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零水日》经典观后感1000字
日期:2021-12-16 08:50:53 来源:文章吧 阅读:

《零水日》经典观后感1000字

  《零水日》是一部由凯文·辛执导,切瓦特·埃加福主演的一部纪录片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零水日》观后感(一):比资源枯竭更可怕的

  每次看到这样环保型的纪录片,心情就会很焦虑。好像总是身处于巨大的漩涡中,恐惧于未来有未知的灾难,又深知自己的渺小。

  经济学家说过“房间里会有吃不完的开心果”,大概意思是说当一种资源枯竭的时候,市场经济和商人会开发出替代资源。但是,无论经济如何运转,像水资源,瘟疫爆发这样全人类的灾难,又怎能代偿得了呢?

  其实远比资源枯竭更可怕的是,有一个弹幕说“不管了,到无水日的时间我已经化成骨灰了”。看到这条弹幕我真的是心寒到极点。薛老师曾说,人的同理心会随着距离的拉长逐渐下降。所以让利己主义者无法感同身受的痛苦,倒不如化作眼下的一顿饕餮大餐。

  可怕的人心,可怕的利己主义者。一切的黑暗最终都将反噬,我一直相信这一点。

  《零水日》观后感(二):全球风暴真实版——全球水危机

  这是真实的、一场席卷全球的危机,而这场危机更可怕,它像温水煮青蛙一样慢慢渗透到你的生活中,你甚至感觉不到它的存在,但是它已经兵临城下。

  比起全球风暴电影里面突然其来地天塌地陷,这场危机虽然已经威胁全球五分之一的人口,但恐怕很多人感觉还是不明显。最开始的南非缺水,即使是南非开普敦的富人区,他们的女佣也还是要小心翼翼的计算着用水、担心停水,或者第二天水不够用了,这已经很艰难了。我们常说看一个国家要看它的下限到底在哪,但是显然这里的上限已经说明问题了。

  然后到巴西,就像采访的专家护林员说的,这里的危机完全是因为无知和不作为造成的,坐拥最大的雨林,这里有最丰富的淡水资源,按理说不应该存在“缺水”这个问题,但是纪录片展示的卫星图说明了雨林被破坏的速度之快,这对全球都是不可逆转的伤害。

  相比前两个,中美的缺水问题虽然也很严重但是还是会好一些。看完这场全球性缺水危机只想说,地球也许不需要我们保护,但人类需要保护自己。珍惜水,珍惜生命之源。

  《零水日》观后感(三):南美热带雨林的命运也是关乎我们每个人的!

  看到雨林那里我忍不住哭了,小时候买过一些大冒险的书籍,都是教我如何在雨林中不破坏大自然的情况下生存的书,那一度成为了我的梦想,我学习了怎么在雨林里找吃的、建厕所和睡觉,但是拥有雨林的国家却没有好好爱它。纪录片里面的那个爸爸还有诺布雷教授,像那位爸爸为了保护雨林可以推迟结婚成家的时间,诺布雷教授的演讲作为忠实的雨林爱好者我也听过。他们作为保护亚马逊雨林的斗士,零水日作为中国第一部关注水资源问题的电影,愿意去找到他们介绍他们所作的一切也是很用心了,不愧是拿了中美电视节的“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力”奖的作品。说真的,看到影片中展示的卫星图以及配合着雨林展现出来的被砍伐被焚烧的树木,听到旁白说我们可能真的会看到一个没有雨林的亚马逊的时候,我太难受了,不仅仅是因为雨林的神秘和有趣,更是因为,作为全球气温调节器的雨林如果消失,那带来的后果是无可估量的,真如标题所说,每一场野火都是烧在心上的。看电视剧里一些可怕的桥段的时候,我们常说最可怕的就是根据真实案例改编,而纪录片就是展现真实的,里面的雨林所遭受的一切是真实的,雨林不断消失带来的灾害也是真实的,不要低估这一场危机会对全世界带来的影响,我相信这也是制片组希望观众看完能明白的:保护雨林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零水日》观后感(四):需要更多角度去思考的水资源保护问题

  作为中国第一部关注水资源的环保纪录片,最开始我有点没理解为什么要选择四个国家拍一个全球化背景下的缺水问题。另外最开始看到发起人网大为先生提到的FEW概念,我也抱着疑惑的态度在想食物、能量和水的关系到底是什么,看完我觉得如果有吃我安利的小伙伴可以和我一样抱着这些疑问去看,看完会带来全新的思路。 一个在我看之前就非常感兴趣的部分其实是美国的西部问题,提到这里最先想到的其实是西部牛仔之类的,但是没想到这里已经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区域处于缺水的状态了。 《零水日》讲述了这里缺水的根本原因,这里的畜牧业养殖的牛的日常饮用和粪便等会带来巨大的用水消耗,看到这里我突然发现之前在讨论植物肉这些问题时一个没有认真想过的问题:畜牧养殖和环境破坏的关系很大,而且我们真的需要那么多牛肉吗,不可以吃别的吗。我想很大的问题出在食物的浪费和不合理食用,其实按照结构金字塔来说,人类并不需要摄入那么大量的肉类。但是我这么想也不是说大家就不吃肉了,而且肉类生产行业关系会影响到无数人的工作问题,不是说简单地一刀切就可以的。 现在的缺水干旱问题也不是我们不吃肉就可以全部解决的,但是我们可以去吃得更合理和少浪费、呼吁采用更合理的养殖方式这样,就像FEW概念所提到的,这个结构是需要循环的,不能过度地使用来破坏平衡。

