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经济学有什么用?》的读后感大全
日期:2021-10-28 00:27:3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经济学有什么用?》的读后感大全

  《经济学有什么用?》是一本由[英]泰吉万•帕丁格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元,页数:25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经济学有什么用?》读后感(一):经济学的入门读物

  作为一名热衷于经济学的读者,看到这五本书首先就选择了“经济学有什么用”来读,很多人对经济学都存在误解,总觉得经济学就是研究钱,不管是如何挣钱还是如何花钱,总之经济学一定是跟钱相关的内容,但其实只要稍微了解一些经济学,就知道其内容之丰富,应用之广泛,大到各种经济政策,小到该不该违章停车,都是经济学的研究内容,经济学更像是指导我们如何做决策的学科。 对于这本书里列的很多问题,作者并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结论,哪一项才是最优的选项,而是列出来不同经济学家彼此不同甚至相左的观点,让读者对经济学对于许多问题的观点有个大体的了解。看着书中的内容,让我想起自己这些年的许多观点的转变,一开始接触经济学,就迷恋上古典主义经济学,痴迷到近乎冷酷,对于凯恩斯学派极其相似的观点嗤之以鼻,可近些年阅历的增长,让我开始接受凯恩斯一派的思想,虽然依旧认可古典主义经济学派,但对于宏观经济的认知也开始改变,认为不能只认可市场,而也应该相信政府的力量和能力。开卷有益,读书进步。

  《经济学有什么用?》读后感(二):万能的经济学,能解决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生活烟火气吗?

  长久以来,我们习惯了日复一日的工作,攒钱,消费这个生活循环圈。从而忽视了接受一个新的力量。但随着超前消费概念的兴起,很多人陷入了短时间内的“经济危机”,裸贷,校园贷,超高额利息贷等一些不法贷款形式层出不穷,陷入了一个又一个的消费陷阱中难以自拔。 而看看周边一些人,在悄无声息间早已升职加薪,成功迎娶白富美,走向了人生巅峰。掐指一算,这或许是思维上出现了点欠缺。那究竟缺点什么呢?那很大可能性是缺这本《经济学有什么用?》

  这本书从生活选择,消费,工作,金融,政治五大方面入手,用经济学思维拆解了一些日常琐事,教会我们正确辨别消费陷阱学会合理学费。在双十一的当口之下,是一个不容错过的宝藏书籍。 作为个体,我们在所难免的衣食住行,吃喝玩乐,这些内容都要产生一定的经济消耗。而面对这些不可或缺的磨损时,我们是否有办法进行更合理的消费规划呢?这本书就给出了我们很实用的一个解决方法论。 我们在经济状况相对较差的情况下会为了满足自己的个人享受欲望一般会选择二手的东西进行购买,那在这个过程中很多人就会产生一个质疑,二手产品的推销员是否真的靠谱。我们应该如何面对这类选择题。很多人会说,这就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生活场景,这能有什么经济学知识呢!答案并非如此,再购买二手产品的这个过程中正是切合了一种边际效应理论,即再有限的预算下,我们可以通过消费一定数量的商品来获得最大的满足感,从而使我们的幸福最大化。

  但是再进行购买产品的这个过程中,我们不得不注意得一个问题就是信息对称;对于二手产品的推销员来说,就存在隐瞒产品本身性质的一个问题,要知道信息不对称就意味着消费者有很大的可能性得到质量与广告宣传语不匹配的产品,而这个现实情景也就启示我们在购买二手产品时要尽可能的选择一个大的交易平台,避免交易欺骗。 而后在工作这个问题上,很多人会觉得每个月拿着死工资一成不变没有一丝丝的价值,因尔萌生了自主创业的想法。在这个情景里我们需要考虑的最现实的一个问题是自主创业是否能够让我们的生活变的更好,从经济学理论来说自主创业比就业更能激励个人,它也能使人们发挥出全部的潜能,创造出更有意义的工作。 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考虑的核心问题是自己的情况是否适合创业,是否有经济基础,是否有一定的扛压能力,而非脑子一热就改变了自己当下的生活状态。当我们想要一次性改变生活中的两三件事儿时,结果就是我们一件也改变不了。

