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远的桥》是一本由[美]科尼利厄斯·瑞恩著作,中信出版集团·新思文化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78.00元,页数:42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遥远的桥》精选点评:
●愚蠢而自大的蒙哥马利?
●“我们预定夺取的目标,是一座遥远的桥。”从一开始就不被看好的行动,并没有出现大逆转,损兵折将不说,最苦的还是被德国人残酷报复的荷兰人,至于蒙哥马利,除了直到战争结束也没机会再指挥大型战略行动而愤懑不已外,对其“盛名”也没啥损失。
●已经知道代表正义的一方最终落败,但还是得坚持读完,由此亦可见原著和翻译的讲述能力。失败对亲历者是不幸的,后来者如果没有从中得到教训,死者也就白白牺牲了。 交战双方的绅士和人道表现、以及惺惺相惜让人印象深刻。
●一流的作者+敬业的校译,中信新思的新版很不错,有望扭转中信出版社以往量大质劣的不良名声
●花园市场行动的战术设计,可以说几乎就是诺曼底登陆的再现,只不过敌我双方掉了个。盟军尤其是英军,从骄傲自大目中无人的蒙哥马利以降,包括若干实际计划空降的中层军官在内,几乎都是盲目自大,一丁点都看不上德军,同时还自我放大英军实力。这种心态已经很糟糕了。加上德军的好运,误打误撞把两个武装党卫军装甲师移动到了英军空降点附近。而英军又不愿意使用荷兰地下抵抗力量,加上事先整个计划的盲目和无视,最终导致了比诺曼底登陆还要大的损失。可笑的是,蒙哥马利居然还有脸在自己的回忆录里说他认为这次行动在某种程度上是成功的。战争最大的受害者就是那些浴血奋战而又有始无终的普通战士和平民百姓了。另外,在战争最激烈的时候,英德双方居然还通过谈判实现了约3小时的停火,顺利把英军伤亡战士转移出战场,这在亚洲文化里几乎不可能出现
●来自普通士兵的大量细节故事,更加凸显了这场行动的惨烈和无助。
●平淡无奇,叙事手法逊于比弗写的那本阿登战役。规模和惨烈程度也远不比东线,不过也因战后盟军领导层掩饰,市场花园行动总显得无足轻重。尽管无感,翻到最后,还是被作者7年采访1200人给惊到了,作为亲历者和记录者,瑞恩的写作不可替代,职业精神令人敬服。
●难以置信这是谨慎的蒙哥马利指挥的战役。感觉是英美双方指挥官赌气似的决策,导致盟军付出了反击以来最大的代价,但指挥官的失误,不能掩盖战斗者的勇气与无畏。作者用小说一样的文笔将现实描述的淋漓尽致,让人如临其境,不能自拔。
●8.5/10 This is a story you will tell your grandchildren. “不过,长官,我认为我们可能要前往一座过于遥远的桥了。”我感到一种全面的溃败,模糊中觉得大难临头。
●谨慎有余的蒙哥马利在速度、大胆、精确性和突然性上下注——所有这一切全都源自一个地面和空降行动同时进行的精确计划,而这个计划又相应地把赌注押在德军的瓦解和兵力不足之上。“我们似乎违背了拿破仑的格言,即成功的把握有75%的时候再作战,然后那另外的25%就听天由命了。英国人把它颠倒了,是75%靠听天由命。”即使如此行动仍有成功的可能,然而造化弄人,英勇的英军第1伞兵师在占领大桥后苦守9日,最终被迫抛下伤员突围撤退。“主力部队是那么强大,然而却无法走上那最后的几公里路来到我们这里。最难以忍受的是那种感觉,我觉得我们是牺牲品。”在将要胜利前的溃败让人无法忍受。疲惫的德国人打赢这一战靠的是党卫军装甲师。虽然战斗惨烈,德国人和英国人之间还是保持了一定程度的骑士风度,在东线就完全不是这样了。
《遥远的桥》读后感(一):遥远的桥
《遥远的桥》是描写市场-花园行动的典范之作。1944年9月17日,诺曼底登陆后的第11个星期日。
