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愤怒的黄牛》是一部由郭玉龙执导,吴樾 / 董璇 / 崔志佳主演的一部动作 / 犯罪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愤怒的黄牛》观后感(一):翻拍
翻拍韩国电影《愤怒的黄牛》,我光看预告都没有心情看正片 。剧情类似,不如说是在照搬。中国电影在畸形发展。这样中国电影是没有出路的。不能走复制粘贴的路子,这样烂片会烂大街。要是觉得外国的拍的好。去学习来回自己创作,国外这个电影好,抄一点。那个电影好,抄一点。中国自己的电影路呢。学习不是照抄照搬,创新在哪里。拿了重拍权,换汤不换药。你
《愤怒的黄牛》观后感(二):女主也长的太寒碜了,我艹……黑社会都没见过女人啊……
翻拍不是照抄啊,那我们还看你这翻拍干么呀?就图你们满嘴东北话??另外女主也长的太寒碜了,我艹……黑社会都没见过女人啊……什么货色都拐?剧组把钱都买那龙虾了吧?
强烈要求以后翻拍的电影都在预告片和正片开头标明是翻拍,并且注明原片出处,以便于我们跳过翻拍,直接看原片好了~
翻拍不是照抄啊,那我们还看你这翻拍干么呀?就图你们满嘴东北话??另外女主也长的太寒碜了,我艹……黑社会都没见过女人啊……什么货色都拐?剧组把钱都买那龙虾了吧?
《愤怒的黄牛》观后感(三):吴樾铁拳打出翻拍片的必胜技
这几年翻拍片拍的比较多,无论票房高低,评分高低,如《误杀》《大人物》《深夜食堂》《阳光姐妹淘》其实都没有超过原作画好的标准线,差一点的就是邯郸学步,好一点的也只是锦上添花,原因很简单,原作的故事、表演本来就很棒,在相同的赛道上有先入为主的优势,后来者自然难以逾越。
可是这一次,吴樾、董璇、崔志佳领衔主演的《愤怒的黄牛》却在爱奇艺上线后,让大家看到了翻拍片的另一种可能性,不仅在动作场面上比韩版更能生猛,更硬核,在剧情和表演方面也呈现了自身的风格与优势,打出了翻拍片的必胜技。
影片的故事与韩版区别不大,讲的都是一场争分夺秒飓风营救,吴樾饰演的退役拳手巴图本来和妻子塔娜过着与世无争的平凡日子,偶尔因为生意失败而争吵,但总体来说还算平静温馨,直到古斌饰演的绑架集团大佬盯上了塔娜,在一个大雨夜把人绑走,巴图被这场飞来横祸彻底激怒了。
故事其实没有太多变化,但是因为地域的转变,从韩国搬到东南亚(实景是在湛江拍摄),剧情不仅没有水土不服,反而变得如鱼得水,富有异域色彩的场景,独特的市井人文气息,彪悍而又怪异的动作特点,产生了类似《唐人街探案》《误杀》和《杀破狼2》的特征,让人不禁感叹这里真是以暴制暴的最佳场景,特别是反派的癫狂程度,放在别的地方可能都会显得太夸张,在这里却变得很合适。
作为影片的动作担当,吴樾几乎全程炸裂,文武戏都在线,在硬桥硬马拳拳到肉的基础上,打出了人物的身份、个性与命运,从昔时UFC的名将黄牛,到甘愿寄身市井唯唯诺诺凭力气养家糊口的巴图,再到发现妻子被绑后不顾一切发起反击的愤怒丈夫,打出了战斗力逐渐恢复至彻底被激发的过程,而不是一根筋的打到底,循序渐进,有章有法,这是大多数动作片都没有做到的。
从这些场面,也能看出吴樾已经突破了动作明星的舒适区,不是单纯银幕上的武者,而是通过不断的打磨和历练,悄然晋身到演技派的行列,包括《澳门风云2》《荡寇风云》以及《杀破狼·贪狼》,他都是在出色的动作戏基础上,塑造出不同风格有血有肉的硬汉,还有《叶问4》里面的太极宗师万宗华,不仅与甄子丹上演两种风格的极致对决,更有精湛的演技把一个在唐人街夹缝中救生存,身份显赫心地谨慎又不失侠义心肠的武者诠释得丝丝入扣。
而这次除了吴樾能打,董璇的表现也是亮点,一直以光鲜靓丽的形象出现,突然变身为处乱不惊的犀利人妻,她的表演让人眼前一亮,刚出场时夫妻争吵的戏码非常真实,后来自救通过天窗逃出的沉着镇定,虽然没有打戏,但是通过惊恐中蓄势反击的戏码,把另一条故事线演绎得气氛非常紧张。
《愤怒的黄牛》通过这样的表现,给屡次翻车的国产片创作者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那就是不要选剧情太精巧的电影,非常成熟的剧本很难被移植,倒是像这种以动作为卖点的犯罪片,在剧情上容易上手,再加上自身优势的动作,很容易就达到青出于蓝的效果。
《愤怒的黄牛》观后感(四):看中国版《愤怒的黄牛》有感
看中国版《愤怒的黄牛》有感:
