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我们是否还拥有灵魂读后感100字
日期:2021-03-19 03:36:3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我们是否还拥有灵魂读后感100字

  《我们是否还拥有灵魂》是一本由易小荷著作,新经典文化/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页数:24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们是否还拥有灵魂》读后感(一):触动心底那份柔软

  看这本能触动你心底那份柔软,你在书中遇到的一个个生命和生活中遇到的那些人一样会打动并让你难忘,作者用她女性的视角扑捉了这些让我们感动和难忘的无数的瞬间。可以看到作者对生活的理解和对美好事物的发现和拥抱,用她热烈的、细腻的、义无反顾的姿态去拥抱这一切值得赞美和记录的。我们需要这样的记录,或者说我们需要这样一种唤醒,唤醒内心的真诚、希望和对未来更美好的向往。而作者笔下那些人物,正是驱使我们去更加真实的面对这个世界,并且去热爱它。

  《我们是否还拥有灵魂》读后感(二):灵魂一直在你内心

  这个世界上不存在鬼神,所以也就没有什么灵魂出窍之类的奇异现象,但是书中所指的“灵魂”是一种精神层面的指代,有关于这种问题的说法总是不一的。在这些文章中,总是有着能够勾起我回忆的片段出现,这也是我很难给这本书中讲述的故事定位的原因,因为我连自己的生活都无法定位。每当一个人安静的时候就不由自主会去思考,当思考到自己的人生时会有颇多感慨,甚至我们会质疑自己的灵魂还是否完好如初。

  本书的作者同时是一名记者,这样一个有机会接触到许多种人与事的职业是很适合研究精神层面问题的,这本书的几个故事都很平实,讲述的道理也很深刻,在书中我找到了一种共鸣。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会被大众影响到个体的,所谓向生活低头,其实就是为我们自己的所作所为付出代价。正因为我们的灵魂一直是无精打采的状态,所以才会出现现在这种局面,灵魂的本质不会改变,我们之所以会做一些自己都不理解的事情,就是因为没有认清自己,当一个十分清醒的人面对这种可悲的境遇时,我想很容易就会被逼疯,所以还不如这样浑浑噩噩下去,谁让这都是我们的失误呢。

  书中虽然展现的是作者自己的观点与所得,但是每个人对它的理解应该都是不同的,作者在这点上很开放,让我们能够对自己展开想象。虽然有的文章很短,但是其中所蕴含的东西很紧凑,只看一遍是不够的。很多生活中看似很平凡的事,在作者眼中都是不平凡的,很多我们经历过的不起眼的事情在书中都能够变成一种深刻的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不是常人能思考的,一是没有时间,二是没有能力,这种问题也应该有一个导师带领我们。

  正常人的思维都是有逻辑的,当有一天有能力能够看出对方的内心时,就是一种精神上最大的升华,本书的作者正是因为掌握了这一点,才能够把每个故事写到读者的内心。作者经历的这些事情可能当事人都不明白是怎么回事,她把人们排斥的东西变成真理呈现给我们,我们所经历的磨难也许真的能够转变成美好,只是一直没有正确的认知。每个人的灵魂都是孤独的,这种孤独未必不好,我们要学会去享受这种感觉。

  《我们是否还拥有灵魂》读后感(三):找一个理由安放我远走高飞的灵魂

  孤独的人生,总是有一种特别的气场。而追求孤独和高尚的人,也总是让人感觉超凡脱俗,宁静高远。作者有一颗孤独的心,敏感而柔软,有时候会戳痛别人,有时候又会中伤自己。在世界上比我还要难过的人那一节里,我不知道作者为什么会起到这个名字,难过一词是指那时的作者,还是指现在的自己。老魏的神秘感,吸引了很多像作者一样的小孩子,但是能把老魏刻在记忆的深处,并化为文字的也只有作者。老魏没有毫无意义的杀时间,他有像墙壁一样厚的书籍,就像一个盾牌,把他保护起来。

  “有一次,我观察到一只苍蝇在他背上着陆,先是在哪里搓搓手,停停,再搓搓手,然后好像也开始闭目养神,人和苍蝇都保持着禅定,黄昏中的远山还要凝滞。”

  镜头再拉长一些,站在一边目不转睛的观察一只苍蝇的作者也是绝了。

  十四岁的年纪,已经不再是花一样的纯洁了,有了独立意识的中学生们,已经沾染了社会因素,李乐的出现是违规的,违规的漂亮,违规的自由,违规的洒脱,这一切不协调都变成孩子们嫉妒的诱因。真相总是丑陋的,而发现真相的人也是最痛苦的。也就是那一年,作者退了学,买了吉他,从此后一个人认真的听云雀。

