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不时听身边朋友聊起关于工作的话题,比如:“当年刚毕业不久出来找工作,没面试几次就被嫌弃,只是因为自己是个刚毕业的学生。”
我的一位30多岁的朋友不久前重新找工作,同样表现的手忙脚乱,他对我抱怨的最多一句话就是:“面试了八家企业,全都折戟沉沙,现在的企业实在太挑了。”
你看,无论年轻还是年长,似乎都在找工作的问题前犯了难。的确,求职的人越来越多,凭什么好工作偏偏等着你呢?
因此,在拥挤的求职大军当中,你准备如何脱颖而出?这个话题就很值得讨论。
壹
每个就业者都有自我表现的舞台
ldquo;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狄更斯在《双城记》中写下的这句话时常被人引用,似乎也可以作为当下求职背景的注脚。
说是“最坏”的时代,是因为随着毕业生人数的不断增多,就业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说是“最好”的时代,则是因为随着互联网浪潮的兴起,不光创业的门槛大大降低,每个求职者也有了更多展示自我能力的平台。
而后者,在今天尤为突出。
举个简单的例子,放在二十年前,一个毕业生想要加入一家公司,他首先就要耗费很多精力去了解这家公司的情况,他还要不断关注报纸,以便不漏掉公司的招聘信息。而公司想要了解这名求职者,除了面谈和简历之外,似乎也没有别的途径。如果有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这位毕业生就可能跟这家公司失之交臂。
而在当下,因为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普及,求职者和招聘方之间的时空阻隔被打破。一个人可能身在北京,却收到来自香港的offer,或者发现上海的职位机会。如果他恰巧脑子中有些想法,正如罗振宇所言,“就能做一个手机应用放到手机的应用市场里,供所有全世界的陌生人下载。如果,别人能感受到价值,就会用、就会推荐,然后整个的发展链条就这样打开了。”
尽管面临着不断增长的人数压力,但每个人都可以更便捷的展示自己,这就是这个时代带给我们的就业机遇。
贰
那么这样一个时代有没有什么专业化的称呼呢?有的,罗振宇在《知识就是力量》这档栏目中,将这个时代称为“产品化时代”。
所谓产品化时代,大概就是这样一种情况。在这个时代里,每个人都有机会来推销各类产品,包括你的创意,你的想法乃至身为求职者的你个人本身。但恰恰因为大家都有机会来推销,所以需求方更不会花过多的时间去听空洞的说辞——因为这将造成极大的时间浪费——需求方更关注的是,你有什么样的产品。
来看看新时代的商业宠儿,所有互联网的商业奇迹,无论是美国的脸书,还是中国的微信,它都是这样发生的。
每个使用微信的人如果反观一下自己的使用过程就会发现,在使用微信之初,她并没有看到铺天盖地的宣传,也没有听到什么振奋人心的描述,之所以渐渐地开始使用,只是因为一个很简单的原因:好用。
罗振宇转述了微信创始人张小龙的一段话,叫“三不主义”,概述了他的理念。
张小龙曾说,“我有三不主义”,就是不干三件事:第一、不骚扰;第二、不感动;第三、不迎合。这听起来很高冷的样子,但仔细体会,他在这“三个不”的后面,还藏着“一个一”,那就是一定要把产品本身做好,让产品好用。
用产品去说话,而不是用嘴去说话,这大概是每个求职者所应该把握的秘诀。
叁
把自己的价值变成一个确定的产品
我有一个朋友,从事人力行业很多年。她面试过无数的应聘者,而她的一些体会,恰恰可以说明产品时代下每个求职者应该做什么。
有一次我跟这位朋友一起吃饭,闲聊时说起了当下的就业形势,问起她筛选人的秘诀。
ldquo;也没什么秘诀。”她淡淡的说,“其实很多应聘者在面试的第一刻可能就被‘枪毙’了。”
ldquo;是不是因为穿着太随意,显得不正式。”我从惯常的思路回答。
ldquo;这只是一方面,还有一种情况是,他真的只带着一份简历。”
只带一份简历的情况,很多应聘者可能都干过。具体什么意思呢?就是当你面对面试官的时候,你没有任何产品可以拿出来。你可能说你的文笔很优秀,你可以就各种文学理论和创作谈很长时间,但是你没有刊发的作品;你也可能说你熟悉各种各样的编程,拿过各类的证书,但是你没有可供参考的程序,哪怕是很不成熟的程序。尽管招聘方已经给你预留了很长的时间,但你所能呈现的,除了空洞的语言之外,就是一张干巴巴的简历。
ldquo;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作品都没有,或者虽然有却不知道拿来展示。那谁还能指望他把工作干的有声有色呢?”末了,这位朋友对我感叹。
而一个懂行的应聘者应该怎么做呢?他会将自己的才能转化成产品呈现出来,给人以最直观的感受。
正如罗振宇所言:把自己的价值变成一个确定的产品,然后让一个陌生用户去体验它,再在整个社会释放价值。
如果这样做了,不仅你会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会创一份让自己的满意的业,甚至,你会成就一个你自己满意的人格。
肆
用产品说话的人往往也是有态度的人
如前引述张小龙的话,一个让将精力全都用来雕琢产品,自然没时间去骚扰谁,去感动谁,去迎合谁,他所关注的只是自身价值在产品上的体现,而这也是一个有态度的人的最大特点。
一个有态度的人,不会轻易的改变自己的初衷,也不会过于急切的宣泄自己的情感,他要做的,就是扎扎实实的做自己,认认真真的拿出反映自己态度的作品。这样的人,因有态度而有特点,因有特点而引人瞩目。
我们经常会发现身边就有这样一类人,用书面化的说法叫“不流俗”。当大家都去盲目的追求一件事的时候,这类人往往能气定神闲的坚持内心所向,并且不断提升自我。这样的人往往也会有几个铁杆的朋友,并且让人热衷于去了解他。
还有很多产品也是这样,不盲目炫耀功能,坚持用匠心满足需求,创造需求。
专注于保持食材原鲜滋味的卡萨帝冰箱,发现控制食材的有氧呼吸,可以保持食材长久的新鲜如初,于是研发出控氧保鲜技术,让新鲜美食带来的愉悦体验在生活中延续;发现用户受限于不同衣物洗护需求不同,费时费钱,卡萨帝洗衣机便潜心研究水洗、干洗外更好的家庭护理方式,最终创新空气洗成功让高端衣物回归家庭护理。而一机双桶同时洗的卡萨帝双子云裳洗衣机,更是让这份极致呵护加倍,让每一次穿衣感受到的是舒适与自信。
作为秉承“爱”、“艺术”“生活”等理念的高端家电品牌,卡萨帝在面市之初就本着像做艺术品般做产品的初衷前行,以科技创新、匠心品质雕琢产品,为的不止是让消费者的日常生活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更给每一位家人带来更有品质感、艺术感的生活体验。这样有态度的品牌,自然也成为万千高端用户的首选。
但凡优秀的人,都会有自己的态度。因为人一旦习惯凑合,这辈子可能就只会有一个退而求其次的人生了。而如果做到了有态度,静心雕琢自己的产品,生命就会从此不同。
毕竟与众不同的东西,往往在制造的过程中,需要长久的磨练,而唯独你的态度,才能支撑你一直用心下去,直到可以让你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是的。
你多有态度,就能雕琢出多出色的产品;
你的产品越出色,你就能越快在众人中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