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最高學以致用法》读后感锦集
日期:2021-03-20 01:36:1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最高學以致用法》读后感锦集

  《最高學以致用法》是一本由[日]樺澤紫苑著作,春天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TWD370,页数:227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最高學以致用法》读后感(一):学习-》实践-》知不足-》再学习

  

对这本书感兴趣是读过很多本书后,感觉个人进步也不是很大。读过很多书,但实际记住的内容非常少。很多时候我就在想,读了那么理财方面的书,确依然经济上获利很少,是什么原因?

直接买了这本书的纸制版本,读过之后,了解到读书,学习,但个人进步很慢的原因,是因为读过很多东西,只是“自以为知道,实际并不知道”,没有进行输出,也没有走向实践,所以导致的学了忘,忘了又学的怪圈。改善的方法是通过写,说,讲进行输出,确实记住,并能查漏补缺,不断扩大自己的能力圈。

书里很系统的介绍了各种改善输入到输出的方法,并且提供了7种很实际的锻炼方法。

我想我会从基本的写日记,和记录健康状态开始,另外对其它读过的书进行相应的阅读笔记并讲给女儿。题外话,我的女儿非常喜欢书中的插图,也让我每天读给她。

  《最高學以致用法》读后感(二):全书萃取出来的18条输出定律

  

1. 输入量和自我成长的幅度,完全不 成比例。真正的重点,其实不是输入的份量,而是输出量 因为无论输入量再大,只要没有输出,就不会成为记忆、储存在大脑。 假使无法说明,就代表其实大脑并没有记住内容。既 然大脑没有留下记忆,等于完全没有用。 约有九成的人就算看了书或上过课,也只是「自以 为懂」,事实上知识根本没有转换成记忆储存在大脑。换言之,输入只是一种「自我满足」。真正和「自我成长」成正比的,其实是输出量。 2. 输出是一种「运动」 Output is Exercise 「写」或「说」这类透过运用运动神经获得的记忆,称为「运动性记忆」。运动性记忆的特徵在于,一旦记住,就几乎不会忘记。就像应该没有人隔了三年没骑脚踏车,结果却忘记怎麽骑了。 当肌肉和肌腱活动时,动作会经由小脑传到海马迴,最后储存在大脑联合区。由于是经由小脑传递,因此过程相对複杂,会使用到更多的神经细胞,更容易留下记忆。所以才会一旦记住,就很难忘记。 3. 两週内运用超过三次的情报,大脑会自动转为长期记忆 4. 以输出比例来说,初学者花六成的时间、已经熟练的人花七成 的时间,这样的时间比例,可以说是最有效的学习方式。 很多人都是「输入过剩/输出不足」,这才是导致「学习没有 成果」的最大原因 5. 输入和输出的黄金比例,应该是3:7。各位 不妨随时自我提醒,比起输入,记得多花将近两倍的时间做输出。 6. 输出的基本方法,就是「说」和「写」。其中比起「说」, 「写」更能留下记忆,达到自我成长的目的 7. 写得愈多,大脑愈活化 8.刺激RAS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写」。透过动手「写」,注 意力会集中,大脑开始活动 9.手写的效果远胜过打字 只有手写的时候,大脑中语言处理相关的布洛卡 区(Broca's area)才会产生作用 10. 结束输入之后,将体验转化为输出的最佳时刻,就是大脑记得 最多情报的「输入结束后当下」 11. 用140个字锻鍊「摘要能力」=「思考力」。对摘要来说, 140可以说是个绝妙的数字。 12. 介绍设定「实现目标」的方法:将难易度设定在「稍微困难」的程度 13. 与其「口头」说明,不如用「口头+图片」说明更有效。「口头说明」最后只记得10%。相对 的,「配合图片说明」的记忆高达65%。也就是说,比起口头说 明,利用视觉的效果可达六倍以上。 14. 口头说明属于听觉情报,大脑必须先转换成文字情报,因此在 处理和理解上,会花比较多时间。 相对的,视觉情报和文字情报是不同的情报处理途径,会直觉 性地瞬间获得处理。视觉情报的处理,是一种直觉性且瞬间的情报处理能力,因此 速度非常快。 15. 与其只透过文字情报,配合视觉情报一起说明,在情报 的传达上会更有利。要想让人理解,绘製插图、以图像方式来说 明,可以说是不可避免的方法 16. 促使自我成长最有效的输出方法 本书一共介绍了八十个输出的方法,其中对自我成长最有效的 「超强输出法」,就是「教人」。 17. 只要以教人为前提进行学习,记忆力就会提升, 学习效果更好 18. 没有 输出,输入一点意义也没有。以学习来说,请各位要留意的是输出的量,而不是输入 的量。也就是说,读完一本书,就要确实地输出一本书

