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重症监护室读后感100字
日期:2021-05-09 03:02:06 来源:文章吧 阅读:

重症监护室读后感100字

  《重症监护室》是一本由周芳著作,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3,页数:26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重症监护室》精选点评:

  ●接近死,才知道该怎么活。看完了感觉健健康康的真好,热爱生命,好好活着。

  ●生,老,病,死,人生八大苦,任谁也逃不开,避不了。仔细研读了这本书,更加体会到了生命的珍贵,那一抹或轻或重的阳光,才是生命的要意! 读读这本书吧,苦难中总有亮色!

  ●不去细想的话也许会好一些。 有天你告诉妈妈,“甲胎蛋白128了。”妈妈再把这句话转述给我。整整三年过去,我闭上眼都能想到你说这句话的样子。 甲胎蛋白,是一个专有名词。 128,是一个数值,偏离正常值。 “甲胎蛋白128了。”是一纸判决书。 判决书上写的,是你的名字。

  ●这本书着实对我有很大的吸引力,看了这位作家的另一本《在精神病院》后,对这本《重症监护室》有很大的期待,我马上就要买来看看了,一定是非常真实且感动。支持作家。

  ●在精神病院姊妹篇,也许有点沉重,但是诚挚动人。

  ●远方的土地与人们,都与我有关。作者写的是他们的生死,其实也是我们自身的存亡。生的喘息,死的气息,谁都会经历,当我把自己代入书中,与生死一线的人们共呼吸,突然就看见了命运的轨迹。

  ●一个人什么时候觉得馒头最香?什么时候想拥抱一个陌生人?活着有多么重要和美好,她都告诉你了。这是一本值得认真去读,静心思索的书。

  ●我的意识仿佛被这本书分成了两半,一半留在书里附身于“我”身上看着病房里的病人和家属,一半停在现实听生命发出的各种声响。

  ●非虚构,只有在死亡逼近眼前,才能体会到活下去的决心和渴望。活着是一种状态,努力活下去是更逼近生命本身的东西。

  《重症监护室》读后感(一):死亡与天使

  生活中,她们,是平凡的人;工作中,她们,是与死神做斗争的天使。她们以包容,以爱,以坚持,拯救了一个又一个在死神边缘徘徊的生命,她们,只是平凡的医护人员。周芳老师以我是护士,在重症监护室工作了几百个日夜,写出了这么一本书,她用她的眼睛,她的心,来感受死亡边缘的拯救以及所看到的亲情,爱情,友情.

  《重症监护室》读后感(二):老师在ICU取素材写命题作文

  

作者写这本书的时候我觉得很多地方用力过猛了,就是刻意去制造那种很煽情很想你掉眼泪的地方。不停的把自己代入到病人,病人家属的位置去替他们表达,但是又太过了的感觉。

一开始我以为作者是ICU的医生或者护士,但后来发现不是,她只是去ICU体验生活的。所以她并没有搞清楚自己的定位。甚至经常去干涉医生和护士干活甚至还教别人做事,这个已经大大的超越了自己的边界。或许她是为了表现自己非常有人文关怀的感觉吧。而且作者对自己在病房里的位置的态度我觉得还挺值得玩味的,她即不承认自己是医护人员也不否认,在病人称她为医生的时候她还挺乐在其中的。

这本书太多的主观代入和过度煽情的描写了,并不太符合我对纪实文学的理解,通篇都在自我感动自我拔高,或许作者是个老师的缘故吧,每篇都像以前学生时代自己写的命题作文一样,讲故事讲道理最后主题升华。

当然,最最最扣分的还是我不能忍她经常试图教别人做事的行为,隔行如隔山,更何况你是一个老师居然在医院试图教医生做事?是不是老师都喜欢这样?逮着机会就说教

  《重症监护室》读后感(三):我在摇摇晃晃的人间

  对毕加索而言,“活着”是与最初的自己相遇,再次感受艺术赐予的温柔;

  对余华而言,“活着”是回忆过去,对以往生活中痛楚的珍藏;

  对周芳而言,“活着”是过完每一个安宁的夜晚后,感谢生活的慈悲。

“你看见一直蜉蝣在大海里挣扎痛苦吗?”

  重症监护室是一个太极,它把真相和谎言搅和在一起,把事实放在了手术台上,你会看到人性的丑恶、挣扎与渴望而最后都归于平静。重症监护室外的世界,对于他们,未来的岁月是在刀尖上行走的日子。死,会像一颗钉子,缓缓地深刻地一寸一寸嵌入他们的脑中。

“从此,我不敢再小看一粒粮食,甚至沾在棉签上的一滴水,它们就是这世界最本初的样子。”

  日子和眼泪谁比较长一些?鲁迅先生说人类的悲欢各不相同。我们一直活着,却从未与死亡面对面,这个生命的归宿却让我们的灵魂失了踪。说不清楚的恐惧,对物质生活的绝望,光明有什么好写,罪恶才值得歌颂。

“我见到的每一缕呼吸,只要它是热腾腾的,就是好的。”

  周芳结束义工工作后这么说道。她感谢生活,我们都好好的活着;我感谢每一缕阳光,我们都还热爱这个世界。

  -----L.L

  《重症监护室》读后感(四):那些敢于直面死亡的人,会更加珍视“活着”的重量

  前几天参加了的一场诵读会,一场关于“看见生命”的互相疗愈。 在此之前,我曾读过这一本非虚构文学作品,在这个面对生命的脆弱、死亡近在咫尺的逼仄场所——重症监护室,作者在一天一天的目击,一件一件事的记录中,用最细腻的笔触记录着生命最平等的那个瞬间——死亡。 所以在诵读会期间,所有人都在一次又一次的面对“死亡”这个我们下意识会回避,却又没有人能躲得过的话题。 一个自称为“逃避的医学生”的男孩说: 『当你觉得生命难过、迷茫或痛苦时,那就去医院待一会儿吧。』 当重症监护室里的一个个故事落向现实,与不同职业、不同经历的人碰撞在一起时,我听到旁边传来了啜泣的声音,那一定不是害怕死亡带来的痛苦而流的泪,而是因为对“活着”有了实感,触碰到了生命的体温。 生与死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那些敢于直面死亡的人,会更加珍视“活着”的重量。 做过临终关怀志愿者的女孩说: 『希望每一个人都能拥有选择如何死去的权利。』 世界总有一小部分会留住“你”,那是亲人对于死亡的不妥协,那是人间对于生命的固执挽留。但谁都愿意有尊严的死去,那是属于人在生命最后一瞬间的体面,那是对于世界的最后一丝善意。 至少我们现在都要体面地活着,才能从容地面对死亡。 一位“几十位孩子的妈妈”——小学语文教师说: 『或许明天我回到课堂上,我会通过适当的方式,去教育我的孩子们更加勇敢的面对死亡』 死亡教育的缺失,让我们对对其避而不谈,如果所有人都在恐惧谈论死亡,那么那些正在遭受至亲离去痛苦的人们要怎么勇敢一点呢?既然死亡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结局,那么我们又何尝不能勇敢一点面对死亡呢? 死亡从来都不是一件要去避讳的事情。 『《无常经》里说,于诸世间,有三种法,“不可念”,“不光泽”,“不可爱”,“不称意”。这三种法,是老,病,死。 三种法,谁逃得过?』 以上。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重症监护室读后感100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