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袁复兰助人为乐先进事迹材料
日期:2022-03-31 08:11:39 作者:xd830517 来源:xd830517推荐 阅读:

袁复兰助人为乐先进事迹材料

  袁复兰助人为乐先进事迹材料

  袁复兰脸色红润,一头短发,黑毛衣上套件短马甲,给人的第一印象便是健康、朴实、清爽。熟悉袁复兰的人都知道,袁复兰是个苦命的人。早年,她下放到古丈农村当知青,一待便是10年,吃了不少的苦。在那里,她结婚生子,后因两人性格不合分开,独自带着两个孩子艰难度日。1992年,袁复兰与现任丈夫——铁路职工吴明达结婚。但好景不长,1999年,在焦柳线龙鼻嘴小站上班的吴明达患上了严重的脑溢血和脑梗塞,几乎瘫痪,长期失语不能说话,拉屎拉尿都在床上。因此,这二十年里,袁复兰每天都要给丈夫换几次裤子、擦洗身子,更换床单。当时,龙鼻嘴是偏远小站条件艰苦,有时很难买到治疗脑溢血和脑梗塞的药,袁复兰在报上寻到陕西有个厂家有药,她便几经周折,找到厂家买药,这一买就是10多年。两年前的一天,吴明达增患严重疾病,被送到怀化去治疗。病情好转后,袁复兰带着丈夫乘车返回吉首。作为一个体重不到100斤的瘦弱身躯,下了火车后她要背着体重140斤的丈夫回家。走着走着,沉甸甸的丈夫便压得袁复兰双腿发软,嘴喘粗气,汗水直流了。但是,最终,她把丈夫背回了家。那天,把丈夫扶上床后,她累得瘫坐在椅子上……如今,在袁复兰的精心照顾下,吴明达能勉强下床了,借助拐杖和屋里的桌椅,他能自己上厕所,能在屋内走动走动,病情有了好转。吴明达的子女们都说,父亲能活到现在,多亏继母袁复兰的精心照料。也因此,子女们对袁复兰都很敬重。

  1.jpg

  结对帮扶残障人士“雪中送炭”

  2014年5月,王源孝发起成立吉首市光明社区博爱家园志愿服务站。受这个上班时拿着喇叭在火车站“一直喊”、一直为旅客服务,退休后仍不忘为人民服务的劳模的影响,袁复兰踊跃报名,成了站里的一名志愿者。随后,她积极投入到站里的各项志愿服务活动中。

  2017年,服务站组织志愿者节假日前往视障人士杨正策家送温暖。在活动中,袁复兰了解到杨正策是一个无父、无母、也无一个亲人的“三无”人员,生活无人照顾,特别是50多岁的他本是泸溪人,后又迁入龙山县,当时低保和重度残疾人津贴均没有到位,仅靠学会的一点按摩技术在吉首政法街开了一个按摩小店,每天收入甚微。了解到这一情况后,袁复兰联合志愿者朱正英,给服务站写了一封情真意切的题为“一个志愿者的心声”的信,建议站里与杨正策订立帮扶协议,对其结对帮扶,给予特别关爱,确保其在小康路上不掉队。站长王源孝采纳了这一建议。后来,袁复兰与朱正英两人主动接下这一重任,承诺“说到做到,决不放空炮,以实际行动,兑现承诺”。就这样,两人与杨正策达成了长期志愿帮扶协议,自费为杨正策买米、买菜、买食品和水果。每周五,袁复兰提前征求杨正策意见,根据他的需求,购买食品果蔬,并送货上门。她与朱正英这一送就是近两年,其间风雨无阻,雷打不动。此外,两人每星期还为其打扫一次室内外卫生,每月对这里的卧具和按摩床单进行清洗。

  2018年冬季的一天,天空下起了鹅毛大雪,天气异常寒冷。想到杨正策一人孤身在家,生活物资没有着落,袁复兰便早早出门了,买好蔬菜、食品,送往杨正策家。当她冒着风雪把东西送到时,杨正策感动地说:“袁阿姨,你比我的亲人对我还好!”由于下雪道路湿滑,回家的路上袁复兰一不小心,整个身子滑了出去,重重地摔在水泥地上。当时她便感觉头昏眼花,痛得厉害,心里只想吐,半天爬不起来。幸好当时有人路过,见她蹲在地上,便好心地上前询问。后来,在这位好心人的搀扶下,袁复兰才慢慢起身,在附近一家店里坐下歇息。坐了好一阵子后,袁复兰才缓过神来,这时才感到膝盖痛得厉害,掀开裤子,发现肉和裤子已经粘在一块,一道二三公分宽的血口子赫然在目。回家后,袁复兰用络合碘清洗了伤口,上了云南白药,两个月后伤口才完全愈合。

  2019年8月,杨正策彻底丧失劳动能力,无法继续经营按摩店。针对这一情况,袁复兰与志愿服务站站长王源孝等,又及时与泸溪县民政局、残联等部门联系协调。最终,杨正策转入其家乡泸溪县小章乡敬老院,晚年生活有了保障。至此,袁复兰、朱正英两人对杨正策的帮扶才告一段落。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袁复兰助人为乐先进事迹材料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