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的反击》是一本由[韩] 孙元平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元,页数:28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30岁的反击》读后感(一):即使反击并不奏效,也绝对不会放弃
相信一定有不少人跟我一样,因为书名而选择读这本书,翻开来,扉页里还赫然印着一行字“献给在绝境中选择背水一战的你”,着实很吸引人。读过之后,只能说很佩服国内编辑的宣传推广能力,可以把一本韩国文艺小说不动声色地包装得如此蛊惑人心,如此顺应大众的胃口。当然,我并不是说这部小说写得不好,作为第五届济州4·3和平文学奖的获奖作品,这部小说有很多闪光之处,但似乎还是“普通人”这个原名更为贴切,只是如果那样命名的话,恐怕热度要下降许多。现实就是如此,人人都希望崭露头角,向往一夜成名,迷茫浮躁不断求解,有多少人会关心一个普通人的平凡生活呢?小说主人公智慧就是这样一个普通人,不会走捷径,以执着的意志踏实的努力着,用尽全力证明自己绝对不会放弃……
作者刻画了金智慧、刘主任、金部长、奎玉、武仁、南恩大叔等小人物,也描绘了朴昌植教授、韩英哲议员、高中同学金孔允这样一些依靠剽窃和剥削获得成功,却伪装得道貌岸然的人物,生动讲述发生在他们之间的小故事,幽默诙谐、文笔流畅、事件紧凑,自成主题。虽为虚构,却因以第一人称视角讲述,而显得相当真实,毫无违和感。语句清新、内容真诚。
笔者认为,小说的亮点,恰恰并非书名寓意的那样,仅仅是一个普通人经历反复失败仍旧顽强努力的励志故事。与30岁也并无太大关系,可能是小说主人公1988年出生,而本书在韩国恰好在2018年出版,三十而立,正是人生迷茫无措之时,以此直击目标读者吧。
反而,小说的最大闪光之处在于,作者揭露和讽刺了韩国当下社会那些伪装成“正品”的“冒牌货”,以恶劣的骗术剥削弱者,还大行其道的阶层。作者敢于撕开虚伪者的面具,对其进行反击的“切格瓦拉”精神贯穿于作品之中。贴近社会、创意新颖,我想这也是小说得以获奖的最大原因吧。
《30岁的反击》读后感(二):30+乘风而来,踏浪而行
《30岁的反击》
30岁,是真的一个很奇怪的年龄段,社会中坚力量。去年很火的国产电视剧《三十而立》通过女性群像来讲述30+女性的日常。去年火出圈的综艺《乘风破浪的姐姐》也着眼于30+的姐姐,看姐姐们如何在舞台上迎接挑战,砥砺前行。
古人都说“三十而立”,三十岁,倚何而立?韩国女性作家说30岁的反击,那么如何反击?
本书的行文主要就是讲述了一个刚刚30岁的女性金智慧,在将就的生活状态里又突遭变故,如何在不堪的生活里对命运发起反击的故事。
主人公金智慧的30岁的开局真的非常尴尬:事业低迷,兢兢业业辛苦工作但实习了10个月了,依然未转正:男友,是幻想中的;家庭:是冰冷的亲密关系,弟弟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快递来狂风暴雨般的冷嘲热讽。生活尽管如此不堪,但这样的状况,金智慧好像忍受了很多年。一次意外,金智慧看似败局已定的生活突然泛起涟漪,她开始反思,自己的生活中,完全不受自己掌控,各种不堪的现状将她压垮,人生仿佛被绑架,没有安全感。她开始发起反击,用诙谐积极的心态,有条不紊的行动来对生活say no。
本书作者是韩国作家孙元平,但她笔下的主人公塑造的非常成功,让我这个31岁的女人很有代入感,女性作家的笔触非常细腻。我相信每一个85后,30+的姐妹们都能从金智慧身上找到一点自己的影子。这样很好的增加了这本书的可阅读性,当我阅读时多次感觉我就是那个金智慧,金智慧的很多思考也正是我平常在思考的内容,她的某些行为模式也让我感觉身边潜藏了无数个金智慧。主人公金智慧和大部分在一线城市奋斗的女孩子一样,普通不打眼的出身,很平凡的外貌,就连名字都是1988年奥运会期间在韩国出生的女孩儿当中最常见的名字,30+的金智慧所在的社会环境,亚洲式的传统家庭氛围,以及对单身女性不太有好的职场环境,作者描述的非常真实且接地气,很多共鸣。主人公的很多行为模式,我真的看到是很变得同事/朋友一模一样。那个用来当挡箭牌的“郑辰”,我也很多次听说过他的,就是我那个外企非常优秀的职业经理人前同事,她的“郑辰”也常被用来抵御办公室八卦,以及亲朋好友的花式催婚。
这本书也在讨论一些比较有深度的话题,比如30+的女性是选择务实的生活还是坚持梦想呢?金智慧的好朋友正焕说:与其努力想要改变世界,还不如按部就班的活着,因为这才是最务实的生活方式。但金智慧非常执拗,她用自己的方式去改变世界,只不过她还没有想清楚应该怎么做。特别喜欢腰封上的一句话:献给在绝境中选择背水一战的你。
孙元平作者想通过这本书告诉我们,不管在任何时候,任何年龄,都不要忘记那个你想要成为的自己。尽管面前可能灰雾蒙蒙,只要你有那个坚定地信念,默默往前走,总会有曙光。
我在28岁的时候意识到自己的职业瓶颈,意识到我没有那么喜欢朝九晚五的生活,于是,我发起了属于我的“30岁的反击”,我从朝九晚五的外企辞职,离开故土,去了国外,回到学校继续深造,我想把时间留给自己。曾经我也困顿于迷茫中,在回国后的日日夜夜都在思考,30+的职场女性出路在哪里?
