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杨绛传(追思纪念版)读后感1000字
日期:2021-04-21 03:55:07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杨绛传(追思纪念版)读后感1000字

  《杨绛传(追思纪念版)》是一本由罗银胜著作,天地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页数:40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杨绛传(追思纪念版)》读后感(一):靠近她,温暖了世界

  靠近她,温暖了世界

  ——读罗银胜的《杨绛传》

  《杨绛传(追思纪念版)》读后感(二):先生风骨,弥补作者文之平平

  杨绛先生的书听过很多,但真的还没有开始阅读,本书是第一本,开篇讲述先生的童年生活,自己父亲的一生正气不为强权书,非常吸引人,与钱钟书先生的伉俪情深,文学上的共鸣更是让人羡慕,前几章写作都很有意思,很吸引人,后几章感觉作者在凑字,不能感受先生的晚年生活的真实写照。本书感触最深的是杨先生和钱先生对书的热爱程度,已经到了不能一时无书的地步,书带给了先生无数的乐趣。先生对书的热爱也感染着他们的女儿钱媛,正所谓耳濡目染,言传身教。

  《杨绛传(追思纪念版)》读后感(三):碎念

  还没看完 感受到了普通人和文人的差距,书香世家这个词真的真的可以说概论全文了。还有书里对于两人的爱情描写不多,一见钟情耶什么概念,是第一眼的时候双方都久闻其名了吗?其他地方看到说,钱钟书在第一次见面时对杨绛说我还没有订婚,而杨绛也回他我还没有男朋友。这是真的吗?第一次见面就说这句话的概率有多大?

  还有夫妇两人的心太纯净了吧?精神契合。两人在24结婚,只生有一女钱瑗,其女31结婚无后代,真的,非常超脱了,超脱世俗。

  《杨绛传(追思纪念版)》读后感(四):令人佩服的杨绛

  书很厚,断断续续读了将近一个月。

  佩服杨绛先生对知识的渴求。她与钱锺书是真正的好读书,对书籍如饥似渴,不是为了写论文、拿学位,只是因为喜爱。

  佩服杨绛先生的翻译功底。非常同意她说的“翻译是一仆二主”,既要遵循于原文,又要在不改变原意的情况下方便读者理解。她在翻译理论上“删繁就简”的大胆创新,对个人翻译水平要求非常高,是一次革新。

  佩服杨绛先生崇高的人格。她对名利淡泊,对生死淡然,对人真诚。她的人生体现了习说的那句“真情不虚、不妄、不私”。

  佩服杨绛先生在生活中甘做配角。的确,钱锺书先生是位有大才的人,百年不遇,但生活中却是“痴气”十足,杨绛先生除了自己阅读、翻译、写剧本,还甘为“灶下婢”。她将丈夫照顾得十分周全,并未因此有任何不满。这点我十分佩服,因为很多夫妻都在柴米油盐酱醋茶中消磨了感情,而他们却同甘共苦,不仅是夫妻,也是最好的朋友。

  《杨绛传(追思纪念版)》读后感(五):【雨枫试读】她是最贤的妻、最才的女,更是她自己

  人们都知道,在钱钟书眼里,杨绛"绝无仅有地结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于是当杨先生以105岁高龄离世时,不少媒体便将《最贤的妻,最才的女》当作标题,让世人深深地缅怀了一把“民国范儿”的爱情。我向来不喜贴标签,便也有些在意,以为仅将杨先生看作钱先生的“副手”、“内助”,不太公平。恰好罗银胜老师的《杨绛传》增补5万字后又出新版,感谢雨枫书馆第一时间赠书,让我能从先生诞生之年起,纵览百年苍茫,对这对学术伉俪有更多了解。

  《杨绛传(追思纪念版)》读后感(六):且以优雅过一生

  巧合之下,花了大约4个小时读完了那本杨绛传.且以优雅过一生。真是好多感慨,看到最后钱钟书去世,我在书店里面哭了,也许是为人生的终点的不舍,也许是替钱钟书担忧孤独的杨绛,也许是难过杨绛失去了最重要的人,接下来该有多难过。但是终其一生,他们是幸福的。这才是爱情该有的样子,无论贫穷与富贵,无论身处何方,无论时代处于何种,有爱人,有梦想,这一生都不会孤独。看完他们的一生,真正会感觉到,人的一生虚度时便会很快,认真度过也是可以做很多事,也许是很伟大的事,当下的时代,我们都太焦虑,太急躁,一切都太赶,生怕自己,生怕自己的孩子,落后那么一点点,来不及生出一些梦想,来不及想想自己想要干嘛,来不及跟身边的人聊聊天,一辈子很长,长到也许有100年,所有有大把的时间去体验,去试错,去感受这世界的一切,甚至会留下什么,才不枉来这辛苦的世间一回,才对得起自己的辛苦过活。值得珍藏的一本书,时不时的拿出来看看

