“到了一定年纪,我们就必须扔掉4样东西:没意义的酒局,不爱你的人,看不起你的亲戚,虚情假意的朋友。”
除了交心的知己外,其他人,是不必花费心力去“应酬”的。那些将几乎所有可用的时间和精力都用于专注自己的进步上的人,才是聪明人。
而聪明人,往往很少交朋友。
他们活得清醒、理性、独立,把“不必交往”的人过滤掉,把掌控时间的主动权,牢牢握在自己手里。
04
丰子恺说:“不念过去不畏将来,不乱于心不困于情,如此甚好。”
人活在世上,常常会有很多思虑,会为昨天的事懊悔,会为今天的事焦虑,会为还没到来的明天担忧。
所有的担心、追悔,不必沉湎,因为已经发生的事,在发生的那一刻,就属于过去了,我们真正拥有的,是当下的每一分每一秒。
网上有这样一个故事。
禅师什么都没说,只让他背上背篓,沿着崎岖的小路一边走,一边捡起石子放到背篓里。
中年人照办。走过一段路之后,背篓里的石子越装越多,他的肩膀越来越沉。
他不堪忍受,只好折身返回。
禅师问他的感受,他回答:“很累,身上很沉。”
禅师这才开示他:“人们来到这个世界上,一开始背着的背篓都是空的,随着遇到的人、经历的事慢慢增多,所有刻下的印记,就像那些小石子,一桩桩、一件件,都留在了心上。
而‘心’的承重力是有限的,当你抓得太多、装得太满,不堪重负之下,累是必然的。”
活着,已经是很不容易的事,如果还要背负太多,那注定是走不了远路的,不如 放下、放开、放过,简单前行,轻装上阵。
正如《断舍离》书中所写:“我们的心是不断变化的,当缘尽了,就潇洒地放手。不仅对物品,对一切的一切都能做到这样,这就是断舍离的愿望。”
05
真正有意义的生活,是慢慢做减法,割舍掉一些事物,让沉重的生命变得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