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经济与人类未来》是一本由[美国] 比尔·盖茨著作,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8,页数:31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气候经济与人类未来》读后感(一):站在巨人肩膀上的一本书
本人一直认为自己是个环保主义者,小时候很喜欢看《十万个为什么》的环境科学分册,但读了这本书之后才发现自己对环保的理解太肤浅了,对富人的理解也相当肤浅。
《气候经济与人类未来》是比尔•盖茨在21世纪写的第一本书,书里除了关心气候变化这一主题,可贵的是一直都没有忘记贫困人口。书里常提到的一个观点是:气候对人类的影响,对于富裕的人来说可能只是增加了一些生活成本,但是对贫穷的人是致命的。因为他们靠天吃饭,温度的上升可能让他们农作物减产;他们没有足够的医疗物资抵抗传染病,一场自然灾害可能就会要了他们的命。贫困地区可能没有那么快能用上清洁能源,因为他们连用电都无法保证,如何顾得上碳排放这件事呢?我们在推动零碳的时候不能阻碍他们基本的需求、不让他们脱贫,“让贫穷国家的民众用上可靠可负担得起的能源”是比尔•盖茨的夙愿。
整本书的调理非常清晰,提出为什么要零排放、有哪几个关键问题、从占排放量高的五大方面细致论述、提出解决方案。书中恰当引用图表和数字,简洁易懂。如p.58每平方米土地所能产生的功率,用一个图很直观地让人明白太阳能、水能、风能尽管看起来是清洁能源,但是需要很大的占地面积,因为功率密度不高,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并不经济。又如目录里也能看到的温室气体排放比例(书中p.55),生产和制造最高31%,其次是电力生产与储存27%。
书里经常提到的一个数字是:每年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是510亿吨。2020年因为新馆疫情的影响,排放量降幅可能是5%左右,听起来是个值得令人高兴的事,但作者继而指出,这5%的降幅是100万人死亡,数千万人丢失工作换来的。书中引用的数字不少,但都是为了阐述清观点服务的,没有难懂的公式。
在帮助理解方面,作者用了浅显易懂的语言。比如在p117为了让读者理解生产制造为什么排放高且目前无法避免,作者用了上海1987年和2013年的对比图来阐释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其中必然要用到的就是钢筋和水泥。作者十分耐心地给我们解释:铁矿石是氧化铁,要去掉氧获得纯铁只要和煤在高温下冶炼,铁矿石释放出氧,焦炭(煤)释放出碳,一结合形成了二氧化碳。这是只要学过基础化学的人都能理解的。就是这样,生产1吨钢会产生大约1.8吨二氧化碳。同样的水泥生产需要石灰岩(钙碳氧),我们只要里面的钙,剩下的碳和氧又成了二氧化碳。生产1吨水泥,会产生大约1吨碳。我们不可能因为碳排放就不用钢筋水泥,不要建设。至于为什么要用煤来冶炼、生产水泥要用石灰岩为原料,因为便宜。这就是为什么这本书要讨论气候经济,因为气候会影响经济,改善气候也不得不考虑经济因素。
在这本书里作者一直提到的一个概念叫“绿色溢价”,直白地说就是用绿色的能源你要为此多付多少钱。比如电力生产现在主要还是靠燃烧矿物燃料,因为便宜,如果用其它绿色的方式生产,电费就会贵很多。发达国家或许可以承受,发展中国家就很难接受。因此真正要全世界都做到零排放是很难的。就拿现在鼓励的电动车来说,虽然它的排放是降低了,但是如果电力生产还是靠烧矿物燃料,其实并没有达到最终减排的效果。事实上在运输行业,排放最高的还不是家用汽车,是飞机、是那些货运卡车、集装箱航运船。它们为什么不能用电力呢?因为这些需要大量能源的交通运输工具需要储存大量的电,不仅电池会很重而且储存电会很贵,绿色溢价非常高。所以改进技术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书里还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比如植树对于气候变化的影响可能被夸大了。再比如作者十分推崇的核电技术。自从福岛核电站事故以来,人们总是谈核色变,觉得那是很不安全的。但作者告诉我们核事故导致的死亡人数比车祸少得多。我们不会因为汽车会造成车祸而放弃使用汽车,只会在技术方面让它变得更安全。虽然个人不太认同这样的类比,但的确技术发展是拯救气候的必由之路。
难能可贵的是书里提出了切实的解决方案,而不是泛泛而谈。从政府、企业、个人多个角度,作者都提出了具体的措施,有些是很容易做到的,比如把家里的白织灯换成LED灯、尝试植物基人造肉等等,最终落到技术、政策、市场这三个关键点。
总体来说这是一本开阔眼界的书,原来世界首富在关心这些问题,他拥有最好的顾问团队、最顶尖的科学家朋友,把得出对气候问题的思考和对未来的预测回馈给了读者。无论从投资角度、环境角度、人类命运角度都是会有收获的一本书。
最后我想说,把钱烧在这些领域,值!有这样关心人类未来的世界首富,这才是真正的富有。
《气候经济与人类未来》读后感(二):预言家比尔·盖茨:为什么要实现碳中和?(含投资建议)
《气候经济与人类未来》读后感(三):比尔·盖茨的气候问题解决方案
《气候经济与人类未来》读后感(四):【笔记】
1、我们谈论的吨数在510亿吨中占多大比例?