  显而易见,作者是有灵魂的,或者作者自己以为自己是拥有灵魂的,那么问题来了,读完书,感觉书里发生的一切,跟我都没有太大的关系,从小我不善于观察,内心一点也不敏锐,大脑也不比别人聪慧多少,上学没有做过出格的事情,毕业以后没做过大风大浪的生意,不要说人生的下半场在哪里,我就感觉,人生从来没有上场过一样。结果,我认定了自己,是没有灵魂的。

  想起了很久以前认识的一句话“他们的灵魂是多么的美丽和宽广”。而我的灵魂是多么的狭隘和低俗,不对,或者与我而言,与这泯泯众生一般都没有特别的灵魂概念。要灵魂干么,可以当饭吃么?可以当衣穿么?可以挣钱养家糊口么?有了灵魂还怎么混吃等死,逍遥快乐的活在这个世界呢?

  我们没有作者的勇敢,又或者每个人都有一把灵魂的锁,作者敢开,跳脱的生活是需要代价的,而我们压根就没有钥匙,循规蹈矩才是我们唯一的资本。

  《我们是否还拥有灵魂》读后感(四):他们,既不看月光也不捡六便士

  易小荷在自媒体圈里也许不如咪蒙出名,但是在体育界,她的名声一定是大v级别。她出名的作品两部《亲历NBA》《NBA七宗罪》都和“NBA”密不可分,所以,当我翻开这本《我们是否还有灵魂》的时候,很多时候很出戏——在这本书里,她个人的光环显然太少了,甚至可以说,她正在卸掉光环,也只有如此,才可以和我们谈谈“灵魂”。

  灵魂?在这个人声鼎沸的年代,居然有人谈灵魂,光是这个标题,就已经流失读者若干了。而字里行间既没有“全国最好的三个记者之一”的笃定,也没有“无论是文笔还是角度,都是篮球圈的稀有品种”的气定神闲,反而,从她的文字中,读到了深深的孤独。而那种孤独感是如此的熟悉,也许就是“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某种标志吧。

  她说,“在我心目中,真正的人都是疯疯癫癫的,他们不露锋芒希望拥有一切,他们从不唯唯诺诺,不按部就班,他们既不看月光也不捡六便士,他们从不疲倦,他们醇酒美妇求速死。他们用巨大的力量扑向某种天真的事情。”

  啊,真正的人,他们他们既不看月光也不捡六便士,他们在选择之外还有选择,他们也可以选择什么都不做,他们也可以选择放弃选择。你懂得吗?立于人群中,却矗立于孤独的中心,也许,正是这样的孤绝,才有资格去谈谈灵魂。

  灵魂从来不苟同,灵魂从来不惧怕孤独,灵魂即便是享誉万千也依然要做那个不合群的自我。兜兜转转许多年,她用她最大的气力去做好工作,但是工作只是人生的某一个侧面,真正的易小荷,真正那个青春期的乖乖女,一直在找一个方式实现叛逆的女孩,她的灵魂,不仅仅安放在那些代表她的成绩上,就像那些文字未必能代表全部的她,而那些文字也未曾写满了她的孤独和困惑。

  我看她的随笔,就像看到自己的青春期。小城里的大象滑梯让我想到了家乡的假山,有一天我走到假山之下,回忆扑面而来。人走了很远的路,但是也许,还在逡巡在故土上,因为灵魂,灵魂的一部分是离不开那片生养自己的土地的,哪怕后来我们看起来和城市中那些面目模糊的人都无甚差异,灵魂深处,我们还是不同的。

  而我心与你,亦有戚戚焉。

  《我们是否还拥有灵魂》读后感(五):心底的柔软

  《我们是否还拥有灵魂》是易小荷文学作品的初次结集出版。易小荷是著名记者、资深媒体人。他用他细腻的文字,为我们讲述了藏在她心底的柔软。

  比起长篇小说类的文学作品,我真的特别喜欢这种作品集,因为不需要一口气读完,可以在闲暇的时间翻上一下,故事很短,一会儿就读完了。我好像是个奇怪的人,影视方面喜欢看电视剧而不喜欢看电影,因为电影的剧情发展太快,我跟不上。所以喜欢电视剧那缓慢的故事情节的发展。但是在读书方面,我却又喜欢短篇故事而不是长篇。是一个非常矛盾的人了。

  非常喜欢《我们是否还拥有灵魂》这本书里面序的名字“待下半场再见,愿我们犹存体面”,意思就好像现在比较流行的“愿你走出半生,归来仍是少年”,都是一种美好的希冀,也是提醒每一个读者,勿忘初心!

