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若淡定,便是优雅》是一本由张其姝著作,现代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80,页数:27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心若淡定,便是优雅》读后感(一):做优雅女人
不知作者是否疏忽了?在第一篇中写道:林徽因十六岁随父游欧时结识了在英国留学的徐志摩,当时他已是两个孩子的父亲,徐对林动情要与怀孕的陆小曼离婚;而在第二章中又写到徐志摩一心追随林徽因回国遭到婉拒后结识了已婚的陆小曼!认识两位女子谁在先呢?
《心若淡定,便是优雅》读后感(二):心若淡定 才有人生
心若淡定,便是优雅!真的很喜欢民国时期的女子,尤其是才女,他们穿着旗袍,化着精致的妆容,带着那个时代独有的味道,风尘也好,优雅也罢,总是有她们的风情。本书作者很细腻的给我们讲了26位民国女子的命运,她们有的家世显赫,有的被迫入青楼,有的和爱人相濡以沫,有的却一再被爱情欺骗,有的勇敢做自己,有的却隐忍一辈子。 不管是林徽因有主见的选择梁思成、还是吕碧城勇敢的做民国第一剩女,亦或是萧红每次把希望嫁接在男人身上,又或者朱梅馥面对傅雷几度出轨,都选择隐忍,其实人生的选择是无数的,每种选择都没有对错,有对错的是我们选择之后的路是否无悔的走过。 “哭有时,笑有时,悲伤有时,欢喜亦有时。人生就是这样,我们应该在肆意的年纪跌倒和站起,在动心的年纪相爱和吻别,在落魄的年纪挣扎和打拼,在成熟的年纪学会沉默和舍弃,痛痛快快的和生活过招,然后收拾伤口,继续上路。”很喜欢这段话,愿我们都能潇洒的与世界过招,愿我们都能有属于自己的人生篇章,不负年华,不负生命。
《心若淡定,便是优雅》读后感(三):心若淡定,便是优雅
初看这本书名,觉得特别鸡汤,一直没有提上兴趣去看,也害怕是一碗浓浓的毒鸡汤毒害心灵。某天却是因为封面婀娜多姿的曲线没事翻来看看。再读时就喜欢上里面的人和故事,或许只是只言片语,或许有些杜撰的精彩,文字也不算优美,却呈现出有血性有香气的26个女子,26个传奇故事。
里面大多都是民国时期的女子,在我印象里民国的女子是中国新时代独立女性的标杆,她们具有中国古典女性的气质,一袭旗袍,婀娜多姿,琴棋书画,社交名媛;她们率先打破数千年“女子无才便是德”畸形社会,努力在男权社会里找到自己的位置;那个时代的她们没有电脑,没有手机,传情达意需一纸书信,她们中却有人写下了传世佳作;她们含蓄内敛,又适度热情奔放,多少有才情的女子成为了时代的遗世明珠;她们中有人为爱飞蛾扑火,被伤的遍体鳞伤,有人游戏人间,落寞而终;有人用一辈子的飞翔,换来世人的仰望。她们为自己而活,为自己选择,为自己负责。
有人说每个女子都是花,美而骄傲,笑起来,眉眼芬芳。 她的心事,藏着,像是幽谧的香气。 遇到一个有故事的女子,就像目睹一场花事。它热热烈烈地盛放,无所顾忌,由生到死。 从她们身上总能看到生活的折影,她们身上的故事仿佛就是你自己的,朋友的故事,又仿佛是电视里的情景,但都能让你明白一些道理,清楚一些事情。这个社会很现实也很残酷,无论是爱情,婚姻,事业还是人生,都要做好自己! 夜已深,静谧。
心若淡定,便是优雅
挺好,有故事,有道理。
共勉之!
