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游未满,微笑向前》是一本由郭子鹰著作,九州出版社出版的240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2016-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云游未满,微笑向前》读后感(一):随笔而已,无题
有些像旅游的随笔,说到哪个地方,随心吐露些看法,可最终却在旅游的意义上看到了文化,看到了故事,看到了传承。我们旅行不仅仅看旅途的风景,还有心灵的启迪,其实生活处处是风景,是否我们从未珍视过呢,回头看,一切皆好,或许是人亦或是事更是景色。书写的不错,不过有些真的提不起阅读兴趣,还有出版的书甲醛味道太浓了,就是这样。
《云游未满,微笑向前》读后感(二):丢掉行李,带上灵魂去旅行
最开始,旅行让我们每个人都有话说,可是到后来,它又让我们沉默。
有人说,旅行的意义无非两种:一种是和喜欢的人去到喜欢的地方,而另一种是去喜欢的地方遇见喜欢的人。我一直深深喜欢着这句话,把它奉承为我的“旅行真理”——每当别人问我旅行的意义时,我总是这样说。然而在郭子鹰的旅行游记里,我发现上面的观点华而不实,很是矫情,不如说成旅游的意义,从上一本书《最好的时光在路上》再到《云游未满,微笑向前》,让我对旅行的意义又有了重新的认识:旅游和旅行最大的区别在于:旅游仅仅是用双脚与眼睛,而旅行还要带上灵魂和梦想。
《云游未满,微笑向前》读后感(三):心之所向何必云之彼端
用一段旅程去拯救一个心灵,用所有的力量去体会不同的人生,若想,若能!请‘云游未满,微笑向前’,羡慕老郭去到的每个地方,有爱人在侧,有一路美景相随,每到一处留下自己亲手创作的照片,存放一段记忆,掩埋所有不安。
在冰岛遭遇大洪水,为了心心念念的蓝色冰川狂奔;看流浪歌手用注射器调试水琴,方法粗暴却有效;在欧洲小镇狂欢,明知节目是当地人私人定制确可以参与其中。数不尽的新奇和特别,一路走来留下无限惊喜!这就是旅行的魅丽,你永远也不能预估不熟悉的城市带领不熟悉的人会给你带来什么。
《云游未满,微笑向前》读后感(四):你看到最好的时光了吗
走过了多少旅途,又遇见了多少人,行程满满,真的用心体会了吗?
沿途的风景还留存在你的心里吗?波西米亚的裙摆、塞维利亚的狂欢、以色列的一言难尽、巴塞罗那的热情、音速的往事……
或许我们时常的在错过,旅途的不完美恰恰是它最完美的体现。沿途中的风景在心里埋下伏笔,沿途中的过客为我们生命添加别样的风采。
你踏过的足记都是人生的印记。锡耶纳的奔腾、马纳罗拉的不羁、雷克雅未克的纯净、缅甸的沉静、罗腾堡的童话、尼泊尔的动人心弦……
青春就在这时光中让我们慢慢成长,体会当下的富足和喜悦,回味过去那愚蠢又疯狂的时光,畅想未来用勇气作伴。
最好的时光在路上。德国人的严谨、手艺人的道和艺、留声机传来的老时光……
我们是否把旅行的目的看的过重?又能否感受到它最本真的价值呢?人云亦云的意见领袖,不如将自己作为定制旅行者。
外面的世界广博而浩渺,而内心的自由正好可以启迪旅途中的每一刻。我们不会忘记所走过的路,更不会失去对前方征途的信心。
生活在世界各地的每个人都有对自己民族国家的崇敬,而这种文化将会一代代的传承下去。信仰、宗教、音乐、舞蹈……
不妨去看看那些虔诚的信徒,挥舞旗帜的英俊少年,在树下弹奏美妙一曲的自在小哥,五颜六色的裙摆映衬着舞动的少女。老人静静的看着大海,小朋友与野猫一同嬉戏,能说他们没有烦恼吗?或许……他们已经真的体会到了生活的真谛。
