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渊冲译长生殿》是一本由(清)洪昇著作,69.00元出版的456图书,本书定价:平装,页数:2021-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许渊冲译长生殿》读后感(一):长生殿内私语时,不知夜半有无卿——长生殿
肤如凝脂,明眸善睐,云发丰艳,杏脸桃腮……这一直是古代美人的标准。《长生殿》的女主人公——杨贵妃,亦是十大美人之一。她的美貌,有诗为证: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如此美人,于是就有了“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生”的恩宠,也为她的命运买下伏笔吧!
《长生殿》首先是一部浪漫的爱情剧,其次又有历史剧的特色,既描写了唐明皇与杨贵妃生死不渝的爱情,同时也用了很大的篇幅写安史之乱及有关的社会政治情况。这一双线互相映衬的结构,把杨、李的爱情故事结合重大的历史事件和广阔的社会背景来描写,除了通过对唐明皇失政的批评,寄寓乐极生悲的教训意义外,还通过描写爱情在历史变乱中的丧失和由此引起的痛苦,渲染了个人命运为巨大的历史力量所摆布的哀伤。总之,《长生殿》是一部以写“情”为主,兼寓政治教训与历史伤感的作品。
所以,这部作品在翻译时,有很大的历史局限性和时代带入感。而读完许渊冲先生翻译的《长生殿》后,窃以为先生翻译的著作,确实可圈可点。对于有基础英语的一些学生来讲,读来也是容易接受的。
许渊冲生于1921年4月18日,于2021年6月17日去世。江西南昌人。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外文系,1944年考入清华大学研究院外国文学研究所,1983年起任北京大学教授。从事文学翻译长达六十余年,译作涵盖中、英、法等语种,翻译集中在中国古诗英译,形成韵体译诗的方法与理论,被誉为“诗译英法唯一人”。
最惊艳的选段,在于选段第五本第三出——《埋玉》。李隆基和杨玉环的难舍难分,用诗词表达,委婉含蓄,用英语译出,虽失含蓄,但也真情毕现,举几处例子,与大家共享:
(合唱)可怜一对鸳鸯,风吹浪打,直恁的遭强霸!
写的是的李杨二人遭逼迫时的难舍难分,译成:
like a pair of love-birds in stormy turbulence, how can we suffer such violence.
像一对在暴风雨中的爱鸟,我们如何承受这如此强大的暴力。这样的翻译也是很具备神韵了。
当年貌比桃花,桃花;今朝命绝梨花,梨花。
用比喻的手法写出杨贵妃的美貌,用今昔对比的手法,写出物是人非的苍凉悲痛之感,译成:
then fair as peach blossom was she ,as peach blossom was she !
now she is dead under a pear tree, dead under a pear tree.
这个翻译就比较合适了,既能体现今昔对比用——then 和now ,又有反复和比喻,确实是比较贴切了。
每一种语言都有其各自的魅力,在翻译时,倒不用逐字逐句去翻译,很多时候,我们有恶不放进行意译。比如,我们看这个文章时,虽然是英语,但用的是汉语思维去阅读的,所以母语的角度来讲,很顺。因此要深入到该语言环境中,适当地用当地俚语表达会更俏皮一点,活泼一点,也能更生动,不至于很死板。
《许渊冲译长生殿》读后感(二):美学视野下的《长生殿》,中英双语展现不同的美
他是钱钟书的得意门生、杨振宁的同窗挚友、俞敏洪的授业恩师,在2014年荣获国际翻译界最高奖项之一“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是首位获此殊荣的亚洲翻译,而且他的名片上更是这样介绍到“书销中外白余本,诗译英法唯一人 北京大学 许渊冲”,而我知道许渊冲先生第一次是因为去年,99岁高龄的许渊冲再次亮相《朗读者》,朗读英文版《秦风·无衣》,“Are you not battle-drest? Let’s share the kilt and the rest. We shall go up the line. Let’s make our armour shine! We’ll march your hand in mine. ”那一瞬间,让我觉得中国的诗词就算是译成外文,依然能感受到诗词的魅力、诗意与美,当然这和许渊冲先生自身的文学沉淀以及对每一个词语的推敲斟酌是分不开的,第二次知道,是今年许渊冲先生逝世,享年100岁。
“许渊冲英译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系列,《长生殿》就是其中一本,这个名字不禁让人想起之前看过电影《猫妖传》,里面盛唐时期的街道很美,杨贵妃很美,杨贵妃与唐玄宗的爱情更是为许多文学家的创作提供了灵感,《长生殿》就是其一,它是清初剧作家洪昇代表作,取材白居易的《长恨歌》、白朴的《梧桐雨》,原作中分为两部分,前部分是唐玄宗与杨贵妃奢靡的生活,后半部分取材来自民间传说,讲的是杨贵妃自缢后,唐玄宗又四处寻找杨贵妃的灵魂。这样凄美的中国戏剧作品,翻译成英文的话,那些优美的诗词、话语又该如何表达呢?