《心若淡定,便是优雅》读后感(四):风华绝代,佳人有约
从古至今,奇女子很多,甚至比男子更加吸引我们的目光。女子又温柔又坚韧,这样的性格特点让很多男子都自愧不如。我也很是被这样的女子所折服,不管是在感情上还是在事业上他们都是轰轰烈烈的做自己,激励着我们,也为我们指引着方向。
《心若淡定,便是优雅》这本书就介绍了26个这样的奇女子的故事,也介绍了26段精彩的人生。他们的性格不同,遭遇不同,命运也不同,却有着同样坚强和独立的品格与心态。让他们身边的人被他们吸引,也深深吸引了我们这些读者。
最喜欢这本书作者的语言,婉转悠扬,就像一首首动听的旋律,让我们不禁沉浸在历史的曲调之中。就像书中写到的,美而慧,又有故事的女子,那便是一出传奇了。比如褒姒,烽火一笑戏诸侯;比如杨玉环,七月七日长生殿;比如小怜玉体横陈夜;比如飞燕腰细掌中轻。
作者的这本书《心若淡定,便是优雅》中,几乎包含了我喜爱的所有历史上的女子。冰心,张爱玲,三毛,杨绛,这些人物有他们的性格和他们的伴侣,虽然有很多的不同之处,却也在不同之处为我们提供了不同的榜样。
喜欢作者描写林徽因的一段话,林徽因的一生过得极其恣意和绚烂,徐志摩、梁思成、金岳 霖,围绕在这些男人的光环下,她注定不平凡。她是得不到的明月光,是心口的朱砂痣,是集红玫瑰和白玫瑰于一身的女神。我们不必去计较她到底爱着谁,这样聪明的女子,爱与不爱都退居其次,她自有本事打一手好牌。
通过这本书,让我们认识了这些非同寻常的人物和他们的经历,更让我们学会了一些事。就像书中写的,从前,有一个人。 从前,有一些人。她们的飞扬与落寞,值得被人们看见;她们的美丽与哀愁, 也值得被你我记住。愿她们的人生历程,成为你我的指路明灯。
《心若淡定,便是优雅》读后感(五):优雅的人生不需要解释
《心若淡定 便是优雅》刚看完这本书,被今天杨绛先生的离开刷屏了,满是伤感也满是感动。
这位优雅的女子从民国走来,带着那个时代特有的气息从这个世纪离去,享年105岁,大家都在祈福,默念一路走后,天堂里“我们仨”在团聚。
那么,优雅是什么?优雅的人生是什么?词汇解释优雅:优雅是一种和谐,类似于美丽,而美丽是上天的恩赐,而优雅是艺术的产物。优雅从文化的陶冶中产生,也在文化的陶冶中发展。
从文字的解释中可以看出,优雅和文化有关。在看及此书中的女人们,无一不跟“书香大家”、“自小聪慧”、“才貌双全”有关,深究开来均离不开“优秀”2字。
优秀本来就是一种底气。这种底气其实也是一种看透,就想郭婉莹,从当然上海的“郭家四小姐”,无人不知的上海交际花到北方7平米落魄的优雅女子,这是一种看透。我享受过锦衣玉食,对于需要承受的苦难本身就是生活的一部分,我只需要是我自己,便是优雅的人生。这其中不单单是住在7平米房子里穿旗袍、烤面包,用被煤烟熏得乌黑的铝锅蒸出彼得堡风味的蛋糕,二是这就是她,她只做她自己,骨子里依旧是“四小姐”,这种优雅也是悟。
那现在的优雅是什么?为什么现在很少有优雅的人。其实很简单,人们都在向外求,要有房子、车子、存款、名牌手表、名牌包包以及更多的名牌包包。碎片化的信息充斥在手机端、互联网,人们很难静下来读一本著作,很难静下来问问自己是否需要,是否快乐,只是一味的索取。相由心生的欲望都体现在眼睛里、面庞中、身体的腰间、鞋子里,试问优雅为何物?
女人,先要成为自己,更大的说就是成为理想中的那个自己,就是人生的成功。这种成功实现的概率又微乎其微, 人们只能通过无数岁月累计的知识、经验,变得更优秀。
《心若淡定,便是优雅》读后感(六):那些女子的才华不应被忽视
这本书里记录了26个传奇女子的人生,其中大部分都是民国女子。有我们熟悉的林徽因、陆小曼、萧红,也有我们不那么熟悉的吕碧城、席与时、夏梦。我原以为我会在书中读到关于这些女子的成长历程或自身成就,可除了少数几个没什么感情生活好写的女子之外,每个人的篇章里都充满了她与他的故事。
比如说,林徽因是民国时期有名的才女,也是现在人们提到民国女子时的代表。可人们关注的并不是她的才气她的学识,反而更津津乐道于她和徐志摩、梁思成之间的感情纠葛。虽然我本人不喜欢林徽因,但也不免被这种现象弄得泄气。
民国正是我国女子从男权束缚中解放的初期,女孩子们开始上学,和男生一样接受西式的教育。她们每一样做得都不比别人差,很多女子的才能更是引得世人侧目。可结果呢,人们在看这个女子之时,还是只看她嫁的好不好。仿佛婚姻生活是判断一个女子价值的唯一标准。
感情婚姻自然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选择什么样的人决定了你以后的一生如何过,过得怎么样。这是事实不能否认。可我想这些女子的人生还是有很多感情生活之外的经历值得我们去了解的吧。
既然提到了感情婚姻,那顺着这点说一句。我们今天看她们的故事,决定这个女人过得好,那个女人过得不好。表面上看过得好的都是遇到了好人,嫁给了一个好老公;过得差的都是遇到了渣男,偏偏自己爱得死去活来。可实际上都是这些女人自己的智慧决定的。
真正过的好的女人是拎得清的人,她们有智慧去对付生活给她们的一切,好的或者不好的。吕碧城和杨绛就是最好的例子。
这本书里的故事我不知道有多少是真的,有多少经过了作者的加工。好在它是一扇窗,让我得以一瞥那些女子的生活,偶尔收获几个我羡慕崇拜的对象。
我想要读一读这些女子的故事,我希望这些故事的着墨点不仅仅在于她们的感情婚姻,还有她们一直被忽视的学识和才气。
《心若淡定,便是优雅》读后感(七):让女神照亮你前行的路
女人如花,在枝头绽放。有一叫张其姝的花样女子,将民国26个奇女子的绚烂花事细细道来,收在了这本叫做《心若淡定,便是优雅》的书里。淡绿色的封面左侧,一个盘发的女子身穿一袭白色旗袍,背对着读者,站在花树下。她的两侧花瓣飞舞,点缀着她的万千心事。这一背影引人遐想,她是作者么?是书中的某位女主人公么?亦或就是读书的你我?