当我们真诚的面对旅途中的一切,跟随心的方向,大步向前吧!微笑向前,云游未满~
《云游未满,微笑向前》读后感(五):NB
觉得没有以前几本好呀
9
所谓幸福,所谓修为和拥有,从来都是自己的城堡和密室,访客越多,就越容易坍塌和攻破。
114
KOL KEY OPINION LEADER= KILL OF LONELINESS
朋友圈充斥着太多讲故事的冲动,暗藏着太多不愿明说的对生命留白的恐惧,回想着太多欠缺关注,渴望晾晒的声音。
145
爱情悲剧的开始和爱情小说的高潮,往往伴随着信任的动摇而到来。信与不信,不仅仅发生在上帝和牧羊童之间,也时时出现在剑侠和仙女的生活里,快乐与不快乐的分野,竟是闪烁在信任动摇的,那白驹过隙的一个小小瞬间。
184
10几年前在尼泊尔国际志愿者黄慧英的故事。这篇最感动我。
凡事都需要满腔真诚,作品有几成老辣,人生有何种气场,全赖于忘我倾心,不求回报的长度和全心投入的深浅,---天下百工,十年一剑,哪样行当要做到行云流水有禅意,都需要修炼和忘我弃智的觉悟。
198
手艺最迷人之处,是它反浮躁的功力和效用。它在精神上造就的快乐和对精神世界的平复安抚。
203 谈手艺
也有不少真刀真枪,豁出一辈子前途命运去拼的人,他们或隐居山林,或笑傲都市,各自忙得不亦乐乎。
数十年和一门手艺耳鬓厮磨,经历挫折,可能会让90%的热血青年从乐不思蜀变成了柴米油盐,让艺术家的日常变成了味同嚼蜡,让90%的他们选择了在现实面前低头,和骨干的理想永别,这一切的努力,这一切的坚持,这一切的天分和隐忍,汗与泪,决心和无悔,当然不应该是一句“你取得意见领袖的认可了吗?”所能撼动。
《云游未满,微笑向前》读后感(六):是继续荒度人生,还是即刻启程
这本书是我最近看过的最有分量的书,有图,有文字,排版也非常清晰。作者是一位摄影师,同时也是一位旅行作家,出版过许多有关于旅行与摄像的作品。
文中的一句话使我很有感触:你的世界,应该是一场鲜活的遭遇或者真切的经历,而不该只是一连串传说。我来理解一下这句话,在我看来,我的人生之所以回忆起来单调,就是因为我没有多出去走走。其实我的梦想是游遍全世界,由于我之前都在上学,小学到大学使我几乎没有时间做长途旅行,并且家里的条件也不允许。有很多事是需要去探寻的,光是想和看书是无法捕捉到真实的人生的。然而,就算我们真的去旅行去经历了,却没有加以记录,没有世纪的东西去证明,也实属可惜。所以我们需要多出去走走、看看,并且用照片加以文字记录下这些美好的瞬间,才不至于后悔。
作者写道一位残疾人,他不需要别人的帮助,硬是骑着轮椅登上山顶去俯瞰身下的景色。而所有旁观的人都在不远处提心吊胆地看着,勇气还不抵一个残疾人。即便是在残酷命运的面前,他仍然微笑着挑战。
去一个地方旅行,并不需要一个明确的目的,我们可以欣赏美好的风景,更重要的是,也许在对的时间,对的地点,遇见对的人,这才是最值得的。也许世界是不公平的,但是不要总是抱怨,抬头就可以看到天,只有爱这个世界,才算真正的活过。
我很喜欢作者现实的写作手法,有许多人挖苦调侃“诗意和远方”,这群人明明内心向往,不过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人活着不就是为了从容和远方吗?由此我想到了我的大学同学们,每天总是拿作业多,没有钱,懒为借口天天宅在宿舍叫外卖。这种生活使我越想越觉得恐怖,这些人与行尸走肉有什么分别?而又有些人,明明喜爱山丘,却偏偏装作市侩;越在乎越装作不在乎。这人活着难道不觉得累吗?
