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语:做人,时刻要记得感恩,当我们有了成就之后不要沾沾自喜,要想到别人为此付出的努力。

春秋五霸之首的齐桓公曾被人评价说“
能力一般、长相一般、贪财好色、人品很差”,但他有一个优点:会带队伍,会用人才。齐桓公最重用的人才,非管仲莫属。史书上记载,管仲被齐国任用为相后,推行改革,齐国逐渐强盛,成为历史上第一个充当盟主的诸侯。
管仲为齐国做出的贡献是
无与伦比的,但奇怪的是,每次管仲做出了成绩,齐桓公第一个表扬和重奖的,不是管仲,而是管仲的启蒙
老师,理由是他为国家培养了一个好人才;第二个表扬和重奖的,仍不是管仲,而是发现并
推荐管仲的那个人,理由是他为国家发现了人才;直到第三个,才轮到管仲。(好文章阅读 www.wenzhangba.com)
为何齐桓公要推行这种“人才排第三”的奖励制度呢?目的很明确,就是要向齐国人民表明:
自己不拉车
没关系,只要培养出或找到能拉车的马,就能走得跟它一样快;自己是不是人才没关系,只要培养出或找到人才,就会过得和他们一样好。齐桓公的治国思维在于:当伯乐得到足够的重视,千里马自然就蜂拥而至。
于是,齐国上下尊师成风,敬才成风,人们寻找人才就跟找宝藏一样,但凡有点
才华的人走在街上,人人都向他鞠躬,人人都
喜欢跟他
交朋友。由此,齐国人才辈出,国家也越来越强盛,最终成为中原第一个霸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