  初心对于一个人很重要,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能守住初心,是非常难的。

  《我们是否还拥有灵魂》这本书一共分成了三个part,每一个里面包含了几个小故事,每一个故事都有一个非常朴素的名字,比如说“甘蔗带走了我味蕾中最甜的部分”,比如说“那个练习形意拳的女性”,再比如说“四川母亲,装在泡菜坛子里的爱”,我最喜欢的故事就是这篇“四川母亲,装在泡菜坛子里的爱”。

  “如果说浙江人给女儿留的嫁妆是一坛子埋了几十年的酒,那么泡菜坛就是四川人的嫁妆啊。

  印象当中从小到大家徒四壁,家具总是坏了将就用,实在不行才会去换,但是有一样“家具”传到现在从来都没有换过,那就是我妈的泡菜坛子。”

  提起浙江的“女儿红”,很多人都知道名字的由来:生了女儿那一天,在地里面埋下一坛酒,待到女儿出嫁时,把酒挖出来,作为女儿的嫁妆,来招待宾客。而四川的泡菜,很多人都不知道了,甚至有人会一听见泡菜,就想起韩国,其实,不只是韩国有泡菜,我们中国也有。

  易小荷用她最朴实、细腻的文字,为我们讲述了一个不善言辞的母亲,千里迢迢为孩子送了一坛泡菜的故事。虽然故事有点老套,但是带给我们的感动是无法磨灭的。

  就是这样朴素的文字,就是这样朴实又有点老套的故事,但是依然会带给我们感动,会触及我们心中的柔软。这个就是文字的力量了。

  《我们是否还拥有灵魂》读后感(六):孤独的灵魂,无处藏身。

  有这样一则笑话,说“班级里第一和第二一般是敌人,倒数第一和倒数第二肯定是朋友。”翻开易小荷的自序,自称具有“社交恐惧症”的病症,与世俗稍微有些格格不入,所以书中记录的都是一些特立独行的人物,因为怪人与怪人才可能成为朋友。在别人都低头拣便士捡拾利益的时候,却抬头寻找月光,思索人生的意义,也只有拥有这种特色的人,才可以用细腻的笔端、换位思考的角度记述周围朋友以及亲人的故事,用不同的思考方式向我们展示了别样的社会百态。

  作者易小荷,著名记者,资深媒体人,先后在不同的大型媒体供职,文字能力如一股泉水洁净,甘之如饴,对于灵魂深处的思索也超出寻常人,于是发出了“我们是否还拥有灵魂”的疑问,在众多大同小异的畅销书中令读者眼前一亮。

  人是孤独的,生下来即是如此,去世时亦然,生存于世间的几十年也无法全部被人理解。我们都在寻求一丝慰藉,找到和他人相同的点,融入大家庭显得不再那么陌生特殊。但是,始终有些人因为自身或外界的因素做不到这一点,成为大家眼中的“怪人”。

在这个权钱至上的社会,到处都是得意或者失意的人,到处都是实现或破碎的梦想,在这个乐坏礼崩的世界,评价一个人品行的标准并不是她的生活有多么混乱,她的性格有多么散漫,而是他是否还拥有灵魂。

  在这个世界上,据说只有四个人寻到了真正的灵魂,老子、释迦摩尼、苏格拉底和耶稣。

  像我们这般的世间人,孤独时便会寻找灵魂,可是终其一生,恐怕也不会寻觅到,成为一个很纠结的哲学谜题。书中的许多人物,许多事件,都有一些作者臆想和过度美化的因素存在,但是都不可忽略这样一个真相:形形色色的人群中,真的有特立独行的灵魂存在。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出生,伴有武侠巨作的影视片应运而生,许多孩子都会产生武侠梦,身材羸弱的女孩子也不例外,耳濡目染金庸武侠,幻想父亲、叔叔,还有姐姐都是武林高手,身旁的朋友好多都是侠客,或许身为侠客的人,身上都会有一些不同的品质在身吧,比如特立独行、于世独立、大隐隐于市。

  生于世间,每个人都有一车半载的伤心往事,谁没有被生活伤害过呢,谁没被他人背弃过呢,凡此种种,我们都要一一接受,变为身心深处的一株玫瑰,慢慢地枯萎。

  孤独的灵魂,无处藏身,就让孤独付诸于笔端,化为文字遗留下去吧!

