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金服》是一本由廉薇 / 边慧 / 苏向辉 / 曹鹏程著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336图书,本书定价:59.00,页数:2017-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蚂蚁金服》精选点评:
●之所以能给两星是因为。至少本书确实讲了蚂蚁金服从担保交易的前身 到现在的支付宝的故事。然而却更像是一些媒体新闻稿的堆砌,看不到更多的有深刻的见论。蚂蚁金服的开放生态,技术赋能输出,普惠金融行业内的人都比较了解。 更像是一本给外行人看的书,没有太多真知灼见。
●《蚂蚁金服》2017年出了两本,这本明显格局更高,而且对蚂蚁金服的战略把握更准
●想了解支付宝的入门级书,也可以看作是蚂蚁金服的推销书
●圈子内的闭环,所谓风控,也是服务圈内人士,有数据才会有风控基础。
●就像一堆新闻报道的集结,讲一些故事。比腾讯传还差几个档次。给业外普通百姓看可以了解大概。
●“在中国和硅谷之间,隔着一片叫基础学科的巍巍群山”。从理论研究到商业实践。读完整篇,内心很激动,1.是感受到蚂蚁金服一群人在做着科技改变金融,从科技去给80%的人提供金融、信用这些服务,在做一件改变世界的事!2.对文章蚂蚁的解读,着眼于微小的事,却有着团结的大力量。
●书写得一般,没啥深度,随便读读,但是了解下蚂蚁金服的总体发展还是可以,就当外行人的科普文
●和吴晓波的《腾讯传》还是有差距
●外行读起来不费劲,想要了解蚂蚁金服业务和金融科技趋势可以读读
●一般感觉,无论从梳理角度还是深度都有所欠缺。但从科普和了解的角度值得一读
《蚂蚁金服》读后感(一):蚂蚁金服
蚂蚁金服可以说是中国数字金融的领军企业,也是社会金融经济变革的领导者。这本书详细记述了阿里巴巴从建立支付宝到创立蚂蚁金服的成长过程,从公司发展战略的确定,到数据、技术和服务的一步步发展,再现了蚂蚁金服所经历的几乎每一个重大转折和挫折,让读者能够更清楚的认识到中国新金融生态的发展脉络。无现金社会的推进、信用体系的建立、余额宝理财的引入,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回首看去,蚂蚁金服在短短十年所引领的变革在一步步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习惯。
《蚂蚁金服》读后感(二):蚂蚁金服,夹缝中成长的参天大树
我一直很想找一本关于蚂蚁金服的书,这本书讲述了蚂蚁金服的前世今生,了解蚂蚁金服,就了解了中国现在的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脉络。从生活中我能感受到支付宝对我的影响,昨天收拾房间,看到一大堆零钱,那是我以前每天买早餐需要准备的,而现在我可以直接扫码,那些零钱看来花不出去了。支付宝以一己之力改变了中国的支付现状,但是背后的故事我不知道,还有未来的路如何我也不知道,这本书就讲述了这个故事,讲述从工具到平台,从对抗到共赢,在中国的夹缝中成长为一颗大树。有愿景,有责任感,这才是一个有前途的公司
《蚂蚁金服》读后感(三):未来社会的必然--开放共享
从支付宝扩展的蚂蚁金服,公司的发展经历了4个3年,每3年蚂蚁金服都有一些大的变化,立足当下展望未来,回想10年前的样子,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科技金融还是金融科技,蚂蚁金服做出了英明的抉择,专注于自己擅长的事情,并将其发扬光大,用开放共赢的思想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解决中国当下别人不愿意干、不能干的事情,蚂蚁金服将会走向辉煌,而且没有外资控股真是一件中国人自豪的事情。
