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强大脑》是一本由王峰、陈林、刘苏著作,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00,页数:17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最强大脑》读后感(一):非常棒的一本书,适合正在读书的孩子们,事半功倍
看最强大脑王峰的比赛时就被他惊人的记忆力震撼到了,第一时间买了这本书,真的很棒,适合中国人的记忆魔法书,王峰总结了很多记忆的小窍门,真的是万事皆有方法,掌握了这些方法就可以事半功倍,推荐读书的孩子们好好看看!
《最强大脑》读后感(二):最强大脑内容 思维导图
记忆方法需要时时操练,才能真的灵活运用,一开始会花费很多时间,但是之后会很快很方便。
共练。
关于理综记忆的部分省略了。
《最强大脑》读后感(三):定桩法与联想关联
确实重点还是第一章的定桩法,就是将陌生的知识,跟自己熟悉的(身体、家里、数字)结合起来当作桩点,然后通过一些关联,可以勾起回忆。
另外的歌诀、连锁、故事联想、配对联想、分丝析缕、思维导图、简图等,都是将新的知识跟旧的知识相连接,或者新的知识间有某种推理、关联可以把不同的知识点串起来。毕竟大脑单纯记忆的能力弱一些,但是根据关系、线索推理的能力却很强。这也比较类似定桩法,有一个引子,大脑就能把知识串起来,然后这种推理串起来的次数多了,也就会直接简化推理、串联,从而直接成为记忆了。
《最强大脑》读后感(四):值得一看
不爱读书之一:
王峰《最强大脑-写给中国人的记忆魔法书》
第一,方法:定桩→目标→联想
一、定桩。
(一)桩即易寻易记之物。
(二)桩可为图像,如身体定桩法、配图定桩法、记忆宫殿法。
(三)桩可为数字,如数字定桩法,需将数字华为具象的图形。
(四)桩可为文字,如标题定桩法,这个比较特殊,是文字对文字,不是图像对图像。
二、目标。
记忆目标→将记忆目标精炼位一字或一词→将改字或改词转化位图像
三、联系。
将桩之图像和目标之图像联系起来,用想象融于同一情节之中。
第二,复习。
我说我用上面方法看了一遍就安顺序记住了三十六计和十二星座,我老婆说你这方法不好,我之前也用过,发现不复习的话十年之后就会忘记了。嗯,有道理!所以应当复习,立即→一小时→当晚→明早→明晚。
第三,成本。
记住成本增加,记忆成本下降。
图形转化和情节想象,都需要时间,即使这个时间比传统记忆方法里的重复硬记更长,但因为记忆效果更牢固,会降低复习成本,增强长时记忆,从而降低整体的记忆成本。用传统记忆记住的东西,不仅伤害记忆力,而且不用就忘,忘得又快有彻底。所以初中高中时的大规模记忆,到现在,早已无迹可寻。好的记忆方法就是给记忆目标一个线索,一个有关联的形象线索。
《最强大脑》读后感(五):《最强大脑》
方法很好,可是要想掌握方法,操作起来还是很难的。
1.学生最先遗忘的是没有重要意义的、自己不感兴趣的或是自认为不重要的材料。
2.记忆的过程:大脑接受到外部的语言、形象信息后,右脑会像录制光盘一样将这些信息记录、储存下来,左脑则会贴上标签进行归类整理,将信息收进大脑记忆库中;当我们想要回忆某个信息时,左脑会进行扫描、分析和提取。
3.右脑的记忆方式是:韵律、节奏、图画、想象、情感、创造。也就是说,我们记忆信息时,尽量将信息转化成有韵律、节奏、图画、想象、情感和创造性元素的时候,就会记忆的比较深刻。
4.当遇到多年前的一位朋友时,明明看着很眼熟,却怎么都想不起来他叫什么名字。这是因为人的相貌属于形象信息,受右脑控制;人的名字属于语言符号,受左脑控制。
5.超强的记忆力离不开右脑作用的发挥。大脑记忆形象信息的效果大大优于记忆抽象信息。右脑具有自主性,能够发挥独自的想象力,把创意图像化。如果用左脑记忆的话,无论你如何绞尽脑汁,他所记忆的信息都是有限的。如果是用右脑的记忆,只要你充分发挥想象力,就能够记忆大量信息。
6.由此可见,原来不经过复习,我们会遗忘掉学习过的绝大部分知识,这似乎很浪费,却是事实。因此,我们在学习的时候,为了记忆更深刻,只需要以固定的时间间隔重复信息,就可以延长记忆的生命周期。也就是说,你要想记住所学的知识,应该在立即以时间点最近的时候就开始复习。我们给出的建议是在学习后的一小时、晚上睡觉前、第二天醒来后、一周后、一个月后及时复习。