为了在圣诞节到来之前结束欧洲战事,志得意满的盟军指挥高层,决心对德军发动一场大胆攻势,代号市场-花园行动。这次行动由空降部队和地面装甲部队协同作战,战斗地点选在荷兰境内的阿纳姆市,那里有一座横跨莱茵河的大桥。夺下该据点,盟军就能横跨德国边境最后的天然屏障,直插德国腹地。
17日上午10点整,盟军近5000架战斗机、轰炸机与2596架滑翔机,组成两个巨大的空中队列,以纵身150公里、横贯4.8公里的惊人支使,向荷兰境内的德军阵地压去。二战史无前例的昼间空降空袭从这里正式开启。德国士兵惊恐而又敬畏地注视着35000名盟军士兵从天而降;渴盼解放的荷兰平民向盟军热烈欢迎,他们确信胜利在望。然而,令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他们接下来将见证的,是盟军在欧洲战场上蒙受的一次空前惨痛的失败。
《遥远的桥》读后感(二):被忽略的一场战役
遥远的桥,难得的战争佳作!关于二战的书籍很多,瑞恩的三部曲在出版五十年后,依然可以是经典。
市场花园行动,在大部分关于二战的书籍里面都没有重点介绍,似乎是被有意的忽略了。从盟军方面来说,它是一场没有达到战役目的战役,未能在1944年的冬天结束战争;从德国来说,它只是迟滞延缓了盟军的推进。与阿登战役不同,后者是德军主动发起,为了夺取战争主动权的战役。但是,战斗的伤亡是巨大的,英国第一空降师,几乎被消灭殆尽,而且是在阿纳姆狭窄的街道里,地下室里,一点点的被碾压,被炮火消耗掉了。
作者的视角是全方位的,展现了所有的参与方,英军,美军,德军,荷兰百姓;元帅和战略决策层,战役策划的将军们,战场上的师长,旅长,团长,营长,连长,排长,军士长和普通士兵们。看完全书之后,给人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就是哪些在战场浴血战斗的鲜活生命个体。这也是建立在作者采访了1000多名战斗参与者,积累了大量翔实的资料基础上。
自战斗一打响,蒙哥马利就从书中消失了。在绝望中等待的士兵仍在期待蒙蒂的坦克能开过阿纳姆大桥。为尊者讳?
《遥远的桥》读后感(三):英雄远去
遥远的桥,我在图书馆的一堆新书中看到这个名字就被吸引了。我看过的为数不多的非虚构文学中,这么厚的书还是第一本。
“市场—花园”行动由英国陆军元帅蒙哥马利制定,空降部队将与地面装甲部队协同作战,旨在44年圣诞节前结束欧洲战事。
那个目标中的桥,在荷兰阿纳姆地区的下莱茵河上,跨过这条桥,盟军将朝鲁尔区推进,并进攻柏林,从而结束战争。
那桥很远,因为在装甲部队进行大规模突进时,需要通过的狭窄走廊上,空降部队要突袭并完好无损的拿下5座重要桥梁。而最远的那座,位于德军战线后方103公里。
这是战争史上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空投行动,近5000架战斗机、轰炸机与2595架滑翔机参与行动,35000名盟军士兵从天而降。最终盟军却只赢了一个哪里也去不了的80公里长的突出部。
空投在阿纳姆大桥附近的英军第1空降师一万名官兵几乎全军覆没,只有2163名空降兵渡过莱茵河回来。
这场战争就这样失败了。骄傲的盟军失败点很多。
自诺曼底登陆后,一直再溃败的德军已经开始重整并组织反攻,而盟军的情报部门对这一变化并不重视。
在战术制定方面,也无视荷兰地下抵抗组织的情报,导致第1空降师直接空投在党卫军第二装甲军的两个久经战阵的师中间。
空降师通讯失灵更是灭顶之灾,师长厄克特少将脱离指挥中心39小时,各股小部队各自为战,被各个击破。而在前线,因为对荷兰地下组织的不信任,盟军也无法利用地理优势寻求战机。
除去“市场”行动的举步维艰,执行“花园”行动的地面部队也是问题重重。
盟军坦克也遇到了始料未及的抵抗,行动迟缓,无法与各桥头堡的空降部队及时会师。
步兵师更是战术极端保守延误战机,导致坦克要停下来等待步兵师赶上,才能出发营救几近消亡的第一空降师。
这场灾难的战争,可歌可泣的是阿纳姆前线的士兵。他们面临的敌众我寡,补给告磬,弹药耗尽,仍然坚持战斗。在作者的笔下,这些士兵竟然还有着不可思议的乐观情绪。