  《零水日》观后感(五):不要让习惯伤害大自然了

  看纪录片看哭了是一种什么体验?我从来没想过自己用习惯了的现代科技会对大自然造成如此大的伤害,我也从来没有想过在自己吃的肉背后,畜牧养殖会消耗如此惊人的水量。更没有想到,零水日并不是一句空谈,day zero这件事已经在南非开普敦存在很多年了。南非开普敦发生的一切,让我看完先暂停去搜了一下,发现近期一直有40%左右的降雨。不知道为什么,我真的好开心,可能是纪录片里面大家在雨水里面的欢呼太让我心疼了吧。习惯了水龙头里面一直有水,习惯了想喝水就能喝到饱,再看纪录片里面几万人的小镇只有21个水龙头,水龙头也只有一点点水,每天还要限时供应,人们再努力也只能适应这一切,这才是最可悲的。但怎么办呢,自己糟蹋的自然,付出的代价就需要一代代人偿还。之前看《地球日》,伊丽莎白女王说要记住地球不只是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还有我们的后代。看看南美的巴西亚马逊雨林,就是在警示我们啊!为了一时的利益发展,大量砍伐破坏雨林,让雨林以每分钟两个足球场的速度消失,现在的缺水就是一个自作自受的后果!同时我看到了发起人网大为聊到他的家乡美国加州,因为干旱和大风导致的每年越来越严重的森林大火,烧毁的不仅是树木,还有里面的小动物。自然和地球不仅是属于人类的,也是属于这些动物的啊。珍惜水资源,保护大自然,从现在就开始吧,别等了。

  《零水日》观后感(六):那些被忽视的危机正在靠近我们的生活

  水是我们每天都在喝的,我们身体里水占了百分之70左右,因为拥有量很大,所以我们常常忽略它的重要性,也很难感知到,水资源的危机已经悄然来临。至少我在看零水日之前,我一直觉得缺水已经是很多年前的事情了,曾经是因为工业不发达挖井困难取水困难才会出现的情况,现在不应该家家户户通自来水吗?但是看到专家说可供使用的水资源已经很少了,甚至已经造成工业停滞从而导致群体失业、粮食减产,甚至有的地方因为缺水,获得水资源已经成为阶级地位的象征了,我被震撼到了,原来不仅仅是疫情,地球和大自然给我们的更大考验还在后面。以前觉得雨林嘛,树木是可以砍了再长出来的,但是听到专家说这是不可能的,以后那会变成一片草原,失去了雨林对气候的调节继而会危及全世界;又看到因为巴西人口剧增,但是难以负担所以不断破坏雨林来拆东墙补西墙内心是愤怒的。白天还美滋滋地吃着牛排,看完这个影片才知道,畜牧业的耗水竟然比一个大城市还多,而且处理粪便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原来我们,给地球带来了这么大的负担吗?片中采访了很多专家学者,对于很多问题的解决办法他们也有不同的想法和方案,不过归根到底最一致的就是水资源的危机是迫在眉睫的了,没有水就会没有一切,就如制片人网大为的few概念一样,没有w(ater)的few是没有办法使用的词语,喜欢这样的纪录片,因为它会真实揭露我们的生存危机。

  《零水日》观后感(七):只有缺水了才知道水的珍贵,看零水日有感

  我曾经去到过中国的西部支教,如今看完这个影片感触颇多,很多人觉得缺水是欠发达的意思,其实完全不是。当时我支教所在的地方每个人的水是有限的,虽然家家户户都有自来水管,但是每天能用的量可能就两壶水,要节省着用才行。很多人说开源节流,但是现在很大程度上我们只做到了开源,离节流还有很大的距离。 南非开普敦的居民们,可能他们以前也没有想过自己有靠天吃饭的时候吧,“三年大旱”感觉是以前电视剧里面会出现的、抱怨当地的问题的一个代名词,但是当这一切真实发生在生活中的时候就真的很触目惊心了。21个水龙头,一天一个小时的供水时长,要够一个镇的居民使用,想想都觉得很不可思议吧,当时大旱的开普敦真的在经历这些事情,并且有了day zero(零水日)这个词。我希望这个词在未来我们的努力下不要再出现在任何一个国家了,这是人的基本人权啊。 看到美国西部的畜牧业用水量之大我也感到惊奇,可能现在的科技发达程度只是达到了解放人力,但是远远不够保护大自然的地步,我们需要研发出更好更高端的科学养殖。 看完这部影片我在想,水作为我们最宝贵的资源,到底为什么会因为免费,就让那么多人忽略了它的珍贵程度和重要性呢?要知道世界上那么多的水,但是可供我们使用的只占了很小的一部分,这些不仅要支撑我们的生活,还有我们的生产和工业,人类啊醒醒!快珍惜起来吧!!!