我本就是喜欢文艺,喜欢自由自在生活的人。曾经与成功的长辈谈话,我一度以为我所向往的不过是孩子气罢了,但是看了这本书,我找到了我的盟友、我的寄托。什么是成功?是大把大把的金钱,还是使自己活得舒心?毫无疑问是后者,钱也许能买来很多东西,但是代价是时间,然而最终浪费的是生命。
旅行、帮助自己愿意帮助的人、做有意义的事,做这些,最好的时光是十年前,其次就是现在。
《云游未满,微笑向前》读后感(七):放任形骸,感悟文明
旅游是一首诗,用脚步和思考娓娓道来:旅游是一首歌,用见闻和感悟轻轻哼来:旅游是一场戏,用记录和回忆慢慢演来。这一本书,类似余秋雨的文化苦旅,是一本掺杂着作者感悟和思考的旅游散文。这样的文字,读来让人舒服,也让人可以了解世界各地的文化习俗和风景。读这样的书,你不需要太多精力去理清剧情以及人物关系,你只需要跟随作者的文字,慢慢游览世界。在欣赏优美的文字同时,你也可以领略绮丽的风光,将自己的身心融入到那一幅幅作者为你创造的优美画卷中,放任形骸于想象,慢慢体会和感悟每一个文明的文化精髓。这样的境界,也许是很多徘徊于世俗纷扰的人所难以感受到的。
这本书主要选择了欧洲的一些国家和中东的以色列、缅甸,作者通过路途中的各种见闻展示了每个国家的部分文化和习俗,在此之上,作者也提出自己的一些观点,对时下信息严重污染的社会状况表达了不满,对许多人沉迷游戏的社会现象提出了批评。在欧洲,作者感受最深刻的,便是其缓慢的生活节奏,这样的节奏,让作者感受到一种特殊的幸福感,不是以物质金钱以及事业权力来衡量的幸福,而是完全基于精神感悟的幸福。在以色列,作者有更多的,更复杂的思考,其中包括二战德国纳粹对犹太人的大屠杀、基布兹、中东动荡。大屠杀的思考源起于作者两次参观大屠杀的博物馆,感受到纳粹德国对于战争的掩饰和美化,对于犹太人的污蔑和歧视,正如当今中国所遭受的种种不当言论。而基布兹,在作者看来,是一个追求农耕生活的城市人所应该去看看的地方。那里混合着共产主义的美好生活的理念,可以让人远离世俗的许多纷扰和斗争,是精神栖息的美丽家园,就像中国桃花源一样。而不断出现的交火爆炸事件却让作者深感不安和迷惑,为什么会在这样美丽富足的地方还会散布着大量的恐怖主义人员,民族争端何时才能消停,也许,这就是世界,黑暗与美好同行。
有机会还是可以去旅游,尽管现在的旅游环境很糟糕,但是,把形骸放任于美景中,启发自己的智慧,感悟每一个文明的文化精髓,这样的境界,难道不值得么?当然,节假日时期就最好待在家里吧,不然你走出去,会绷紧形骸,感悟心慌烦躁,哈哈!