  《最高學以致用法》读后感(三):INPUT ➡️ ACTION ➡️ OUTPUT ➡️ OUTCOME

  作者一開頭就先分享自己的 OUTPUT:

  1. 電子報:每日發行,持續十三年 2. Facebook:每日更新,持續八年 3. Youtube:每日更新,持續五年 4. 寫作:每日三小時以上,持績十一年 5. 出版:每年平均二至三本・連續十年 6. 新作講座:每個月兩場以上,連績九年

  如此大量的輸出,每天卻至少都有七個小時以上的睡眠時間。

  不僅如此,基本上作者還每天晚上六點以後不工作;每個月看十部以上的電影;每個月看二十本以上的書;每星期上健身房四至五次;每個月有十場以上的聚餐;每年出國旅行三十天以上。休閒的時間是一般人的三倍以上。

  在書店翻到這邊,我就默默從口袋淘出錢包買回家讀了......

  大部分的人都認識太多人了。就算認識再多人,遇到困難的時候,沒有一個派得上用場,大家都只是「玩樂的朋友」而已。

人類關係的八種形式

  Facebook 的朋友名單或許可以參考這份資料來分類。

  在一份以新進員工為對象的問卷當中,針對「如果理由正當,你希望受到主管或前輩的責罵嗎?」的問題,有 78.5% 的人回答「是」;另外,針對「你認為被責罵,對自己的進步來說,是必要的嗎?」的問題,有 87.7% 的人回答「是」。也就是說,新進員工其實不排斥受到責罵,反而希望藉此獲得成長。這一點實在令人出乎意料。

  清楚說明的七個方法:

  1. 大聲清楚 2. 充滿自信大方 3. 先說重點 4. 長話短說 5. 舉例 6. 借助專業 7. 使用數據

  自我介紹範例:

自我介紹範例

  很實用的架構,可以用在 Facebook、Twitter、LinkedIn、Blog、交友軟體,甚至是 GitHub README。

  讀書要劃線和記錄的,是「引起注意」的部分。

  當你覺得「啊!原來如此」、「以前從來不知道」、「這個情報太讚了!」時,大腦的神經迴路就會産生變化,這時候就要寫下避免忘記。

  不過,有些人整本書看完之後,有三分之一的内容都劃了線太多了,重點劃得太多,根本不知道哪裡才是真正的重點。

  一本書只要找出三個真正覺得重要的重點劃線就好。如果看完一本書可以獲得「三個重點心得」,等於是獲得珍貴的「寶物」一樣,可以說「買書的錢都回本了」°

  有個說法叫做「創意的 4B」。指的是容易激發靈感的四個場所,分別為:

  1. Bathroom(泡澡、上廁所) 2. Bus(搭公車移動中) 3. Bed(睡覺、睡前、醒來後) 4. Bar(喝酒稍微放鬆時)

  該怎麽做,才能領導員工、下屬和團隊夥伴呢?