  综合来讲,书中还设置了很多类似这样的问题,作者一语道破了生活真实案例背后蕴藏的经济逻辑,让我们不再被问题困扰。

  《经济学有什么用?》读后感(三):经济学通识

  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已经40来年了,这40多年,正是经济学成为人文社会科学中最为显要之学的时代。在“日常人文课”丛书里,哲学那一册看起来最难以回答“有什么用”,政治学稍好一些,但也离我们中国人的日常生活稍远了些。心理分析居中,毕竟现在喜欢、学习心理学的人不在少数,感到自己饱受心理问题困扰的人也日益增多。女性主义呢?往前几年还不好说,现在网络中两性对立也成了热点话题,想来理智善良的人都不会排斥补补基础。无疑,最不会被问到”有什么用“的,当属经济学——谁能拒绝赚钱呢?不过,作为本书封面人物的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和现代经济学的鼻祖之一欧文·费雪,都在1930年代的大萧条里亏了很多钱。我们可以相信经济学能赚钱吗?

  其实,经济学是一门理论科学。

  现代经济学自欧文·费雪以后,就把数学和统计方法作为它的基础,这使得经济学有点儿像物理学:研究者们力图开发新的数学模型来解释经验、预测未来。显然,这种模式有两个彼此依赖的侧面。第一,数学模型意味着某种理想状态,这种状态永远都不会在现实中实现,或者只会部分出现。第二,经验事实往往“不听话”,总是发生模型预料之外的情况,这是因为建立模型的抽象过程忽略了绝大多数事物,力图抓住那些最重要的、决定性的东西,但谁又能说那些被排除掉的东西真的一点儿作用都不会起呢。简单地说,经验事实比任何模型都更“丰富”。

  物理学所使用的数学模型更加精深奥妙,物理规律也更加稳定、普适;经济学则离我们的日常生活经验更近一些,它的数学模型更宜于用日常语言来表述。所以物理学科普比经济学科普要难得多——绝大多数经济学科普以小贴士、小技巧、公众号推文、短视频、股票杂谈、论坛水贴和基金讨论区打油诗的形式出现——经济学科普到处都是以至于我们经常忘了它们其实是经济学科普。

  《经济学有什么用?》并未给我们提供系统的经济学入门,但却是一部优秀的科普书。书中描绘了许多我们生活中实际上会遭遇的情境,从这些情境出发,引导我们以经济学的方式进行思考。有时或许遵循边际效应递减原理更好些,有时则需要把人的心理状态、社会关系纳入考量。在某种意义上,这也是一部经济哲学的通识著作,客观公允地介绍了许多重要的和前沿的经济学思想。

  移民对本地经济有益而非有害,原模型过于简单

  在20世纪以前,由于统计学还没有发展起来,经济学往往只能表现为经济哲学的形式——从一些人为规定的抽象原则出发,推理出各种各样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可惜的是,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很容易发现这些抽象原则通常有着明显的缺陷,以至于既难以解释现实情况、更不能准确地预测未来。当前,经济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借鉴其他各个学科的新进展,依据实证经验更新数学模型,不断地修正、推进我们对这些基本原则的认识。

  例如,路德维希·冯·米塞斯主张回归金本位,因为黄金避免了与法定货币相关的通胀成本——毕竟,政府总是可以印更多的钱,但不能印更多的黄金。这样的说法看起来很有道理,但现代的研究者发现,从历史上看,黄金确实倾向于在长期内保持其价值,但这个长期可能意味着一百年。在通货膨胀期,黄金的表现远远不如股票,只是稍好于现金。黄金并不能保证对冲通胀。正如凯恩斯所说:“从长期来看,我们都死了”。

  再如米尔顿·弗里德曼认为利润最大化是企业唯一的社会责任,由政府对公司利润征税来进行公共事业。问题在于,他同时还要求政府大量减税。也就是说,彻底放弃监管、抛弃公共事业对社会最为有利。这正是2008年经济危机的原因。无怪乎斯蒂格利茨说:“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理论认为,自由市场会带来效率,就像受到某种神秘力量的指引一样——它是看不见的,这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它并不存在。”

  经济哲学向经济科学的转化,关键就在于审慎地那些幻想出来的抽象原则,脚踏实地地观察、分析、理解实际发生的经济现象。

  《经济学有什么用?》读后感(四):开启经济学的入门

  日常人文课系列之《经济学有什么用?》,而这本通俗易懂的经济学读本,会打开你对经济学的认知。首先这样的一本书,很接地气,事例都是日常生活接触到,可能经历过也可能在逐步经历,人生熙熙攘攘,为利来为利往,利来利往带动了经济的发展。读过本书,至少可以帮你算算生活、消费、工作、家庭、金融、政治,五大方面上的经济学。欠缺经济学思维,不会运用经济学理论,更缺少投资消费策略,往往在人生的各项投资上不是慢一步,就是没有选好定位。

