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密室收藏家》读后感锦集
日期:2021-05-14 04:36:15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密室收藏家》读后感锦集

  《密室收藏家》是一本由[日] 大山诚一郎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232图书,本书定价:平装,页数:2017-1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密室收藏家》读后感(一):密室收藏家

  从第一章1937到最后一章2001,这本书竟然按年份来排章节的,没看之前我是真的没想到。短篇不好写,大山诚一郎功力还是不错的,起承转合,但不呆板,反转真挺有东西的,真令人意想不到。可惜这本书写的都是假密室,大都是靠混淆旁人认知来达成观念上的密室,除了第四篇别有内情的密室,但我对这凶手的伎俩总有莫名熟悉感。

  《密室收藏家》读后感(二):本格推理的魅力

  这两年看多太多社会派的推理小说,很少接触这么纯粹的本格派推理小说了,这样的本格派小说其实给人的最大的感觉就是“言简意赅”,没有太多的铺衬,直接从案件描述过渡到解密环节,如果将推理小说作为一种智力游戏,或者说喜欢翻底牌的人来说肯定是大呼过瘾,不过由于缺少了很多人物细节的刻画,主人公“密室收藏家”就显得形象很单薄了,总感觉本格派推理就像一种类似于偏“应试文”一样的题材文章,虽然可以很好看,但是少了很多阅读的体验。

  《密室收藏家》读后感(三):入门级别

  

这可能是所谓的纯本格推理吧。每一个故事都是直入主题,刻意制造出来的密室,看起来完全不可能的杀人事件,最后都由一个神秘人物靠纯推理揭秘。读起来有看名侦探柯南的感觉,每个故事都有太多巧合和精心设置,反而缺乏真实感。诡计也并没有太多新意,很多甚至都过于生硬,比如第二个故事里少男少女的身份名字对换,还有连出租车司机都能牵连进来,各种巧合都近乎离谱了。没有太多惊艳的感觉,只能算是入门级别吧。

  《密室收藏家》读后感(四):对不起,我的密室不欢迎别解

  最喜欢以下两篇

  少年少女的密室:反转和逻辑都很厉害,最初的线索在道出真相时,着实惊人信服。真凶的意外性与核心设定完美契合,叹为观止。下雨时间的不同,推理出案件最核心的问题,冲击力十足。凶手的问题和行为方面有些瑕疵,如果少女目睹的是一起凶杀案,就更有看头了。 别有内情的密室:逻辑推演最强大的一篇,凶手精心消除别解,让人深深陷入思维误区,导致很浅显的东西从人们眼皮底下溜走。8种类型密室的讲义让人受益匪浅,由两种诡计导致别解撞车,推理出案件真相的过程,值得反复玩味!

  《密室收藏家》读后感(五):推理分类的脑筋急转弯小开本

  小时候应该都看过那种脑筋急转弯的小开本书,每一页写个小故事,然后谜底反过来印刷,或者统一印在背后。

  《密室收藏家》就相当于这么一本侦探脑筋急转弯。5个短小的故事,纯粹的本格推理,先给你铺设时间和背景,接着一项项列出密室的不可能,拿出谜题挑战读者。再神兵天降,杜撰一个收藏家,宣读答案,让你吃一惊。

  当然,5个故事都有诡计上的得意之处,《柳园》《少年与少女的密室》《死者缘何坠落》《别有内情的密室》《佳也子之屋为雪所覆》,有的用叙诡,有的用共谋,总之能够达到意外的结果。具体就不泄露了,这是本纯粹的推理短篇小说集。

  :这个封面做得有点好。

  《密室收藏家》读后感(六):瑕不掩瑜的本格推理

  

其实吧,既然是短篇我看的时候就把重点放在核心诡计上了,很多答主吐槽的案件的人物塑造,动机巧合与牵强太多,中二的密室收藏家等等我也感同身受。但是换角度想,写成长篇这些都是好办的,你想啊,人物多描写点平时生活和对话性格神态还不简单吗,花点篇幅,再找一个中年靠谱的刑警或侦探提待密室收藏家(其实就是作者本人)慢慢靠近案件的核心,即使有走弯路被迷惑了,但是最终还是发现了蛛丝马迹破案了,都是可以写的,也不难。这本书核心诡计都还不错,作者甚至都可以凑成5本书分别写每个案子,像东野圭吾那样,也不难。但作者没有,写成了短篇,所以即使有长篇很多做不到的地方,但设计的诡计还不错,所以还算瑕不掩瑜吧,可以理解。几个案件里面我觉得除了第一个都差不多,或多或少有短篇的一些问题。

