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莺》是一本由[美] 克里斯汀·汉娜著作,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38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夜莺》读后感(一):真正的战争
如果你没有经历过战争,你就没有资格说生活有多糟糕。
在看了这些书后,你会恍然大悟:哦 原来战争是这样的。然后就一阵沉默……
一开始 我仿佛从这边书中看到了自己那颗一直跳动不安的灵魂,而随着书中情节的深入,才知道,精彩的人生总是要付出惨重的代价。我猜测我可能不会那么勇敢,像她们(薇安妮、伊莎贝尔)
《夜莺》读后感(二):作为一本写二战的书,其实可以更好
又一次被豆瓣高分欺骗了买的书。故事本事还值得一读,但文笔粗糙,人物面目模糊,性格乖张,细节经不起推敲;后期又转变太快,觉累不爱。如果喜欢看二战背景的故事,推荐朱迪.皮考特的《说故事的人》(虽然结局有点过了)。这本书和法国作家马克.李维的《生命里最美好的春天》有共同之处,情节铺设太普通,该有悬念的地方都能猜到,显得幼稚了。
《夜莺》读后感(三):战争从未让女人走开
无论是传记也好,历史书籍也好,几乎看不到女人的故事。仿佛全世界商量好了,要一起漠视另一半历史一样。我不想评判战争中的谁对谁错,至少在有普世价值的现代,人性是相通的,那么,为什么要忽略人类一半数量的女性呢?以上是自己的一些感触。克莉丝汀.汉娜真是个了不起的作家,她的书总是能触动心灵,每次都被“骗去”好多眼泪。这绝对是一本不看会后悔的小说。
《夜莺》读后感(四):珍惜和平
第一次读战争类的书,感觉小让自己体验了一次战争,没有自由,没有温饱,不知道何时能看到希望,有的只是无法逃离的压抑与不知何时会死亡的恐惧。能想象解放后人们对于解放者心中溢于言表的解放之情,真正经历过战争的人,在国庆那天的感受是我们无法感同身受的。结尾部分比较精彩,泪目了几次。曾一度认为文章开始的老妇人是伊莎贝尔,结果最后发现是姐姐。读完让人热爱自己的祖国,是他给了自己底气,也珍惜现在的和平。
《夜莺》读后感(五):战争,请你不要伤害她!
《夜莺》中文简体版
《夜莺》读后感(六):战争中的女人们
“男人们都很会讲故事……女人则会带着故事生活下去。对于我们来说,这是一场影子战争。战争结束时,没有人为我们游行,史书里也没有我们的奖章或记载。我们在战争中的所作所为都是情非得已。战争结束之后,我们拾起碎片,重新开始自己的生活……”
小说从1995年开场,一位步入暮年的老人在阁楼翻找行李箱时,回忆倒转而来,带着“朱丽叶特•杰维兹是谁”的疑问,故事闪回至1939年的法国……
虽然我不喜欢苦难不喜欢战争不喜欢一切不幸的结局,但不得不承认克里斯蒂•汉娜以她女性独特的视角、细腻而深邃的文笔,写了一个触及人性且触及人心的好故事。
“你在战争里做了些什么?妈妈”
“继续活着”
“那不可能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夜莺》读后感(七):如果你正在经历迷茫,请继续走下去
最后合上书时,已经泪流满面。站在结果的时点回看往昔,每个角色都是英雄,他们都在战争年代做了可歌可泣的事情。但是从前向后读书的过程,就像是看着他们向着前途未卜的人生前进。她们往前走的每一步,都不知道结局是什么。在伊莎贝尔和盖特重逢、在丹尼尔(阿里)出现在薇安妮面前、在盖特给自己的女儿取名伊莎贝尔时,似乎之前的一切痛苦、折磨都是值得的,但是他们在经历痛苦的时候,并不知道有这样圆满的结局,如果邪而侵正,他们的付出都没有了意义。书的封面有这样一句话,“如果你正在经历苦难,请继续走下去。”我们现在可能不会经历那些非人的磨难,所以它可以化用成,如果你正在经历迷茫,请继续走下去。待一切播种开花结果之时,所有现在百无聊赖的经历都是圆满结局的一部分。
有幸拜读这部权利与爱交织的著作。
《夜莺》读后感(八):爱必须比恨更强大
《夜莺》,让我们再次深刻感受战争的摧毁力量,亲朋的逝去,家园的陨落,饥饿与贫穷,恐惧与屈辱,当然还有抗争和爱的力量。
克莉丝汀对于女性的描写非常细腻。前半部慢慢交代时代背景,塑造了美丽坚韧的夜莺形象,后半部战后家园的重建和心灵的修复是作品中感人至深的一个点。
在战争中“他们破坏了我的身体,却触碰不到我的心,无法从心底里改变我是谁。而身体是会复原的”
战战争终有结束之日,可是“一切都不同了。他们就像陌生人一样,他也有所体会。她心里清楚,每天晚上,战争都会横亘在他们之间”……
“爱必须比恨更强大,不然我们就不会有未来”……
爱情与家庭的价值观在作品中表达得淋漓尽致。
今日在和平年代,我们从个人有感情,有温度地反思战争,远比神剧更有力量。
《夜莺》读后感(九):夜莺
“上百万犹太人在这场战争中死去了,夫人。上百万人。整整一代人都逝去了。”战争实在太过残酷,可人心则更为恐怖。是怎样的原因导致一个民族被屠杀?中国也是二战时期的受害者,战争中那些骇人听闻的生化武器和渗人的刑罚是有一颗多么麻木、冷血的心才施行于无辜妇孺身上……通过阅读,观看影视作品,我们都只触摸到历史深处的冰山一角。我一度有点害怕去看那段历史,看那些惨绝人寰的直击人心的文字、图片。可读完《夜莺》,我忽得醒悟过来——爱比恨更强大!那么多的无辜受害者都湮没在历史的灰尘中,与之一同被埋藏、被遗忘的还有很多在战争期间牺牲自己帮助别人的无名英雄……这些,我们怎么能够遗忘?这里既包含着战争血的教训,也包含着无与伦比的爱和力量!如果我们只记住了恨,我们会被蒙蔽了双眼,不会有未来,不会幸福!唯有从中汲取温情、爱与感动才能激励我们,温暖我们,让我们更强大!
《夜莺》读后感(十):当男人们去前线打仗之后,其他人该如何生存。
薇安妮和伊莎贝尔是两姐妹,妈妈去世之后,爸爸也丢下她们不管,年纪相差很多的两人,性格也是截然不同。薇安妮是典型的好女孩,专注于相夫教子,有什么事都得等到男人回来再决定。而伊莎贝尔是一个任性的漂亮女孩,小小年纪就失去妈妈、爸爸和姐姐三位至亲关爱,总是会做些出格的事情来博得关注。
战争开始后,薇安妮总是在想着只要过好自己的日子,等丈夫回来,一切就都会好的,而从巴黎逃难回来的伊莎贝尔早早开始了与德国人抗争的事业。战争后期,两人都做了“没有选择的选择”,这些选择救下了很多性命,也让两姐妹逐渐和解。
故事很棒,但却没有打动人心的感觉。初期的伊莎贝尔化解危机的手段只有漂亮,后期薇安妮怎么去了美国,这些违和的地方总让人无法沉浸在故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