《最强大脑》读后感(六):记忆的方法
关于记忆,想说点什么,却有什么都说出不出来。
小时候老师让背诵的一篇课文的某一段落,如何完成?那个时候的方法,也是唯一的方法,便是一边读一边背:读多少遍能背诵下来,不太清楚;怎么读能快速的背诵下来,也不太清楚。直到高中的时候,开始发现背诵也有一些窍门了——拆分一大段一大段的文章为一小段,背诵几个小段也就能背诵大的自然段了。背诵的过程是耗费了无数个睡眼惺忪的早餐,吱吱呀呀的读上1-2个小时,也不知怎么的就记住了。
现在想来,小时候的记忆,大多是重复的读与记,没有什么方法和道理。到稍大一些的时候,读过的书开始慢慢有了记忆,自己也并没有去刻意的读上几遍,但就是记住了,印象深刻。记忆,也许就是一门技术活,掌握了一定的方法,通过不同的现实需要去实践这些方法,从而成为了某些记忆的能手了。拿到《最强大脑:写给中国人的记忆魔法书》,看到那么多记忆的方法和实例,有点懊恼,怎么不早点知道这些方法和技巧?
在书中,有一些常识性的关于记忆的介绍和方法论证。这些方法、论证大多都还熟悉,如艾宾浩斯记忆曲线,告诉我们如何背诵和复习背诵内容的方法等。在书中,有很多鲜活的举例论证,图片与文字交替,通过短时记忆和对比练习,我们也有非常丰富的提升空间。在书中,还有很多《最强大脑》的佼佼者们的生活实践,记忆让他们更成功,也让我们看到记忆的魔力,如此美丽!这本书从理论,到实践,到鲜活的案例,再到记忆的技巧,简直就是记忆的教科书!
从小读书,很多时候老师和家长口中的聪不聪明,其实就是对记忆力的一个“偏见判断”。记忆很多时候等同于能力,拥有良好的记忆能力就能记住绝大多数内容,而这些内容在你做决定的时候变成为了非常重要的先决条件。小时候因为你记住了老师们的话,他们便觉得你似乎比其他同学要聪明、要乖巧,但记忆本身并不总能展示一个人的完整技能和能力。在《阿甘正传》里面,讲述阿甘是一个智商只有75,但一生才华横溢,丰富多彩的故事。阿甘的坚持和执着,也是他自我完成的重要品质。在《福尔摩斯探案集》里面有一个小节讲华生问福尔摩斯如何记忆大量的信息,他的解释点-面-线的记忆;这个方法使得福尔摩斯每次在判断案情的时候拥有比别人多的判断条件,也就拥有比任何人获得更加准确结果的可能。
小时候的记忆是靠背诵和重复大量劳动获得的,到稍大一些的时候才明白理解+记忆比单纯的背诵要高效得多。现在读完这本书,如过让我去记忆某些难懂的材料,我觉得再也不会像小时候那样重复N多次的朗读和背诵了。有了这本书中讲述的方法,再加上一般成人对资料的理解与分析,背诵应该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即使不用参加最强大脑,也要学会这本书中讲述的方法。
《最强大脑》读后感(七):挖掘右脑的记忆潜能
因为孩子学习加减法,便在网上研究速算法,注意到最强大脑上的辻洼凛音,她的闪电算非常厉害。这些记忆,速算,是天生的,还是可以后天培养的,真的是很趣的事情,很想深入了解。 机缘巧合,遇到了这本《最强大脑》,说不开心,是假的,首先这本书由一位世界脑力锦标赛冠军王峰,一位亚军刘苏和一位团队主任陈林,三人共同编写。这是可是厉害人物写的,甭说别的,就是这迅速记忆的方法就够让我们学习的。其次,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位主编,多种方法,总有一种适合自己的。再次,多种实例,让我们参考。 这个记忆力,真是的是反映一个人的能力的事情。翻开书,第一页就把我震倒了。一行字,红橙黄蓝青等等,同时字体带有颜色,有的和字的意思是同色,有的则不是,看看到底能记住几个字几个颜色,同时还要保持正确的顺序。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们不是左右脑同时开始工作,很容易在记得字的时候,就把颜色忘记了。左右脑分工不同,分别为形象的和抽像的记忆。书中最有意思的一段话就是:右脑储存着数万年的人类智慧,左脑储存着人一辈子所获得的信息。无论如何,右脑储存的信息远远大于左脑,说明右脑的潜能是非常大的。而我们常常都以左脑来储存,以致于总是觉得记不住了,装不下了,其实还有右脑都空空呢。 