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直面寒冰》的读后感大全
日期:2021-05-14 01:12:26 来源:文章吧 阅读:

《直面寒冰》的读后感大全

  《直面寒冰》是一本由[德]海尔福·伯尔曼著作,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0元,页数:24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直面寒冰》读后感(一):女性政治家

  今年是默克尔执政的第十个年头。近年来,欧债危机下的欧洲经济萧索之气,并未在德国蔓延。出身于东德的默克尔,是一个怎样的政治家,她的睿智、阳刚、勤勉、特立独行,是怎样感染和深刻影响着德国人民?本书给出非官方,但平实客观的答案。

  《直面寒冰》读后感(二):非官方的传记,但值得一读

  本书是非官方传记,是由德国最佳政治记者,全方位解读默克尔及其权力世界,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平实传记。默克尔在世界上代表了整个德国, 因此万众瞩目。她站在世界的舞台上,这也是德国民众所乐见其成的。她认真、谦虚、理智而且正常。本书也探讨了默克尔和德国民众的关系,胜似一场婚姻关系:)

  《直面寒冰》读后感(三):默克尔的十年,期待

  今年正好是默克尔执政德国十年,本书为我们提供了一些有趣的角度来分析,默克尔为何在德国民众中越来越受欢迎。其中包括默克尔从过去犯的错误中吸取教训,并知道大部分德国民众想要什么,以及她本人能在多大程度上满足德国民众的需求。书中关于默克尔的叙述,公平客观,又是由获得德国最佳政经记者主笔,其权威性和客观性更是值得一提。

  《直面寒冰》读后感(四):有魅力的女性政治家

  默克尔原是激进的改革派,但她深谙德国民众对安全感的需求。这一点从她的个人生活中也可看出,默克尔不顾大部分德国民众的看法,公开表明对瓦格纳歌剧的喜爱,但同时也与德国大众一样,对足球运动狂爱不已。欧债危机事件中,默克尔带领德国民众应对欧债危机,由此建立了他们之间的信任基础。而这一基础让默克尔与德国民众之间得以求同存异。

  《直面寒冰》读后感(五):德国政坛“铁娘子“:默克尔

  政治的舞台上从来都不缺少女强人的角色,默克尔就是这样一位。

  默克尔,1973年至1978年在原民主德国莱比锡大学攻读物理学,1986年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1989年11月踏入政坛,加入原民主德国“民主觉醒”组织,1991年至1998年任基民盟副主席,2000年4月起任基民盟主席。2005年11月成功当选联盟党和社民党大联合政府总理,成为德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总理,并在2009年和2013年的大选中成功连任。

  默克尔工作认真勤奋,沉稳务实,成绩骄人,在德国政坛素有“铁娘子”之称。

  《直面寒冰:默克尔的德国十年》分为十一章,从默克尔的普通生活到默克尔的未来,其中有欧债危机、核能问题、国家原则、战争策略等政治色彩极为强烈的描述。整个书的文字描述平实自然,在客观中保持着少有的冷静笔调,尤其是页面的注释也是恰到好处,充分的让读者了解书中表达的意思。作者海尔福.伯尔曼是个政治记者,在历史事件与新闻记录方面把握的分寸适当,值得我们学习。

  这是一本传记。里面的一些文字值得精读。比如:默克尔既有所追求,又懂得舍弃,这一点符合德国人根深蒂固的特征。德国人虽然不总是实践这些原则,但是他们对这些原则绝对给予很高评价。。。。

  2015年5月26日,美国《福布斯》发布“2015年全球百位最具影响力女性”榜单,德国总理默克尔连续五年蝉联榜首,美国前国务卿希拉里紧随其后。默克尔连续五年成为影响力女性。《直面寒冰:默克尔的德国十年》概书为我们了解这位具有影响力的“铁娘子“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直面寒冰:默克尔的德国十年》的封四写到:2005年到2015年,默克尔执政的十年,德国焕然一新。被誉为”欧洲大陆的管理大师“或者”当今世界最强大的女人“,她让德国成为政治经济的重要领导力量。或许这个有些虚,但是读完《直面寒冰:默克尔的德国十年》,就能找到答案,这位德国第一位”女掌门“,的确在执政的10年间创造了神话,值得政治学研究生或者政治学相关专业的学生阅读本书,作为重要的研究参考书籍。

