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批阅奏折一件事,就看出朱允炆办事不会抓重点,朱高炽处理事情周到细致,齐泰黄子澄么,改改错别字还不错。
朱元璋让在京的各王府世子先行检阅朝廷奏折,朱高炽把一份共283字,就有21个错别字的奏折给传到了朱允炆这里。
朱允炆非常认真的把错别字给圈出来改了,然后朝廷处理政务的齐泰黄子澄看到了,觉得是朱高炽太差劲了,就告到朱元璋这里。
朱允炆多会说话呀,对两臣子说是不就几个错字么,我都改了,你们还闹到这里。
再听听人家朱高炽,先表明错别字我看出来了。朱元璋说你看出来了不给打回去,在朱元璋这里,奏折上有错别字就是不尊君父。
朱高炽的解释是他找人问过了,写奏折的人是晋王府举荐过来的,原来是个大字不识的武官。因为有能力办事,才转了文,学了字。
在朱高炽这里,武将与文进士在奏折上的要求就不要一样的水准。
并且他还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奏折把事情说清楚即可,没必要去在字上下功夫。就算文进士有了错别字,也不应处罚的过重。
再看朱允炆,他约奏折,把给人家改错别字当成慈。这会他堂弟说出头头是道的建议,他只会说“燕世子说得对极了”。
可见朱允炆不是做皇帝的料子,处理问题抓不到重点。朱元璋明显都喜欢朱高炽多一点。这不他听朱高炽说完就拉着这个胖孙子走走去了。
……
批阅奏折一件事,就看出朱允炆办事不会抓重点,朱高炽处理事情周到细致,齐泰黄子澄么,改改错别字还不错。
朱元璋让在京的各王府世子先行检阅朝廷奏折,朱高炽把一份共283字,就有21个错别字的奏折给传到了朱允炆这里。
朱允炆非常认真的把错别字给圈出来改了,然后朝廷处理政务的齐泰黄子澄看到了,觉得是朱高炽太差劲了,就告到朱元璋这里。
朱允炆多会说话呀,对两臣子说是不就几个错字么,我都改了,你们还闹到这里。
再听听人家朱高炽,先表明错别字我看出来了。朱元璋说你看出来了不给打回去,在朱元璋这里,奏折上有错别字就是不尊君父。
朱高炽的解释是他找人问过了,写奏折的人是晋王府举荐过来的,原来是个大字不识的武官。因为有能力办事,才转了文,学了字。
在朱高炽这里,武将与文进士在奏折上的要求就不要一样的水准。
并且他还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奏折把事情说清楚即可,没必要去在字上下功夫。就算文进士有了错别字,也不应处罚的过重。
再看朱允炆,他约奏折,把给人家改错别字当成慈。这会他堂弟说出头头是道的建议,他只会说“燕世子说得对极了”。
可见朱允炆不是做皇帝的料子,处理问题抓不到重点。朱元璋明显都喜欢朱高炽多一点。这不他听朱高炽说完就拉着这个胖孙子走走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