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是一部由王韧执导,王国维 / 马寅初 / 钱钟书等主演的一部纪录片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大师》影评(一):会陆续看下去。。
看了陈寅恪那集,主创对细节的捕捉让人惊喜,譬如描写陈父是个在梦里急呼“杀日本人”因气愤侵略绝食而死的老人,或陈女对童年放羊情景的叙述及陈寅恪教训的那句“你可以不尊重我,但绝对不能不尊重你母亲”,等等。50分钟,描画了一位倔强傲气,活在自我世界的博学之者。
《大师》影评(二):笔记
1.林巧稚林大夫
把自己一生的奉献自己热爱的事业,无论什么时刻都不放弃自己内心的追求,远离政党,我是二十四小时的值班医生。不止是简单简述人物,时代的背景,文化的背景,窥视上世纪的真实事件社会问题。重男轻,产妇,肿瘤,文革,计划生育,人流节育等。
2.冰心
冰心的诗集,最初是跟泰戈尔联系在一起的。
3.蔡元培
4.常书鸿
《大师》影评(三):他们都是民国人
借用一句陈丹青书里的话,他们都是民国人。
蔡元培
1.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2. 教授管理学校。
3. 戊戌变法之前,蔡先生就预言其失败,原因在于人才。中国这么大,旧思想和负担有那么多,要想改变中国,必须从人才开始。
4. 蔡先生从旧时代走来,在新时代建立起中国的教育制度。他26岁考上秀才,后来成为清朝翰林院编修,而那个是读书人可以走到的最高成就。
5. 为了去德国留学,蔡元培等了9年。
蔡元培的学生:
黄炎培,李叔同,于右任,邵力子
未完待续。
《大师》影评(四):侠之大者
“我不是佛教徒,不相信转世,
不过,如果真的再一次托身为人,
我将还是常书鸿,
我还要去完成那些未完成的工作。”
“奇迹,这是中国人创造的奇迹。老早就在中国的土地上发生了。你这个自以为很得艺术要领,你这个一直为西洋文化倾倒,言必成希腊罗马,行必以蒙巴拿斯画家自居的中国人,你对祖国如此灿烂而悠久的文化竟然毫无所知,你还有什么颜面在此大言不惭?”
“你想不想去敦煌?”
“人不傻不行”
“我是个幸存者,留下满身纪念品的幸存者”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UwOTA2ODg=.html
:片子尚可,主要是人^_^
《大师》影评(五):陈省身的人生是一条平直大道
15岁考入南开大学,片尾说他的墓碑只留一块黑板供后人研究数学,并会在南开有他的记念碑---但是我从来没听人说过
片中提到的南开数学研究所 胡国定 教授,他是浙江人却在南开终老了。
——你读了别人的书,就是欠了别人的债。
中国的数学只是贵在人多,而在高度上连日本都比不上。
数学只需要一张纸和一支笔就够了。
无论是什么,你首先要不断地做基础的工作,不断的重复,久而久之就会感到其中的乐趣,炒菜也是一样。
二、林语堂 两脚踏中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
你想象我的窘态吧,还号称是中国的知识分子。
鲁迅的深刻 周作人的笔调 郁达夫的语言 甚至钱玄同十分话常说到十二分的偏谬精神,都对林语堂有极大的吸引力
庄子和苏东坡(我想看看他写的传 , 结果好奇怪、、、、、、、、、、、、、、、、、、、、、、、、、、)
他果然是个在国外更出名的人、、、、、、、、、
《大师》影评(六):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一百四十五集的纪录片终于追完了,其中不少人物竟是第一次听说,不能不说这方面的宣传介绍似乎是越来越少了。在这种时代拍摄出这样一部浩大的人物纪录片是非常难得的。纪录片制作可以说是比较用心的,在短短几十分钟内要概括人物的一生而让观者产生共鸣感动是很见功力的。
纪录片中的七十余位近现代人物,大多是知识分子且为各自行业中的翘楚。他们大多行进于中国近代坎坷的前进道路中,有着命运多舛的一生。那种真实的生活磨砺让人唏嘘感叹。他们有着共通的求实求真的为人处世风骨,求是求新的钻研为学之道,刻苦奋斗的拼搏精神。其中很多人都经历了浩劫运动,但都没有改变他们的初衷,终其一生的夙愿就是为民族图强。
其实看到这部纪录片是很幸运的,从他们的介绍中了解到很多专业知识丰富了自己的见识,从他们的人生经历中得到的感想与反思也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此,向大师们致敬!
