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县城CBD和乏味的年
日期:2022-02-03 09:02:50 作者:bigwinner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县城CBD和乏味的年

  这一年的春节我在老家过。

  在这里我曾经是参与者,现在是一个旁观者,和大多数中国的流动人口一样,分不清自己到底算哪里的人。

  明天中午约了至少有25年没有见的小时候的玩伴吃火锅,他家住在一个叫上海花园的小区,而我已经在上海住了16年多了。

  这是我这次回来过年屈指可数的安排,其他大部分时间就是和家人在一起,看电影,打《和平精英》,连电视都不怎么看,除了一点点春晚。

  去年这个小县城有了一个和大城市shopping mall类似但面积和规模小一格的地方,成了这里的CBD。

  自从有了CBD,我每次回来开车在城里乱逛,总是无意间会开车到这里,好像只有这里可以让我多待一会。

  年二十九那天我在这里的四楼吃了杨国福麻辣烫,一般这个品牌只开路边店,在大城市是不可能进购物中心。

  在一楼星巴克买了杯咖啡,还对顾客们观察了一番,生意不错,有不少外卖订单,美团、饿了么都有。

  我在国庆假期也来过星巴克,总体的人气和春节没办法比,回乡过节只有春节最集中。

  这几个月二楼新开了瑞幸咖啡,生意很火,我提前二十分钟下单,还要再等二十分钟才能喝到,下午2点多已经是370号,不出意外过年这几天卖500-600单,接近1000杯是没问题的。

  瑞幸咖啡的店铺视觉审美和其他茶饮、餐饮品牌相比较是一种降维打击,加上只有星巴克一半左右的杯价,瑞幸在县一级市场的下沉应该至少还有3000家以上的空间。

  当然商场里还有知名的、不知名的茶饮、餐饮品牌若干,在春节时生意大多数都是火爆的,这里承接了这个小县城绝大部分的节日消费,还有大量从外地回来探亲过节的城里人装逼消费。

  每一个购物中心都有一个影院,这里的影院票价在好时段要90块左右,如果一家几口人看,几百块就没了,没想到票价如此高,人还如此多,这就是典型的春节效应,平时可以省吃俭用,这几天多花钱理所应当。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好像也有点这意思。

  这里新的旧的商业业态在交织中冲突,走出购物中心,广场上就是土味的主持人吆喝,和类似农村的大集市。

  马路对面是在我儿时记忆中就有的已经废弃的百货大楼里开设的金店和类似服装折扣特卖会一样的店,我进去过一次,有那种在巨大废弃仓库或厂房的感觉。

  离家那么多年,日常的社交圈子都不在这里了,亲戚们也日渐生疏,虽然见面还是客气或热络,但超过三分钟的聊天之后就会陷入冷场,不知道还能聊什么,除了问你“什么时候回来”,“什么时候回去”,“小孩回来没”这些相似的话题。

  在方言和普通话中游离不定,在星巴克里点咖啡必须是普通话,在街头和人说话必须是方言,错了就很别扭。

  在年夜饭之前吃的饭菜就剩下了,其实对年夜饭具体吃什么没有期待,毕竟早已过了物质匮乏的时代,除了例行看一下春晚,朋友圈吐槽,我在11点之后就去打游戏了,12点去楼下放鞭炮。

  唯有放鞭炮和烟花是在大城市无法享受到的年味。

  抖音同城里已经有了探店,在这里几千粉丝就可以算当地知名博主了,走在街头被认出来的概率挺高。

  吃喝对我完全无吸引力,可以聊天的人在这个小县城也越来越少,可能和我的性格有关系,年纪越大我越自我封闭,并不想和太多人社交,当然别人和我并不会完全一样,有那种天生属于热闹性格爱社交的人。

  我的观察小县城和大城市过节的节目差别不大, 熟人之间的吃饭喝酒打牌和看电影,基本上构成了春节日常的80%以上。

  因为疫情让大部分人少了旅行,特别是出国旅行,朋友圈少了很多在不同地点发布的内容,这确实让年变得更加雷同和千篇一律,变得更加乏味。

  过去几年的春节,我去过日本、昆明、海南等等,带着家人出去看看,离开熟悉的小县城和城市去没去过的地方成为很多人春节的选择,但2020年开始的疫情不知道会让出国旅行延宕多久,有人说至少要到2028年,这并不是不可能。

  每天爆满的电影院和高涨的票价也可以看出大部分人过年的娱乐只有看电影,可以带家人,也可以和朋友,普适性要超过打牌打麻将,但除此之外大部分人还是和平时一样,泡个澡、刷抖音、看剧或者在酒桌饭桌上吹着牛逼。

  越来越乏味的年造就了每一个小县城里的CBD,人流聚集了人气,聚在这里才有点点过节的感觉。

  总之年纪越大,过年的感觉越淡,让每一天都精彩点,更重要。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县城CBD和乏味的年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