  书中的39个源自生活的事例,就是时刻在发生着的。比如有车一族,最苦恼的事情,莫过于违停罚单和开车找停车位问题,通过经济学家加里.贝克尔计算违停收到罚单的可能性以及找到合法停车位的成本,最终阐明遵守社会规则的则更为重要。还有就是繁华地段的高停车费以及街道边的停车线收费问题,起初不理解,但读了书中的事例,只能说个人的格局太低了。过高的房价以及逐渐加剧的拥堵,对停车位收费也未尝不是缓解措施。夫子庙是南京的繁华地段,赶到节日更是路段限行等来避免拥堵,所以足够高的停车费,也是鼓励市民乘坐交通工具的好方法。

  幸福的秘诀是金钱吗?引出经济学家的杰里米.边沁的观点:经济学的基础是建立在个人满足或幸福的最大化,而之后的经济学家,则通过边际效用原则,让我们理解消费行为,幸福并不是等于更高的金钱收入。关于生活的案例,还有是否有必要随手关灯,是否关心垃圾回收,还有如何减肥等,虽然国家已经放开三胎,但大多数估计没有生二胎的勇气,书中的一个案例;生几胎是最佳选择?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给我们算算账。低生育率、老龄化过快,可能是国家考虑的因素,金钱利弊、质量的代价,是每个家庭必然要考虑的因素。书中也举例说,在美国,抚养一个孩子的成本从20万美元到100美元不等,但除了这些经济成本,还要花时间陪伴孩子,以及牺牲职业路径上的发展。这些案例特别贴近现实,读起来很亲切,说的就是自己例子一样。

  在消费章节,比较有意思的两个案例,如果我爱喝啤酒,喝多少比较合适?逢年过节该送礼物还是直接送钱?喝酒这个案例最有趣,虽然凯恩斯说,我唯一的遗憾是我这一生中没有喝更多的香槟。笔者运用边际效用告诉我们,喝啤酒的幸福与啤酒消费,通过曲线图直观的展现饮酒幸福的高点,过量后带来的成本,进而最后诠释:边际收益递减。最后笔者得出结论:“或者,你可能会像费雪一样,觉得喝啤酒的乐趣被高估了很多,其他还要更多启发性的乐趣等着你去享受,比如学习经济学。”读到这些,也确实发现经济学,似乎比理科中的物理有趣多了。

  经济学突出的体现在每个人的经济账中,虽然大学毕业多年,但有时也会问应该上大学吗?答案应该是肯定的。至于每年高考期间,总会报道某某参加很多次高考,他孜孜不倦的追求理想大学,或许应该读下这篇文章,好好算一下经济账。此外,对创业还是工作,升值与加班,如何才能加薪等等,都替你明白的算了一笔账。

  至于个人负债还有上升到更高层面的政府负债,或许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如何看懂政府的年度报告,而对于个人负债方面,则关系到切身利益。债务的增加是经济进步的标志还是通向个人毁灭的标志?亚当.斯密说:对于一个身体健康、没有债务、问心无愧的人来说,还有什么可以增加他的幸福呢?在债务与人类心理,债务如何帮助人们(买房的刚需),错误的债务类型(利率非常高的贷款)等,得出很中肯的结论:如果你的收入暂时低下,借钱维持基本收入是理性的;不要在经济繁荣时期过度借贷,此外借钱投资,债务可以释放你的一些潜力。接下来又提到,如何避免在金融泡沫中被套牢?巴菲特说,在别人贪婪时恐惧,在别人恐惧时贪婪。读过本章节,可以理解几个经济学术语:对冲金融、投机金融、明斯基时刻、信贷规模等。进而让我们在投资时把握,不要随波逐流、接近拐点、预测未来以及理想投资等,但要准确掌握这些动态与把握,真的是太难了。

  一直以来我是看不懂股市的各种波浪线,也不会去考虑理财,更不会去思索过多与经济学有关的任何东西,至于身边与经济学有关的大概除非关己,大概是不会过多关注的。这本经济学入门读本,写的特别好,从会经历的事例中,通过经济学专家引出经学理论,结尾之处给出抉择时刻,作为一个经济学门外汉读的津津有味手不释卷,却又说不出它的好,学问何其多,大概只是我涉猎的还不够。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经济学有什么用?》的读后感大全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