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古代人民对于生命的尊重,可不像我们平时在电视剧中看到的那样,显得那么卑微。
在这期间要经过一层一层的复审,以免出现这些犯人被误杀的情况。
除了那些大逆不道或者是想要谋反的人才会被立即监斩,其他被定罪的死囚,必须要等到秋分之后,入冬之前才能够被问斩。
二、
之所以会选在这个季节进行问斩,主要是为了顺应天意。因为春夏季节,万物都在生长,到了秋冬,万物也都开始渐渐凋零了,所以才会将将死的这些刑犯选在秋冬季节。
而且这件事还没有结束,就算是那些犯人要行刑了。当天也有很多特别麻烦的规矩。
就比如说一定要在午时三刻的时候开始行刑,除了这个时间点以外,其余时间都是不行的。
因为在古代,人们都认为午时三刻的时候阳气是最盛,选在这个时间行刑可以避免那些犯人的冤魂再次回来祸害人间。
三、
还有当时对于行刑的侩子手,要求也是非常高。但凡是需要的砍头犯人可不像我们在电视剧里面所看到的那样,一刀下去人头落地就完事了。
恰恰相反,刽子手必须要保留死者的全尸,一刀下去,既要保证犯人已经死了,而且还不能够将犯人的头给斩下来。
在看了这些繁琐的规定之后,我们还是能感受的出来,古代人民对于生命是非常谨慎的。
而这份谨慎,大多数都是当时的那些封建思想,就连最后的一碗断头饭,也是这样。
四、
所谓的断头饭,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在当时,打仗都是非常讲究的。
就比如说,在开战之前,必须要立下战书,而且还要等到双方都已经准备好了,才能够开战。
如果对手战败了,进行逃跑的时候也得等别人跑了100步,才能够去追赶他们。
而对待那些将要杀头的犯人,也是非常讲究人道的,所以就率先制定下了断头饭这个规矩。
最先制定的就是楚庄王,让犯人在临死之前好好吃一顿饭。他的这种做法受到了很多后人的效仿。
后来到了宋朝,这顿饭的标准直接上升到了5000文的标准,可谓是非常豪华了。
五、
然而,我们可以想象,在行刑之前,犯人大多是没什么胃口去吃东西的,所以有时候断头饭也并不不是一碗大米饭。
通常会在犯人的碗里面放上一块生肉,这是为何?
原来,这种做法是传自民间的一个传说,其实古代人非常相信人在去世之后,是有轮回,所以就构建了一套非常完整的封建迷信的体系。
在当时人们的心中认为想要转世投胎的话,必须要经过奈何桥。
在这座桥上有孟婆养的狗,因此,那块生肉并不是给那些犯人吃的,而是让犯人带着给孟婆养的那条狗吃的。
只有让那只狗吃下了这块肉,那些犯人才能够好好的转世投胎。
正是由于这种思想,在人们心中埋藏很深,犯人们面对这个生肉,自然都是非常的感恩的。
所以对于他们来说,这块生肉自然要比那些做好了的肉要顺眼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