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朋友圈看到一位朋友晒出的毕业十周年聚会的照片,大吃了一惊。
大部分的男生也已经挺起了啤酒肚,看上去大肚便便,发际线也明显的后移,跟十年前的样子真的差距巨大。
可仔细一想,大家不过是三十出头的样子,看上去却早已没有了年轻的状态。
不管胖瘦,所有人看上去都缺少了一种活力和精神气,过早的展现了中年男女的油腻。
聚会就像是一个放大镜,不经意间就把一个人这些年的状态快速地暴露了。
其实只要有意识地去观察,看一下周围的人群,公交车、地铁、商场等这些人群聚集的场所,你已经很难再找到几张生机勃勃的脸庞。
有的挂着前晚熬夜的倦容,有的挂着着急、焦虑的神态,有的则是看上去一点就着的坏脾气,很少有人看上去平和、喜悦,即便是年轻的90后,也少了年轻人该有的活波,看上去精神不佳。
我不禁认为这成为了社会的通病,人们普遍缺失了一种年轻态的活力,缺少了一种清爽的精神气,归根结底是我们的生活方式出了问题。
当一个人与以前的自己对比时,如果发现自己活得越来越没有味道,越来越苍老,就该反思一下自己的生活方式是否出了问题。
所谓正确的生活方式,至少应该具有正确的思维,年轻的心态和可以做自己的本真。
一个人真正的衰老,很大程度上正是来源于思维的僵化、心态不再年轻以及做不成自己的苦闷。
思维僵化、不再兴奋
很多人到了一定的岁数,便懒得去动脑追求,靠多年的思维惯性来生活,很少真正反思自己的思想意识是否正确。
受那句俗语“什么年龄就做什么事”的影响,很多人过早地按部就班,不再对新鲜事物有什么兴趣,将日子过得越来越麻木。
美国耶鲁大学心理学家证实,人的思想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的寿命,也就是说一个人的思想越年轻,他的心理年龄越年轻,寿命越长。
也有研究人员分析过68名59-84岁的老人的核磁共振扫描,结果发现,觉得自己比实际年龄小的老人有着相似的大脑结构特征,脑中的灰质层面积更大。
去年一张80岁的老人在高铁上专心工作的照片刷爆了网络,老人被称为网红院士,他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先林。
恰巧前几天看《开讲啦》,看到他的演讲视频,被他年轻的状态震惊了。
他的状态完全胜过二三十岁的年轻人,思维敏捷、精神矍铄、幽默风趣,说起话来语速很快又非常连贯,完全不是我们印象中80岁老人垂垂老矣的样子。
当被问道是如何保持年轻的状态时,他说:“一个人的衰老主要是大脑的衰老,缺少了对新鲜事物的追求,我不停地在期待一些从无到有的新鲜感的追求。”
他所说的正是拒绝思维的僵化,不停地给自己思维新的刺激,让大脑保持年轻态。
正是因为他有着这样的意识,在80岁的高龄之际,在为国家遥感领域做出巨大贡献之后,他不像其他人一样退休、颐养天年,而是重新开拓了新的领域,做起了智慧城市的研究。
其实,在思维年轻的人心里,压根没有年龄的概念,他们的每一天都是活跃的、兴奋的,因为他们有着无止境的追求,在他们的身上你永远都能感受到那股精神气。
思维僵化、不再兴奋,这是一个人真正衰老的第一个迹象。
心态不再年轻
很多人年轻的只是年龄,衰老的却是心态。
你在他身上感受的是死气沉沉、毫不明艳的色彩,消极、懈怠,个性被现实消磨地锈迹斑斑。
他们习惯把自己衰老的心态叫做成熟,岂知成熟并不意味着世故实际,因为那只是精神的早衰和个性的消失。
当一个人拥有了年轻的心态时,他才拥有了生活的动力和对美好事物的感知。
1924年,泰戈尔访问中国时,有位记者看到他精神抖擞,忍不住好奇地问:“请问您多大年纪?”
泰戈尔和善地笑着说:“我很不愿意说出我的年龄。”
记者感到有些尴尬,似乎不应该这样问。
但随后,泰戈尔继续说道:
因为我有一颗长久年轻的心,我不得不告诉你,我今年64岁了,但你千万别猜想我是个老年人,一个人的老少不能拿年龄来做标准,我的心时刻同你们年轻人一样,所以我长久是个少年人,我喜欢同少年人在一起,我喜欢我长久地做一个少年人。
说得真好。
ldquo;我喜欢我长久地做一个少年人”这句话让人无比动容,一个不被年龄束缚地生命不断地抽根发芽,保持对世界的好奇和觉知,浑身上下散发着年轻的魅力,这是一种多么美好的追求。
ldquo;我喜欢我长久地做一个少年人”恰恰来自于一个人爱自己,对自己感兴趣,不敢浪费生命的每一天。
年轻的心态必然包含乐观,马云在对话世界银行行长时,曾说:“我选择的人必须乐观,因为作为创业者,不乐观会遭致灾祸。”
阿里巴巴刚成立时,他每次回到湖畔花园,都说自己又拒绝了一家VC,直到有一天,他回来说自己已经拒绝了37家VC,但真实情况是马云被VC拒绝了37次。
年轻的心态,使一个人在遭受多次挫折后,还能自我调侃,重新起步,这种乐观的态度也许比能力更重要。
人生本就艰难,倘若还没走多久,心态已经立不住,那么后面的人生不是浑浑噩噩便是消极厌倦,过一天和过一生也就没什么区别。
在心态年轻的人身上,你永远看不到衰老。
不再具备年轻的心态,这是一个人真正衰老的第二个迹象。
做不成自己的苦闷
人生所有的修行都是以爱自己为前提的,一个懂得爱自己的人对“年轻”有着较高的标准,不允许自己提前衰老,一个爱自己的人才会努力地去做自己。
很多人的衰老来自于不能做自己的苦闷,有些人过了大半辈子都不能清楚地对自己的人生下个定义,也就注定了很难有年轻的状态。
有位朋友经营企业多年,做得很成功,但因为他并不喜欢这份工作,这些成功带给她的快乐都很短暂,他喜欢身心灵行业,多年来花了一两百万学习相关课程。
对于家族企业,由于某些原因,他很难放弃,内心反复纠结,一直在寻寻觅觅某种东西来填满内心,很少感到平静、快乐,人也比同龄人看上去衰老许多。
最近见到她时,她告诉我她终于做了决定,已经将企业交给别人打理,自己要去做喜欢的事情。
走了这么久,她终于走到了自己最爱的轨道上。
女教师很羡慕他的年轻,可以做自己,也无不憧憬地说自己马上退休了,就可以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了。
明相说:“有些事现在不去做,一辈子都不会做了。”
是啊,有些事现在不去做,一辈子都不会做了,我们总是希望得很好,可是人生短暂,总有变化,时光不会等你。
做自己不是随心所欲、追求与众不同,不是自我感觉,而是把自己放在一个比较大的空间内,才可能找准。
自我是不断在自我升级中碰撞产生的,做自己就是持续地自我塑造、自我超越,而自我塑造、自我超越本就是一个让人越来越年轻、越来越有生命力的过程。
坚定地做自己,就是坚定地选择了年轻。
没有勇气做自己、苦闷做不成自己,这是一个人真正衰老的第三个迹象。
因此,要想年轻,你得保持思维的活跃、锻炼年轻的心态、坚定地去做自己。
希望有一天,你也可以骄傲地说:“我喜欢我长久地做一个少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