  《直面寒冰》读后感(六):Governabilità之从容

  红场上的阅兵一如既往的热闹,今年或许更热烈些,毕竟今年是70年大庆。但热闹是他们的,落寞是属于普京的,虽然有俄国人民的老朋友相伴。然而这种局面却捧红了一个人——默克尔,就像俗谚所说“东方不亮,西方亮”。连日的媒宣使她给无名烈士墓献花篮的举动成为西方国家并不是铁板一块的铁证。

  于是在holiness事件的沉寂之后,我们又在俄国发现了默克尔。

  她是一名出生于前东德地区的乌克马克的普通女性,没有德国人所看中的贵族背景。她是一名担任了西德总理的政治女强人,开了这个国度的政治先河。

  对于默克尔,国人其实很容易有所联想:她是一个德国人,她来自于东德。尤其后者,想想都有点小激动呢。两国曾经共同的站在国际共运的旗帜之下,同志加兄弟般的情谊。如果印象足够好没准还会想到昂纳克与勃列日涅夫兄弟之吻,当然这是后话。

  时势造英雄;或者说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时过境迁,欧陆上的强人愈发稀少。希拉克身后的法国,有所式微,如今奥朗德鲜少(被人注意到)发声。但之于德国或者之于欧洲,很少有这样的时刻将德国的作用凸显。你见或者不见,她就在那里。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勃兰特的一跪给德国跪出了一个光明的未来。不过,他的一跪给后面有抱负的领导者造成了不少的压力。科尔的模仿,让布什参观德军的墓园,至今仍留有争议。所以可以想见,默克尔,这个而立之年才开始从政的掌舵人,所面对的局面。

  其实作者伯尔曼并没有刻意的刻画,但他却利用了一个故事来丰满默克尔的形象。欧洲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面临严重的危机。重债之下,欧元一片阴影,甚至整个欧盟都笼罩在阴影之下。如何说服国内的民众,说服欧盟拯救债务下的希腊需要颇多的智慧。作为总理,默克尔并没有让官方说明她对希腊政策的变化。而是用脚疼医脚的例子做喻,来说服民众。这颇有当年罗斯福总统发表炉边谈话,“向邻居家借水管”的风范。挽狂澜于既倒,定欧元区乾坤。骨牌没有继续倒下去,默克尔功不可没。

  2015年4月12日,希拉里正式决定参选美国总统。这一次,“竞选团队的一大目标,就是让选民能够看见“真实的”、“温暖的”希拉里。一个可以跟你喝着鸡尾酒聊天、能给你带来快乐的人。”而这用了8年。联系到此,你就会发现默克尔所营造出的“普通生活”是何其的明智。不管是夫妇同行欣赏理查德•瓦格纳的歌剧,还是观赏格哈特•霍普特曼的作品,乃至外出爬山度假,这些只不过是寻常百姓家的应有之举。由此我们也能上溯到那句名言,“of the people,by the people,for the people”。

  “她从政时已经35岁”。如今,她已经在总理任上10年了。“只要匆忙间抽出五分钟跟欧洲重要的领导人谈一谈,就足够判断出她在布鲁塞尔欧洲峰会的各种争端中有多少谈判余地。”

  对于这个时代,对于德国,对于欧洲,显然无需赘言,下自成蹊。

  《直面寒冰》读后感(七):女汉子总理

  不知从何时开始,默克尔这个名字被越来越频繁的提及,从支持伊拉克战争到应对欧债危机,从“棱镜门”事件到关闭核反应堆,就连巴西世界杯的德国队更衣室里都有默克尔的身影。这位被2014年福布斯权力排行榜评为全世界第五有权力的女汉子(排第三),风头似乎远远超过了前任总理施罗德和大前任总理,也是她的恩师科尔。一个来自东德的家庭主妇,究竟靠什么本事稳坐日耳曼十年江山?

