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日本电影110年读后感精选
日期:2021-03-23 04:33:07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日本电影110年读后感精选

  《日本电影110年》是一本由[日] 四方田犬彦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8,页数:36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日本电影110年》精选点评:

  ●非常明显的感受到了四方田犬彦的电影观念,对于日本新世纪的十年,毫不留情的认为是“混(错)乱的一代”,虽然技术和电影载体发生着极速的变化,但对民族性、社会性的观察却陷入了停滞,转而把自己封存、掩盖了起来(简直是直指是枝裕和、河濑直美们。令人害怕的是,日本确已是世界范围内最具创新性思想与表达手法的电影国度。

  ●中规中矩,线索脉络驾驭的不够好,名字堆砌的话是很难写深的

  ●适合作为入门读物和电影史梳理,高度概括之中也兼具独特视角。毫不留情的批判与肯定,对相米慎二的赞誉读来甚至心酸。“90年代,电影迷们作为特权体验、炫耀电影史记忆的感觉已经烟消云散。录像带的绝对普及,令所有电影体验都变得平淡、凡俗,那种因某部电影的记忆激发出拍片激情的想法本身已经被置于相对性对位。60年代曾经存在的、古典意义的电影迷激情已经是明日黄花,剩下的只是不可能有的怀旧和年少者以此为噱头的装腔作势。电影评论呈现出‘宅文化’特点,整体水平走向低迷。”

  ●对霓虹电影没有一定程度了解的读者估计都看得雾蒙蒙吧,以及电影名的翻译真的是放飞自我啊。。。

  ●“日式恐怖片顽强地反复呈现这样的主题,热衷于描写在日常生活的延长线上出乎意料地出现的裂痕。”

  ●日本电影研究结果。

  ●对于我这个一无所知的人来讲,是很好的入门书。整体是按照十年一个的年代划分。描述了每一年代对日本电影有影响的世界电影事件、世界政治事件、相关技术事件等。通过这些,进而描述且简要分析了当时的日本电影情况。在初步看完未深研究的情况下,可以粗略得到一个日本电影整体印象,从一片空白迈出不错的一步。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可以后续按照这本书提及的电影人及作品观摩研究。翻译整体良好,但是个别词语语义不明、遣词造句偏离日常中文晦涩难懂。如“无政府主义”等词汇概念太过重复使用,令人疑惑。

  ●速读。

  ●中国电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没有人家历史的积累,文化艺术的沉淀。中国大部分观众对好的影片鉴赏能力都还是起步阶段。

  ●平成年都要终结了。看到这本书,一下子惊觉:十年就这么过去了!

  《日本电影110年》读后感(一):新年第一本

  这本书读得很慢,花了一个月断断续续的看完。

  非常客观谨慎的影评和历史梳理。看完时下日本国内的人民内心需求再去看当时的电影形式,更能有所理解。

  从18世纪中叶开始日本电影逐渐占据世界电影一角,从不断寻找独有的日本电影风格,到如今成熟的京都为首的日式电影和东京为首商业电影两级分别,让我对日本电影有了更新的认识。

  《日本电影110年》读后感(二):真正配得上“影评”这两个

  四方田犬彦的这本书,可能是我看过第一本,真正配得上“影评”这两个字的。日本电影史,作为读日百本计划中的一个组成内容,最初我完全是抱着“硬着头皮”读下去的心理翻开的。毕竟,我看过的日本电影,基本就只有瓷书最后一个章节的最后一个片段有提及,还是增补的。但是我错了。

  丰富而不艰涩,价值感满满,作为工具书也具有绝对的收藏价值;作为散评,准确而客观;偶尔夹带的作者本人的个性私货,恰好又是我的菜,还能引发些许让我久久难以平静的共鸣。

  此书成书的缘由,是作者为日本大学生准备的日本电影日本介绍,任务达成圆满性100%。最有趣的时,这样一本有价值的书,作者只是在后记中,淡淡用“小书”来介绍它,这种传统东亚人习惯性自谦的姿态,实在让我喜欢。特别推荐给对日本电影有兴趣的人。

  《日本电影110年》读后感(三):110年的日本电影史,也是日本文化史、社会史、美学史的胶片记录

  90年代初在早稻田大学大学院映画学专业主攻日本三四十年代的电影,如今欣喜见到《日本电影110年》,和译者王众一多次在中日间交流会上碰面,没想到居然对日本电影如此精通,如获知音的感觉。日本电影的历史是我冥冥之中的陪伴。从小津安二郎的和室障子间发生的家庭伦常、沟口健二的绝妙的女性描绘、黑泽明对人类间的争斗哲学式的解读……日本电影对人生的思索、人性的探索从未停止,是那样地令人着迷。110年的日本电影史,也是日本文化史、社会史、美学史的胶片记录。此书用中文日文和罗马字发音都做了注明,非常方便读者尤其是喜欢日本电影的人们阅读查证。方便在三种文字的电影数据库中继续畅游。

  ——黄海波(凤凰卫视中文台副台长)

  《日本电影110年》读后感(四):历史细节

  无声时代的辩士。

  日本电影最初也是通过舞台剧演员表演的,而且没有女演员。

  殖民与电影的同步。

  战争中小津去放毒气了,然后在新加坡看好莱坞电影,回国后继续做导演(据说未删节的小津日记里还有他冷漠的射杀中国人,以及去南京附近的强暴中心糟蹋妇女的情节)。某导演烧毁日军虐待俘虏的胶片,回国后继续风光。

  最神奇的是原节子,银幕形象既固定又多变。战争中扮演军嫂,美占时期从“圣战家属”变为反战斗士,战后又跟着小津从争取自由的新女性变成受压迫的旧女性。真应了《神鞭》的一句话:一变是绝招。。。

  奔着获奖拍电影,提升文化自信心。

  六大公司:松竹、大映、日活、东映、东宝、新东宝。和好莱坞还有点儿像呢

  满映的奇特,山口淑子、日本赤军与阿拉法特

  战后电影大繁荣,一周两部新片

  色情片、黑帮片等类型片帮公司撑过了萧条期。

  《日本电影110年》读后感(五):电影与社会变迁史、社会思想史、生活文化史之间的内在联系

  “日本学者四方田犬彦的这部著作,以其对日本电影百年发展的精准分期,深刻揭示了电影这一大众传播形态与社会变迁史、社会思想史、生活文化史之间的内在联系。这一佳作通过王众一先生的专业阐释得以和中国读者见面,具有难得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张志(中央民族大学传播学教授)

  本书以文化国际主义的视野审视了日本电影百余年的发展过程。作者努力在电影与社会、政治、文化的相互重叠与错位中,寻求日本电影的本质;在对日本特色和人性普世性的兼顾思考中,完成对日本现代化历史的祛魅。

  ——金嬴(中国社科院日本所研究员)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日本电影110年读后感精选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