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靠谱(修订版)》是一本由内蒙轩 主编著作,东方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页数:32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马克思靠谱(修订版)》精选点评:
●一言难尽……
●翻开就是浪费时间
●还不错…有趣…
●通篇都在教育“年轻朋友”,愚蠢至极。
●那些马上学习的内容能让人尴尬死,共产党宣言 资本论都是一带而过 根本没有细讲 一大堆轻佻的网络用语 尴尬死
●太浅显了一点,可以更深入些,另外太过主流意识形态了,而且前面的马克思都是公众号推文风格,一到“马上学习”就变成会议公文风格,这是否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跟马克思本人的鲜明风格相比,后来者太过一板一眼统一口风了呢?
●降低哲学研究的严谨性以迎合政治宣传迎合所谓90后,失去作为知识分子的风骨,看着特别失望。用所谓的口头流行语网络流行语,读着头皮发麻,比春晚把当年的说烂过时的流行词生搬硬套更尴尬。流行的东西不过稍瞬即逝,而哲学经典是永垂不朽的,难道永垂不朽的伟大思想还要去搭流行文化的便车吗?笑话。宁愿去啃一部看不懂的大部头,也不要看这种。这本书把读者都当成傻子一样。。。我所认识的90后,很多都是很能开放思想独立思考,用理性去读大部头去追寻真理的人。而这本书,太多的感性太多的想当然,缺乏最基本的逻辑思维,缺乏理性的致学态度。真东西永远假不了,假的终归还是假的。
●文字非常流畅,把马克思的一生写得有滋有味,看过其他马克思的传记,这部既幽默又完整,可以看出作者异常年轻的心态和文风
●略有趣
●本来打算给四星,但看到分这么低打算给五星。这本书中的马克思不再是教科书上那个冷冰冰的高高在上的“圣人”模样,而是有血有肉的“大丈夫”。希望大家能够去读,别再误解马克思了!
《马克思靠谱(修订版)》读后感(一):算是启蒙读物,如果你对马克思感兴趣的话
从标题的书名就可以看书,这是大众读物。对于马克思,过于吹捧,以至于我再读的时候,决定出掉这本书。马克思可能属于第三种情况,有人有文化,没钱。要尊严的活着,首先要活着。现在普遍996,甚至007的时代,你问年轻人想干嘛,多半是暴富买房。马克思的读书还是很勤奋的,以后我们大多数工作被机器和人工智能代替的话,作者乐观的思想不知道还有没有用。一星给马克思,一星给恩格斯在马克思困难时帮助他,一星卖掉书,下次不看,不占地方。三星。
《马克思靠谱(修订版)》读后感(二):优缺点
优点 大致介绍了马克思生平及马克思主义理论 理论联系时政,利于加强意识形态领域的安全 哲学指导生活,对青年大有裨益 缺点 由于是普及读物且囿于篇幅,对马克思生平及马克思主义的介绍太浅 联系当今形式不够深入,对西方的抨击不够深入 马上学习有些可读性不够高,可能也是由于扯上了时政文件的缘故 后半本联系时政稍显多,或许因为是“十九大修订本” PS 看到后记才明白主编是什么意思了 多一星是鼓励这种通俗类马克思主义普及读物,这本书虽然有各种不足但是仍然让我眼前一亮。想要看严肃深刻类的就不要喷了,这本书本来就是面对大众、是为了唤起大众的兴趣。
《马克思靠谱(修订版)》读后感(三):靠谱的马克思入门读物
《马克思靠谱(修订版)》读后感(四):马克思应该是怎么样的? ——读《马克思靠谱》有感
《马克思靠谱》一书共有两个版本,原版是2016年出版的,修订版是2018年出版的,相比于原本,修订版增加了很多与党的十九大相关的内容。当然,不管是哪个版本,网上的评论都不尽人意。因为,当我们提起马克思,想到的是《资本论》《共产党宣言》,印象是主旋律、正能量,在我们根深蒂固的想法中,马克思是如圣人般冷冰冰的存在,没有血肉,不食烟火,靠精神与灵魂续存。而《马克思靠谱》这本书却给我们呈现了一个肉体凡胎的马克思,一个年轻时桀骜不逊、泡吧斗殴的马克思,一个中年穷困潦倒、饔飧(yongsun)不给的马克思,从行文看遣词造句极不严谨,不仅恶意卖萌,还充满了公众推文的味道。但我个人对这本书是非常推崇的,因为马克思的理论从来就不是高不可攀的,更不是属于少数人的狂欢,它是属于大众的,是全人类集体所有的宝贵财富,只有大众读懂了、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才真正生了根,有了源头活水。
