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想太多啦》是一本由[日]名取芳彦著作,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90元,页数:24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别想太多啦》读后感(一):别想太多啦
不苛求自己,也别要求别人,活出自己喜欢的人生。人生90%的烦恼,都源于想太多。老是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评价,也许是你高估了你你在别口中的分量,这样容易导致自己闷闷不乐!其实你没有那么多观众。所以不要在意他人的看法,因为这是属于你的人生。愿你:不求认同、不求喜爱、不求赞美,认可自己,活得酣畅淋漓!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别想太多啦》读后感(二):做自己,顺心意,别想太多…
做自己,顺心意,别想太多… 不要想太多,这个世界上真的没有那么多人在意你,你不要为了别人的目光而活,这样你会累,别人也会累的。 经历过多次失败的人,才能体恤他人。负面情绪来去由他吧,即使别人让我失望,也没啥大不了,虽然年岁渐渐增加,心不可以老。黯淡的过往也可以成为美好的回忆,后悔的次数越多,越可以成为诚实的人。 顺境也好,逆境也罢。不必急于改变自己,任何事如果勉强一定不会有好结果,无法持续。 可以孤独,但是不要孤立,一个人的力量,自己心里有数。 人生中,很多事情,别人说起来,你听一听,也许会有不一样的思考。 总的来说,这本书是日本一位心理疗愈大师写下来抚慰人心的,也许阅读的时候会越读越心烦,但是也许阅读的时候会变得心平气和,试一试,可能没用,也可能有用,至少,本人阅读过程中,得到不少灵光一闪,个人评分7.6分,推荐指数三星半。
《别想太多啦》读后感(三):类似于沉思录一样的,枕边书。
本书的核心:自我肯定、对事物的关心,接受变化的心。你认为重要的东西,包括安放内心的方式,其实远比想象的少。
• 工作、恋爱中人生最好的状态,就是不刻意、不用力、不抱先入为主观念的自然状态。该来的自然会来,不必过分在意,过于用力反而会让人筋疲力尽。
• 一切都在变化之中。所以,不妨从一开始就抱着准备好也无济于事的心理准备。
• 适当放下“想被赞美”的心理欲望,这样才能活得更自在。
• 人生就是由各种烦恼组成的。
• 只要知道自己是为了什么,在做什么,有哪些问题,就能跳出烦恼的状态,这样就可以了。
• 敢于说“我很好”,是人生获得平静的重要条件之一。
• 我选择“我为自己做什么”的积极主动的心态,而不是“为别人做什么”的自怜心态。本来是为自己,却表现得为别人,这是一种伪善,而发自内心地想为别人做些什么,是一种善意。
• 日常生活中,我们无时无刻不在精进自己,自我完善,如果在不经意间展现自己的善心、才能或美德,便算不上真正的自我精进。带着自满的口吻说,“我正在做些什么”其实,还差得远呢。
•
《别想太多啦》读后感(四):49岁杨钰莹又上热搜:内心通透的女生,都懂得这5个道理
名取芳彦, 日本超人气禅师,
他自嘲“傻和尚”,但实则是一位活得通透豁达且温暖的大叔: 每日用心打扫庭院,爱玩滑板车,也爱喝酒。
他总是笑呵呵的,因为他说:
人生闷闷不乐也无济于事。活得通透就是活得简单,要在复杂的世界,做个简单的人。”所谓通透,并不是要想明白这些问题,而是如何不想这么多。
“人生90%的烦恼,都来自于想太多了。”
说到活得通透、简单,不禁想起一个人。 她出道30多年,每次出现在大众视野前,都会喜提一个热搜。
比如,2015年参加节目《偶像来了》上了热搜;2019年春晚演唱《学猫叫》也上了热搜; 她就是前段时间在《乘风破浪的姐姐2》因为演唱歌曲《起风了》又上了热搜的:杨钰莹。
她的人生经历称得上复杂: 从顶流歌手到被人逐渐遗忘,从万人仰慕的女神到花边新闻焦点;
两度退圈,两度复出。
而今年49岁重新出现在大众面前的她,仍是一幅少女纯真的简单模样。 一如多年前毛宁所评价她的:“与世无争,淡定从容。”
这里, 就以杨钰莹的人生经历为例,为大家分享《别想太多啦》这本书中能让我们活得简单、通透的5个道理;
希望大家都能活得通透,简单,不再纠结烦恼——
每天都有人经历着不同的「糟心事」:
“考试考砸了。”
“被老板骂了。”
“跟男朋友吵架了。”
……
在经历这些糟心事的当下,我们总是会把这些事看得很重,觉得自己是这世上最倒霉、最差劲的人。
即使是修禅多年的作者,也会有这种糟心时刻。
每当这时,他就会告诉自己,好事与坏事都不会永远持续下去,甚至不存在绝对好或坏的事情。
“特别是遇到糟糕的事情,我就会想一周后我可能笑脸盈盈、半年后可能会笑着讲给别人听、三年后怀念这样的事曾经发生。”
拥有这种心态后,他坦然了许多,不会因为某件好事过于喜悦浮躁,也不会因为某件坏事而过于忧心。
其实杨钰莹的人生经历,也印证了这个道理。
1990年,19岁的杨钰莹签约广东新时代影音公司,成为中国内地第一代签约歌手。
1992年,她的专辑《风含情,山含笑》销量百万,创下国内歌手专辑年销量最高纪录。与毛宁的“金童玉女”CP,更是风靡歌坛。
那时候的她,是甜歌女王,是每个男孩心中的女神。
杨钰莹与毛宁的“金童玉女”CP
而在1997年,她为了爱情退出歌坛,三年后复出却因为感情遭受铺天盖地的舆论压力,一下子跌落神坛。
不过从现在来看,不论是成为甜歌女王的「好事」,还是因感情风波而跌落神坛的「坏事」,都已经结束;
这些好事坏事不绝对好或坏,她也因为这些经历而变得更通透、成熟。
如作者所说,无论喜不喜欢,我们的人生大部分时间都会受到周围人的评价。
小时候,我们在父母、大人的夸奖(有礼貌、真乖)或批评(那件事不能做)下长大。
进入学校,老师会对我们进行评价。
走向社会后,根据能力、运气的不同,评价、工资、工作都会有所不同。
不知不觉,我们开始为了得到好评而努力。
然而,为了得到好评而努力很辛苦,也常常让我们怀疑自己:
“我为什么不够优秀?”、“我为什么还这么差劲?”