这本书其实没有给出一个标准答案:到底30岁的反击是什么?但做旧就是通过金智慧这个主人公身上那种不服输的倔强来告诉我们人生仍会有一丝希望闪现,背水一战的30+的姐妹们只要坚持,就能乘风破浪。
这本书,很想推荐给30+的姐姐们,我相信大家可以从中找到共鸣,失意时读一读,豁然开朗,你所碰到的困境并不是只有你一个人,你并不是孤立无援的。如果你的人生一帆风顺,也一定要读一读,看看这世间的艰难,30+之后愿大家都心态更平和,跟自己更好的和解吧。
《30岁的反击》读后感(三):面对现实,妥协or对抗?《30岁的反击》:拒绝顺从,找回自己
当我们一无所有的时候,实际上最勇敢。当我们有了自己的财产,有了自己的家庭,反而有了更多的顾虑和牵绊。因为怕失去,因为怕从头再来。
人生在世,若都只是为自己而活,这看似是最容易的一种活法,但真正实践的时候,却发现很艰难。
20多岁刚毕业的大学生,还多是未脱稚气,志向远大,不懂这个社会的黑暗与无奈。在困境中不断跌倒又爬起来的那个年轻人,渐渐地模糊了自己,把自己摔烂之后,融进众人中,从此平凡。
还来不及唱一首挽歌,青春便从此落幕。我们学会用一层层的面具伪装自己,直到那脸上的笑容陌生。
有人把这个过程称之为"成长",有人把这个过程称之为"堕落",还有些人,选择中间的道路,让自己"蜕变"。
改变能够改变的一切,对于不能改变的,尽力而为,也没有遗憾。
人到30岁,老一辈的人说,你已经人到中年。可随着我们受教育年龄的延长,还有很多人,30岁,才刚刚走出校园。
虽说智力上的发展已经足够,但未经这个社会的磨练与摧残,心智上,总还不够成熟。
《30岁的反击》,作者孙元平,是韩国著名的小说家,电影导演和编剧。这部小说,让孙元平获得了韩国第五届济州4·3和平文学奖。作为一部获奖作品,它当时的名字,其实是《1988年生》。再往前的一个名字,是《普通人》。这几个名字,最吸引我的,还要数最后的这个《30岁的反击》。
90年出生的我,今年即将迎来我31岁的生日。这两年,面容看似没有很大的变化,但其实内在的心态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阅读这本书,我是想寻找共鸣,亦或者可以说,是寻找更多的可能性。
到底30岁的人生,又该是个什么样子,我其实心里已经有了笃定的答案,只是好奇我们的人生,是否还有更好的选择。
"88万韩元世代",是压力很大的一代。刚刚毕业就面临失业,面对未来,他们不仅迷茫,而且愤怒。
社会上的资源,被资本垄断。想要实现阶级的逆袭,通过个人努力实现普世意义上的成功,将是越来越难的事情。
《30岁的反击》的主人公,有一个在韩国特别大众的名字:金智慧。她没什么特别的智慧,没有男朋友,30岁还只是一个公司的实习生,住着半地下室,尽管每天好像都很努力地学习,但依然屈从于现实,做着琐碎而无用的工作。
她常常为了躲避人群,借口有一个虚假的男朋友,只为逃避周围的一切,通过独处寻得心灵的慰藉。
这种表面的和谐,被理想主义者李奎玉打破。他满怀激情地抨击着社会的不公,并带领着人们一起去做出反抗。这反抗,有的像一场闹剧,有的产生了些微的作用,但更多的,也只是归于无声的宁静。但他依然坚持着,他坚持的态度,鼓舞了很多人。金智慧就是其中一个。
有的人吸引我们,是因为美貌;有的人吸引我们,是因为智慧;还有的人,他吸引我们,恰恰是他们最丰盈的品质,我们却最匮乏。
智慧和奎玉,就是这样的一对。他们彼此喜欢,却最终没有走到一起。不同的社会阶层,让两个人只能远观。但智慧在奎玉的鼓励下,终于迈出了新的步伐。面对过往,她不再逃避,知道自己渴望的,也努力争取。
虽然最后,也还是很平凡,但总好过内心的委屈求全。虽然这种选择,也看似中庸,可对于有些人来说,这已经是勇敢的极限。
终于,这30岁的反击,掷地无声,唯独影响了自己。
摆脱掉那些能摆脱的桎梏,对于自己也无奈的地方,有选择地接受。
人一旦接受自己的现状,便不会那样愤怒了。《30岁的反击》,虽然带着愤怒,但更多的,还是人与整个社会的和解。
