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雄心》是一本由尹小山著作,39.00元出版的2008-12图书,本书定价:236,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本土雄心》精选点评:
●07年之前用友发展史,有溢美之嫌。
●基本都是胡吹海捧,少数史料有点用。
●把用友作为一个王朝来记录了。。。 挟介绍之名,行做广告之实 虚过了。。。。
●至少让我初步了解了全国最好的管理软件公司。不过介绍的还是免补了浮夸。
●朋友写的,给一个还行。虽然没什么用的书:)主要给用友做品牌用的。
●不小心把一部书写成了软文,还是有意把软文写成了书?用友应无此意也无必要,只能是作者的问题了
●我是奔着了解用友是如何一步步崛起的而读的,内容不是很理想,太水了。
●就不能客观一点啊,就是广告嘛
●企业如其人,王文京极有可能是个十分沉着的人,凡事求稳健,所以他的企业才能四平八稳地坚实前行,不择细流,汇成江海。感觉颇有些类似李嘉诚。
●王总还是继续低调吧!这样被捧着,还不如被晾在一边!
《本土雄心》读后感(一):从产品经营到客户经营
尽管对用友公司已经很熟了,尽管这本书也脱不了做软广告的俗套,但这本书还是让我看到了我所不知道的用友,而且胸中有一种莫名的激动。这激动来自对“本土雄心”这四个字的认同。
出版这本书适逢用友成立20年,他表达了一种成为世界一流企业的强力愿望和决心,这本书就像用友的成年礼,也像是对外界的宣誓。这是中国软件企业应有的抱负和志气。用友的伟大在于不断超越自己,20年前他的目标是成为中国的微软,做一流的软件产品,他做到了。在第20个年头,他提出从产品经营向客户经营转变,向NEC和富士通学习,这是对自我的超越,希望他继续成功
《本土雄心》读后感(二):形势的变革才是崛起的机会
书中最有价值的总结是
崛起的机会来自与形势的变革,如技术革命,如客户要求的改变(市场的细分)等等
因为window3.1,金蝶崛起了;
因为window95,用友抢回了宝座;
现在,大家纷纷跟着soa跑,怕错过这个,又会落后于人家。每一次技术变革,都会对市场进行重新洗牌。
客户要求的改变,电算化-》财务-》伪erp-》……,客户要求的改变带来崛起的机会;
G系列/E系列/S系列,不同的市场细分带来了崛起的机会。
对于正在处于创业阶段的人来说,把握这两点,很重要。
总体来讲,这本书对用友是充满了夸奖之辞,有些过了,包括对王文京的褒奖,感觉也是太过夸张了些。不过还是蛮有收获了,了解了用友的概史,也悟到了一定的道理。
《本土雄心》读后感(三):用友的成长
ERP是“向管理要效益”的工具,具体包括财务、供应链、生产制造、人力资源、分销管理等部分。由于下游的行业种类众多,客户需求充满个性化,所以一款ERP产品实际上是由三部分组成:1、标准化产品;2、行业解决方案;3、个性化定制。
产业链条的底层是IBM、微软等公司的技术平台和开发工具,相当于ERP企业的原材料,用友借助这类企业的开发平台和专家技术支持,以及熟悉下游行业的咨询公司、顾问人员,来开发ERP产品,借助自身渠道或者代理商进行销售。ERP具有高度定制化特点,所以在进入某个行业时,如果能拿下一个标杆客户,将这一客户所在行业的业务实践糅合到ERP产品中,在该行业中进一步开发客户就会顺利很多。
ERP实施、交付是产品体验的重要环节。客户要上马ERP系统,首先要进行大规模业务重组、流程再造,涉及各种利益梳理,因此上马ERP本身就是一项慎重且困难的决定。由于ERP类似于“婚姻关系,选对了一辈子幸福,选错了想换很困难”,所以客户往往偏好选择大品牌,并达成长期、紧密配合的合作关系。用友的对手如SAP、甲骨文等都是世界级的公司,也说明了行业的马太效应。不过,由于这类大厂的本地化服务投入和相应速度不及用友,这也是国内ERP企业的比较优势。比如,用友为上海烟草专门设立了团队,驻扎在上海烟草公司。这也是用友经营思路从“产品经营”到“用户经营”的转变。
ERP的底层技术平台、技术标准(如IBM的J2EE或者微软的.Net架构标准)掌握在国外的大厂手中。而ERP企业需要不断跟踪、适应底层技术的变化,并对产品进行迭代。用友的对手金蝶,就是在DOS系统向Windows3.X平台迁移的过程中抓住机会迅速壮大。这是行业的不稳定性。因此ERP企业都和IBM、微软这类企业有很好的合作关系。后者也可以借助ERP的销售来销售自己的数据库、服务器、操作系统。
看了一下用友创始人王文京的视频,正如书中所说,王总是一位口才并不出众、看上去也没有那么魅力四射的人,但是他的几个特点却是优秀企业家的共性:学习型、理想主义、大方。创业前,王文京在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工作,主动建议机关推进会计电算化,并得到了电子工业部部级坚定,在国务院各部委和直属局等100多个单位推广,得到了创业阅历和人脉。他有机会就去和一线人员、客户聊天,了解用户需求的一手信息,“研究自己产品”。1988年抛弃铁饭碗毅然下海、拒绝微软收购、拒绝马云合作,说明他看到了ERP在中国未来的广阔空间;和共同创始人和平分手,对团队人员的包容,也说明了他个性中的大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