这么多年来,我一直秉承着毛主席的话: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习的目的是什么?就是运用到实际中,那么这个号称写给中国人的记忆魔法书,到底是不是真的很管用呢?根据书中提供的范例,如十二星座顺序月份,三十六计顺序,秦国灭六国顺序等等,我就选择了,前三个,确实记住了,很有趣的记忆方法,有用的数字定桩法,有用联想谐音,根据数字和谐音引发联想以此来记忆,蛮有意思的。 同时,书中也告诉我们,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研究的遗忘的曲线,就是一天一天淡忘,那只有不停的、反复地加深,才能让知识得以巩固。目前这本书看了四天,抱着好玩的心理,我从第一天开始,中午和下午,就抽空,哪怕几分钟的时间,算是复习,这些有趣的知识确实记住了,在反复的过程中,已经可以不必联想,就能记住了。 对于儿童来说,他们缺乏一个正确的了解,如果不把正确的意思解释,提前让他们了解,恐怕他们就会以联想的词汇来记忆,所以作者也在书中反复强调,记忆后须根据正确的再次加深印象。或许对于儿童而言,记忆对于他们来说,有更快捷的方法,恐怕我们念一遍,他们就有可能记住了,这个恐怕就是他们的右脑在工作,不管怎么样这都是值得我们去研究的。 回归本题,大人或是学生,都可以采用这些方法来记忆,遗忘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不感兴趣,最为简单的就是把不感兴趣变成有兴趣,把普通兴趣提升为超级兴趣,兴趣玩得好,就是成功。 或许曾经作者在记忆扑克牌的时候,有人会认为这是在浪费时间,但是反复加强记忆,却激发了大脑,让它活跃起来,同样的道理运用到其他的学习中,就如同找到捷径一般轻松了。就像老人说,脑子是越用越灵滴。不管作者列了多少种方法,总有一种适合的,但是也总有人哪一种也不适合,这个因人而宜吧。但是作者也确实给了我们思路,指导了方向,作者并没有把这种记忆方法捂着不见人,而是大方的经验拿出来,与我们分享,激发你的潜能,做最强大脑。
《最强大脑》读后感(八):把最强大脑的帽子给摘掉,或许更符合这本书的书名
这本书是8天前读的。应该在8天前的时候就把读后感给写了。不过因为临近五一事情比较多,有好多工作需要完成。再加上一点自己的私事,确实就耽搁下来了。 这本书可以作为记忆工具书。比较具有指导和参考价值。但是没有多少研究价值,就是学术性理论性不强。 因为记忆这个事情说起来解释起来并没有这本书里写的这么简单。的爱兵号是曲线都可以讲好累。好久。 但是这本书还是值得读。第1章讲大佬是如何记忆的。嗯,平时也在网上被测试过了,看到一段打乱了秩序的话,但是你能明白他的意思。还有一个测试就是不同颜色的字,比如说红色这个字是用蓝色的颜色标注的,这种类似的游戏。这就是左右脑的功能区分。左脑掌握语言和逻辑。右脑掌握难以转换成文字和图像的抽象表象想象。 其中紧跟着就介绍了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 后面知识学习理论就跟一般的知识记忆的功能书大体相差不大。 再往后走的书的结构就是具体的案例,也不能称作案例,就是你的具体的记忆方法。这个其实用视频的效果会更好,因为文字在你的右脑里面很难去处理,通过影像资料可以更好理解。我记得有一个记忆圣经的视频,就是讲的这个记忆编码。那个视频的价值,我觉得比这本书的价值更高,但是要花钱买。 第3章主要就是讲什么记单词。实用性不强,真的。对我来说,记词根或者说联想记忆法更有效果。 第4章就讲了文中的记忆方法。我说一下啊,你记文中的方式,我觉得可以参考那些公务员的培训班,或者考研政治的培训班,里面有很多记忆的技巧,比这本书里写的更详细。那样的视频一般是不公开的。你有报班的去,可以体验一下。就是速成记忆法。专门记文中的政治理论等各种问题。还有高手专门做歌词曲改编和关键词提要等等工作。 5章就讲的是理综记忆。这个就不好说了,他讲的都是一些公式,虽然说确实可以用技巧来记,但我觉得公式还是最好死记硬背更好。这一张书的观点大部分我都并不认可和同意。我的记忆属于速成,或者有些记忆不需要花大功夫,你就只要记得大概就行。一点记忆技巧无可厚非。 但是属于这种比较严谨的知识。我觉得要更科学更严谨才是。不过也不是绝对的,有一些理论在理解的基础上对他进行自己的一个记忆技巧的编码。 