26个女子,从时光深处走来,轻声细诉她们的过往。你可以把他们的往事当故事来听,在茶余饭后以供消遣。也可以换个角度,把她们的故事当做女神们给你生活的指路明灯,照亮你前行的路。
比如林徽因,陆小曼与徐志摩的故事可以说是尽人皆知。可是,你想过么,陆与林二人最大的差距在哪里?根本差距就在于陆没有受过正规教育,她的眼界比不得年少留学的林。所以,同样都是面对徐的感情,林冷静克制,陆却飞蛾扑火,一败涂地。姑娘,我不是让你一定要出国留学去开拓眼界,那你至少可以平时多读书,借书中的知识来充实自己吧。书本会带给你更广阔的天地任你傲游,而不是只把嫁个好男人当做自己生活的最高目标。
董竹君在离婚后,开创了自己的事业,先后成立了锦江川菜馆和锦江茶室。她的故事告诉广大姐妹们,千万别傻傻地把男人当作自己一生的事业,这绝对是天底下最大的风险投资。作为一名时代的新女性,即使你没有自己的事业,也一定要有自己的工作,保持经济独立,给自己留一条退路。因为男人是靠不住的,最可靠的只有自己。
作女人都希望如杨绛那样,被老公夸是最贤的妻,最才的女。但是,这样的评价可不是随便得来的,要靠自己平时的修炼。要像潘玉良一样,即使出生贫寒,经历波折,依然努力的成长,在残酷的世界勇敢里前行,终于成长为最好的自己,被称为“民国六大新女性画家”之一。只有经过拼搏与奋斗的人生,只有经过风雨与磨砺的生活,才能称得上无怨无悔,不负此生。
愿这些女神们教给我们的事,能够成为我们人生路上的指路明灯。作为女子,让我们一起修一份淡定从容,在世间优雅前行。
《心若淡定,便是优雅》读后感(八):女人当自立,方能从容
王家卫导演在电影《花样年华》和《2046》中均为女主角定制了很多合身的旗袍,李安导演也在电影《色戒》中用镜头记录了着旗袍的汤唯,镜头下的女性端庄美丽,银幕上的她们摇曳着身姿,在长长的巷弄里留下曼妙的身影,也在每一位观影者的心中投下一片波心,一如徐志摩在《偶然》中写到的“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你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我们的眼光都被紧紧地锁在了荧幕上,难以忘记的是女演员的背影,一如本书封皮上的女子背影。
两位成功的导演都难以忘怀那个年代的烙印,用他们的电影镜头去记录,让记录成影像,给更多人的带来的不仅是视觉的享受,也是一种情怀的分享。作者张其姝作为爱写作的女子,用自己的方式在与分享着自己的情怀感受,被广为人知的26位女性故事,也许读者早已熟知,是作者身边的朋友的故事,勾起作者的想念,想念起那些有故事的女子。
她们的故事被人们所津津乐道,一如作者所言,“遇到一个有故事的女子,就像目睹一场绚烂花事”,花期未知,花开绚烂,芳香自来,所以人们无不趋之若鹜 ,足够魅惑。
她们曾有的飞扬,也许我们都不会再有,那是一种全国的瞩目,是人们口中啧啧称奇的传奇,但我们亦可活出自我的样子,多一点对生活的热爱,少一些埋怨,不管在怎么样的人生阶段,都要让自己舒心。她们经历大起大落,会有过的失意与落寞也同样被人们看见,甚至会被作为谈资,经受着巨大的舆论压力,曾经有多少赞美,就会有成倍的诋毁,成就一个人不易,毁掉一个人却轻而易举。生活中的我们不用将个人情绪搞得人尽皆知,不用担心无边的责难,只要自身适时地调节,努力找准方向,多一些宽容,毕竟人与人的摩擦在所难免,谁也不会是一百分。
常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我们有幸得知那些绚烂的花事,不为多份谈资,仅为做得更好,让自己过得更开心,若能以独立的姿态,优雅而行,从容不迫。
《心若淡定,便是优雅》读后感(九):所有的美好都与自己有关
