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建言》是一本由李毅 / 陈蕾著作,九州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0,页数:25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海外建言》读后感(一):李毅选集第二卷《中国社会分层结构的演变》开始发行
李毅选集第二卷《中国社会分层结构的演变》开始发行
本书是作者多年社会学研究成果的汇编。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主要阐释了中国社会分层结构的演变,包括社会分层的概念、我国的社会分层结构的历史沿革等,下篇主要阐述社会学理论方法,包括国际社会学的主要流派、当今中国社会传统因素的积淀等。
《海外建言》读后感(二):当今世界的普世价值就是丛林世界
当今世界的普世价值就是丛林世界
李 毅
当今世界的普世价值是什么?当今世界的普世价值就是丛林世界。什么意思?
中国南沙的太平岛,能起降大型运输机,马英九刚去过。可是,美国、日本都支持菲律宾的说法:太平岛是礁石,不是岛。马英九气不过。
冲之鸟礁,只有9平方米大,一张床那么大。可是,美国、日本都说,冲之鸟,不是礁石,是一个岛。马英九气不过。
美国、日本的做法,丝毫没有错,都是正常做法,都是按照普世价值在行事。太平岛,冲之鸟礁,都是战略要地,美日必须这么做,只能这么做,不可能有其它做法。
这就是普世价值。这就是国际社会学的基本原理。
《海外建言》读后感(三):李毅选集第二卷《中国社会分层结构的演变》出版发行
李毅选集第二卷《中国社会分层结构的演变》开始发行
elected Works of Li Yi, Volume II
内容提要:本书是作者多年社会学研究成果的汇编。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主要阐释了中国社会分层结构的演变,包括社会分层的概念、我国社会分层结构的历史沿革等;下篇主要阐述社会学理论方法,包括国际社会学的主要流派、当今中国社会传统因素的积淀等。
作者:李毅,旅美社会学家,中国人民大学重阳研究院研究员。西北大学文学学士,美国密苏里大学(MU)社会学硕士,美国伊利诺伊大学(UIC)社会学博士。理论研究方向为唯物史观、世界体系论、社会发展大战略。方法论研究方向为定性社会学、历史社会学、比较社会学。学科研究方向为公共政策学、国际社会学、发展社会学、分层社会学。陈蕾,复旦大学社会学学士,密西西比州立大学社会学硕士,纽约州立大学流行病学博士。译有《中国社会分层的结构与演变》等著作。
《海外建言》读后感(四):蔡英文:对等尊严都没做到
蔡英文念稿全文如下:
「今天下午在电视上看完马习会后,我相信大多数的台湾人民,都会感到非常失望,马带着黑箱的疑虑出发,即将带回来更大的争议,我们原先都期待,从马总统口中说出台湾的民主、自由,以及中华民国的存在,更重要的还有台湾人民自由选择的权利,不过他都没有提到。
我们很遗憾,马习会唯一达成的效果是在国际舞台上,企图用政治框架框限未来两岸关系上人民的选择。今天早上我们期许马总统为台湾人民做三件事情,包括确保两千三百万人民的选择权、交往没有前提,以及对等尊严,这三件事他一件都没做到。
台湾人民的认同是一件复杂的问题,但是我始终相信,经歷二十多年民主化的歷程,台湾人就是民主的人、自由的人,我相信民进党可以带领台湾人民表达我们真正的心声,缺乏民主程序,没有民意支持的政治框架,台湾人民绝对不会接受。
我对台湾民主,对台湾人民有信心,我和台湾人民会一起用更民主的方式来弥补马习会所成的伤害。」
《海外建言》读后感(五):李毅北京社会学演讲---中国复兴大战略
李毅北京社会学演讲稿(2015-09-18 03:00:33)
标签: 大战略 国际 中国 社会学 李毅
解读《中国复兴大战略》
中国人民大学 重阳研究院 研究员
李 毅
尊敬的各位读者,您好!
八月的北京,骄阳似火。又逢周末。各位读者在百忙之中,拨冗拙著见面会,不胜感激。老话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老话还说,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居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本书,是一介匹夫,对祖国、对人民的一片赤胆忠心,苍天可鉴。本书所论,是中国2020到2050年的大战略。在下才疏学浅,还望各位读者不吝赐教。
《海外建言》读后感(六):解读《海外建言:中国复兴大战略》
解读《海外建言:中国复兴大战略》
发表时间:2015-08-04 09:37:08
来源: 发布机构:书香东城
8月1日下午,东城区第一图书馆如期举办书海听涛之著名学者与读者见面会,今天的主讲老师李毅,旅美社会学家,中国人民大学重阳研究院研究员。西北大学文学学士,美国密苏里大学(MU)社会学硕士,美国伊利诺伊大学(UIC)社会学博士。理论研究方向为唯物史观、世界体系论、社会发展大战略。方法论研究方向为定性社会学、历史社会学、比较社会学。学科研究方向为公共政策学、国际社会学、发展社会学、分层社会学。主讲题目是解读《海外建言:中国复兴大战略》,炎热夏日的午后,仍有很多热爱读书的朋友走进图书馆参与见面会,全场座无虚席。
李老师用简洁、精炼、幽默的言语向在场观众解读《海外建言:中国复兴大战略》,从国际社会学的角度,以“复兴战略”为论述重心,论述了世界强国的兴衰之道、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大战略,以及复兴过程中在经济、社会、教育、思想文化、人口、环境、交通和城市化等方面面临的问题和发展战略等。讲座接近尾声,30分钟互动时间,李老师对观众提出的尖锐问题,游刃有余地解答,赢得阵阵掌声。
为东城区区第一图书馆留言:“书海听涛起波澜,讨论中国大战略”
文、摄影/李青
《海外建言》读后感(七):九州读书会:旅美学者讲述世界强国的兴衰之道
九州读书会:旅美学者讲述世界强国的兴衰之道
2015-08-04 16:29:27
来源:搜狐读书频道
8月1日下午,九州出版社读•享•团和东城区第一图书馆联合主办的书海听涛之著名学者与读者见面会在图书馆三层报告厅如期举行。主讲老师李毅,是旅美社会学家,中国人民大学重阳研究院研究员。主讲题目是解读《海外建言:中国复兴大战略》。炎热夏日的午后,仍有很多热爱读书的朋友走进图书馆参与见面会,全场座无虚席。
李老师用简洁、精炼、幽默的言语向在场观众解读《海外建言:中国复兴大战略》。从国际社会学的角度,以“复兴战略”为论述重心,论述了世界强国的兴衰之道、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大战略,以及复兴过程中在经济、社会、教育、思想文化、人口、环境、交通和城市化等方面面临的问题和发展战略等。讲座接近尾声,30分钟互动时间,李老师对观众提出的尖锐问题,游刃有余地解答,赢得阵阵掌声。
《海外建言:中国复兴大战略》,是九州出版社近期出版的新书,本书从国际社会学的角度,以“复兴战略”为论述重心,论述了世界强国的兴衰之道、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大战略,以及复兴过程中在经济、社会、教育、思想文化、人口、环境、交通和城市化等方面面临的问题和发展战略等。
.