《云游未满,微笑向前》读后感(八):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云游未满,微笑向前》有感
我耳边经常会听到身边的朋友会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识万般人”。以这句话的标准来看,读书反而是最初的层次了,经常会在违心的朋友劝看到有人晒自己外出旅游在景点拍的照片,但是风格几乎都是千篇一律,要么是自己在某个标志性建筑的自拍照或者合照,要么就是当地的美食的照片,而随着照片的描述也无非就是感叹那里的风景多么多么的好,人也是多么多么的好,好羡慕那里云云。但是在我看来,这样的旅行只能说只是走马浮云般的一窥而已,对当地的实际情况根本就没有深入的了解,也就谈不上什么行万里路了。
然而在这本《云游未满,微笑向前》一书的十六篇文章中我发现了作者是真正做到了行万里路了,在这些文章里面作者没有单纯的对当地的景点进行长篇大论的描写,反而对其人文进行重点论述。例如在第一篇文章“布拉格的波西米亚”里面,如果换做我一些朋友来写的话可能会将关注点放在布拉格的著名景点和小吃上面,而作者却重点描写了音乐会,在那里作者‘订了斯梅塔那音乐厅的维瓦尔第作品音乐会门票’,而且还在音乐会开始之前在伏尔塔瓦河畔散步,那一段的文字描写直接让我升起一股羡慕之情。而在音乐厅外对一对年轻人摆弄‘水琴’的过程进行了细致的描写,这样的描写角度可以说是非常独特的(与其他的旅游游记书籍相比)。
当然作者在描写了水琴师的演奏中途还穿插了对什么是波西米亚人?什么是波西米亚精神?这两个问题进行了自己的解读,这就使得这篇文章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也使得其可读性大大增加。而且文章中的配图也是以当地的人文为主,没有做着自己的什么自拍照之类的,这也是我比较认同的一点。
在后面的“内盖夫的热风”一文里作者的脚步已经踏上了以色列,在这里作者参观了以色列的‘大屠杀纪念馆’,通过作者的文字我对以色列人的认识更加深刻了,对于他们曾经遭受的毁灭性的苦难的理解也更直观,当然这一段的话题基调是比较沉重的。后面坐着也介绍了‘以色列的人民公社’,相信看到这里的读者也会产生好奇心吧。
总的来说我对于这本书的感觉就是,它不仅仅将一本旅游游记的功能最大化的体现出来,而且在这里面也体现出了作者自身的思想,我觉得算是比较成功的一本书了。
《云游未满,微笑向前》读后感(九):最好的时光在路上
当我翻开书,先是被光与影的图片吸引,这是一本很时尚的游记《云游未满,微笑向前》你看这书名,就知道作者到过不少地方,序中,能看到从冰岛跨度到意大利的图片,作者写:“人一辈子也是一场修行,短的是旅行,长的是人生。最好的时光在路上,最美好的回忆是:那个时候我去了那里。”这话让我回味良久,细想一下,可不就是嘛!虽然去过的地方不多,但也品尝到在路上的滋味,在路上的身体是疲倦的,而思想是自由的。这本书就是作者整理自己旅行的所有美好,其中不乏生华了的思想火花。也许借着这些火花,我们能看到旅行的另一面。
作者打算在布拉格听一场音乐会,遇到到街头艺人——水琴师,记录下他卖艺的过程。阅完并不见凄切,反觉温馨和从容。比这更温暖的的一张图是,四月节人们跟着音乐在街头舞蹈的场面,昏黄的灯光掩饰不住人们的喜悦和放松。然后便可看到男女老少的节日着装风格,波西米亚裙装尤其惹眼。
因为是异国风情,所以阅读文字显得非常必要,一则增长见识,知道图片拍自哪里,二则感触作者的思想,领悟他的旅行。他的文字里,全是眼见得一切真实,是以中国边走边看的心态,不受约束的心态也可见一斑,可贵的是,不被现代通讯所打扰,很像是回归无网时代的旅行。