  《零水日》观后感(八):看完告诉你为什么要过一些简朴的生活

  以前看到一些好莱坞明星号召大家过一些比较自然的生活,再对比网上大家各种全自动化的生活的时候还在想,是不是有钱人需要多一些锻炼所以拒绝现代化?但是看完《零水日》我才知道,起码到目前为止,现代化自动化所依赖的动力还在对我们的自然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冲水马桶确实方便又卫生,但是一个普通美国人一天使用抽水马桶所消耗的水量比一个非洲人一天使用的全部水量都多,在看纪录片之前我从来没想过上个厕所还会消耗那么多水。另一个就是吃肉,我是个肉食爱好者,而且以前我觉得动物养在哪里都会需要喝水啊,而且现代化养殖很先进,之前看现代化养殖的纪录片还觉得哇这也太方便太高级了吧,但是纪录片给我展现了另一面。那些高级的牛排,滋滋冒油的烤肉背后,是存水有百分之九十都要用于灌溉,而畜牧养殖产生的排泄物比一个城市都多,不是说手里的肉不香了,而是这个现代化继续下去的代价是美国西部现在百分之九十的人都处于一种干旱状态,这真的是我们想要的吗?这样下去我们人类会变成什么样?同时,我看到影评的发起人网大为提出了一个FEW的概念,就是食物(Food)、能量(Energy)、和水(Water)息息相关,如果水没有了那另外两个也就会岌岌可危,结合纪录片看到的我觉得这确实是一个很需要被重视起来的问题,如果现代化不可避免,起码我们要记得在现代化的同时不再进一步伤害大自然,不然好日子会到头的。

  《零水日》观后感(九):生存与挑战

  看完觉得有趣的概念,FEW最开始我还在想制片人网大为的这个FEW概念是极简主义吗,后面意识到要大写,Food食物,Energy能量,Water水。食物提供能量,水也提供能量,有能量才能长出食物,有水才能长出食物。这三个是一个循环,他说希望更多人意识到地球面临的挑战,让few变成more,让地球好起来,由此我也看到了腾讯这个团队的社会责任感。其实最开始看,是因为背托福的资源类单词背不进去了,想着看看纪录片吧专家都说英语我也可以练耳朵,结果光看去了。凯文西姆导演很会拍,从开始的大城市繁华喧嚣进入,果然灯红酒绿会让大家忘记很多事情,但是镜头一转到南非开普敦、南美巴西,再到美国西部和中国西部,对比感一下子拉满,城市还是那个城市繁华也还是繁华,但是过度消耗水资源导致的水资源匮乏的严重程度也一点点显示出来,这四个国家浓缩了全世界缺乏水资源的四个特点。说实话我国的水资源问题国家是一直在积极解决的,但是气候等各种问题还是会让你觉得,果然啊大自然没有那么好战胜的,不是简单的南水北调这些就可以解决的。而巴西明明拥有亚马逊这样的宝藏,却过度砍伐完全没有考虑后果,给雨林带来了不可估量的伤害。看的过程一直在想如果有一天零水日真的到来了我应该怎么办,但是又觉得有这样的纪录片,大家一起努力,这一天不会到来的吧!最后我觉得few这个概念真的很有趣,想知道怎么可以实践起来呢!

  《零水日》观后感(十):水资源也是全世界的,全世界是一体的

  作为中国第一部聚焦全球化背景下的水资源纪录片,最开始我还在想,为什么要这样选题,因为中国西部也是缺水区域,单独关注这个问题不好吗。但是看完影片我想说,果然人家主创团队三年的辛苦比我的想象的有原因的多。 零水日的意思是没有水的一天,习惯了每天打开水龙头就会有水的我,之前从来没有想过如果有一天没有了会怎么样。就像制片人网大为说的few这个概念,最开始我还在想食物能量和水到底有啥关系嘛,非洲缺水不是很正常吗,为什么要说会危及世界呢? 而这部影片,我愿称之为修正错误观点的纪录片。里面讲到的现实以及所展现的卫星图,列出来的数据和采访的不管是水资源相关的专家学者,还是保护雨林的护林员等等,都从不同角度,科学地现实地给我们分析了为什么每个人都应该加入保护水资源之中来。当然国家政策也很重要,但是像南非开普敦三年没有下雨的这种情况,水库都干涸了,地也开裂了,这是有钱也没有办法的事情,就像小时候看西游记一样,仿佛天上的神仙作怪,就是不下雨,那能怎么办呢? 还有就是南美的雨林,亚马逊雨林不仅仅是普通的雨林,更是气候调节器一样的存在,任由一些自私自利的人不顾未来地大肆破坏雨林,迟早会惹怒大自然。全球变暖,气温逐年上升已经是摆在眼前的事实了。 以前总觉得,事情没有发生到自己身上就可以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但是看完影片我意识到,覆巢之下安有完卵,这个世界是属于我们每一个人的,需要被好好保护。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零水日》经典观后感1000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