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行动,慢思考》是一本由迪安•德尔•塞斯托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页数:28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快行动,慢思考》读后感(一):可以说不太好看吗
一本只看目录就可以停止往下看的书,全书201条观点,还是有些启示作用的,但是对于观点的阐释读起来并没有那么生动or完美切题。
如果你是有一定自制力、有一些知识积累、人生有一些积淀、心态良好并且努力改变生活的人,建议不要浪费时间看这本书了,因为书里讲的跟你所认知的基本一样,并没有站在更高的思想给出更好的建议。相反如果是对未来感到迷茫、迟迟不学习的人,这可能是很好的一本书。
《快行动,慢思考》读后感(二):有意思实用
快节奏的生活中每个人都有情绪,但是,若想成为人生战场上的常胜将军,你就得学会好好控制它。心态可以决定命运,情绪可以左右生活。如何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如何疏导和激发情绪,如何利用情绪的自我调节来改善与他人的关系,是我们人生的必修课。这本书针对大家工作和生活中经常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归纳,总结出了人们面对这些问题时该如何调节,如何避免,以轻松、愉悦的心情面对,从而能更轻松地工作与生活。本书实用性较强,既有案例故事分享,又提供给你自己思考的方法,愿读过此书的人都能从中获益!
《快行动,慢思考》读后感(三):新颖独特引人入胜
作者把研究成果以一种有趣的语言呈现出来,即使门外汉也能看得懂。这本书是一本非常重要的书。它既是有分量的一本书,同时充满了魅力和实用性,适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每个人都应该读读这本书,引人入胜,睿智无限。这本书令人愉悦和着迷的地方在于它有200个shiftpoints,无论是顺序阅读还是随手翻阅或是像查字典一样都行,令人耳目一新。诚实、严谨的科学研究积累而来的智慧将会彻底改变你的思考方式和模式。
这本独特的书将帮你打破思考的局限、克服思考的障碍,让你学会创造性地思考问题,并有效地沟通想法、说服别人。书中俯拾皆是的珍宝——创造性思维的策略与技术、一步一步解决问题的过程。它强调创意和积极的思维过程,深入浅出,引人入胜,对于任何有兴趣探创造性思维的读者无疑是一本不折不扣的经典之作!
《快行动,慢思考》读后感(四):自我修复中~
这一年似乎都是在压力下度过的,工作压力巨大,连累家庭,于是就焦虑,上火,烦躁,易怒……负面情绪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眼看这火急火燎的一年就要过去的时候,终于是狠狠的病了!不敢熬夜了,早早躺下,睡不着就看书,最近的枕边书是《快行动,慢思考》,为啥是这本?副标题写了,快节奏生活下的自我修复!我的生活节奏其实还不算快,只是被大半年无休闹腾的乱了节奏,我看中的是后四个字,自我修复。 这本书一共有200个shiftpoints,每一个shiftpoint,都可以是一个独立的观点,它会围绕着某个话题,结合生活中的事例,提供具有较强实际操作能力的方法。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节奏,读完随时可以付诸实践,多看几个同时实践一下也没问题。对于我来说,这本书使我受益的点是它能帮助忙碌的自己梳理和理解所面临的困扰,找到核心再去解决问题就事半功倍了。
《快行动,慢思考》读后感(五):【快非快,慢非慢】
在很多时候,我们总是会不住的想,这件事超紧急,必须在某某时间搞定!可是,真相真的如此吗?收到《快行动 慢思考》的那一刻,你会隐隐的感到,里面会有答案。最近越来越喜欢素气的书,当然你知道素气只是外表,有益的东西并不会把自己搞的光彩照人,这本书即是如此。
书里目录的规划让人眼前一亮,比如第二条“尽快从来都不是一个承诺,而是误导”,看到它1秒钟我就进去饥渴的读了一遍,感同身受!在我看来,每一条目录,都是直至内心的一个痛点,仅凭这一点,这本书一开始就与人建立了信任,产生诸如“一见钟情”、“相见恨晚”、“找你找了好久”之类的情愫,随便翻进去读一篇,哇喔,云开雾散,晴空万里几朵云,就是这个feel。
时间比较碎的朋友可以一条一条的读,点点收获汇成河;喜欢一气呵成的朋友可以多来几遍,没有酸爽都是醍醐灌顶。总之,建议别有遗漏,好书值得共享!