相较于他们,我觉得当下的中国青年,机会会更多。我们的市场更有活力,尽管社会氛围也充满着焦虑,可依然能够让人看到希望。这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生在这样和平发展的年代,我们要珍惜。
《30岁的反击》,读完之后,我觉得有点伤感。主人公的反抗,实在是无力,最终虽说改变了自己,内心不再怯懦,但也实在没有什么太大的突破。
这对于虚构世界,实在算不上是多么精彩的人生,但我们普通人看了,却特别有代入感。
智慧,就正像你我一样,努力工作,不过就是为了赚取薪水,没有那么多高尚的理由。虽说,不至于完全放弃自己,也还在努力,但想要逆风翻盘的野心,却始终是不多的。
30岁,最该做的,其实是看清自己。唯有懂得了自己,和自己和平相处,我们才能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路。
虽然我们没有多成功,但实现理想,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非常困难的。某种程度上来说,并非我们自己反复经历着失败。
金智慧搬离了原来的住所,换了工作,生活有了好转,虽不至于大富大贵,但也遂了心意,不算为难自己。
我们也常常一样,30岁了,懂得退让,并不可惜。爱自己,有很多方式,能自洽且知足,就好。
就像作者所说的:没有任何一种别人定义的人生,值得你磨灭自己内心的期待。我们该期待,还是要期待,但努力不为别人,只为自己。
《30岁的反击》读后感(四):30岁了,还是实习生的金智慧,该如何反击呢
你都30岁了,
怎么还没有男朋友?
怎么还在租房住?
怎么还没结婚?
怎么还没生孩子?
怎么还只是一个普通员工?
……
怎么还一无所成?
……
随着年龄增长,来自各方的灵魂拷问不断的困扰着我们。俗话说三十而立,30岁对很多人来说是一个人生的转折点,是一个门槛,尤其是女性。30岁代表着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有更多的事需要自己去面对,还要学会为自己以后的人生做打算。事实上,很多时候我们是没有目标、没有规划的,反而是强行被安排在某个位置上,不管是在生活、家庭、事业,还是其他方面。那么,我们到底该如何面对30岁,给自己找一个清晰的定位?我想当翻开孙元平的《30岁的反击》这本书时,它会给你一些启发,让你获得答案。
封面在《30岁的反击》的腰封上印着这样一句话,“没有任何一种别人定义的人生,值得磨灭自己内心的期待”,我很喜欢。而书中所讲述的故事,也在不断的印证这句话,在人生的大潮中,我们大多数都是平凡的普通人,但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们是否有掌控自己人生的权利?在故事的推进中,这个问题不断被提出,不断被回答。
主人公金智慧,30岁,还是一个实习生,住在半地下室,来自职场、生活和家庭的焦虑感使她不断的挤压自己,试图不断找寻出路,可总是找不到突破口,直到遇到另外一个同岁的男实习生——奎玉,他们一起反击这个社会带来的不公,虽然在这个过程中有得有失,但正是因为这一次又一次的反击,给金智慧的生活带来了希望,也让她重新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到底该如何度过。所以,不管是在生活、工作,还是婚姻中,我们都该学会反击,做最真实的自己,追寻属于自己的人生。
很多时候,我们会活在别人的影子中,比如朋友。在王尔德的童话故事——《忠实的朋友》中,老磨坊主以“朋友”之名,对小汉斯无限度地索取,即使在最后小汉斯因为帮老磨坊主死去,他也并未感到一点愧疚,反而觉得自己对于朋友已经很够意思了,是他自己的错误导致了死亡。也许你身边也有“老磨坊主式”的朋友,以友谊作为借口,理所当然地要求你提供帮助,如果是这样,那么你该“反击”了。
在意的人,只有你自己在《30岁的反击》中,主人公金智慧也遇到了这样的朋友,甚至成为了她学生时代的噩梦,而机缘巧合下,在工作中,她与那个朋友又相遇了,可悲的是同样的命运再次降临。可这一次,金智慧没有妥协,而是冒着被辞退的风险勇敢的说出来了:“她不是我的朋友。”虽然只是简单的一句话,却是经历了无数的挣扎、失败的最终结果,但幸运的是她走出去了,也摆脱了曾经的噩梦。