  方法就是,應該提出「願景」,而不是提出「目標」。

  所謂「願景」,指的是公司會依個人希望實現的「理想狀態」和「理想的模樣」。

  提出「目標」,大家不會追隨,提出「願景」讓人共享,大家就會追隨,為公司或對方提供協助、支持,透過高昂的門志,發揮最大的能力。

  就以總印量突破三億冊的國民漫畫《航海王》為例好了。「草帽海賊團」的船長魯夫的願景,就是「我要成為海賊王!」,在他的身邊,聚集了許多認同他的願景,覺得「似乎很有趣」、「想和他一起實現願望」的夥伴。魯夫的目標雖然是「得手獨一無二的大寶藏(ONE PIECE)」,不過,若是把目標說在前頭,就會覺得現實而功利,讓人很難認同,產生「隨便你怎麽做,與我無關」的感覺。

  讀完書之後,一定要寫下感想讀後感想範本基本型態,三行架構

  《最高學以致用法》读后感(四):沉迷输入,践行输出,实现进步

《最高学以致用法》

| 我为什么会看这本书

每隔一段时间,我都会看一本“鸡汤类”的书,算是作为咸鱼的间歇性扑腾。

我特别喜欢独处,喜欢自律,享受“输入”带来的充实感和满足感。尽管我很相信“但凡走过,必留痕迹”,接触过的人事物都会内化成自己存在的一部分。但每次回头看,我对很多学过的知识、看过的书籍/电影/电视剧等等都会没什么印象,更别提发挥其实际功用了。所以就算我有在“沉迷输入”,心里还是空落落的。这也印证了作者桦泽紫苑在书中提到的一个观点,“读听改变的是大脑的世界,但说写才能改变真实世界。”

出于焦虑,我上网去搜与“输出”相关的视频和书籍,意外发现了这本《最高学以致用法》。读完之后,我学到了一些“输出”的态度和方法。但更重要的当然就是行动起来。写这本书的读后感,是我坚持“输出”的开始。

垫底辣妹 ビリギャル

| 我对这本书的看法

就内容而言,作者认为“输出的方法,其实也就是沟通的方法”,因此书中涉及不少社交、办公等方面的“输出”。例如“拒绝”、”请教“、”赞美“、”斥责“等小节的内容,甚至还有诸如“正面思考”、“不讲坏话”等我认为只是鸡汤的内容。我个人对“输出”的定义范围要比作者窄一些,所以在阅读本书之前期待看到的是诸如“说明”、“灵感”、“摘要”等涉及具体输出方法的小节,阅读过程中关注的重点自然也放在了这些内容之上。

另外,作者在书中论证的一些内容有所重复。比如“拆分目标”、“输入:输出=3:7”、“人脑最多可以同时处理3个情报”、“输出要先易后难”等。

就形式而言,作者在本书的某个例子中也谈到,这本书的其中一个卖点是“以图解入门,浅显易懂”。我非常认同。整本书的配色、配图都简洁明了,每一节的末尾也设置了小结。作者还表示,这本书“每节内容大多维持在两页之内”,所以能够随时随地随心翻阅。这的确是个优点,但我觉得它也是个缺点。过分易读反而会令读者很难建立“心流”。每个小节的篇幅很短,以致于一些要点并没有得到更深入的阐述。比如说,书中呈并列关系的“说明”和“引用”这两个小节,如果不是为了浅显易读的话,其实可以安排为从属关系,把“引用”当作是“说明”这一“输出”的延伸,然后再补充一些相关细节。但话说回来,这本书的本质是一本“励志向”、“工具类”的畅销书,简明扼要必然是作者优先考虑的写法。