对于自身而言,说不上3年一个小目标,但至少参加工作以来每3年都有大变化,10年后的自己已经基本上让10年前的自己所向往,未来还会有很多个10年,不断提升自己,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尤其是在思想上要更加的开放,拓展自己的思维方式,顺应时代的发展
《蚂蚁金服》读后感(四):蚂蚁金服读书笔记
还没读完,先记录一些自己的体会,最大的感受是支付宝,蚂蚁金服从诞生之初就真的是在遇到问题,解决问题,虽然有很多方案是折中,比如在阿里小贷拿“电子商务领域的小额贷款公司营业执照”的时候就拿了浙江和重庆两地的牌照为了绕开浙江牌照仅能贷款给杭州本地的企业的限制。虽然很多事情看起来不是那么完美,但真的被其务实的行动力折服。当然可能像很多书评说的本书写的不够客观,我一个没有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没有那么多感触,只是觉得这本书读起来像是蚂蚁各个产品发展起来的历史。
1. 为了解决淘宝交易问题做出了担保交易 2. 为了解决支付体验问题摆脱早期的银行u盾支付,到推出快捷支付 3. 为了解决支付宝的支付牌照问题马云未经董事会直接收回了股权 4. 为了赶上移动互联网的浪潮All in无线,条码支付,二维码支付,红包大战 这些早期的产品推出看起来是蚂蚁在解决自己的生存问题,后面陆续推出余额宝,招财宝,蚂蚁聚宝,阿里小贷,网商银行则在我看来是则是在微贷领域真正去实现服务80%没有被服务过的小微企业的价值观。
未完待续...
《蚂蚁金服》读后感(五):大家都在用金融工具挣钱,你是否要上船
这段时间自己内心很焦虑,老觉得自己做什么都不挣钱,所以看书的速度激增,看了一些讲bta商业模式的书,蚂蚁金服,淘宝,京东,一圈下来发现大家都是通过各种金融工具挣钱。这两天趣店上市的消息在朋友圈刷屏,和同事聊起来都是感叹c端好做,只要客户基数够大,这波骗不着可以换一波再骗。只要整体基数可以把坏账人群基数拉到足够小,坏账率就可以控制。从当初臭名昭著的校园贷起家走到现在美股上市,大家骂声一片,纵使他们CEO百般辩解,大家情理上还是没有办法接受这种你越没有底线就能越快地获得成功的公司。
但是看了蚂蚁金服这本书,发现阿里这种巨无霸在做起金融来和趣店这种公司本质上并无差别。一波波的用金融工具进行流量收割,从线上电商到线下支付,从白领到学生到农民,从中小企业到微型企业到夫妻便利店,一波接一波的进行诱惑式轰炸,给对方放贷,不考虑对方是不是没有还款能力的学生,还是不知道逾期不还后果的农民。
白领圈里面尚且有很多人知道一旦征信数据有逾期记录,接下来两年之内房贷车贷都无法贷款,更别说农民圈子里有多少人不知征信数据为何物了。
在中国大约8亿潜在消费信贷用户,只有3亿有征信数据,这剩下的5亿用户却成了各种借贷公司的目标用户,这些传统金融机构"照顾"不到的"长尾"人群,主要以三线以下城市人群为主,二线以上城市进城务工人员,毕业两年内的学生,大部分文化程度较低或者心智不够成熟无法合理控制自己的欲望,一旦受到引导开始了超出自己消费能力的生活,便很难挣扎爬出欠债的泥潭。
在这个时代,金融行业在疯狂收割弱势群体的血汗钱,成就了一个个造富神话,你要不要上船呢?
非常羡慕九十年代的年轻人,只要你踏实肯干,老老实实做点制造业,就能有很好的挣钱机会。
非常羡慕05年到10年的年轻人,只要用心经营自己的网店,就可以有很好的挣钱机会。
非常羡慕10年到15年明智的买了房的年轻人,只要胆子够大,敢加杠杆,也都有了很好的财富积累。
那么留给我们现在年轻人的选择还有什么呢?股市被收割,p2p跑路,制造业不挣钱,互联网行业巨头垄断暮气沉沉,只有金融还可以给你一个上船的机会,只是你愿意放弃自己的底线用灵魂换去一张船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