因为公式这个东西你会用技巧去记,万一有哪天忘了,那真的就是很麻烦。 最后好是将他死记硬背刻在脑海深处,脱口而出,就像九九乘法表一样。公式容不得偷懒,耍小技巧去通过记忆的捷径。死记硬背没什么的。也不是说死记硬背,就是理解原理的,自己推演都可以推出来。不要去想方设法去想一些别的记忆技巧去记它。 你通过理解加深记忆印在脑海里就够了。 整篇看下来其实干货不多,都是实实在在的记忆案例。但是这些案例也足够你花心思去记忆的,就比如36计以及数字的编码,你也要其他的滚瓜烂熟。 我觉得看这种书籍真的不如去看视频,很多人觉得视频娱乐,但是视频的效果更好。 推荐这本书,我还不如推荐记忆圣经的视频。 还有一点这个书,我觉得可能比较火的原因,就是里面有几位记忆大师在最强大脑里面火了,所以可能也比较吃香。毕竟名人效应嘛,有名人背书,而且是名人写的。 可以读,可以看,但不建议购买。网上搜这种记忆案例一大片的。书里并没有多少特别系统性的理论。是案例夹杂的案例说明以及作者的一些理解,或者说摘了部分理论进去,但是都没有说到点子上,不够细致。没有论文的那种严谨感觉,或者说论据,论点感觉马马虎虎,勉勉强强。
《最强大脑》读后感(九):潜能无限的大脑
对于王峰很熟悉了,因为特别喜欢看《最强大脑》,被各位选手所震撼,更是觉得各位选手的大脑结构异于常人,都是各怀绝技有特异功能的人。对于王峰更是印象深刻。除了知道他是亚洲首位世界记忆冠军这个头衔外,更是为他所表现出了惊人记忆力所折服。印象最深的就是他记麻将,还有他的校友来挑战他那场,真是看得惊心动魄。但他从容不迫,更让我觉得他不是常人。所以看到这本书的时候就毫不犹豫的申请了,收到后家人最先看的。他在备考职称外语考试,正好用到书中的记忆方法,他说读了之后,有茅塞顿开之感,对于外语的速记很有效。
刚开篇就被字体颜色小测试难住了。看似简单,但是要在4秒钟之内记住绝非易事。而且不善于找规律,对于这个测试就觉得力不从心,总是不得要领。记忆是可以锻炼,当然前提是得了解大脑的结构分区和记忆的规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艾宾浩斯曲线。学习后一小时、晚上睡觉前、第二天醒来、一周后、一个月后要及时复习,才能对抗遗忘规律,更好的掌握所要记忆的内容。
书中讲述了一些高效学习原理,我验证了一下,确实很有效,很适合学生和急于参加各种考试的人们,指导性很强。同时还有根据各学科不同特点所定制的特殊记忆法,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充分开发右脑潜能,把我们的能力发挥到极致。书中的语言生动幽默又不失严谨。数字定桩法中的三十六计更是引人入胜,让人想马上实验一次来验证。 我看到了王峰也用思维导图了。看到很多人都很推崇思维导图的,我曾经尝试画思维导图,但有一定的难度。需要耐心和对要总结归纳的知识相当了解的情况下,才能很好的完成导图的绘制。书中有的方法也是我们日常中想使用却未能发挥其效果的,究其原因就是我们不善于归纳和总结,不能很好的将各种事物有效的联系在一起,来达到快速记忆的目的。这就是为什么王峰能成功而我们不能的原因,我们不够聪明但足够懒惰。
书中使用最多的就是联想记忆法和图形记忆法,可见联想和图形有多么重要。而联想记忆和图形记忆主要依靠于右脑,所以平时多运用右脑,开发右脑的潜能,才能更大限度的激发人脑的潜能。右脑的记忆是左脑的上百倍,不注意开发真的是浪费了。我把这本书看完马上邮寄给侄女看了,侄女马上上初中了,这本书对于上学的学生还在来说真的是非常实用的。书中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例证也都很典型,很容易理解和掌握,如果加以反复实践,掌握了书中的方法,记忆东西绝对可以得心应手了。
我属于右脑强于左脑的人,因为逻辑性和数学都很差。可惜右脑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只是对于历史政治的知识比较容易掌握,仅限于此。我希望这本书能被更多的初中生高中生所看到,能让孩子们发挥自己的潜能,找到自己的学习方向,不再觉得学习是一件苦差事,一起和王峰轻松的开发右脑,发挥我们的全脑小宇宙,塑造全新的自我,你行的!