  《我们是否还拥有灵魂》读后感(七):触及灵魂

  这本书的作者的经历给人一种传奇的感觉。你去读他的文章,你会发现平淡的语言背后透露着深刻的含义。这本书的封面看起来可能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好看。但是当你翻开书页,第一二页的插图,你会觉得这本书勾起了你的欲望。这本书的插图很美,美得让你觉得有一种窒息的感觉。封面上的文字可能会让你有一种共鸣的感觉。灵魂,真的是一个特别值得探讨的问题,但是又说不清道不明。没有谁能够将自己的灵魂说得清楚,摸不着看不见,但是它又确实存在。 “真正的人都是疯疯癫癫的,他们不露锋芒想拥有一切,他们从不唯唯诺诺,不按部就班,他们既不看月光也不捡六便士,他们从不疲倦,他们醇酒美妇求速死。他们用巨大的力量扑向某种天真的事情。” “在我心目中,真正的人都是疯疯癫癫的,他们用巨大的力量扑向某种天真的事情,你在这个世界穿行,自由自在,你可以选择看或者不看,起点和终点,无非就在那里。” “我把生命中的一部分遗留在那里,却带着不明所以的东西逃之夭夭。” 在这本书中,你可以看到很多简短的语言,却道出了我们心中不明觉厉的一些东西。这次的故事很简短,但却透露着很多东西。只有当你真正去看了,你才会觉得这些才让我们有意识的去真正的认识自己,去认识灵魂深处的自我。生活就是一汪大海,而我们在这片大海中遨游。有时候我们会迷失方向,甚至不知道自己是谁。有时候停下来看看自己,想想自己的灵魂,和自己的灵魂进行深层次的对话。那样,也许我们会找到自己,也许我们还知道自己是否拥有灵魂。 她的文章很普通。尤其在讲她和大路的时候,大路的变化你可以看到,那仅仅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女生,她在变化,然后她要顺应社会,她要不断的去改变自己,她要将自己从一个懵懵懂懂的小姑娘变成一个成熟的大姑娘。每一个人又何尝不是这样,在小的时候,我们都只是一个调皮捣蛋的小可爱,但是随着岁月的洗礼,我们都长大了,我们学会隐瞒自己的心思,有了自己的秘密,有了自己的故事,这就是成长,带给我们不一样的感受。 尽管你会长大、会老去,但是灵魂终将不变。

  《我们是否还拥有灵魂》读后感(八):拥有灵魂

  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独自躺在床上,卸下一身的疲惫,任思绪飘扬。 在人生的道路上,在异乡的土地上,挥洒着青春和热血,看过多少个凌晨四点中的太阳,顶着多少个黑眼圈苦苦加班,受了多少次乙方的羞辱和白眼,曾经迷惘和彷徨,不知道要去做点什么来实现价值,不知道自己追寻和坚守的,到底会演变成怎样,在失利的痛苦中颓废,在自卑的泥潭里挣扎,我们是否还拥有灵魂,时候还能记起最初的梦想。

  人生就是从来不是完美的,并不总能尽如人意,人人也不是永远善良美好,世界并不像你想象的那样温柔以待,人与人、人与自然和社会的关系总是千奇百怪,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不同的立场思考问题,在人生成长的时间段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行为,也会无所谓对错,那就是赤裸裸的现实。那些现实最后有些成了阻隔我们回到故乡的理由,有些成为我们遗忘过去的因素,促使我们大步向前,不再回首。

  在世界上深情地活着,是拥有灵魂,不忘初心,记住美好的瞬间,用善良的理念,正直的心内,感恩的心态,去传承文化,去经营好自己的人生,去一往无前的去践行自己的梦想,去追寻美好的生活。纵然世界的某个角落,某些地域,某个时间点或某些个体不小心伤害了你,请不要悲伤,不要失望,更不要放弃大片的美妙的人生。在关于大象话题的记忆下,每个小城人民心中都有一个共同的记忆,它是孩子们的乐园,是孤独者的倾诉对象,是人们记忆中的温馨陪伴,再卑微的人,遗忘了种种,也会继续满怀希望,勇敢的去生活。在伦敦的呼唤中,那个带自己开启人生新征程的转校生,在年少的自己和外界的压力下,抛弃了真心,伤害了一个女孩,在后来的生活轨迹下却无时无刻不保持着自己的灵魂,登上摇滚之台。

  拥有灵魂的人,会审视自我的缺点和问题,用更加积极的心态和行为去改变不适应社会规则的棱角。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对自己毫无用处的事情,无论是损失、还是伤害,甚至是令你痛苦的事情,那其中肯定会有得到的东西、应该学习的地方、或者对自己有益的事情。在成长的道路上,有的是坎坷和挫折,不忘初心,保持灵魂最初的模样,未尝不是一种幸福。

