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男孩和女孩》读后感精选
日期:2021-04-26 02:55:21 来源:文章吧 阅读:

《男孩和女孩》读后感精选

  《男孩和女孩》是一本由小海著作,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元,页数:28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男孩和女孩》读后感(一):纯粹的诗和纯粹的人

  诗以言志,小海老师的作品和他的人一样,都很纯粹。小海老师语言掌握力十分独到,也许只有纯粹的人,精神上才能真正的自由,不受外物所累,才能有纯粹的生命体验,也才能孜孜不倦地发挥语言的魅力,表达不一样的意境。

  《男孩和女孩》读后感(二):珍藏小海老师所有诗集

  小海老师15岁成名,又隐退十多年。其实他一刻也没停止过读书写作。“他既能用显性的身份去看待隐性的生活,又能用隐性的身份去理解显性的生活;”。他早已不会受困于任何名利,纯粹的读书写作。也许正是因为他重新定义了现实,也对诗歌做了重新的定义。读小海老师的诗集,学到的还有诗之外的东西。

  《男孩和女孩》读后感(三):愿我们归来还是男孩和女孩

  这是诗人的一个精选集,从早期成名作到最新的诗作,可以说包含各种风格。早期的北凌河等作品追求力度和深度,为父亲以后,给女儿涂画的诗歌充满人间烟火和生活的情趣,大秦帝国是对历史的致敬,影子之歌是与自己和世界的对话,大胆的想象贯穿整本诗集始终,匍匐的火车头、笼中的鸟儿、道旁的落叶都背负一个意义,这些意义合起来,是诗人的矛盾和挣扎。

  《男孩和女孩》读后感(四):肯定珍藏

  喜欢读小海先生的诗有十几个年头了。那份恬淡与宁静,那种诗歌品质,都是我一直梦想拥有的。这些诗保持着自己的语调与温度,在“谁高声谁就名噪一时”的时代散发出自己的幽静之美、清逸之美。诗歌要不要越写越芜杂,知识会不会成为诗歌写作的负累,汉语诗歌写作除了一味地西化还有没有别的蹊径?这些问题不断困扰着诗写者,困惑的时候我读此书并总能获得启发。感谢小海诗人!

  《男孩和女孩》读后感(五):独具匠心的语言魅力

  独具匠心的语言魅力

  ——《北凌河》初读有感

  拿到诗人小海老师《北凌河》一书,素雅、简洁、质朴无华的封面映射出一个人低调、从容、典雅的性格特征。用两个下午的时间阅读完这本诗歌集,倾心于阿米亥般的味道,折服于诗人不同时期不同旋律不同风格而又高度统一的对于生活的哲思。下面略举例浅谈阅读感受与大家分享。

  一、诗人善于巧妙设置悬念,然后你顺着藤惊喜地摸到了形而上或形而下的哲学的瓜,道德的瓜,爱情的瓜。“如果没有树没有风没有花儿/就没有你和你的无中生有/当你们沉睡的时候/夜晚的山茶树活着/老鼠活动着/啃着清香的树皮和草茎”(《山茶》)

  二、诗人善于设置一个平静的场景,短短几行容纳了现在,过去,将来,给人以强烈的在场感和立体感和时空感,这一刻的温暖/诉说了你一生要碰上的事情/但现在想起谁/都不能记起/……几十年后如果还能重复同样的光景/既不喧哗也不温柔。(《黄昏》)

  诗行于沉静中有细微的波澜,温暖你,像与你促膝谈心,不经意间压下你的不安与躁动。“很多事情显现在我面前/这往往是我忽略的生活/它们温静出现/又不至于马上消失/……它们不鸣叫/但我听到它们哗哗流动的喧闹”(《窗前》)

  三、诗歌意象纷呈,且杂而不乱,诗人于其中找到一个适当的契合点将它们勾连起来,以幻象,隐喻以及意象的变异来巧妙处理飞翔这个理想世界的真实与梦境的矛盾,“孩子们学习死亡/司雨的女巫,在低纬度区长大/落寞的航空支线/仙鹤们回家了”(《北回归线》)

  四、诗人多数从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入手,用隐忍的语言架构,或质朴若土,或华美如瓷,但质地都那么细腻,柔软,叫人忍不住驻足。诗句纹理时而清晰可寻,时而变化无穷,叫人流连,不忍释手。“泉水扑下悬崖/脱离地球但并不离开”“夜空用璀璨的星辰/赞美故乡/关上窗:雪花似婴儿的哭泣”(《游子吟一。二。》)语言或空灵,或简洁,寥寥数语,却能勾勒出辽远的画面,将一个人放入巨大的时空中,凸显人类的孤独,渺小以及虚无,给人强烈的冲击感,具有超常的语言表现力。“大海乌黑/大海包围着我们/圆月高悬/地球的死胡同”(《大海和月亮》)这种对人的终极灵魂和低处的尘埃的观照,对世界观价值观的追问探寻,构成诗歌的人文精神和诗学要素,在冷静中叙述,在叙述中急转直下,给人鲜明的反差,或拍案叫好,或反戈相向,达到净化和提升的人文效果。“仇恨来自春和夏/来自铁锤上的铁锈/像头顶上的雪/来自躺下的回声,共鸣/如果不是来自空灵的尘土/就是来自敬礼和爱”(《追问》)

  这些是我零零星星的一些初步感受,还有许多喜欢的片段由于本人才学疏浅和篇幅限制不能一一赘述但是读完诗人的《北凌河》一书,被其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高度交集下的文字和奇妙的意象所击中,为其独特的文字魅力深深折服,回味无穷,爱不释手。