《最强大脑》读后感(十):我就用嘴喃
最考验记忆的时刻不仅有最强大脑,还有我们始终相伴如影随形的考试,踏出学校的门槛这许多年以后,每年我仍然时不时地锻炼下我的大脑,和学生时代比,每场考试越发地像一场战役。在各种抱恨中,“该念的书仍然没有念”时时唱响。到如今我还做着康夫的美梦,记忆饼干在哪里?即便如今康夫早已变成大熊,叮当取代了机器猫。
最近读了本书《写给中国人的记忆魔法书》,事关记忆,痛触经年,不可不说说了。这本书的作者是王峰,记忆冠军,不必多介绍,喜欢看综艺节目的,早就领略了风采。且不谈他,还是说说这本书。
全书采取一种总分结构,开篇给人信心:“记忆是可以锻炼的”,介绍了最基本的记忆科普,左右脑功能分区、记忆规律,然后是学习的原理,各种记忆方法的简介是全书的重头戏,后面的章节皆为实践就由此展开。第二章至第五章就是记忆实践了,语文知识、英语单词、文综记忆、理综记忆,种种细说。不必多介绍,这些记忆知识是最适合学生朋友的。当然我想说的并不止此,下面且谈谈我的记忆故事。
很小的时候,父母和老师都喜欢告诉我们,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拿出本子,一遍遍的在纸上画符,我十分厌倦这样,就喜欢眼观口念,然后我母亲总非常不满意地说:“你就用嘴喃吧!”我背单词,从来不肯手写,我总想着有没有一个捷径,让我到达彼岸,在英语书上标注了小半年的“三克油”之后,我的懒惰无以复加,直到如今,英格力士仍然是我的痛。我当年也曾阔过,比如开动脑筋记忆peep这个单词时,就想象成两只手再拨开窗帘偷看,两只眼睛ee炯炯有神,偷窥是也。从这本书中我明白自己使用的方法是图像转换策略,其实学习中,经常会不自觉的应用一些方法,只是你没能总结归纳出来,没有变成系统的学习方式。所以这本书也是一本教你如何学习的书。
话说回来,短时记忆的提高可以采取书中介绍的方法,有些速成手段,长时记忆,恐怕还是需要大量的重复,所以书中并没忘记记忆的规律——艾宾浩斯曲线。读《倚天屠龙记》时,谢逊不教张无忌功夫,只让他默诵百遍,以待成年后其义自现。
重复再重复,章章随口念,由此锻炼了多少人的思想,沿袭了多少传承,古文经学、今文经学各彰其道。电脑横行的时代,人脑何去何从?人脑的落脚点不会是表现在电视节目上,有些记忆好好保留在大脑里,才可靠。在看了《写给中国人的记忆魔法书》,锻炼了联想能力后,最好仍然反反复复,不厌其烦,努力刻在心上,才是最棒的,特别是对于少年人来说。
离开校门这许久,现下细思之,记忆最好的办法就是最笨的办法。费了工夫,长了功夫,望累累万言,莫叹悲夫,千里终究不费跬步之功。当然我已经离开那个用嘴喃的时代许久,归不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