垫底辣妹 ビリギャル

| 我从这本书中收获到的“输出”方法【读书笔记】

- 态度方面 -

1. 输入:输出 = 3:7。

不要一味地追求输入量,宁可减少输入,也要花时间完成输出。

2. 对同一个知识的输出频率要达到 3 times / 2 weeks,才能记住。

所以我要有意识地反复应用学到的知识。

3. 如果没办法长篇大论地输出,可以养成写140字短评的习惯。这也可以锻炼写短小精悍的文章的能力。

日常接触到的书影音、衣食住行,我都要坚持输出。最近我观影后也有开始写一些短评了。去过消费的店、叫过的外卖,也可以认真地评论一下。

4. 把文章拿给别人读。每次输出之后要反思成功&不足之处,作为下次输出的参考。

我一定要摆脱无谓的羞耻心,虚心听取别人对我的输出的意见。同时我自己也要定期复盘自己输出过的内容。

- 具体做法 -

1. “输出”可参考的步骤:

输入的同时记下察觉(把脑子里面的小灵光及时记下来) → 休息 → 整理笔记 → 进行逻辑验证(思考并写出什么是对自己有用的,什么是相应的to do事项)

2. “输出”的其中一个范式:

事实(facts) + 感想(thoughts 直观的感受) + 意见(opinions 延伸的发现)

3. 写"读后感"可参考的范式:

读之前 + 读之后(发现+TO DO)

4. “说明”可参考的范式(这让我联想到中小学时期/GRE的阅读分析题):

结论 + 理由

1)简洁地分段阐述分论点;2)在阐述过程中运用举例子(权威、专业)和列数据(准确)的手法,且要标明出处;3)平时要注意收集例子和数据。

5. “激发灵感”可参考的方法(发散思维 → 整理归纳):

围绕一个主题,写下想到的关键字(30个左右) → 针对每一个关键字,写下能联想的一切内容(100个左右) → 选择合适的分类方式,把这100个想法重新分类 → 输入电脑整理(做成思维导图)

事实上,个人认为这个方法最后应该要加入“取舍”的步骤。因为一开始用发散性思维得到的内容,部分肯定会不那么切题、会离题,或者相似、相交。也许作者写这本书的时候就是因为忽略掉这个步骤,所以赘述了一些内容。

6. 听讲座后提问的方向:

1)讲者没有展开讲的细节;2)疑惑之处;3)继续深入主题。

垫底辣妹 ビリギャル

| 除了“输出”以外,我从这本书中得到的其它收获【读书笔记】

- “输入”方法 -

1. 不懂的地方通过网络&其他书弄懂;有趣、有用的地方多加应用,并进一步了解。

2. 以输入的一个点为锚,注重广度和深度的拓宽。

例如,读完某个作者的某本著作之后,一方面可以看看其他作者对相同主题的观点,另一方面可以看看同一个作者对其它主题的论述。

《最高学以致用法》

- 其它有意思的点 -

1. 卖东西,只要价值>价格,就有人买。要去提高价值而不是降低价格。

“卖自己”也一样的吧。提高自己的能力从而得到更多的报酬。

2. 把想到的待办事项马上写在可随手查阅的笔记本上(保持敞开/书签夹到那一页),省时省力&有助于集中注意力。

3. 办公小窍门: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使用PPT或者白板。

《最高学以致用法》

4. 5秒内做出决定,判断依据:

1)选择令自己兴奋的;2)选择一开始想到的。

5. 布洛卡区是大脑中语言处理相关的区域。多巴胺是幸福激素,皮质醇是压力激素。

这本书唤起了我对神经科学的兴趣,刚好找到一个2-Minute Neuroscience的playlist,准备去看。看完之后写“学后感”!

6. 预设模式网络(Default Mode Network):

《最高学以致用法》

在神经科学中,预设模式网络(Default Mode Network)是一个与大脑各区块有高度交互作用的大范围网络。当人放空的时候,预设模式网络就会自然启动。

垫底辣妹 ビリギャル

最后,借用本书的卷首语来勉励我自己:“以科学的方式,加速自我成长,让人生变得更美好。”希望我能把学习“效用化”,一直沉迷输入,践行输出,实现进步。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最高學以致用法》读后感锦集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