敌对双方在战争过程中体现出的“骑士精神”对我来讲也是不可思议的。因为我们先辈经历过的二战,是残酷无情跟刻骨仇恨。可能在德军看来,德国失败在即,维持下底线,日后也好做人。强国的实力在此。
《遥远的桥》读后感(四):战争还没有结束,这才是1944年9月。
这本书讲述1944年九月盟军策划在荷兰进行的市场花园行动。 1944.6.6诺曼底登录后盟军用三个月时间完全解放法国比利时。巴顿率领的美军到达南部的德国边界,蒙哥马利率领的英军解放比利时抵进荷兰。如此进展完全超出盟军预料,他们原计划十一个月才能抵达现在的位置。如此快速的推进同样有很多问题。沿海大型港口多数掌握在德军手中。盟军推进速度快可是补给线拉太长了。燃油武器装备补充不足。无法继续快速推进。 盟军受限与辉煌的胜利。普遍认为德军已经完全崩溃,1944年底就可以结束战争。 蒙哥马利想要自己这边担任主攻,从荷兰这边一路打到柏林。因为几国政治因素,艾森豪威尔是不会同意这个方案的。 盟军的空降集团军在战争开始的三个月没有机会上场,前几次订立的计划因为地面部队推进速度太快都被取消了。而且依照现在的形势,战争很有可能在44年结束。空降集团军因此急于参战。 最终蒙哥马利提出要在荷兰进行空降部队配合地面部队快速突破德军的计划。这就是市场花园行动。计划内容是通过伞兵夺取荷兰境内的五座主要桥梁,然后装甲部队快速突破,解放荷兰,到达德国边界。跨过阿纳姆大桥也就破除德国的天然屏障莱茵河。可从此进入鲁尔区,进而占领柏林结束战争。 此计划和艾森豪威尔以及空降部队一拍即合。这个计划被比喻为用一根棉线,一口气穿过七个针眼。 在盟军占据绝对的军事优势时,这样的计划确实是想要耍一波杂技。盟军高层弥漫着一股盲目乐观主义的气氛。这个计划是建立在德军足够弱小,反应足够缓慢的情况下,才可能会成功。 有一些情报传来,空降地区可能有两个武装党卫军装甲师在那里驻扎。已经德军西线集团军群司令部也可能在那里。可是这些情报都被忽略了。在行动即将开始前,大量确凿的情报提交上来,可是因为复杂的原因再次被忽视了。 反观德军这边。诺曼底之后,希特勒三个月内,三次更换西线集团军群司令。并且不顾客观实际。要求军队不许后撤。导致德军丧失灵活性,大批军队被围歼。剩下的部队,向德国荷兰方向溃败。 如果盟军继续进攻,很可能一口气打到德国境内。可是盟军停住了。给了德军重新恢复的机会。莫德尔恰巧把党卫军两个装甲师撤下来送到英军跳伞区阿纳姆地区修整。 在莫德尔看来,伞兵部队训练代价高昂,不会随意使用。阿纳姆地区距离前线120公里。中间隔着几条河流。而且蒙哥马利是一个谨慎的人。 计划开始时间是9.16日。盟军使用将近5000架飞机,带着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空降部队从英国起飞前往荷兰。 战役的详细过程占了主要的篇幅。不需多言,战争是残酷的,书中用大量细节体现了这一点。盟军的士兵和德军的一样勇敢。 可是盟军的指挥层和战术相对而言是低水平的。不过44年的德军同样是被削弱很多的。这场战争的指挥层倒像是两个精疲力尽的拳手,不得不在擂台上打完这场比赛。 盟军高层将领都想要拥有第一个攻入柏林的荣誉。蒙哥马利在计划开始后就从书中消失了。元帅定了计划,就在没有元帅的事情了。哈哈哈。 同时这本书在宏观在的描写较少,有的地方没有头绪。德军视角也很少,阅读时不知道德军到底在做什么。 比较意外的看到德军和英军之间还是能看到一点人性的光辉。双方还停火两小时商量着救伤员。德国对于英国的态度一直是比较友好的,不过英国人看不上这些法西斯。 整场战役进行九天,双方伤亡都有一万多。荷兰平民伤亡一万。最终以英军第一空降师乘夜色渡过莱茵河撤退结束。 这本书的精华在于战役开始之前的部分,是意味深长的。值得细细品一下的。 这样的错误是可以避免的吗? 战争还没有结束,现在才是1944年的9月。 没有缘由,想不清楚的事情,还要想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