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是一部由高梨痕执导,王丹凤 / 黄河主演的一部中国大陆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新生》影评(一):神片與神曲
1943華影出品,華影多歌舞片,熱鬧綺麗。有意思的是重傳統倫理,蕩婦更妖媚,正旦也更楚楚可人、叫人憐愛,並且在一定程度上是將戰前的電影意識進行了發揚。若拋開電影技術無多大進步、題材也不斷炒冷飯等這些總讓一般人認為電影在40年代是退步了的特徵的話,從之前提到的角度來講,華影的神片們完全可以作為研究近代上海社會生活史更現成的材料。
例如上海電影的永恆主題:離開鄉下,告別父母,墮入罪惡,全因魔都,回到農村,幡然悔悟。最後豬腳或者搞群眾教育或者重振農村,總之通過告別魔都才能重獲新生。城市的原罪在這部電影里通過男豬腳的爸爸說得更為直白:“上海壞人多,免得上當。”再來看魔都的誘惑:高高矗立的和平飯店,車水馬龍的南京路,妖媚的抽煙補妝的婦人,唱京戲, 看時裝表演,聽夾著嗓子唱來的靡靡之音。永恆的桃色新聞是大學生與交際花,男青年總因浪蕩女人而走向墮落。
有意思的倫理情結,與費穆的溫情派如出一轍。請注意傳統的鄉紳社會:鄉紳地主都是和長工一起下地幹活的,也肯通事理給佃戶借錢(若不是為著自己的孩子要讀書開銷大的緣故的話),還受了啓發開辦學校和成人識字班,太有人情味了。真是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不曉得在49年後該被批判成啥模樣。
王丹鳳乖巧可人,還有些青澀模樣,不過丹鳳姐的戲路大致也就定型了,總逃不了花瓶的感覺。李小姐歐陽莎菲倒是讓人眼前一亮(向來覺得從前的上海電影里,蕩婦這個角色最是影片看點了)唱的那首歌呢,簡直就是神曲(您別說,我腳得還挺好聽的):
佛要金裝 人要衣妝 三分玉貌 七分衣裳 脫下了土布舊袍 換上了摩登新裝 面龐兒有些問題 卻也引人欣賞
佛要金裝 人要衣妝 奇裝異服 翻新花樣 有時長袍大褂 有時露臂袒項 只要你招搖過市 立時便成風尚
游泳裝 健康美 夜禮服 柳腰細 行車式 玲瓏方便 冬大衣 豪華大方
佛要金裝 人要衣妝 莫顧人格 只看衣裳 穿上錦繡羅綺 誰都捧你鳳凰 假如荊釵布裙 誰睬你這叫化婆娘!
P.S.看了這個電影,我怎麼覺得餐廳火車背的設計總有些猥瑣呢?
《新生》影评(二):赵总的黑历史
小赵从小就是读书的料,邂逅了同乡顾惠兰,相约一同去上海念书,小赵考上了中华大学,惠兰选择了师范。
小赵出生在一个农人之家,母亲不识字,父亲种了一辈子地,攒了点钱。家里平时省吃俭用,晚上连灯都不点,但只要是小赵需要,都把自己舍不得吃的肉给他,自己只吃不好的,小赵晚上看书就给他点灯,可以说是对小赵娇生惯养,为小赵以后犯糊涂埋下了祸根。临行前小赵娘把家里省下的钱大部分缝到了小赵的衣服里,并叮嘱他路上要小心,上海坏人多。
由于性格内向,小赵只有惠兰一个朋友,随着接触频次的增加,渐渐被惠兰的进步和独立所吸引,于是约惠兰到自己的公寓打算表白有进一步发展。惠兰迟到了,就在惠兰来之前,住在隔壁的两个票友同学发现小赵准备了好吃的就过来胡吃海喝,小赵不懂拒绝就让他们任意而为,公寓被弄的乱七八糟,小赵让宿管和他演戏说自己要去酒店吃饭,赶走了票友同学,他们临走还顺走了他精心准备的鲜花。结果惠兰来时,他正在打扫,惠兰一看有客人来过了,小赵提议去外面约会。走着走着,小赵发起感慨:现在是我们年轻人的黄金时代,两个人可以手牵手自由的恋爱。还没有往下演,惠兰就说她不喜欢男欢女爱,更看重男女平等,顺便发了小赵好人卡,希望他以学业为重,两人关系永远是朋友。