例如:一年可减少1700万吨温室气体排放的计划,减排量约战全球年排放量的0.03%
比尔·盖茨为突破能源联盟资助的技术项目设定的门槛:在相关技术项目研发成功和全面实施之后,每年至少可以减少5亿吨的排放量,约为全球年排放量的1%。
2、你在水泥方面有什么计划
钢和水泥生产过程中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在全球总排放量中的比例达到10%左右,因此在制定应对气候变化的综合方案时,问“你在水泥方面有什么计划”只是一个提醒,让你知道你要考虑的远不止电力和汽车。
3、我们谈论的电能有多大?
4、你需要多大的空间?
5、这需要投入多大成本?
相比于化石燃料解决方案,大多数“零碳”解决方案成本投入更大。这些额外成本即“绿色溢价”(Green Premiums)
在最佳的地点建造可再生能源设施,建立统一的国家电网,并在全国范围内按需输送“零碳”电力,可降低成本。
部分公司正在研发下一代输电技术,该技术将解决输电线路的发热问题,以大幅降低在地下铺设线路的成本。
生产“零碳”电力
核裂变:泰拉能源(盖茨投资)
核聚变: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IFER)
离岸风电:
地热:能量密度低
电力存储
电池:锂电池、液态金属电池、液流电池
抽水蓄能:
热能存储:熔盐-泰拉能源(盖茨投资)
廉价氢气:
其他创新
碳捕获:排放点捕获,在化石燃料发电厂安装特别装置,用以吸收排放物;直接空气捕获
节电:
一个切实可行的新电网开发计划
创新生产材料与生产工艺,实现“零碳”制造的四个路径。
1、尽可能实现所有工艺的电气化,这需要大量的创新
2、从已经“脱碳”的电网中获取所需电力,这也需要大量的创新
3、利用碳捕获装置吸收剩余的排放,这同样需要大量的创新
4、更有效地使用材料,这也离不开大量的创新
钢、混凝土、塑料
利用公共政策为清洁产品创造需求
“零碳”制造方法:1、将回收来的二氧化碳重新注入尚未使用的水泥,2、利用海水和发电厂捕获的二氧化碳生产水泥,
给植物施肥、饲养牲畜、减少食物浪费和改变饮食习惯的新方式
人造肉:1、植物基人造肉,超越肉类公司和不可能食品公司(盖茨投资);2、培植肉
减少浪费
化肥:目前还没有任何实用的“零碳”替代品
微生物固碳
树木:停止砍伐好处大于植树
利用电力驱动我们能驱动的所有交通工具,并以廉价替代燃料为其他交通工具提供动力。
目前有4中方法可以减少交通运输领域的温室气体排放。
1、减少交通活动
2、在汽车生产过程中少用碳密集型材料
3、更高效地使用燃料
4、转向电动车和替代燃料
如何降低绿色溢价
具有创新意义的政府政策,核动力集装箱船,科技创新。
实现电气化、发展清洁燃料和更高效利用能源的解决方案
1、尽可能地实现电气化,淘汰燃气热水器和暖炉
2、发展清洁燃料,解决热水器和暖炉以外的其他所有热源问题
3、加快部署现有清洁能源,同时加大投资,致力于在电力生产、存储和传输等领域取得技术突破,进而实现电网“脱碳”
4、更高效地利用能源。
5、建造绿色建筑
关于减排
1、问题极其复杂,涉及几乎所有人类活动
2、我们手头已经有了一些现在就应该部署的减排工具
3、我们还没有掌握所需要的全部工具。我们必须降低各个部门的绿色溢价,而这也意味着需要更多的发明
让适应气候变化而设的投资项目具有吸引力,同时评估金融市场中与气候变化相关的金融风险
全球适应委员会:
1、帮助农民应对越来越恶劣的天气带来的风险
2、重点关注最弱势群体
3、将气候变化纳入政策决策
适应气候变化三阶段:
第一阶段:降低气候变化带来的风险
第二阶段: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准本工作
第三阶段:灾难发生后的恢复期
适应气候变化的四大要点
1、城市需要改变发展方式,建设气候适应型城市
2、强化自然防御体系,恢复生态系统
3、全球饮用水的需求量将超过供应量:通过激励政策降低用水需求
4、引入新的资金,用以资助适应气候变化项目。
做好应对最坏情况的准备
地球工程学:其基本理念是对地球上的海洋或大气层采取干预措施,对其进行临时改变,从而达到降低全球温度的目的。大多数方法都基于这样一个理念,要抵消我们向大气中排放温室气体所导致的升温,就需要把照射到地球的太阳光量减少约1%
明智的政策可以帮助解决气候问题。政府应全力做好的七件大事。
世界各国领导人需要阐明推动全球经济实现“零碳”转型的愿景。反过来,这个愿景又可以成为世界各地的人和企业的行动指南。
七件大事
1、弥补投资缺口
2、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
3、破除非市场壁垒
4、紧跟时代步伐
5、规划“公正转型”
6、迎难而上
7、技术、政策和市场三管齐下
2030年实现减排目标的策略和实践路径
1、未来10年将与清洁能源和气候相关的研发投入增加4倍
2、在高风险、高回报的研发项目上大力下注
3、把研发同我们的最大需求结合
4、从一开始就和产业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