  《密室收藏家》读后感(七):制作密室的八大动机

  在第四篇《别有内情的密室》中,密室收藏家为我们完整展示了他应对密室的排除法,在他看来,凶手制作密室的动力大致分为以下八种:

  1、为了将他杀伪装成自杀或意外。

  2、让警方怀疑有可能出入密室(如持钥匙者)或与被害人处于同一密室中的人,实现栽赃嫁祸。

  3、妨碍警方查明自己犯下的罪行。破解不了密室之谜,便无法将凶手逮捕归案。

  4、为了延迟尸体被发现的时间。

  5、让警方误认为密室是案发现场。

  6、基于凶手的自我表现欲和虚荣心,与杀人动力无关,单纯想尝试密室的点子。

  7、为了隐藏真正的密室。如死者掩盖自杀的真相骗取保险。

  8、制造密室过程中的某种行为才是凶手的真正目的。若只进行这部分会显得不自然,于是便打造出需要进行这种行为的密室。

  《密室收藏家》读后感(八):逻辑流

  终于看到一部高质量的推理短篇集了。旧瓶装新酒的典范,不掺水分的硬核本格推理,而且兼顾了结局出乎意外,实在是难得了。 念念不忘的是第二个短篇《少年与少女的密室》,和第四篇《别有内情的密室》。逻辑缜密,看完真是大呼过瘾。这部作品仍是怪异君推荐,看来他真的要做掀起中国推理浪潮的“第三人”了。 推理小说在文学界的地位一直不高,这点也情有可原,毕竟人家最初的主要目标就是带给人刺激的享受,而且大多数经典的推理小说的文学性及其差(对,说的就是埃勒里奎因),但是作为一个理科生,还是很欣赏这种逻辑清晰、步步为营的文学设计的。况且也有很多有深意有内涵的推理作品呀,比如阿婆的大多数作品,以及东野大叔的《嫌疑人X的献身》。每当我想到石神在监狱的床上躺着,看到天花板上逐渐出现“四色原理”的镜头,内心的感动溢于言表。

  《密室收藏家》读后感(九):翻译者水平不错

  这是一部中篇推理小说集,由五个故事构成。每个故事都是相对独立的,唯一的关联性就是神一般存在的主人公——密室收藏家。只是这位密室收藏家先生从1937年的故事里开始出现,一直到最后那个故事2001年依旧没有任何变化,这其实是不符合情理的,对于本格推理类的小说而言,这样的人设其实并不见得有多好,个人认为完全没有必要非这么去设置,如此一来倒让我觉着有些不正常。另外,从中篇小说集的整体性而言,如此一来也相对缺失了故事链,这点是让我会扣分的一个重要原因。

  一般看国外的文学作品,最痛苦的地方是在于译者的文学水平,很多翻译者习惯性用的是直译法,完全没有任何文笔可言。这个作品集中曹逸冰先生的文字水平很赞,把原本的山本诚一郎的日本文字转换为中文极其具有文学性,这个反过来是这部作品的加分项。推理性本身而言,个人觉得限于篇幅很多地方的推理铺垫其实不够完美。

  《密室收藏家》读后感(十):逐篇评论(有泄底)

  柳园-1937年★★★

  正是七七事变那年。

  这个密室是两个现成密室诡计的复合(注①),本身并不甚出彩。亮点应该在于对“手表”的逻辑推理,更偏向逻辑流一些。前边还在致敬逻辑流祖师爷埃勒里奎因的《X的悲剧》,那么这篇应该也可以题名为《日本手表之谜》吧。

  不过我还是想看诡计啊。

  少年与少女的密室-1953年★★★

  又是内出血密室和阿卡林凶手。

  叙诡其实太过明显,再加上侦探直接以点明凶手开始推理秀,如果猝不及防地看到凶手的身份的话,再用心往下推的话其实不难推出事件全貌。

  不过我没有。

  死者缘何坠落-1965年

  别有内情的密室-1985年

  佳也子之屋为雪所覆-2001年

  ————————

  ①写在上面的话会被预览到,就放注释了。这里指的是内出血密室诡计和《弓区之谜》密室诡计的复合。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密室收藏家》读后感锦集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