《大师》影评(七):《纪实 大师 马寅初》
看过马寅初的记录,先生作为民国四大经济学家之一,先入国民政府,想着一心为国为民贡献自己的专业知识,怎奈看不惯四大家族大发国难财挺身抨击,被国民政府雪藏。后接触我党,一心为想着为国为民服务,先后出任财经委员会、北大校长等职,当时的马先生希望自己能够活到一百岁,为新中国服务更多的时间。他最早关注到新中国的人口问题,并及时提出关于合理控制人口的可行性的长远建议,甚至颇为激烈的说到“如果未来不能够很好地解决粮食、就业、医疗、教育等方面的问题,老百姓会把共产党的恩德化为不满和失望”,这在双百方针时代还是允许公开的,但是很快反右和文革来袭,马先生被打倒,直到1979被平反的时候,这位先生因为在80岁高龄还下乡调研人口问题留下腿病导致不能行走,双耳失聪,因为周总理的保护,他坚强的活到了自己被平反的时候,可惜没有看到自己的人口主张被采纳。
一个新的国家建立,没有现成的制度可以借鉴,深受国内国外局势的压迫,再加上一批别有用心的领导人的故意引导,使得我们这个新成立的国家走了太多的弯路,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悲剧。但是这样的学者不能不说是国家的财富和后来人学习的榜样。
《大师》影评(八):僅看過梁思成那幾集
最近早上時分在CETV看到這紀錄片,碰巧就看到了梁思成。
本人對他特別地關注,因為他的眼光跟學識,是今人無法企及;他的遭遇和不幸,是今人無法想像的
每看一集,淚水都不禁要湧出來。無法想像我們的國家竟是如此這般對待一個只懂得業務不懂政治的學者,無法想像我們的黨竟是如此無知和愚蠢,無法想像一位學者竟然有如此魄力對自己研究了十幾年的業務作出不合常理的批判。
面對著這樣的時代,學者無學問那是多麼荒誕、多麼可笑的事情,對他們來說則是奇恥大辱,但他們還樂觀地笑著向前走。
這是民族的悲哀、國家的悲哀。
與其說政治家有遠見,倒不如說建築師、城規師能夠比他們看得更長遠。國內外城規案例都充分地說明了這一點,梁陳方案也不例外。梁思成曾嚴厲地說道,你們一定會後悔的!五十年後你們一定會後悔的!林徽因也大罵彭真,現在你們拆的是真古董,將來你們肯定要造一堆假文物。
事實果真如此,現在的北京拆得只剩下四合院了
城的細胞沒了,城的肌理沒了,城也漸漸沒了。
如果黨真的是覺悟,那麼請把你手中的“道統”還給學者們。否則,離民族的悲劇、國家的悲劇,僅僅是幾步之遙。
《大师》影评(九):艺术的精神
最近看了齐白石、张大千、吴昌硕三位艺术家的故事,这三位艺术家都是一代传奇,在近代现代中国的艺术发展史上都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吴昌硕,1844年08月01日-1927年11月29日,这位来自浙江安吉晚清失意的官员以金石篆刻出身,练习书法,师从俞樾学习诗文古文,后又拜师任伯年学习绘画,他被认为是诗书画印四绝的集大成者,海派画家的一代传承者与创新者。
齐白石,1864年1月1日-1957年9月16日,生于湖南湘潭,这位先生因为家庭条件没有读过多少书,15岁学做木匠,后来被胡沁园赏识学习作画,五十五岁在北京在陈师曾的帮助下形成自己独特的画风,在他的生命中学习总是从模仿开始,在模仿的基础上结合自己贴近生活的观察画了生活气息浓重的画作。
张大千,1899年5月10日-1983年4月2日,这位来自四川的先生最后走过了世界太多的地方去没有走回到自己的故乡,他被人记住的是年轻时候以假乱真的石涛仿作、争议较大的敦煌莫高窟的临摹、晚年的泼墨山水以及在世界范围内传播中国绘画。
这三位艺术家之所以是艺术大家,无一例外都是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并且在那个特殊的时代有着文人的独特气节,他们的经历都是颠沛流离,或许这就是艺术的来源,毕竟生活的磨难更加能够激发人们创作的灵感。
《大师》影评(十):我们相爱一生,一生还是太短
1,沈从文,乡下人进城,喝杯甜酒吧,桃红色作家,跛者不忘履,凡事不孤立我不理解他。
2,20201103看大师李济,带故宫殷墟古物流转,途中失去两个女儿,四九年后独子留在大陆,现代中国考古学者如夏鼐尹达都是从殷墟出来的学生,四九年后李济的名字被抹去,实际上他支持了郭沫若的甲骨文研究,和鲁迅是好友,是张光直的恩师。安阳,口述了两年,是李济和中国考古学的自传。
3,20201014夜看大师朱自清,陈平原说朱自清在清华中文系开新文学研究是针对日渐守古的北大中文系。非为役人乃役于人。论气节,气有所为节有所不为。清华挽联,使顽夫廉懦夫立,求经师易人师难。五四之子。死于家累。
4,20201013夜看大师郁达夫,他说我不是一个战士只是一个作家但在日本投降十几天后他却以一个战士的身份死去,他说能说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而真正做到的人是一个真正的文人而他做到了,抗战时期郁达夫母亲饿死富阳长兄在上海被杀。
5,王力说:外语以词法为主,汉语以句法为主。赵元任批王力毕业论文中国古文法曰言有易言无难,王力一生座右铭。
6,看了大师赵家璧,编良友和新文学大系,和老舍编晨光丛书,和鲁迅交往四年,所余书信及藏书捐给上海鲁迅博物馆,反右时疯了,晚年住在大陆新村,不愿离开鲁迅故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