关于旅行趣事,我想必是旅行者遭难或奇遇时刻,作者的旅行中的也有惊险时刻,我爱小旅馆这个章节里,便有巴塞罗那小偷的影子的描写,甚是有趣,很有点劫后余生的经验之谈,不过当看到,作者拍到的小旅馆照片,简直是美到了,感觉小旅馆实在太值了,注意这张图也巧妙运用了自然光和灯光,看了真有点想住进去的奢望。这个意境到很配作者所描写的入住时的心境。
我是看了诸多图片才开始看作者简介的,这图拍的,简直无可挑剔,弄得我很想知道是否真的出自作者之手,郭子鹰,自由摄影师、旅行作家。《中国国家地理(电子刊)》《时尚旅游》《ELLE》《摄影旅游》《中国国家旅游》《旅行家》等杂志的特约作者。《中国地理杂志》大概是我读过的最有摄影范儿的杂志类,虽然其他几本杂志我没怎么看过,但在《云游未满,微笑向前》这本书里,已经能够充分领略到作者的摄影作品的魅力。
如今旅游已成假期必备节目,可是真正做到享受旅游的又有几次呢?读了作者的文字,才明白真正美好的回忆的确在路上。
《云游未满,微笑向前》读后感(十):脚步向前走,心要向内看
郭子鹰的旅行随笔从来不会让人失望。之前出版的《我喜欢,路上的自己》、《理想国度》、《再见,大马士革》,还有眼前的这本《云游未满,微笑向前》,都贯穿着他的一种态度。
这种态度,让我们确信,在这个世界上我们不只可以整日忙碌、紧绷神经地活着,也可以放慢脚步、轻盈自在地生活。脚步向前迈,心却要朝着内里看。不要忙得忘了回家的路,更不要忙得忘记了如何踏出旅行途中的第一步。
旅行的缘由,各种各样,可以是为了放松身心、卸下心灵的疲惫;也可以是体验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去远方看那里的人们的生活状态;也可以是为了完成一个心愿,比如去神山圣湖朝拜。但郭子鹰的旅行,却是为了向外探索的同时,也让内心沉静。
在他看来,旅行也可以是修行,而修行最终的指向便是为着这颗心。让它柔软下来、平静下来,不要僵硬而麻木地活着。至少,当我们遭遇到生活中的风雨侵袭后,还能再度爱上这生活,而不是整天苦着一张脸,僵尸一般地活着。
旅行,需要带着一颗鲜活、跳动而灵敏的心。旅行的意义不只是举着相机到处拍照,也不是只有在自拍发朋友圈时才肯露出一丝微笑。旅途中,总该有些地方、有些回忆是能够温暖我们,带给我们力量和勇气的。这些地方、这些回忆,不必一定是什么著名景点,其实往往越是不知名的地方,越能沉淀出一份独属于自己的私人旅行情感。
所以说,旅行是一场有所下也要有所拿起的过程。且看郭子鹰的旅行随笔里,他是一个记录者,更是一个体验者。他用相机和文字传递着自己的思考、情感和情绪,以及对生活的态度。与那些文艺小清新们的旅行体验不同,郭子鹰的思考层面更为深刻,视角也更为宽广。旅行的收获,本来就不止于小情小调的抒发,而是能够让人们看到更多的不一样。这种不一样,可以是一段历史,或者是对同一个问题的不同思考方式。多少人都把“诗与远方”看做了旅行的价值和意义之所在,而郭子鹰却认为,旅行也可以让我们看到自己,并且,最终诚实地面对自己。
郭子鹰在回忆一部关于“二战”的纪录片时总结道:“在战争中讲述故事的人们,都很坦白。”因为,战争中的人们随时都可能死去,于是对于他们而言,每一天都是永不重现的唯一,是不可复制的,是含义深刻的。但是,我们却缺失了这种对于生活之“唯一感”的认同。我们活得浑浑噩噩却又巴望着在别人的身上看到希望和传奇。
其实,何必如此呢?对于你我来说,不论是在路上行走,还是淡然安排自己眼下的事情,难道每一刻不都应该是不可复制的、永不重现的唯一当下吗?何必去看别人的传奇,还是审视一下自己的内心才更重要吧。
当我们迈出脚,向前行走时,不要忘了自己的这颗心,只有用心去生活,生活里的每一个时刻才能够真的体现出“唯当此刻”的价值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