  《直面寒冰》对默克尔和她的德国十年从十个方面进行了介绍,同时对默克尔的未来也进行了展望。作者客观、就事论事的风格,虽然让我的多数阅读过程感到枯燥,但同时也从感性上认识了默克尔这个人以及她的处事风格。其实,正如同全世界普遍对德国人的印象一样,那是一个保守、务实、严谨的民族,要不是近年来有一部叫做《屌丝女士》的德剧,我甚至会以为德国没有喜剧题材作品。当然,时代在改变,随着欧洲乃至世界一体化的迅速发展,再严肃的人也可能有幽默感,这不奇怪。但是默克尔的执政理念,恰恰给德国人带来亲切的安全感。

  正因为默克尔的保守,给经历了战争灾难,被一分为二又重新统一的德国人带来一份安全感。对于生活,他们宁可安于现状,哪怕这现状不尽如人意,也不愿意去做过多的,甚至未知的改变。就像书中所说,如果二十世纪30年代的德国人再务实一点,他们本可以挺过那次经济危机,魏玛共和国也就不会结束,希特勒也就不会成为他们幻想中的寄托。当然也就不会有二战。

  所以这次德国人学乖了,他们有了一个默克尔这样的符合他们利益需求标准的总理,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选她再次连任。这其实很容易理解,打个比方,就好比一群流浪乞讨的孩子,他们最需要的是一个能砍柴做饭的女汉子,而不是带他们去星光大道的毕姥爷。算起来,默克尔2005年上台,到今年也快十年了。

  日耳曼人可能是全世界最能干成事的民族。他们的骨子里流淌着实干家的血液。所以只要让日耳曼民族埋头苦干起来,他们很快就会超过那些骄傲自大、华而不实、慵懒散漫的邻居们。也正因此,当那些欧盟成员国家开始拖后腿的时候,他们又要把德国当成他们的救世主。正如波兰外交部长所说“我今天不害怕德国的权力,而更怕德国的不作为。”这时的默克尔恐怕想的最多的不是“一头羊是赶,两头羊也是放”,而是“老娘是真懒得管你们,可不管又不行”。毕竟默克尔的竞选口号就是:“我想当所有德国人的总理”。

  默克尔女汉子的表现还不止于此。就在《真面寒冰》这本书出版后的2013年10月,默克尔又经历了棱镜门事件。据斯诺登的曝光,默克尔的手机遭到了美国情报局十年之久的监听。而默克尔得知后的反应是连夜打电话质问奥巴马。随后与欧盟国家领导人一起对美国表示了强烈的抗议,使美国政府公信力急剧下降。

  2014年,巴西世界杯开幕。默克尔频频出现在看台上引起了球迷们的注意。德国队夺冠后,这位女汉子又冲进了德国队更衣室,与半裸的球员们庆祝,真让人大跌眼镜——这还是那个严肃、保守、腼腆的德国总理吗?如果说一个政治家的心思永远猜不透,那么一个女汉子总理就更是个迷。

  《直面寒冰》读后感(八):默克尔:德国人的“妈咪”

  默克尔:德国人的“妈咪”

  ——读《直面寒冰:默克尔的德国十年》

  2013年9月22日,联邦德国历史上的第一位女总理安格拉·默克尔(Angela Merkel)第三次赢得了大选。德国日报驻联邦议会记者,海尔福·伯尔曼的《直面寒冰:默克尔的德国十年》,从默克尔热爱歌剧及足球的“普通生活”到对欧债危机的应对,从默克尔执掌的保守党到关乎民生的核能问题,从默克尔的战争策略到她的“国家原则”,从默克尔对资本主义的态度到她认为的“权力本质”,从德国作为欧洲领导者的地位到默克尔的未来,从……到……,不但全面而详尽地阐述了默尔克的执政理念及政治态度,还揭开了诸多不为人知的政治内幕,使我们得以全方位的、充分的认识一个“立体的”默克尔。

