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抵挡太平洋的堤坝》观后感精选
日期:2021-04-02 04:25:31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抵挡太平洋的堤坝》观后感精选

  《抵挡太平洋的堤坝》是一部由潘礼德执导,伊莎贝尔·于佩尔 / 加斯帕德·尤利尔 / 阿斯特丽德·伯格斯-弗瑞斯贝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抵挡太平洋的堤坝》精选点评:

  ●在本国的殖民地上被殖民 片尾的法语歌真美好

  ●剧情有点无聊…讲的就是一个家庭遭遇洪水后想方设法留住土地等待丰收……期间有很严重的阶级斗争…………本片唯一亮点就是法国靓仔gaspard ulliel一直的半裸………

  ●其实还是括以的 感觉也没大家说的那么差吗 这个调调是我喜欢看的 演员演的也都满到位 还是导演的问题 主线没有交代清 结尾也是处理的不清不楚 应该拍的更好的

  ●太一般了。

  ●相当好莱坞。能抄成这样的导演中国还真没有

  ●652 WX

  ●结尾是好莱坞励志型...Gaspard Ulliel真帅,演杜拉斯那位女生也很美。

  ●我觉得是导演的问题,杜拉斯写的很好看,电影就成什么乱七八糟的,建议原著党就不要尝试了,太失落落。

  ●首映見到電影主創主縯一干人等。 但是沒有很喜歡這部。 雖然huppert還是一如既往的齣色。 但是電影本身有些索然無味。 或許是小說非常先入為主吧。

  ●我当是阿姨的个人秀来看|| Gaspard Ulliel 非常让人有YY的冲动|| 我心里让Joseph和妈妈暧昧着

  《抵挡太平洋的堤坝》观后感(一):《抵挡太平洋的堤坝》

  从来对阿姨的作品最不知道怎样评价。又一次平庸作品中的无暇?

  每一个她的场景都无可挑剔,但却没有整体的印象。直到最后一刻才开始对影片有点感觉。影片拥有一切可以说服我的因素,但却让我一直沉湎于惰性的麻木中。

  《抵挡太平洋的堤坝》观后感(二):没有太多起伏, 也没有闷场 淡淡然带一点悲伤, 画面很有美感

  来自法国及柬埔寨的电影"Un barrage contre le Pacifique", 改编自Marguerite Duras的同名小说, 导演是柬埔寨来的Rithy Panh.

  据说电影是"The Lover"(L'amant/情人/1992)的前传, 难怪看电影时除了令我想起另一齣电影"The Painted Veil"(爱在遥远的附近)外, 也忽然记起梁家辉.

  拣此片的其中一大原因是捧Isabelle Huppert的场. 这回饰演母亲的她, 依然演得入木三分, 角色由一点老态演至衰老患病, 很有神绪. 在睡梦中惊醒那幕, 不知是化妆技巧抑或她真的老了, 完全变了一位老人家的模样. 电影中有许多她的内心戏, 都令人佩服.

  故事背景是三十年代的柬埔寨. 法国母亲(Isabelle Huppert)为了筑堤保护农作收成, 又要应付腐败殖民地政府, 足襟见肘, 只一心希望可以给两个儿女安乐日子, 可以快快好乐乐生活.

  女儿貌美如花, 十六岁的Suzanne(Astrid Berges-Frisbey)亭亭玉立, 富有华人Mr. Jo想打她的主意. 作为母亲的开了条件: 我们没有你们有钱人的时间, 要不一星期内娶了我的女儿, 不然请勿心有不轨.

  儿子Joseph(Gaspard Ulliel)才十八岁, 和妹妹一样, 一直都想离开这里. Gaspard Ulliel原来有许多大银幕经验, 大家都一定看过他的演出, 一副俊脸很吸引.

  母亲和儿女之情描绘得颇细腻. 为了金钱一心渴望帮女儿找个富有人家, 精心部署又无可奈何, 是唏嘘抑或令人不屑?

  场景简单, 没有太多起伏, 也没有闷场. 淡淡然带一点悲伤, 画面很有美感.

  《抵挡太平洋的堤坝》观后感(三):在激情与爱情之间游走

  有些人你不认识,但总能遇见。例如玛格丽特·杜拉斯。

  中午读到一部名为《抵挡太平洋的堤坝》电影的推介:“一位为了给儿女留下点什么的母亲,在法属殖民地苦干了十五年,不曾想换来的只是一块年年都被海潮淹没的盐碱地,无法耕种。她煞费苦心修筑了抵挡太平洋的堤坝,而潮汐一夜之间便毁了她所有的努力。但她不甘心自己的心血白白流走,依旧要与不公的社会和残酷的自然抗争。而希望注定要变成绝望,她被自己的挣扎折磨至死。她的儿子等待着将他带走的女人,她的女儿等待着将她带走的男人……”没有观看这部电影的欲望,但是觉得这位母亲的命运是一个绝妙的比喻,或者说是一个极具真实性的案例。每个人可能都是或者正在成为那位母亲,辛辛苦苦地打拼,然后所有的努力在瞬间化为乌有。

  令人惊奇地发现,这部电影的原创者是玛格丽特·杜拉斯。这个名字总是记不住,但她的很多语录在不同场合出现。被引用最多的恐怕是那句惊世骇俗之语,“如果一个女人一辈子只同一个男人做爱,那是因为她不喜欢做爱。”这句话或许道破了一个真理,但是更多的是引起某些人的反感,其实大可不必反感,因为这句话还有后半截,“但发生一次爱情故事比上床四十五次更加重要、更有意义。”

  在大多数人眼里,爱情就象是玻璃杯里的水,应该是透明的、纯洁的。任何玷污爱情的言论都没有赞美爱情的言论容易攫取人心。玛格丽特·杜拉斯可能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她在否定爱情的同时,总是会从另一个角度肯定爱情。例如她说,“爱情并不存在,男女之间有的只是激情,在爱情中寻找安逸是绝对不合适的,甚至是可怜的。”同时她又说,“如果活着没有爱,心中没有的位置,没有期待的位置,那是无法想象的。”但无论怎么说,爱情在玛格丽特的眼里,似乎都要让位于激情,她说,“夫妻之间最真实的东西是背叛,任何一对夫妻,哪怕是最美满的夫妻,都不可能在爱情中相互激励。”

  玛格丽特·杜拉斯的文学作品非常多,包括40多部小说和10多部剧本,多次被改编成电影。从能够接触到的作品看,她以尊重人性的视角,真实地看待这个世界。这无疑是痛苦的,饱受折磨的。她的作品如此之多,应该于此有关。真正的作家都是在灵魂被折磨,不得不说、不能不说的情况下,才写出好作品。玛格丽特说,“当我越写,我就越不存在。我不能走出来,我迷失在文里。”“写作是走向死亡,身处死亡之中。”证明她的确达到了那个境界。作家的人格都是分裂的,这是他们痛苦的源泉。相信玛格丽特也是分裂的,至少在爱情上,她明白激情的真实,却宁愿相信爱情的力量,因而不得不在激情与爱情之间游走。

  “如果我不是一个作家,会是个妓女。”这就是玛格丽特·杜拉斯,总有一天你会在不经意中遇见和发现的人。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抵挡太平洋的堤坝》观后感精选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