《快行动,慢思考》读后感(六):好书推荐
领导发下来的指令,你是不是想都不想就去执行。到最后返工一遍二遍三四遍,互生怨气。每天沉浸在一堆工作中,毫无头绪。
你的领导恨你不争,你怨你领导无理取闹。
这是为什么?你有没有试着想过。
在看这本书之前,我有个PPT和interview 的表格要做,如果换做以前,二话不说,指尖飞速在电脑上哒哒写完。奈何,这本书一直放在我案头。不知道大家能不能想到我的那种心情。
快行动,慢思考。这是封面的那六个大字。我就查阅与PPT有关的相关资料,和与这件事情有关的人员讨论。最终,我在收集材料过后,完成了我的PPT。
这本书有200多个shiftpoints,什么是shiftpoint。你看书,书会给你答案。
我用我的故事告诉您这本书的好吃,这是我传递给您的shiftpoint,因为我决心帮助看了这个小点评的您
《快行动,慢思考》读后感(七):逆向思维
《快行动,慢思考》是一本讲述行动与思考之间的关系的书。作者描述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201种shiftpoint思维方式。全书都是采取的“一句话+一段描述+两个问题引发思考”的方式排布的。很适合在通勤的时候阅读。
所谓的shiftpoint就是指逆向思维,采取不同的方式去思考生活中常见的事情,作者从工作,生活,家庭等各个方面阐述了shiftpoint的应用。
shiftpoint 1 — 假如你是一个商品,你会买下自己吗?在个人品牌大潮下,如何思考自己是否有变现的能力呢?换个角度,如果你是买家,你会买你自己吗?当时我做了一下分析,如果我是买家,我一定不会买自己,因为业务能力不好,还喜欢和领导抬杠,不懂得婉转沟通。其实这也是自我剖析的一个很好的问题。
shiftpoint 2 — 生活中的一切都与销售有关:不是你影响他们,就是他们影响你做了销售之后才知道,我们的生活的确与销售有关,都是影响与被影响的关系。面试时,你需要把自己销售给心仪的公司;沟通时,你需要把自己的理念销售给对方;汇报总结时,你可以把自己的观念销售给领导。我们都是出于一个网络中,销售无处不在。
shiftpoint 3 —让老样子的事情焕发新生多么美妙常听朋友说,结婚一年就已经像老夫老妻了,羡慕我这个单身的可以自由自在的生活,而她们的生活似乎被茶米油盐绑定了一样。诚然,在婚姻中的女人一定会比单身的更加辛苦,但是我们也可以在无聊的生活中做点小组合。比如每天都是遛娃,洗衣服,做饭。如何在枯燥的生活中找点乐趣,可以每周设置一条遛娃线路,尝试不同的走法,和队友一起探索遛娃的方式等等。把老样子的事情重新组合排列,枯燥的事情就会变得有趣的多。
shiftpoint 4 —不要让你对未来的期望掠夺当前存在的价值很多人都会在年初的时候列很多梦想清单,然后憧憬着下一年会有一个翻转的人生。可是到年终的时候,发现2018版的自己还是和2017版的一样,没有任何改变。这就是对未来有过多的期待,而不去看眼前的路。“当前”的这个状态才是我们唯一可以掌控的状态。如果我们不把握当前,只着眼于未来,那么每年的梦想清单估计都是重复写吧。
书中还有很多值得我们思考的shiftpoint,正如作者所说,不需要我们把所有的shiftpoint实践一遍,只需要我们找到最触动我们的shiftpoint,好好去践行,相信我们的人生版本一定会更新。
《快行动,慢思考》读后感(八):假如你是一个商品,你会买下自己吗?