两部电影对比,我觉得还是韩国版《愤怒的黄牛》好看,内容也多,场面也火爆刺激,直击社会的负面也广,批判和谴责一直是韩国电影的强项,看多了也懂他们的意思,犯罪的都是那些政客和财团。马东锡是韩国数一数二的能打猛男,可以和好莱坞的道恩·强森,香港的洪金宝媲美,都是体魄强壮,雄浑有力,拳如雷电。韩国电影的打斗设计看和哪里比了,如果是和内地比,当然是绝对占上风的,曾经一度超越日本,可之前看了日本电影《浪客剑心之人诛篇》,那打斗场面又不是韩国能比的,也不是内地能比的,全程都是真人在打,没有替身,没有吊绳,所以日本电影还没有没落。我们的电影能在相关题材方面和韩国争锋的只有香港,台湾的江湖片,或是打斗设计都没有香港成熟,像电影《杀破狼》里面的洪金宝和甄子丹对打,吴京与甄子丹的巷子里对打,像电影《导火线》里面的邹兆龙和甄子丹的对打,像《杀破狼2》里面的吴京、托尼贾与张晋的对打,这些都比韩国电影要打的精彩。
看国产的《愤怒的黄牛》其实是看吴樾去的,如果不是因为他在里面主演,这电影我就不打算去看了,整部电影就是他在支撑,毕竟他也是一路打过来的,换了别人除非是武打巨星,一般人不见得打的好。马东锡虽然身强力壮,让人看到很粗大的肌肉,但是电影的打斗未必是看身材,而是看套路和技巧,像李连杰也不是大壮个子,一样打进了好莱坞,他的电影也没有人敢说打的不好。赵文卓也不是大壮个子,在电影《碧血蓝天》里面他和连凯也打的很猛,像香港早期的钱小豪、李赛凤、周比利、惠英红他们,都不像是虎背熊腰的大壮个子,可打起来却招招致命,成龙个子也矮,他早期的电影也打的很猛,如《醉拳2》。动作电影主要看谁是武术指导,一流武行班子的打斗设计肯定很精彩,像那些依靠吊绳,靠替身,靠电脑制作的影视剧,看起来肯定乏味,都是给00后这些小孩看的。电脑特效的打斗,也不知道在打什么,早期的武侠剧无论是飞起,还是着地都是相互连贯的,招式也很一目了然,像梁朝伟的老剧《倚天屠龙记》就很经典,万梓良的《凤舞九天》也一样很经典。
我对吴樾印象深刻,特别是和古天乐合作的那一部电影《贪狼》,连一向演文戏的古天乐在这部电影里面也是骁勇善战,拳来脚往,就不要说吴樾和托尼贾了。最精彩的还是吴樾和高战的对打,双方都拿刀力战,两手四刀互相对砍,那场打戏看了会让人不寒而栗,有股被窒息的感觉,无法想象他们在戏外要排练多久才能一气呵成把这场戏打完。在另一部电影《狂兽》里面,吴樾和张晋对打,反派则是余文乐,吴樾饰演的角色先是一个警察,最后和坏人同流合污,一切都是为了钱,他和昔日的同袍也反目成仇。吴樾的电视剧很多,能打的电影不多,主要是内地没这方面的人才和想象力,只能依靠香港宣传一下,可香港电影也不会什么片都想着找内地演员,自己本港都一大堆人了,娱乐圈也讲拜码头和各个地盘。
早一批能打的人都老了,功夫电影也一蹶不振,自己的功夫渐渐没落,却看日韩影视看的津津有味,想想真是讽刺。还能打的真的没多少人了,吴樾、张晋他们能打,都是大器晚成,曾经和李连杰演过戏的谢苗已经长大,形象也不错,功夫底子也好,就是没人欣赏,还有释小龙也长大了,一样是没人力捧。曾经我在北京做过一段时间的群众演员,听说这一行也有戏霸,比如某个打星很出名,如日方中,他就会压制其他人,不让他出名,除非对方有背景也就压不住他了。像《愤怒的黄牛》这类题材,又是拐卖妇女,又是人体器官的,只能出内地能拍,内地电影无法走向世界就在这里,什么都要审核,什么想象力都被束缚没了,只能拍些手撕鬼子的神剧,反而沾沾自喜。什么时候我们的电影里面能看到城市变成火海,警察被打的落花流水,大楼被炸飞,财团和政客极为丑陋,民众发泄不满情绪,那么我们的电影就可以和好莱坞较量了,如果能拍部像《奥林匹斯的陷落》那类型的,我们的电影就有救了。
但是,就算有香港电影在支撑,也是撑不了多久的,香港电影经历了大起大落,剩下几个导演也撑不了多久,陈木胜走了,其他的导演也会有离开大家的时候。如果都走了,试问还有谁能接班,谁能打,谁能设计好武打套路,都没有人了,那么韩国电影就更能横扫我们了。毕竟我们没有东西,只能欣赏别人的东西,别人那么小的地方,结果把我们这么大的地方,甚至是东南亚都给征服了。有些东西靠的是灵感,不是靠技术,技术是给灵感服务的,导弹也是靠人想出来的,没有灵感,没有想象力,再好的技术也是累赘。比如在汽车上打斗,这就需要想象力,如何设计打斗,如何选择拍摄角度,后期如何剪辑,如果打斗设计的一塌糊涂,拍摄角度也是随随便便,就算是开几千万的车,请了什么大明星,那也是一部烂片。不要说电影复兴靠想象力,即使是民族复兴也要靠想象里,我们现在的人除了吃饭睡觉真的是一无是处,再对比一下古人,有文化,有思想,有节操,有胆识,有灵魂。就说文艺方面,就说白居易,在他当时各个阶级的人都知道他,现在还有人不知道李白是谁的,不知道苏格拉底,不知道莎士比亚,不知道霍金,我们的想象力真的都被生活给碾压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