(责任编辑:宋晨希)
《海外建言》读后感(八):复兴中华的大国策 ——读李毅《海外建言:中国复兴大战略》
本书内容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中国复兴大战略”,收入李毅先生2004年以来的部分论著,第二个部分是“中国社会分层的结构与演变”,表述了李毅先生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分层结构的研究成果。卷首是作者2013年9月对环球时报网的访谈,综述了作者对当今国际、国内形势和中国国际战略、国内战略的看法。其后《我的强国梦:中国重回世界第一大战略》一文,全面介绍了作者对中国国际大战略、国内大战略的思考,分为超日赶美、经济战略、军事战略、金融战略、政治战略、改革户口、文化战略、学习美日、战略哲学九个部分,气势雄伟,格局广大。李毅先生认为,要实现“中国梦”,总的来说要做到以下几点:“要自主创新,建立世界科技强国;要自力更生,建立世界军事强国;要敢打国际货币战争,建立世界金融强国;要建立政治强国,决不能出‘戈尔巴乔夫’,要颁行《官员财产公示法》;要尽快改革现行户口制度,建立和谐社会;要高举中国大旗,建立世界文化强国;要虚心向发达国家学习。”赤子之心,报国之情,跃然纸上。读完此书,我更加深切地感受到,李毅先生不仅是一位学识渊博的学者,更是一位胸怀伟岸韬略的爱国者、战略家。下面,我将书中几点精彩内容总结出来,和大家分享。
《海外建言》读后感(九):李毅选集第一卷、第二卷出版发行
李毅选集第一卷、第二卷出版发行
elected Works of Li Yi, Volumes I and II
李毅选集第一卷《中国复兴大战略》出版发行
elected Works of Li Yi, Volume I:
李毅选集第二卷《中国社会分层结构的演变》出版发行
elected Works of Li Yi, Volume II:
《海外建言》读后感(十):常向群、李毅关于许某人的争论
常向群、李毅关于许某人的争论
常向群,英国社会学博士。李毅,美国社会学博士。二十年多年前,都在大陆研究马克思社会学思想。常向群,《马克思主义社会学论稿》,河南人民出版社,1992年。李毅主编,高等学校研究生教材《马克思社会思想史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3年。当年见过一面,互相送过书。现在有微信。常向群,有个微信群。李毅,有个微信群。数周前,有人把李毅拉进常向群的群,双方才知道,对方都活着。相安无事。
风云突变,起于许某人。李毅电脑、手机都玩不转。数日前,有人将李毅发表在美国华人报纸的一篇长文,做成了微信链接。李毅乐,转发到了十几个微信群。同一篇文章,三个链接。以便读者,打不开这一个,还可以打开另一个。
在十几个群,都很平静。只有在常向群的群里,风波乍起。群主常向群本人,发了几十条,支持许某人的观点,批判李毅文章,语言很文明。接着,执行群主吴小萌,支持许某人观点,批判李毅观点,吴本人没有观点,只是不断谩骂李毅,李毅忍无可忍,遂回骂吴小萌。
在常向群的群里,常向群、吴小萌找到了许某人的全文,李毅的文章就在眼前。二百多群友里,支持许某人、批判李毅的人,显然不少,虽愤愤不平,但显然出于各种原因,欲言又止,敢明目张胆支持许某人、批判李毅的群友,迅速减少。事情好像就这样结束了。
但次日,常向群宣布:常向群本人,从未支持许某人,从未支持吴小萌骂人。但李毅回骂吴小萌,是暴力倾向。常遂写了一篇数千字的长文,批判李毅的暴力倾向。
李毅回复常向群:你们这些许的支持者,完全是心中有鬼,醉翁之意不在酒,驳不倒李毅的文章,咽不下这口气,就搞污蔑,就搞诽谤,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几个月来,我在数次演讲中,每次都提到,当今中国,意识形态斗争,已经处于白热化的态势。常向群、李毅关于许某人的争论,又是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