  《男孩和女孩》读后感(六):《他为诗而生》

  在一次诗会结识了小海老师,不禁对他的文字产生了兴趣,其人其诗都是我喜欢的样子。越是深入小海的文字,我越敬畏这些充满质感而厚重的文字,深深迷恋文字背后的诗意和词语之间的魔力。

  对的时间遇上对的人是一种机缘,于我,于诗歌都是一种荣幸。小海老师资历深,文采斐然,理论功底厚,但丝毫感觉不到成名诗人的那种深不可测抑或高不可攀。

  小海老师15岁写诗成名,被誉为天才诗人。从1980年起在海内外报刊发表千余首诗,各类奖项数不胜数。即便如此,在当今热热闹闹的文学论坛和各大报纸刊物上几乎见不到他的身影。正如2013年他在张后访谈诗人中国系列之小海访谈录一文中所言,请恕我摘录其中一段:“很多的场合,很难看到我的身影还有一个客观原因可能是因为我不在大城市生活,许多的时候“不在场”,我也不太相信“场”的作用。可能还有一点,就是希望自己的作品先于自己的行为、言论而被人接受和知道。其实,要是你足够自信,连同这样的想法都不必有。我记得陈敬容先生在我孩子的时候就在来信中告诫我:要让自己的作品和文坛有点距离感。作品如果能放若干年再拿出手更好,等等。真的要像敬容先生说的那样也不容易做到。近几年,我每年会选择一个两个诗会去参加,主要想见见老朋友的面。我不需要为文学去拚死拚活的,不用赶场子、跑码头,因为我很幸运,有一份固定的工作可以养活自己。我在文坛上的应酬不多,是因为我的才学不高,心气倒不低,谁也犯不着跟自己过不去和我套什么近乎或者跟我计较短长,因为不值得啊。”这才是一个真正附身写作的人应有的姿态,我想也能影响到我及很多写诗的朋友。

  小海其人如其字一样朴素、亲切、温厚而深沉,内敛而不事张扬。他从不为发表、不为功利而作,于喧嚣之外,自有一颗澄明之心。“我不迎合读者,也不拒绝读者”(小海语)正所谓无欲则刚。一个人如果腾空内心,那么他将无比强大——而低调,恰是我和小海老师不多的几次交流中油然而生的感受,内心激荡之余已无任何词语可以表达深深的敬意。

  在他面前,我就像一个小学生,无知,无措,但并没有紧张之感,相反很坦然,因为他说过,我们是朋友,没有高低之分。正所谓“人生交契无老少,论交何必先同调。”我怀着虔诚之心倾听着他过去的故事,聆听着他对我诗歌的指正;一边用心品味他对诗歌的解说,一边暗自羞愧。他告诉我应多读外国顶端诗人作品,不断提高自己写作水平,静心潜心,不随波逐流,真正写出自己特色的东西来。每每听后,就像黑暗中亮起了一盏灯。在我心里,他就是大海,曾卷起千堆雪又默默按下浪头,归于平静,回到自我,这是大境界,我怎能望其项背!

  这几天我读小海老师的诗集《影子之歌》,读得很慢,慢慢咀嚼,慢慢品味,慢慢让灵魂跟上。影子的语言依旧朴素,看似简单的叙述,蕴含了沉重的主题,深刻的思考。一些轻微的事物,看似不相干的东西皆成为诗的形象。我也体会到一个大诗人内心深处的忧伤。影子是由一个一个隐喻组成,读完影子,你会体会到诗人思想体系带给你的强大震撼。

  非常喜欢这一段:“待我们恢复听觉后,才知道,大雾里面其实什么也听不到,你所能听到的是来自另一面的。就像你立在岸边听不见河床上鱼群的声音,而河底黑鱼群倒是把我们的点滴动静听得一清二楚。老辈人说,黑鱼的后代是要成精的。一个背着黑筐的黑脸膛外乡人孤身一人在大雾后出现在村子里,没有一丝一毫的慌乱,它掌握村庄一切的秘密,他的微笑里就写着呢,何况他满身都有河底的腥气,甚至支椤的耳朵上还夹着一支水中拔起的芦笛。”空灵,神秘,客体的词语永远将真相隐藏于主观世界之外,你需要先瓦解自己,方可进入。这样读着,自己也仿佛空灵了,这就是举重若轻的效应吧。

  《影子之歌》类似于截句,它是断裂的,独立的、又是整体的、互相映照的。就像循环播放一首永远听不完的歌曲,这首长诗只有一个主题意象。小海老师对这个叫影子的东西进行了深层次地挖掘,赋予影子哲学的意味、人间的秩序、历史的因子、水墨的画意、文化的创伤、人性的温度等。从而揭示身体和心灵,事物与世界的关系。影子在这里是具象的,又是抽象、是唯美的、又是丑恶的、它取消了肉体,走进幽深的心灵,给我们带来无穷的意味。我随手翻到本书第186页,《一二九》只有一句“星星聚拢,世界的盐空了”小海从浩大的世界截出了“星星”,“盐”,体现了对人生的深切体察。倒着看第177页,《一二0》“每一条道路都是回乡之路/每一粒种子都是世界/欣赏和赞叹世界/这就是美化和庄严自己”读这首小海老师教会我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方法,我不再热衷于诗坛的热闹,默默走上了一条返乡之路。

  诗品也见证人品,在诗中分明感受到他精神乃至灵魂的轨迹。他与人类生命紧密融合的诗,折射出当代生态与心态的各种写照,朴实平淡的意象蕴含着突破的巨大动力......

  林肯说,朋友丰富人生。西塞罗说,朋友一直都是我们的另一半。在和小海老师交流中,我学到了许多做人和做学问的品质,也似乎看到了更为广阔的世界以及更远的道路。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男孩和女孩》读后感精选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