假如你是一个商品,你会买下自己吗? 翻开目录,书第1个shiftpoints,提出了一个问题,假如你是一个商品,你会买下自己吗? 如果不是作者提出来,我也从没这个角度考虑过。我是不会买下自己,我相信很多人都不会买下自己,因为我们和完美有很大的差距。例如,可能是不够青春,不够帅,不够颜值,不够man。。。但是,你又不得不要买下自己,因为这是你,唯一一个的你,你别无选择。 既然这样,我们有想过为自己增加卖点呢?例如,专业出色、创造财富、信守承诺、做事走心等等,对了,还有自我营销,既然是商品,就必须营销。透过一个商品的角度去看自己,会得到一个较全面的分析。若只是某种需求,例如工作上需要你专业出色,你会重视这方面,但是就不易看到其他的需求。那么,你依然还是一个残缺品,怎么又卖的出好价呢? 如何才能做到呢?作者在第21个shiftpoints,提出一个观点,找一个能对你永远提出中肯意见的人。从别人角度听到自身中肯的评价,予以改善,这是最快、最有效的方法。但是,要这样做到并不易,可能是没这个人,又或是自己很难接受等等,而这本书201个shiftpoints,其实是可以充当你的良师益友旁观者的角色。 shiftpoints是什么?是作者基于现实中,我们的目标一直被各种分心、忙碌等因素阻挠,不能对自己的内在观念进行深入了解,因此创建了shiftpoints。这些清晰和易于理解的观点,能让我们更好的处理日常生活,顺利在各个领域实现目标。 看完作者201个shiftpoinfs,我相信这是真的,它提高了我生活质量的思维方式,给我带来改变,化解了对压力的各种焦虑。 现在再问一遍,假如你是一个商品,你会买下自己吗? 我会说,买!
《快行动,慢思考》读后感(九):把握快与慢,成就新生活
在快节奏的信息时代,我们能够更快速的获取信息,更便捷的与他人交流,然而在便捷与快速之下,忙碌、焦虑、疲惫这些负面的情绪与体验,也成为了我们经常需要面对的问题。也正是因此,如何平衡快与慢成了当今人们日益关注的新焦点。《快行动,慢思考》的作者迪安·德尔·塞斯托便是注意到了这一问题的人,他以自身多年的研究与积累,根据认知心理学、理性和因果分析等理论,结合他本人的经历以及生活中常见的事例,重新诠释了思考和行动之间的关系,致力于用一种逆向思维的方式来打破我们固有的行为,解决我们在生活中快与慢的矛盾。
作者迪安·德尔·塞斯托认为,我们在今天面对的如此之多的忙碌、焦虑、分心等问题大多都是因为我们碎片化思维所导致的。针对这个问题,他提出了慢思考这一理念,所谓的慢思考就是慢而深的思考方式,它可以让你的思考有脉络有体系,并且能够有效组织我们进入碎片化思考模式,从而让我们更好的认清自己,并且降低我们内心的压力与焦躁。
与慢思考相匹配则是作者创建的shiftpoints,所谓的shiftpoints就是逆向思维方式,或者也可以翻译为思维转换点。在这本书中,作者给出了涉及人际交往、团队合作、工作提升、沟通交流、和谐家庭等200个shiftpoints。面对如此之多的逆向思维,作者并没有要求我们一一实行,作者唯一的要求就是,只要有一个shiftpoints和你产生了共鸣,那么你唯一要做的就是立刻去实践它。
这种即刻实践也正好应对了本书所说的快行动,因为没有行动支撑的想法永远都是镜花水月,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这也是为什么本书的名字叫做《慢思考,快行动》。为了验证作者的说法,同时也是为了让我的生活向着好的方向转变,我身体力行的实践了几个我认为对自己有帮助的shiftpoints。
本书第七条,“语言上的微妙改变,会让结果很不一样”。其实这个道理并不艰深,只是很多时候我们要么贪图口头上的痛快,要么是没有想好话就已经脱口而出,总之,常常是好心意却收不到好结果。今天,我在又要放任自己说出“废话,我还不知道…..”的时候,及时管住了嘴,一个简单的嗯,都比脱口而出的一长串话能收到更好的结果。我们真的应该在说话时想一想作者提出的两个问题,“是我的情绪还是性格在控制我的嘴?”,“我可以挑战自己,让自己说的话更有智慧吗?”