我理解的朋友,是可以同担风雨,共享荣耀,即使好久不联系,仍然牵挂彼此,而再见时,还亲近如初的人。所以,朋友虽少,贵在知心。
在职场中混迹多年,你是否还保持着最开始时的热忱?可能大多数人的答案都是否定的吧。996的工作压力、同事间的勾心斗角和来自客户/领导等其他方面的烦恼,让我们对工作越来越失去热情,甚至产生了“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想法。金智慧也一样,经过几年的努力,还是没有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30岁了,还只能作为一个实习生,做着底层的工作,这让她变得自卑,开始自我怀疑,不敢去参加聚会,害怕自我介绍时,别人异样的眼光和深入的探询,甚至为了躲避和同事一起聚餐吃饭,想想出了一个虚拟的人物,以此来推脱和同事、领导一起吃饭的尴尬局面。
螺丝钉说到底,这是一种逃避现实的手段,而还有很多人选择了另外一种——无条件的屈服。没办法拒绝朋友、上司的邀请,不得不参加各种名目的聚会,喝不完的酒,停不下来的应酬,看起来生活充实、光鲜,但背后却隐藏着数不清的压力、对改变的恐惧……当然,更多的是对人生的妥协。
在帮助朋友进行反击的过程中,金智慧看清了自己的前路,放弃了刚刚转正的职位,勇敢的走向了自己心中向往的生活,也向我们证明了,有时候放弃无谓的坚持,其实是自我的解脱。
在中田敦彦的《工作2.0》中,他对于“理想的工作方式”是这样定义的:工作是“对他人有用的时间消耗”,既然是消耗时间,那么不畏惧风险、快乐地工作,一定比一脸不满地工作更好。
所以,对于我们来说,工作不应该仅仅是保证温饱的手段,还应该在其中发挥我们的个人价值,找到认同感和归属感,完成使命。
对于恋爱、婚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期许,但随着时间的推进,目标反复地修改,还有多少人能够坚定地守护最初的那份执着?有多少人可以嫁给爱情?可现实给我们的答案是,在爱情、婚姻中,等待我们的是无奈和退让,甚至让你变成了曾经讨厌的样子。
故事中金智慧的朋友——多彬,一个反感韩国社会文化、政治氛围、声称不会让孩子上补习班的典型年轻人,却在结婚以后,开始给5岁的孩子报英文补习班,为了孩子跟妈妈们打交道……把孩子当成了生活的全部。
正确的爱情观从现实的角度来看,不管是爱情,还是婚姻,如果只是单方面的付出,总有一天会因为偏颇带来裂痕,最终可能体现在孩子身上,也可能是夫妻二人,但都不是一种理想的结果。我们要明白,感情是化学作用,两个人相互影响,产生改变。所以,不管是爱情,还是婚姻,我们都不该用力过猛,应该把握尺度,以免失去自我。
在书中,“椅子”多次被提及,我想把它引申为“人生所处的位置”。现实是,有人站在了讲台的椅子上,他们有充足的话语权,能够掌控自己,甚至别人的人生,而更多的人,被安排在台下的椅子上,成为茫茫人海中的一个普通人。
在《凡人之心》中,有这样一段话道出了“30岁普通人的现状”:“三十岁了,失望以及壮志未酬的感觉是不可避免的,像病毒悄悄侵袭着我的身体。”
掌握自己的人生可即使是这样,我们也不该“束手就擒”,应该像在书的结尾,金智慧那样,将她逃避现实的椅子去掉,设置成一个没有椅子的舞台,每个人都可以去演讲、歌唱和讲述自己的故事。也就是说,我们不应该用年龄、职位……各种条件来限制自己,应该告诉自己,即使30岁、40岁……那又怎样。没有人应该被定义,每个人都有权选择自己的人生,争取自己想要的生活。
请努力幸福写在最后,
记住,年龄带给我们的是经验、经历和成长,而非自卑。30岁的我们,比在此之前的自己,更有权利选择自己想要过什么样的人生。所以,当你面对不公、歧视……请勇敢反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