《许渊冲译长生殿》是许渊冲选取《长生殿》前半部分的舞台本进行翻译创作,以中英对照呈现,通过双语阅读的形式,进一步感受《长生殿》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而且对于英语不好的我来说,还可以接机提高一下英语水平。
《长生殿》是中国戏曲发展到成熟阶段的接触作品,说这部作品的艺术成就处于明清传奇的巅峰之列,第一是它全景式反映历史,可以说是一部唐朝天宝年间史诗性的鸿篇巨制;第二这部作品人数众多,内容既丰富也复杂,让里面的人物命运印上时代悲剧的色彩;第三在写作手法上,既写实又用了浪漫主义的手法,同时整部作品的文字非常优美,堪堪称艺术精品,但是就这样一部作品不说是让外国人欣赏到,连我们自己人都很少读到,而许渊冲先生却做到了,《许渊冲译长生殿》不仅仅让我们可以与这部鸿篇巨作相遇,也让西方世界了解中国的文学,许渊冲先生让中国的美走向了世界。
《许渊冲译长生殿》读后感(三):此恨绵绵不应无绝期
当王伯成的《天宝遗事诸宫调》、白仁甫的《梧桐雨》、白居易的《长恨歌》、陈鸿的《长恨歌传》在盛唐与洪昇相遇,便成了这一开元天宝年间的史实故事——《长生殿》。
剧本中重点描写了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反映唐代开元、天宝时期的社会历史生活,但对于一朝之主爱美人胜于爱江山,便是一个时代的历史悲剧,唐朝天宝年间皇帝昏庸、政治腐败给国家带来的巨大灾难,导致王朝几乎覆灭。《长生殿》一剧本具备对唐明皇的穷奢极侈最强烈的谴责,起到了向大众传播引起思考之作用,同时又将唐明皇和杨贵妃之间的爱情最大限度的呈现,让观众会产生共情,间接表达了对明皇统治的同情,还寄托了对美好爱情的理想。
其实唐明皇与杨贵妃的故事在安史之乱之以于民间广为流传,大量文人将无论是朝政还是爱情都采用至自己的作品之中,有的着重描写他们荒淫的宫廷生活,有的侧重描写他们的爱情,具有浓厚的悲剧意味。而自元明以来,无论诸宫调、院本、杂剧、南戏、传奇、弹词、鼓词中,都有有关这个故事的创作,但很多内容受各种因素影响无法完整呈现演出,《长生殿》则是这样一个人所熟知的历史故事编写一种较为完美的演出剧本。据传闻《长生殿》剧本的创作始于康熙十八年,是受庄亲王世子所请。
近几年,特别是马伯庸老师的《长安十二时辰》书籍热卖和改编的同名电视剧热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探寻“盛唐”的认知。在唐朝,因明君和智臣的协力,国强民富,对国家的治理注重发展和改革,出现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同样开始注重对外域世界的探索,富足强大的综合国力、开放进取的社会心态以及多元包容的社会结构,对外交往格局形成。在宋代时,“唐”就已经成了东南海外诸国对中国的代称,例如如今在国外华人在国外聚居的地区为唐人街。
而对于外国人而言,除了唐人街可以品尝到中华美食,更应该让外国人增进对中国文化的了解,而《长生殿》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剧之一,便是不二选择,《许渊冲译长生殿》这一译制佳作便让世界人民欣赏到我国古代戏曲精粹。许渊冲先生用出神入化的翻译手法将清代文学家洪昇的作品《长生殿》译成英文,使读者感受中国传统文学经典在外文语境下的独特魅力。
《长生殿》中那些将爱所写致情之深的句子,中文有中文的美,而译制之后,韵味不变,含义依旧,情可共,我想也唯有许渊冲先生能达到这样的巅峰。《长生殿》中一句“愿此生终老温柔,白云不羡仙乡。”是呀,有谁不希望今生能在所爱那个她的温柔爱情中老去,即使是白云围绕的仙境也无法让我羡慕,许渊冲先生的译制,“To end my life in palace hall with love o' er flowed,I would not envy gods above the cloud.”正是一种对这其中的情最深的理解和感受,才能用英文最佳的匹配。