从文体来看,这本书像是一本马克思的个人传记,从桀骜叛逆、打架斗殴的马克思到迷途知返、秉烛夜读的马克思,从风华正茂、立志为人类幸福而奋斗的马克思到穷困潦倒、奔波在无产阶级事业前线的马克思,全篇围绕马克思的生平展开,小到校园生活、婚姻家庭,大到著书立言、投身革命。但它毫无疑问又不是个人传记,因为马克思厌恶一切个人迷信和个人崇拜,写人物故事、写立志经历都是为了彰显出理论与思想的理性光辉和实践支撑。从语言看,全篇通俗易懂,是一篇上乘的马克思系列科普读物,每则理论后面都有相应的解释和实例,沿用了很多流行语和青年语言,80和90年读起来非常有代入感,每章最后一小节都有适当的拔高,将马克思的观点、立场、方法与中国社会实际、与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充分结合。
整体读下来,有三个方面的感受。一是马克思的择业观念。马克思一辈子没有光鲜的职业,但却成就了一番伟大的事业,归根结底在于他“为人类幸福而奋斗”的择业观。马克思的家境和青年毛泽东很像,虽然算不上上层,但衣食有余,他们走上革命的道路并不是生活所迫,而是他们的骨子里就有为人类幸福奋斗的那团火。立志高远,尽管是荆棘之路也会越走越宽,追名逐利,尽管是康庄大道也会越走越窄。青年人该成为什么样的人?青年该有什么样的择业观?或许我们无法成为伟人,但换用市委九次全会上李强书记的话来讲,我们可以成为出彩的人,在成就自己梦想的同时,去造就一座伟大的城市,奋力谱写新时代人民城市建设新篇章。二是马克思的求真精神。马克思的一生著作产量不高,在《资本论》后除了《人类学笔记》和《历史学笔记》几乎没有任何产出,但这丝毫不会影响他成为一个伟大的学者,因为他身上始终有着孜孜不倦的求真精神。青年时期的马克思虽然顽劣不堪,但他从未丢弃过他的青春理想,从未放逐对人类幸福和世界未来的思考和探索。在柏林大学读书时,他崇拜黑格尔的辩证法哲学,一口气读完了黑格尔的全部著作,还加入了青年黑格尔派,但在遇到《林木盗窃法》黑格尔哲学体系违背人权、产生裂痕时,他毅然决然的站到了黑格尔的对立面,选择了费尔巴哈和唯物论。但他也没有盲从费尔巴哈的机械唯物主义,而是采黑格尔和费尔巴哈两家之长,创立了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换用书里一句话,“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对马克思而言,实践就是理论的试金石,只有经得住实践检验的才是真理。三是马克思的斗争精神。马克思晚年面对美国记者约翰·斯温顿采访时说,“斗争是人生最高的法则”。马克思不仅是一名学者,更是一名充满了柔情的战士。为了真理和革命,他肯放弃莱茵报编辑的优厚待遇,拒绝俾斯麦的政治橄榄枝,舍弃老婆孩子热炕头的温暖,忍受心爱女儿夭折的巨大悲痛,慷慨激昂的开始长达三十五年直到逝世方止的流亡生活。他身上有着战士才有的钢铁意志,不为富贵所移,不为威武所屈,他把流亡的风风雨雨当成了为人类幸福而奋斗长征路上的“乌蒙磅礴走泥丸”。直到暮年,他还在为德国的工人运动而劳心劳力,还在反复斟酌着一卷卷的资本论手稿。他把一生都奉献给了这个奉献给了世界上最伟大的事业——为了人类的自由和解放而奋斗。总书记在2019年秋季中青班开班式上指出,广大党员干部要“发扬斗争精神 增强斗争本领”,我们从马克思的人生历程中看到的就是这种斗争精神,它源自对真理的自信、对人民的悲悯。
马克思不仅是90后,还将是00后,10后,因为他的理论生了根,长在了中华大地上,每一代中华儿女都是英勇的马克思主义斗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