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莉娅》是一部由珍妮·拉马克 / 查尔斯·麦克道格 / 埃丽卡·丹顿 / 查尔斯执导,莎拉·兰卡夏尔 / 玛丽·安·绍布 / 罗布·勒维克主演的一部剧情 / 传记类型的电影,以下这些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朱莉娅》影评(一):失掉心的女权主义还是女权吗?
今年女权主义在影视作品中的表现形态实则让人眼前一亮。不管是朱莉娅还是风骚女子都把女权主义以一个更丰满的形象展现在观众面前并引出这个问题——当我们在讨论女权主义的时候在讨论什么?我们要平等的权利,平等的机会,但是这些背后是对自我欲望的清晰认知和追求自己所想生活的勇气。烹饪这个词听起来像是“女性的主场”,可多数在餐厅任职的厨师却是男性。热爱烹饪的女性追求理想却被同样身为女性的伙伴大肆批判。烹饪可以被看作是谋生的手段,可以被看作是自己的人生理想,同样也可以被看作对所爱之人的爱意表达。职业与性别间由于性别刻板印象所产生的联系难道不正是女权主义应该打破的东西吗?我们的渴望隐藏着心底的恐惧。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的恐惧收买了勇气,还带上正义的面具成为了攻击别人的利器呢?
《朱莉娅》影评(二):美国娱乐影视业是如何从底层戏子变成GDP主角的?
这部剧的视角非常新颖,故事发生的时代,美国刚普及电视。然而,那时的看电视这一娱乐休闲活动被美国的知识精英阶层所不耻,不要说看电视节目了,像女主老公那样的外交官,艺术家甚至拒绝买电视。
当女主因为写了烹饪书被请到电视台,相当于现在的公共教育台pbs,做节目的时候,她竟然看不到自己的电视节目,而且老公不给她钱买电视。家庭主妇的她也没有办法只能接受。
后来她的稿费终于到手了,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就是冲进商场买电视!
不止女主老公看不起电视节目,连电视台的制片人也看不起。给女主当制作人的是哈佛大学毕业的,认为女主做的是娱乐电视节目,而不是公共教育电视节目,因此各种给女主使绊子,哎呀呀太难了!
任何新发明都会遭遇挑战,不理解、抵制,真心感谢这个电视剧!
《朱莉娅》影评(三):我眼中的女性和女权
我想先表达一下我对这部剧里面每一个人物的喜爱。丈夫保罗,他有在放下自己所谓的“男人尊严”,去表达自己的脆弱,自己的嫉妒,去炫耀自己的爱意。好朋友朱蒂丝,事业有成的女性典范。制作人罗斯,开始虽然很反抗,但是家庭和美食让他放弃了一些执念。好闺蜜维斯得沃托,互相扶持和尊重的友谊,怎么可能不叫人羡慕。
当然,最喜欢的朱莉娅,她拥有一种自我表达的能力,和强大的感染力,她懂得如何表达自己的渴望,自己的无力、艰难和无奈,她知道如何说服如何化解。她身上的是一种女性力量,这样的力量不是振聋发聩的声音,不是刚劲有力的改革,不是忠言逆耳的教导,是润物细无声的影响,是用美食来带动观念的转变。下面我想说一说是什么样的转变。
第七集里面女权作家和妇女主播之间的对话,我觉得非常值得思考。女权作家指责美食节目只会提升家庭主妇的标准,让她们花更多的时间在厨房,而不是成为一名职业女性。一时间我很难想到任何话可以反驳,因为她确实指出了一种情况。但是另一种情况是,能够在家烹饪美食,是让很多女性感受到自己的能力和家庭地位的提升。如果一个家庭主妇无法下定决心,放下家务和孩子,那么这样的美食节目是燃起她们生活期望的炉火,没有希望的人是不会改变现状的,那么女权那一套也无法生效。再者,如果一顿好吃的晚饭就提升了家庭主妇的标准,那么请问是应该责备美食呢还是那些制定标准的人?标准的提升是在于有要求,那么不制作美食,要求就不会提升了吗?我觉得女权运动喜欢在抽象的世界里,争得一席之地,但是女人也是具体的,生活也是具体的,柴米油盐也有生活的色彩,当改变所需要是成本更低是,人们就会去行动,与其高屋建瓴,不如脚踏实地。
当人们过分关注一些概念,就容易变得敏感,因为概念可以被用不同的方式解读,于是,咬文嚼字的人,斤斤计较的人,让一些良好的运动,走向极端,走向憎恨。这不就是当下女性主义和女权运动的现状吗?我觉得现在的人,不仅仅是女性,要学会如何去表达,阐述一个事情而不是堆砌概念,分析自己的情绪而不是宣泄他们,这样也许可以让沟通更加顺畅,让误会可以淡化,让对立面都走到一根莫须有的线,然后跨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