正当小赵为了表白失败,伤心苦恼时,隔壁的票友同学唆使他翘课一起去看交际花演唱会,小赵不懂拒绝就去了,因为上次票友同学听说小赵去高档酒楼吃饭,就觉得他家境不错,小赵也称自己爹是财政厅长,然后交际花听完介绍,又收到一个想结交小赵的老油子替小赵送的绫罗绸缎,对小赵主动了起来,又是教抽烟又是投环送抱的,小赵过上了挥霍无度纸醉金迷的烂生活。
终于,小赵的钱不够花了,这才想起来出门前娘嘱咐的一到上海就给家里写信。读信的老爹高兴不已,听闻儿子学业有成,受到学长赏识,但急要巨额书费颇感震惊,连隔壁老王要来给放牛的王二小借20元钱学费都没有借,直接拿钱去看儿子去。
一到上海,发现儿子住着大房子,却只安排老爹住招待所,自己和个狐狸精卿卿我我,老爹去理论却被狐狸精羞辱,才发现儿子对外宣称给他送钱这老头是管账的,当狐狸精得知老爹只是种地的,老爹说:我是他一个人的财政厅长。说出了多少父母的心声。然后就无小赵断绝了关系,并发誓不再供养这个吸血鬼。交际花也发现小赵身上没有啥可以榨取的了,也和小赵拒绝来往,学业荒废后也被学校开除了。
没有钱用,没有烟抽,没有人陪的小赵一下子病倒了。惠兰总是在关键时刻出现,她开导小赵:要体谅母亲的痛楚,建议小赵和她一起回乡,报效家乡。小赵因为常年混迹社会学会了拒绝。惠兰临走给照顾小赵的管事留了200块,说他有什么需要就给他买,但是不要说是她给的,不够花了再写信告诉她。管事最后还是告诉了他。
另一边,爱面子的老赵回乡就和大家说自己儿子出国留学了,而自己受到演讲感召捐出所有积蓄办了一所学校,希望弥补自己儿子不成器的遗憾,得知惠兰回来请她出任教务长。正在学校支援边疆开荒誓师大会之际,儿子悄悄回来看到了此情此景,幡然醒悟,决定自己努力干出一番事业。全片戛然而止。
这算是对企业家赵总的一种致敬,至于这个赵总是谁,其实并没有那么重要,因为总有一些人、一些事、一些时候,让我们如获新生。
《新生》影评(三):乡土中国
影片由高梨痕导演,吴磊编剧,王丹凤、黄河主演。讲述了一个从农村富足家庭到上海求学的大学生赵明德,经不住上海都市生活的物质诱惑,荒废了学业。后来,经过同乡女同学的帮助而觉醒,参加到边疆建设的一个励志故事。
1、上海的都市描绘和乡土中国的情感皈依
赵明德曾经是一个拥有传统美德的青年,他孝顺而上进。初入上海,他表现出对其他同学都市化生活方式的拒斥。但是,上海都市生活中的轻歌曼舞、美女醇酒,很快让他沉迷于这种享受型的生活状态中。年迈的父亲亲眼所见他在上海的“糜烂生活”,痛心至极,决意不再供养他在上海的大学生活。当赵明德钱财散尽后,酒肉朋友和交际花相继离开了他,学校开除了他的学籍。赵明德生活陷入窘迫时,对他一往情深的昔日同窗顾慧兰偷偷照料他的生活,终于让他顿悟而改过自新,投身于火热的边疆建设中。这就是赵明德在上海生活的整个经历。
上海,这座已经进入都市化发展的城市,对赵明德父子二人和顾慧兰意味着什么?赵明德和顾慧兰在农村出身、在农村长大,相继到上海求学。与上海相较,这个抚育他们成长的地方在他们心中是极其神圣,是一方永远守护他们的热土。
事实上,赵明德经历了对上海的都市生活从拒斥—接受—享受—觉醒的转变过程。
初到上海,尽管赵明德的居住环境、穿着打扮和他的农村生活已有天壤之别。但,其他同学不求上进、夜夜笙歌、莺歌燕舞的生活方式,是他极为不屑的。他依然保持着到上海求学的初衷。那时候,他仅有外表的改变,并没有真正身体力行上海的都市文明。比如,他直接推门进入其他同学的房间,而不懂得先敲门;他和女性交往颇为拘谨,把握不了两性交往的尺度。因而,他的同学给赵明德上的第一堂课就是“交际”,这是都市生活中重要的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培养,有别于乡村生活中宗族血缘交往方式。