  “低调,总有自己的坚持,一般人很难读懂她,认为她是个谜。”传记作家格尔德•朗古特评价道。从一位普通的物理学家,凭借自己的智慧与非凡的能力,这位喊着“我愿为德国效力”而来的女性政治家,不但以她自己的方式征服了德国民众的心,还成为欧洲政坛最有影响力的国家领导人。2015年3月11日,默克尔在各国领导人工资中,排名第三位。2005-2015年,正是默克尔主政德国的十年。不管媒体怎么批评她,默克尔总把“力量蕴藏在镇定之中”。“在我们的社会,大家太不愿意保持沉默,”默克尔曾在电视节目中这样说,“作为一个社会,我们太过喧哗了。”正如其所言,物理学博士默克尔留给公众的印象是严谨务实、不善言辞。德国人想要的就是一个稳定可靠的默克尔,以至于《明镜周刊》直言,默克尔成功的秘诀是德国人需要一位Mutti(妈咪)。

  默克尔之所以登上了政治舞台是由她的性格所决定的。“如果不考虑政治需要,默克尔不会给人留下追求奢侈生活的印象。她崇尚资本主义制度和自由市场经济,在他的演说中屡屡强调中国和巴西的竞争力,希望于欧债危机期间在整个欧洲推行勤勉之风。这些都显示默克尔不喜欢富人的奢靡之风。”伯尔曼认为,在这一方面,默克尔满足了德国民众的要求。虽是一国领导人,但却处处过着一个普通人的“普通”生活。“她的第二住所并不在蓝色海岸,而在乌克马克。那里并没有游艇靠码头,只在车棚里停放着一辆大众高尔夫。她没有御用厨师,而是亲自调制土豆浓汤。……在宜家购物……她遵守秩序,与普通民众一起排队。”

  默克尔的身上具有一个成熟政治家的品质——超越常人的政治智慧和领导手腕。“默克尔从不张扬,是一个优秀的中间派,这样就能拉拢住每一个人,这正是她成功的关键。”德国当代历史学家沃尔夫鲁姆认为,默克尔强硬,但并不激进。同时,“默克尔在一个困难的时期代表德国,她给德国人留下了为德国利益挺身而出的形象。”巴伐利亚州帕绍大学政治家海因里奇·奥博豪尔特认为,正是这样的执政表现,让个人形象几乎毫无特点的默克尔,成为了最有魅力的德国政治家。

  在充满大危机时代,历史可能还会让一些惊恐不期而遇。比如,欧元区更紧密的政治和经济一体化将是未来稳定的关键。过去几年里,默克尔多次在最后关头让德国为救助措施提供支持,防止欧洲较脆弱的经济体崩溃。同时,默克尔始终以德国利益的捍卫者的形象出现在国际舞台上,在货币危机中,默克尔为欧盟(EU)以及德国在欧盟中的地位绘制了一幅完全不同的愿景。她认为德国有自己的国家利益,保护德国纳税人的利益与维持欧洲单一货币的生存并不矛盾,而是这一任务中的关键环节。

  一个有远见的政治家,既关注当下的得失,更着眼未来的规划。《直面寒冰:默克尔的德国十年》“让我们看见了活生生的默克尔”。“虽然有些缺乏激情而谨慎内敛,但却严肃而真实,让人感受到她是在为选民服务而奔波,并不是为了自己。”德国政治学家卡尔-鲁道夫·柯尔特的描述代表了公众对默克尔的看法:低调和比较亲民的形象让默克尔的个人领袖亲和力得以体现,这也征服了一些过去对她不太感冒的选民。别看默克而入行较晚,但她是一个天生的政治家,有着极强而准确的政治嗅觉。这就是德国总理默克尔,这就是政治家的游戏规则。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直面寒冰》的读后感大全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