对此,作者说,每个人有各自不同过的评价标准,想法不同,评价当然千差万别。
所以,与其活在“外界好评”的束缚中,不如学会不被周围的评价左右,勇敢去做自己认为对的事。
作者的这一观点,在杨钰莹的身上也有所体现。
2011年,杨钰莹与毛宁现身深圳卫视《年代秀》,那是她第二次复出的舞台。
杨钰莹与毛宁的复出舞台
一年后,她发表了自己的新专辑:《遇江南》。
此时,大众的审美、口味已经不同于10年前,但她依然选择坚持自己的音乐风格,并没有随波逐流。
在被问到娱乐圈新人辈出,自己有没有压力,有没有想想改变音乐风格时,她表示:
想过自己的人生,做一流的自己。
“如果被牵着走,就算是过得再好,也是没有意义的。”
“他现在有车有房、工作稳定,真幸福!”
“她男朋友对她特别好,真幸福!”
……
你一定也像这样羡慕过周围的朋友们吧?
作者说,这是因为在看别人时我们拥有“旁观者”的角度,往往能很清楚地看到别人的幸福。
反而眼光放到自己身上呢,看到的却是“这也没有、那也没有”。
所以作者希望我们明白,其实幸福并非拥有什么,关键是要认清幸福。
“无论是别人眼中的幸福,还是亲身体验到的幸福,幸福与否都由你自己决定。”
只要知道自己是为了什么,在做什么,有哪些问题,能跳出烦恼的状态,这样就可以称之为幸福。
在《乘风破浪的姐姐2》中,姐姐们探讨了一个问题:自己、孩子、伴侣、家人该如何排序?
杨钰莹的回答是,二十几岁时,爱情对她来说是最大的幸福,会一定奋不顾身;
但现在的她,能过好自己的生活,才是最大的幸福。
其实也跟作者表达的一个道理,幸福对每个人来说都不同,甚至是对每个阶段的自己来说也不同;
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去努力做,就是最大的幸福。
或许有不少人的烦恼来源于复杂的人际关系吧?
不小心说错话惹了同事生气,或是与朋友之间因为小事互相误会,等等。
在书中,作者提出了一条能让人际交往变得简单、轻松的准则,即:
不说坏话,不听恶语。
意思是说,如果我们能够不说别人的坏话,且不理睬那些“不知真假的恶语”,人际交往就会简单许多。
这一点,杨钰莹绝对是标杆。
在《乘风破浪的姐姐2》里,杨钰莹有不少说话名场面,堪称行走的金句制造机。
从她嘴里说出的每一句话都充满善意,让人听得如沐春风。
比如,在形容各位姐姐们时,她夸赞容祖儿“落落大方”、陈小纭“白皙朦胧”、吕一“高挑有趣”、陈梓童“乖巧飒爽”……把姐姐们说得可开心了。
又比如,她形容观众是自己的七彩祥云:
再比如,形容每个年龄段的姐姐都是“盛开的一瓣”,各有各的美:
且不谈论杨钰莹的情商、说话技巧如何;
这种以善意待人的姿态,一定会让社交圈变得简单、轻松。
或许是出于对禅师生活的好奇,经常有人问作者:
“你不用工作赚钱,也没有必须要做的事,那每天做什么呢?”
他呢,也会如实回答说:“我的生活每天都是周末。”
抄写经文、洗衣物、撰写书稿……生活就这么日复一日重复着;
但是他并不认为有哪天是白白度过的,即便是重复的生活,他每天也很有收获。
因为每一天的生活体验,都会被他记录在博客上,然后自己与自己对话:
“今天感知到了什么?你有什么体验?”
所以比起追求每一天不一样的生活,他更建议年轻人们,不能毫无知觉地度过每一天,要学会调动自己的感知力,记录下自己每天的感受。
杨钰莹消失在大众视野的那几年,也是这么做的。
2001-2010年间,她再次淡出歌坛。在这期间,她过着最简单的生活:
读了很多以前没时间读的书,听了很多音乐,偶尔会去旅游。
每天最重要的事呢,就是写日记、与自己对话。
日子再普通,也是限量版;
我们要做的,是过好每一天,热爱每一天,珍惜每一天。
“生活其实很简单,过完今天就是明天。”
别想太多
别为难自己
活得像自己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