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我们究竟该过怎样的人生读后感精选
日期:2022-06-05 09:49: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我们究竟该过怎样的人生读后感精选

  《我们究竟该过怎样的人生》是一本由著作,出版的图书,本书定价:,页数:,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们究竟该过怎样的人生》读后感(一):这本书让梁晓声晚节不保

  看了看这个作者的简介,哟,没想到在2019年还获得过茅盾文学奖。茅盾奖,中国文学的至高荣誉啊,怎么给了他这样一个崇洋媚外的人呢?

  不是黑他,这本《我们究竟该过怎么样的人生》我看到第三大节的“沉默的墙”就看不下去了。从头至尾,字里行间,到处充斥着对中国社会制度的不满,举各种西方“圣人”和“善人”的例子来表达一种教化?您配嘛?梁晓声你掂量掂量自己几斤几两再来谈中国当下社会之缺陷。有些文章还是近期写的,包括那个“武汉的启示”,摆明了他赤裸裸的西方视角。

  自序里说是一些人帮他选了这么些个文,凑了个这么些个题,我呸!你丫的收了多少钱,就开始成为美国的走狗,在这里狂吠了?还说中国年轻人最向往美国,哦,我明白了你是想把你叛国的想法公众合理化吧?还说在中国溺水没人救,用两个并没有代表性的法国人来抱怨中国人素质低?意思就是那些见义勇为奖都是你个走狗得的了?那些个为了救别人而溺亡的人正在天堂看着你等你入地狱呢!

  恶心至极啊!写的什么东西啊,还想教育中国年轻人!我呸!我一个没到二十岁的大学生第一个站出来好好羞辱你这七十岁了徒有虚名的老走狗!

  《我们究竟该过怎样的人生》读后感(二):一句话引发的思考

  作者把这个问题抛给了读者,也把自己生活点滴及思考,作为引喻,一一呈现。

  人到中年,开始看到各种生活的真相,到底该干什么?如何去生活,珍惜什么,摆在很多人面前。

  中年分前、中、后期,每一个阶段想法也是不一样。一个人可以学历高,但是不能没有文化,想有文化也没那么容易,我们踏遍世界,所看所想,都不一样是我们主动的,商业无处不在的牵引我们。

  即便偶尔看到了古诗,拿着客户送的毕加索画展的票去走马观花一把,然后也没记住,深入骨髓和气质里,自己看不见,不知道别人是否能看见。

  想从读者那边得到人生答案是徒劳的,也不符合逻辑,作者的人生不该是你的人生,有的问题就是有的年龄去思考,人到中年,遇到各种挫折,还没到老人那么看得开,又没有了青年的希望,再加上牵扯精力的事情实在多如牛毛。对人生的迷茫,让人不禁思考,毕竟再上路也充满不确定。

  总是计划着什么走,可是你又能确定的了吗?反正随遇而安,可能明天就在那里,你过好今天,保证每一分钟都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努力,保证不断提高,提高的东西又能创造价值,价值转化为收入,才能形成正向的循环。

  《我们究竟该过怎样的人生》读后感(三):靠自己的双脚走自己的路

  五一长假,还是决定回趟湖北老家。抢了4月30日的高铁票。深圳北站离住处不远,地铁半小时就到了。进站前检查48小时核酸,出省的人还是挺多的,密密麻麻挤满了候车大厅,疫情也阻挡不了打工人回家的步伐。

  这列G1026,始发深圳北站,终点武汉站,中间只经停广州南、韶关、株洲西、长沙南、岳阳东、咸宁北6个站,全程5小时,跨越1069公里。乘客基本上都是湘鄂两省在深务工人员。

  这些年少有机会坐长途列车,以前在海南的时候,环岛高铁最远从海口到三亚,也就一两个小时就到了。高铁座位比较宽敞,即使是二等座前后排的空间也比较大,每排座位都有插座和USB充电口,硬件体验比飞机舒适不少。只是环境有些嘈杂,有在走道溜娃的,有玩游戏、看剧外放的,有因小事吵架的,很有生活的气息。

  在车上交替着看最近的2本书,梁晓声的《我们究竟该过怎样的生活》和《林清玄作品集》。前者是俞敏洪公众号上分享过的书目,之前我并不知道梁晓声,看了简介,才知道前段时间热播的电视剧《人世间》就是改编自他的小说。《人世间》也看过几集,但并不喜欢,虽然里面有不少老戏骨,演技是在线的。

  《我们究竟该过怎样的人生》收录的散文,时间跨度应该比较大。从80年代到21世纪初,主题也多种多样。有在北京排队帮人买火车票的,有对情人节的看法,有对北大荒知青的看法,有加班的年轻人的故事,等等。作者的思考是真诚而独立的,我想即便是现在的年轻人看这些文章也会感受到共鸣。因为“我们究竟该过怎样的人生”这样的问题,每一代人都会追问和思考。分享其中的一段:“让我们每个人都靠自己的双脚走出我们自己的路吧!如果我们每个人,不论自己前面是怎样一条路,都能走得很踏实、很从容、很自信,那么历史一定会评说:这是极特殊的一代。在你身前有人跌倒,你扶起他;在你深后有人跌倒,你拉起他。”

  书到尾声,车也到站了。从武汉站出站前,要做一次核酸检测,做完就走,并发了一张证明小票,凭票可以换乘公交、地铁。走出站,在滴滴上叫了到汉川的车。汉蔡高速下来的路口,汉川设了检查点对外地返乡人员进行登记。70公里路程,不到一个半小时就到了。

  梁晓声、林清玄可以说是同龄人,但是文风截然不同,一个厚重、现实,一个轻松、悠闲,可能是成长环境不同形成的差异吧。同时看两人的作品,也正好是一种中和。

  一心一境是治疗人生波动、不安、痛苦和散乱最有效也是最容易的方法。因为人的乐受与苦受虽是真实的感觉,却是一种空相,若能安住于每个当下,苦受就不那样苦,乐受也没有那么乐了。

  人的生命历程,如果能像苏东坡所说:“无事以当贵,早寝以当富,安步以当车,晚食以当肉。”那视最好的情况。因此,如何学习“一心一境”的态度生活,就变得愈发可贵。 (林清玄《一生一境》)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4NDMwNTE5MA==&mid=2458035991&idx=1&sn=fd19bab9184b642b12a8aa8704b2cdcc&chksm=889f335ebfe8ba482ec87d1d0f2afc3ec190e1e07a0ea414ea1e140391af9a379d062fd6bca5&token=1812639061&lang=zh_CN#rd

  天涯阅行(个人阅读分享)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我们究竟该过怎样的人生读后感精选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