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颂》是一本由柏桦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元,页数:303,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橘颂》读后感(一):橘颂
你有没有很好的朋友,就是那种无话不谈,什么事都可以分享的人,他可能是你的同学,工作伙伴,合作默契的同事,你们有着无比契合的灵魂,因为种种原因,一见如故,是一种跨越任何关系的情感。
古时有高山流水遇知音,伯牙子期也算得上是知己典范了,子期死后,伯牙摔琴,知己已逝,弹琴给谁听呢?知己大概就是这样的。
对于柏桦而言,张枣就是他一生的知己,许多年后,仍然念念不忘。
张枣是著名诗人,留下诗作无数,诚心钻研诗艺,他喜欢写诗,有时也会和作者相互改诗,在他们有限相处的时间里,留下了许许多多的回忆。
他们探讨诗句,每个人都有各自的见解,在岁月的沉淀中,越发清晰深刻,当时场景历历在目。
许多事都难以忘怀。
张枣是湖南人,十分喜欢橘子,无论是从外形还是味道,也常常在诗句里写到橘子,这也契合本书的主题——橘颂。
屈原说橘子,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牵,生南国兮。受生长条件限制,橘子只能生长在湘楚之地,即: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这可能也是张枣喜欢橘子的原因吧。
歌德说,我们要在年老的岁月里,变得神秘。可是张枣不在了,又何谈神秘呢?死亡,永远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事。
张枣说,开口即死亡。他不怕提及死亡,也不惧怕死亡,就像他说的万物都不足以长久依赖。没有什么是能够长久存在的,人也是。
有的人不在了,却在记忆力越发深刻,越发鲜明。
《橘颂》读后感(二):橘颂
好久以前就听说过张枣,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那首诗,觉得意境唯美又有深意——
只要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 梅花便落了下来……
最近看了《橘颂》这本书,对张枣又多了许多了解,也对他英年早逝的经历表示遗憾。这本书是著名诗人柏桦怀念并致敬挚友张枣的文字合辑,也可以从这本书中看到两人身后的友谊,让人非常的感动。
二人的友谊大概是从一次促膝夜谈正式建立的,谈话从黑夜一直持续到第二日黎明,有关诗歌的话题在紧迫宜人的春夜绵绵不绝。他不厌其烦地谈到一个女生娟娟,谈到岳麓山、橘子洲头、湖南师院,谈到童年可怕的抽搐、迷人的冲动,在这一切之中他谈到诗歌,谈到庞德和意象派,谈到弗洛伊德的死本能,力比多......
我也曾经和朋友们有过这样促膝长谈的经历,这样的经历是非常让人愉悦的,也是非常让我难忘的。因为在这样的谈话过程中,我们可以做到非常彻底的开诚布公,可以自由的说出自己想说的任何话。正因为彼此非常信任,又能够包容对方,这样的聊天总是很愉快的。
在平常的日子里,我是一个非常寡言少语的人,但有的时候和朋友面对面坐在一起也能够聊很多,仿佛要一次性把平时没有机会说出来的话全部说出来,那种感觉真可谓畅快淋漓,而彼此的感情当然也会随之变得更加牢固,关系更加紧密。
在这本书中,有作者对于两人之间交往过程的回忆,也有他们写给对方的一些信件,诗文,我们既可以从文学的角度上来赏析这些作品,也可以从历史的角度去了解这两个人。
读完这本书之后,我会觉得人生能有这样的挚友,真的是一大幸事!
《橘颂》读后感(三):生命的交集——《橘颂——致张枣》
曾经那么热切的希望读到《橘颂——致张枣》,但真正读来,心里除了难以言表的哀痛,还有那深深的、挥之不去的清愁。
本书作者柏桦,我们重庆本土人,也是本土西南交通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教授,著名诗人。
柏桦与张枣交往甚密,重庆的歌乐山、四川外语学院、西南农业大学这些场景的交织于我来说太过于熟悉,读着柏桦怀念并致敬张枣的散文、诗歌、书信合辑。字里行间,时而有着犹如老朋友久久未见的亲切、粘稠,一切是那么的理所当然,了然于胸的自然;但时而却也咋感突然,被震住的感觉,似乎其间隐藏着不为我懂的神秘。
是啰,我与他们有着共同的时空,共同的气息,共同的青春躁动……川外那些斜坡、小径,无数次爬歌乐山,我走过;川外与西南大学(西南农业大学与西南师范大学合并)当年那三四十千米的阻且长的曲折,我懂;南山植物园周遭的梅园,我也见过;张枣原稿《镜中》用的重庆钢铁工业学校(我们简称其重庆钢专)公用笺,我熟悉;张枣送柏桦的树叶,我也曾有过这样的举动,而且属于我的树叶,也还在……
恒河的水没有相同的两滴,而人也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我知了,那是时代赋予我们共同的气息,光阴的重叠,演绎的都是青春的跌宕。这便是橘颂带给我的熟悉、亲切,老友似的甘醇。
而那不为我懂的神秘、灵魂的震动,我也明白了,那是张枣和柏桦彼此重叠时刻灵魂的欢欣,诗歌冒险历程中的奇观与美好!是我们青春时代诗坛的风云交际,是高山流水的激越,是此恨绵绵无绝期的怅然,也是逝者如斯乎的无奈,更是“一个死者的文字,要在活人的肺腑间被润色”的喁喁细语、深深思念……
原来,我的哀痛,我的清愁,在柏桦吹过的风中,走过的路上,追忆着和我有过交集的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