  《杨绛传(追思纪念版)》读后感(七):被她所倾倒

  “最贤的妻,最才的女”,读完《我们仨》《走到人生边上》后,找到了自己的女神---杨绛先生,迷恋着她。为进一步了解她,读了《杨绛传》。杨绛先生眼前的钱钟书是那么可爱,就像一个小男孩,我想,是因为她们明白彼此的爱意,懂着对方,才能无声无息流露着内心深处的孩童。杨绛先生经历人生的起起落落,对抗战火,疾病,政治风暴,生离死别,保持着平静,安然,知足,可谓生命正能量,是无数人心中的精神贵族。她能如此,除了与生俱来的性格,与家庭教育、家庭影响是脱不了干系的,还有她后期的学习思考,眼界的开阔,视野之大,从书中,从生活细微之处的领悟。她,温文尔雅,内心也有着刚正不阿,有着铁骨铮铮的硬气,柔软的她也有刚。她对待学术,严谨认真,为了译好《堂吉诃德》,自学两年西班牙语,开始译这部作品的原译.......她高贵、生动而深刻的灵魂,令我倾倒。之后,继续阅读杨绛先生的其他作品.........5月25日,杨绛先生去世一周年,此时,“他们仨”在一起。

  《杨绛传(追思纪念版)》读后感(八):靠近她,温暖了世界

  靠近她,温暖了世界 “我得洗净这一百年沾染的污秽回家。我没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只在自己的小天地里过平静的生活。细想至此,我心静如水,我该平和地迎接每一天,过好每一天,准备回家。”2016年5月25日凌晨,著名文学家、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家和钱锺书口中“最才的女,最贤的妻”杨绛先生走完她105岁的人生历程,如她所愿地“回家了”。她出身名门,却居简低调;她遭遇起伏,却豁达乐观;她曾借由英国诗人瓦特·兰德的“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生与死》)的诗句表达心境。

  《杨绛传(追思纪念版)》读后感(九):梦魂长逐漫漫絮 身骨经拼寸寸灰

  学生时代对民国的文学一直有误解,想当然的认同战乱时代的人们是根本没有时间去学习的,即使创作也只能依托当时的社会现状,如鲁迅先生那样针贬时事,受限于自己的阅读水平,对民国勉强的文学作品也并不是很懂,当然对建国之后到文革之前的文学更是不屑一顾,可是看完《杨绛传》之后才发现自己陷入了很严重的误区,不能以时代去脸谱化当时的每一个人。努力的人放在任何一个时代都不会磨灭光芒。

  杨绛先生的父辈也是当时的先锋人物,革命、进步、学习,这样的词汇便从小伴随着她,家庭的氛围对日后的学习习惯养成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钱钟书先生的婚姻也是一样的美满,《洗澡之后》的书写也看的出先生对爱情的坚守,在最困难的岁月里相扶相守到老,让人感动的爱情。

  书里处处流露着先生温和、执着、敬业和坚持的本性,坚持到一百多岁的耄耋之年仍然不忘整理书籍,创作作品,而在面对隐私侵权的时候毫不犹豫的拿起法律维护自身权利不受侵犯,书中有一个话评价先生特别好,潜沉的洞彻,谦和地宽容。

  先生的话引用一下,受益颇深:

  例举实证,引证全文。

  多一门外语,便多一种了解其他文化乐趣的机会。

  一句谎言说过三次,就自己也是相信的。

  《杨绛传(追思纪念版)》读后感(十):一个世纪的温柔

  “一个人不想攀高就不怕下跌,也不用倾轧排挤,可以保其天真,成其自然,潜心一志完成自己能做的事。”这段话在全书中出现了不少于三次,这应该就是杨绛先生毕生的态度了。对一切事情都看的洒脱超然,哪怕那最艰难的十年也并没有将她打败,对经历的批斗和斗争,都云淡风轻的化作“增强自己韧劲”,“夯实了与命运搏击的基础”。 经历大风大浪的百岁老人在一个世纪里表现出的都是那样平静、克制、宽容又充满了温情的处世态度,和她的作品一样,“怨而不怒”“哀而不伤”。 但是就这样一位温婉平和的老人,在写到自己的婚姻爱情的时候居然也毫不保留的嘚瑟起来,又着实显得可爱至极。“一生中从事过很多份工作,但只有一件事终身不改,我一生是钱锺书生命中的杨绛。这是一项非常艰巨的工作,常使我感到人生实苦。但苦虽苦,也很有意思,钱锺书承认他婚姻美满,可见我的终身大事业很成功,虽然耗去了我不少心力体力,不算冤枉,钱锺书的天性,没受压迫,没受损伤,我保全了他的天真、淘气和痴气,这是不容易的。实话实说,我不仅对钱锺书个人,我对全世界所有喜读他作品的人,功莫大焉!”我爱你,就是毫无保留的爱你的一切,爱你的优秀,也爱你的“痴傻”,并不想去改变你,这也的确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钱钟书先生给杨绛的评价:“绝无仅有的结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我想这就是相爱一生的最高荣誉吧。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杨绛传(追思纪念版)读后感1000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