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林中书屋
日期:2022-05-25 17:37:43 作者:和菜头 来源:槽边往事 阅读:

林中书屋

  在《玫瑰的名字》这本小说中,作者安伯托·艾柯描绘了中世纪人们对知识的态度---六边形的巨大图书馆位于修道院的顶楼,修道院又用巨大的石墙加以拱卫。一代又一代的修道士每天坐在图书馆里誊抄古老的手卷,以及从各地搜集而来的书籍。在图书馆的一角,隐藏着一间叫做“非洲之末”的密室,里面存放着大量禁忌的书籍。一位盲眼老僧守护着大图书馆的秘密,杀死一切试图接触非洲之末的修道士。而那间密室中最大的秘密,则是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在老僧看来那是一本邪恶已极的书,因为其中居然谈到了笑这种低贱的异端行为---任何一个致力于纯粹灵性生活的人应该是严肃的,就不应该发笑,笑声使得一切神圣庄严都为之崩解。

  艾柯在这本书里谈到了“知识的禁忌”。古人认识到知识拥有巨大的力量,善加运用可以改变世界,但它同样也蕴藏着惊人的破坏力。因此,知识不仅需要区分善恶,而且还需要加上禁制,让它成为一种禁忌,只允许少数人接触,以免腐蚀大众淳朴善良的灵魂,避免他们因为知识而得到了狂暴的力量,进而席卷天下,摧毁一切秩序。

  今天的世界则是完全相反的一幅图景,在任何一座城市都有无数间书店,图书馆,咖啡书吧,人们可以任意取用。互联网更是慷慨地提供一切可能的知识,从如何打鸡蛋一直到如何实现核裂变,应有尽有,而且还是免费。加在知识上的禁制似乎已经完全消失,但人们对知识的渴求却并没有因此而爆发。至多是对技能产生了一些兴趣,因为那些技能可以直接转换为金钱。如果知识对应的并非是技能或者证书,人们的兴趣甚至不如古代。

  因此,虽然用肉眼去看时,似乎书店遍布整个城市的各个角落。但是用心眼去观察时,书店其实已经被放逐出城市,更像是一家家孤独的林中书屋。人们知道林中书屋的存在,林中书屋也确实还亮着灯,摆放着各种各样的书籍。但是人们并不会轻易走入森林,偶尔进去也是当做一次旅行,主要的目的是在林中书屋休憩和拍照,把书店当成是一个景点。同样是从家出发,同样是500米距离,去超市的道路要近很多,走的人也会多很多,而通往书店的路则非常遥远,需要在长草丛中艰难地分辨找寻。

  历史上知识的禁忌最终会被冲破,但是当知识无限量供给的时候,知识的厌倦和知识的回避却比知识的禁忌更能起到隔绝的效果。知识的禁忌是一种外来的强横力量,但知识的厌倦与回避却发自人心,比外来力量更强大,也更为有效。同样是在网上找寻一部电影,早期的人只是会询问番号,中期的人只会询问种子文件,今天的人则是大嘴一张,用纯粹的自然语言提出要求:在哪里能看,快!在线等。

  只问番号意味着拥有使用搜索引擎的丰富知识,甚至还知道一系列命令符,以及如何查询FTP服务器上文件的能力;只问种子文件意味着了解分布式储存软件的安装和使用,并且熟练使用各种解码器---因为拥有这样的知识和知识对应的技能,整个互联网世界的图景是一片茫茫无际的比特之海,上面散落着无数服务器和个人计算机的岛屿,通过搜索引擎和链接把所有岛屿连接在一起,接入互联网就是一个跳岛游戏,一个人从有限顺着航道进入无限之中去。

  而在今天,所有这一切都被极大简化。整一片大海坍缩成了几英寸的一个屏幕,上面只有一个视频播放器,一个音乐播放器,一个游戏平台,再加上一个文本阅读器。甚至都没有这样细微的区分,只是一条上下两端无限延长的板子,人只需要上下滑动就可以,里面应有尽有,无需再跳转出去。在这个板子上就是全世界,在这个板子之外的全是荒野。和古代相比,人们倒是拥有了许多欢笑,也许还太多了一点。

  但我还是怀念林中书屋,怀念每一次的跋涉,怀念每一次进入时满眼的充实感,怀念每一次离开时因为只能带走几本而产生的恋恋不舍。正如我怀念那些跳岛作战的日子,怀念旧世界的海图。我想,这种变化和人们的处境息息相关。以前的世界和人们之间,只是隔着一道知识的障壁。有了知识,就可以认识世界,改变世界。没有,那就要求助于知识的守护者,求他们从指缝里仁慈地漏出一星半点。

  今天的世界和人们起码隔着两层,认识世界产生知识,知识摊开来放在所有人面前。但是人们并不在意,因为在知识之上,还有一层应用。这个新世界是封装好了的世界,你不需要知道春种冬藏,你只需要在手机上下单,米和菜就会出现你面前。你也不需要知道如何调度分派,你只需要在手机上呼叫,汽车就会出现在你面前。绝大部分事情都不需要你了解任何相关知识,这些知识已经封装好,而且以简单易行的应用形态和你发生直接关系。你不需要知识,你只需要知道如何操作应用就行了,世界在两层之下随之运转。

  这就带来两个问题:1、人们在这个封装好的世界里,处境是变得更为强大了,还是变得更为无力了?2、人们生活在这个封装好了的世界里,隔了两层之后,无需理解,无需认知,未来也可能根本无法理解,那么人现在究竟是个什么?

  我不知道答案。我只是偶尔还会走上小径,前往林中书屋。当我抚摸过坚硬的书籍,手指触摸到书页上凹凸不平的铅字,就可以再一次感受到那种微不可察的战栗。在那指尖上传来的触感,就是触摸到真实世界的感受。即便四周空寂无人,也能看见遥远的灯火在世界深处闪耀。一如在千百万年前,照亮洞穴的火光。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林中书屋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