提到“民国”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五四运动还是战火纷飞?想到以文章作为工具的鲁迅先生,还是让人心惊胆战的谍报工作?我想这些都是民国时期的特色,但是提到民国时期就不得不提到那一时期的才女们,《心若淡定,便是优雅》这本书就介绍了26位的奇女子,她们大多出生在民国时期,她们或幸福、或不幸,但她们的生活中所经历的那些精彩和他们自身的才气都是令我们不得不由衷赞叹的! 说到民国时期的才女,就不得不提到林徽因,《心若淡定,便是优雅》这本书介绍林徽因用的章节名是:我的心是一朵莲花——用一辈子的飞翔,换来世人仰望,我想这也是大多数人对林徽因的解读吧,林徽因有很多人无法企及的才气,她家的书房不知去了多少才子佳人,当然,不得不承认以才子居多。这正说明林徽因的人格魅力,很多人都羡慕林徽因一生拥有让人艳羡的爱情,又有人为了她苦等一生。她对丈夫之言爱上他人,却留在丈夫身边,与携手到老,这是林徽因的智慧也是她的人格魅力,一位女性最该知道自己最想要什么,也要知道自己为此要舍弃什么。 与林徽因形成鲜明对比的可能就是萧红了吧,萧红有才情,但是一生却不能离开男人,无论身处何地都要依附于男人,这可能是萧红人生中很悲哀的一点吧!如果她能跳开这个思维方式,她可能会有更好的人生,她一方面跳出了父母安排的婚姻,却一生依附男性,这可能是她的思维没有完全解放吧。但如果萧红未能经历如此多的苦难和坎坷,也不会有那么些好看的作品流传于世吧!
张爱玲为爱一再容忍,却也不得选择放手;冰心温婉聪明,与爱人携手前行;潘玉良遇到包容她、爱护她一生的人,却未能与爱人携手终老……喜欢杨绛的才气,也喜欢林青霞的拿得起放的下,一段好的婚姻能成就一个人也能让一个人伤痕累累。 一个女性的美丽不仅仅指的是容貌,《心若淡定,便是优雅》说三等美女,是外表美;二等美女,是气质美;一等美女,是心态美。每一个女孩都能成为女神,永远独立的人格和积极阳光的心态,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为之努力,你就会成为自己人生的女神。 心若淡定,便是优雅,拥有强大的内心,才会拥有优雅的人生。
《心若淡定,便是优雅》读后感(十):要如何才能优雅的走完这一生
小的时候,对未来充满无尽的幻想与期待,那会的自己会幻想各种爱情的样子,只是想想也觉得内心充满悸动幸福不已。也会幻想长大的自己能够很优秀,去美国留学、才华横溢。虽然一切并没有我想的那么简单完美,但是所幸我也都经历了。只不过生活比我们想想的要远远复杂的多,原来还有那么多我们意想不到的困难与挫折、无奈与失落。不过也还好,我终究还是过成了自己想要的样子,只是或许本可以更好一些。
看这本书的时候最大的感受是自己也很想写作,原来最好的文字并不是脱离现实的烟火,而是源于真实生活的结晶。有机会,我一定要好好把自己曾经的经历与现在的想法好好写一写。有时候觉得人生苦短,再不做自己真正先做和应该做的事就来不及了,而我想写作就是我最想做的事情之一。
喜欢小时候可以尽情幻想的自己,而长大后,我们才是变成了自己人生的主角,开始真正演绎自己的人生了。我从高考的挫折里爬起来,本科优秀毕业生,考上了北外高翻,去了美国留学,谈了一场三年的爱情,现在在北京找到了一份有前景的工作。只不过这些看似不错的成绩单里,是多少艰辛与汗水,也会经历嘲讽与羞辱,要真的优雅的走过这一切真的太难了。也许正是因为高考的原因我不再是第一梯队,所以才无法那么顺理成章的走上通往成功的坦途。不过我更感谢过往经历的历练,赋予我更宝贵的财富,那就是更深刻的人生体验与感悟。
尤其是经历的那场三年的爱情,我从来不后悔经历,只不过也许那时的自己只是急于在正当好的年龄经历一场恋爱,回头再看也许他却不是真正与我心灵相通的人,也许那还不是最深刻的爱情。为了第一段爱情付出全部,虽然最终还是分开了,但我想这是最好的安排。爱情真的太让人难以琢磨,其实很简单,又因为现实与人性而变的很复杂。真正最美好的爱情,需要是两个美好的人的前提下才能达到最完美的境界,需要好的人品,也需要天时地利人和。
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
但在此之前,我想要为自己的事业拼搏努力、全情投入,享受这个过程,也找到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