很多与赵明德和顾慧兰一样的青年人,都选择去上海读书,上海意味着更加先进的教育,和广阔的前程。战火、农业生产凋敝、国民政府的政策等多种原因导致农村教育凋敝、瓦解,因而当时稍有经济实力的农村家庭都将子孙送去较大的城市求学,然后期冀他们可以在城市中工作、扎根。上海的开埠历程和战略地位带来的安全性成为很多人的首选。当然,上海的先进并不仅仅只有教育,还有其经济实力、城市文明等诸多方面。但是,像对上海都市文明仅止于道听途说的赵明德父母而言,他们一方面认可上海教育的先进程度,同时也认为上海是一个鱼龙混杂、人情冷漠的城市,和他们所生活的农村是个截然相反的一个陌生之所。因而,父亲反复提醒儿子交友谨慎,以免上当受骗;母亲帮儿子把钱藏在贴身最安全的地方。
除了对上海教育的认可外,对上海都市生活的其他方面,如生活方式、人际关系等,赵明德父亲持排斥和否定态度。这种对上海的态度有极具代表性的。尤其是当他亲眼目睹了赵明德在上海的生活情景,以及遭受了赵明德违反传统“父为子纲”的态度后,他不仅对儿子失望,也印证了对上海的想象,彻底全面否定了上海都市价值观。于是,他回到农村,仍然选择用教育改变世界。上海并没有进入赵明德父亲的蓝图,这是一座没有开垦或改变价值的地方。
2、爱情与情感皈依
赵明德对上海生活的全面接受,甚至沉迷于享受中,在于他与交际花的来往。交际花与赵明德的来往不过是她是工作,属于商业社会的交易行为。而这在赵明德看来,正是体现出都市文明的自由恋爱。交际花满足了他男性地位的全面建构:感情上的附庸和经济上的附属。这份自信心是在他与顾慧兰的交往中,无法满足的情感关系和价值认同。尽管,他生活在自由、享受型的都市上海中,但他的观念却依然禁锢于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中。顾慧兰身上散发的平等、独立、自信的美,是赵明德无法真正欣赏和认同的。
从赵明德对爱情的选择上可以看出,他不过是接受了上海都市生活的外在形式,尤其是一些磨合和学习都相对简单的生活表象。这些生活方式的表象正是他在农村生活时所向往,包涵着“海派”、“自由”与“先进文明”之意的方式。因而,他的转变伴随着很大的主动性。但是,他并没有领悟到上海都市生活的真髓,比如都市化进程带来的两性平等、文明程度、价值观等等。他的这些转变并非是质的改变,可视为天性释放,还没有得到新的规训。
顾慧兰是一个具有中国传统美德,又接受现代观念的女性。她对感情忠贞、不离不弃、不求回报,这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女性的要求,也是被各种文艺作品反复歌颂。另外,她作为一个接受了新式教育,拥有新的文化、思想的现代女性,她可以承担现代文明社会所要求的女性社会角色。而她对乡土的眷恋,和赵明德父亲极为相似。所以她才毅然选择回到故土,为故乡的教育事业奉献。
或许,只有这样的女性才可能使赵明德获得新生。重要的是,他们的感情在上海都市中无法开花结果。赵明德和顾慧兰在上海见面的地点是花香柳绿的公园,而不是赵明德和交际花约会的夜总会、舞场等充满了都市符号的空间。他们的情感必须在投身于乡土中国的建设中,获得了强大的精神依托,才可能修成正果。
《新生》中肯定了爱情对人的救赎力量。但是,这样的爱情必须回到乡土中国的情境之下才有实现的可能。赵明德和顾慧兰的爱情唯有回到故土,才有可能变成一种救赎的力量。
与爱情的归属相同的是,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法还是农业,所以要开垦荒地,兴办新教育、继续农业生产等等。影片中提出了爱国/救国的理想之途,但如何实践并非影片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