文可译,情可译,而那满含情,且文用最讲究的,便是这剧本中的诗意唱词。正如唐安石说,中国古典诗词之美,在于押韵和节奏。“霓裳天上声,墙外行人听。”许渊冲先生译“The song of Rainbow Dress coming from the sky,Is heard behind the wall by passers-by.”名句“人散曲终红楼静,半墙残月摇花影。”许渊冲先生译“They are leaving the palace door.In the waning moonlight over the wall of the bowers,Are shivering the shadows of the flowers.”情在、意在,英文句读起来依旧有着押韵。
《长生殿》中留下的是“此恨绵绵无绝期”,而《长生殿》留下的更是文化的瑰宝,也期待您可以在书中看政治教训和爱情理想,品古代戏曲名著代表作心理刻划、细节描写,当然更有精良译制的语言之美。像许渊冲老先生致敬!
《许渊冲译长生殿》读后感(四):七月七日长生殿,此誓绵绵无绝期
唐明皇欢好霓裳宴, 杨贵妃魂断渔阳变。 鸿都客引会广寒宫, 织女星盟证长生殿。许渊冲老先生在《许渊冲译长生殿》中将这句话翻译为: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长生殿》是清初剧作家洪昇创作的传奇(戏剧),共二卷。若是不太熟悉《长生殿》,那你应该也听过《长恨歌》。中学时代我们学习过长恨歌,张口可念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长生殿》的故事,同样记载的是唐明皇和杨贵妃之间的爱情故事,看到最后一个单词,Long-life Hall——长生殿,而许老将《长生殿》译为Love in long-life hall,在长生殿发生的爱情故事。这般翻译,可以让读者明确的知道,这本书讲述的不是一幢建筑,而是一个故事,接下来,让我们一起阅读《许渊冲译长生殿》,一起看看它们之间有无不同之处?
在第二出<定情>中,唐明皇直接表明自己近来寄情声色,因为此时的唐朝“庶几贞观之年”,饱暖则思淫欲,我想说的是,许老对于“贞观之年”翻译的处理,
原句为【真个太平政治,庶几贞观之年】翻译为【It is indeed the region of peace as in the time of my grandfather】
我们都知道啊,贞观之治由李世民开创,贞观之年,李世民知人善用;广开言路,虚心纳谏;并采取了以农为本,厉行节约,休养生息,文教复兴,完善科举制度等政策,使得社会出现了安定的局面;并大力平定外患,尊重边族风俗,稳固边疆,是一个和平而盛大的年代,我们自己理解的时候自然知道贞观之年,但是若是翻译之时,直译的话,可能外国人是无法理解的,而李世民是唐明皇李隆基的曾祖父,所以许老在翻译之时,做了这般处理,既易于理解,又不失原意。
贵妃杨玉环与唐明皇本恩爱,但是无奈爱情的过程中,总会有矛盾与磕绊,何况唐明皇是皇上,即使杨玉环受到专宠。许老在此处的翻译十分押韵
又是一年七夕,织女星和牛郎星相会的日子,杨玉环和李隆基也互相再述爱意,对着织女星和牛郎星许下这般愿景。即使之后会有分离,但因着今日这誓言,他们也总是又相聚。
其实说了这般多,我们就会发现《长生殿》中几乎都是在赞美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而《长恨歌》会更加理性,也会涉及批判,这就是他们不同之处了。
致敬许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