本书第七十九条,“有时候为了让事情变得更好,就需要有更好的秩序”。道理依然很简单,当我们将物品的摆放,事物的处理都设计出一个固定的模式时,我们会拥有一个更高效的生活。我在看了这条shiftpoints以后,对照自己的行动,发现我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实践了这一条,就像作者所说的,想要让自己有条理,首先要学会抛弃自己不需要、不想要的东西。因为搬家,我舍弃了许多用不上却也没有扔的旧衣服旧物品。同样的也是因为搬家,在换了一个新环境后,物品的摆放比以前更有规律了,钥匙和包包每天都放在一进门口的鞋橱上,再也没有发生急着上班却要满屋找钥匙的情况。同时物品的摆放有了固定的位置,整理也变得更容易,每天只要几分钟时间就可以收获整洁的环境和舒畅的心情。只是实践了两个shiftpoints,我已经从中体会到了行动带来的收获。
成功需要想法,也需要行动,《快行动,慢思考》从想法到行动,点点滴滴的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从而使我们达到既高效又健康的生活状态。
《快行动,慢思考》读后感(十):换挡与换思维
如今看来,信息的大爆炸并不仅仅影响于科技创新、生产推动力等大模块,它对我们生活细微方面的波及同样显著,而在这一方向上,对人们思维转变方式的要求其实更加苛刻。如何应对快节奏的变化所带来的驳杂信息,诸如碎片化知识的输入、程序管理的惯性、复杂的人情往来等等,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麻烦。
在本书中,迪安•德尔•塞斯托为我们提出了一个自创词汇——shiftpoints,了解机械工程的读者应该对于它的原始词组shift point(换挡点)并不陌生。不难理解,塞斯托将人们本身合理地比作一台正在运行的精密仪器,也许就是一辆疾驰的车,速度来自于机械严丝合缝的设定,但换挡则需要操作人的临场判断,调整的机会永远是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的,一往无前或是弯道超越,前者考量性能,后者考量手段。
而对于人们来说,换挡点就是你在事件处理中的思维转变,升档代表着“快”,降档代表着“慢”,shiftpoints便是塞斯托所指出的逆向思维方式。
举几个简单的例子:
书中第一个案例就是典型的逆向思维——如果你是一个商品,你会购买自己吗?
将个人的“品牌”效应与商品做对比则不难发现,塑造商品的价值脱离不开诚信、质量、外观、价格等方面,而人们的价值同样如此,你的个人品质和能力决定了你在他人眼中的样子。大学心理选修课第一节上,导师曾要求我们分组对他人进行具体的评价,而当讨论越加具体的时候,你会发觉你以为表现出来的和他人眼中的大相径庭,而试着站在客观的角度上观察自己,就是逆向思维的第一个课程。
但如果受到四面八方的评价越来越多的时候,你是不是发现自己更加无能为力了。P5第四节里便开始提到如何应对他人想法的思考。
我们都会经历这样一个阶段,从无所不能变得小心翼翼,在意旁人的看法,因为一些误会而分散注意力,这些都是我们必将面对的。如果说第一课说的是解读自己,那么这一节里表明的则是坚定信心。我们最大的障碍并不是自己与生俱来的不足,而是他人若有若无的打扰,先逆思考看清自己缺少什么,再逆思考自己想要什么,这才是成熟的表现。
那么再一次转换思维呢,如果明白他人的非议会影响到自己的发展,那么自己无聊的八卦是不是也危害着别人?从P18第十三节里就能看到,塞斯托同样对于“八卦”敬而远之,但他给出了更多的理由。八卦他人所展现的不只是自己的无趣爱好,大多人对优秀的事物的第一反应都是破坏和否定,这是基于一种个人的不自信,而深推也能看出自己观察力的薄弱,八卦影响基本信任,从众会让你丧失独立能力,所以有意义的建议远好过无意义的争论。
之前所说的都是在谈论自我心理的完善,而将shiftpoints放置在生活、工作、学习、家庭中呢。塞斯托给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提示,例如充分阅读,并找到自己信赖的人生格言;建立提醒系统以防止自己遗忘所导致的丧失信任;改变自己远比怪罪他人来得有用,无论是婚姻还是工作。
我曾见识过一句话并一直记录在备忘录里,那句话说——你可以自私,但不能自私到以为别人都不自私。它将推己及人的表达具体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而抛开其所含的冷冽气息看,它与塞斯托所说的“逆向思维”不谋而合。我们该如何将一件事做到更好,那么最妥善的方式就是将自己放置在事情的终点处回看找出可能出现的问题,再将自己置于旁观者的角度提出所有意见的可能性,当你了解了它所有可能的辐散角度,事半功倍听起来就不会太难。
塞斯托在书中不止一次的提到过“有意义”和“无价值”,而从书名《快行动,慢思考》来看,也能发现,“逆向思维”所做的就是提醒你避开有可能的徒劳无功,慢思考的目的也就是为了更快地行动。P68第五十三节中,他提起自己为自己写下悼词的经历,如果说逆向思维就是从终点倒退回开始,那么体验人生的结束就是“逆向思维”最深的思考。每时每刻不忘提醒时光的磨损和虚度的乏味,才有可能在你每一次的轻率决定里放慢脚步,重新找回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