  《我们是否还拥有灵魂》读后感(九):你对生活以什么态度,生活终将还你什么姿态

  易小荷因其工作的原因,见了许多竞技场上的拼搏与不能主宰的内幕。因其女性所独特的细腻视角,文笔读来更显隽永深长。正如嫩草的成长需要阳光雨露,也不乏狂风暴雨一般,细腻如斯的易小荷能够在文坛里有一席之地,同样经历过艰辛磨砺。

  如果一个人如易小荷般不放弃自己的初衷与本心,砥砺前行,必将会如作者易小荷般获得成功的回报。以易小荷对生命的深沉真切的感悟,才会写出像《世界上比我还要难过的人》这样催人泪下的文字。

  在这部《我们是否还拥有灵魂》的书里,易小荷用一篇篇文章在拷问着人性、灵魂、情操,在当今多半以冷漠见惯的社会生活里,易小荷的文章才发人深省,虽然都是身边平常事,可这平常事却深藏着人性善恶、社会杂物和人情冷暖。

  如果不是有这种发自肺腑的文化人的文学来警醒世人,人类的文明又将转向何方?社会的公序良知又会被扭曲成什么样子?读书、行走、旅行,文字这些成就了易小荷的人生高度,而读者是否也能从《我们是否还拥有灵魂》这本书里发觉曾经满怀希望与期待的性之善呢?这确实是一个问题。

  这本书分为三个部分,三个题旨,众多如星拱月般的动人故事,总有一个会打动那些已然麻木的心灵。卑微的老无所依的老妇陷入愁苦的自忆,而伦敦的呼唤里的女生却永远以其张扬充满活力的生命形态存留于世人记忆之中。——多么鲜明的对比。

  你对生活以什么态度,生活终将还你什么姿态。

  不想让思维心灵变得贫瘠的人,多看看这些贴近生活的文字,不失为提高素养的好办法。为了不留下如《向着天空猛然射击》里阿猫那样的遗憾与悲剧,生活在现时中的人应该从这些文章里寻到人生的五味杂陈,并将自我之路走得更顺遂坦然。

  《我们是否还拥有灵魂》读后感(十):我们是拥有灵魂

  我们是拥有灵魂

  评《我们是否拥有灵魂》

我们是拥有灵魂的

  每个人都是拥有灵魂的,这一点我相信。有科学家认为,灵魂是主宰人的思想、行为、精神、感情等潜意识的一种未知的非物质因素,每一个人都有他独特的灵魂,并能伴随着其成长发生变化,随着个体的死亡消失。记得曾见过一篇文章,有好事者还想称一称灵魂的重量,于是拿行将就木的人做实验,据说的生死之间体重相差0.7克,于是便得出了灵魂的重量。这种实验无法得到科学的验证,但至少说明人们对于灵魂的存在还是持肯定意见的。如若不然,人何以安身立命?如若不然,人与人之间的区别何在?没有灵魂的身体,只是行尸走肉而已。

没有灵魂的肉体,仅仅是行尸走肉而已

  我相信人是有灵魂的,正是因为拥有灵魂,所以我们会对生活有所感触,会对经历的事情留下记忆和印象,许多年再回首,依然不能忘却当时的刻骨铭心。正如《我们是否还拥有灵魂》书中,作者经历的那些人、那些事给她的灵魂造成的触动和反思一样,我们每个人的灵魂也会储存过往的人和事,历经岁月的洗涤和筛选,在回顾和反思的容器中慢慢发酵,产生了生活的感慨和疑问。我们是否还拥有灵魂?这不是作者对于灵魂存在的疑问,而是借这个提问反思自己的人生和世界,也让更多人参与这个话题的讨论。

  《我们是否还拥有灵魂》一书中有22个关于生命的故事,这些故事都涉及灵魂,作者通过回忆、记录和反思等方式记录她成长时期的一些所见所闻所感,那些当时小时候略显奇怪的事情如今看来如此珍贵,所谓的正派高尚其实暗含着心思算计;成长之后的人生跌宕看起来充满挫败,略带忧伤的口吻写出了人生的辛酸;但小荷老师依旧横冲直撞地追求真理,在她看来真正的人就是那些疯疯癫癫的勇士,敢于夸父逐日般追求梦想,用巨大的力量扑向某种天真的东西。这些故事显得那么平凡真实,但读起来又有股荡气回肠的韵味,想来这就是小荷老师文字的力量,透过她尖锐的思想可以领略到她的灵魂之孤独与美。

灵魂在经历和感悟中得到净化、锤炼和提升

  所以,我还是相信人拥有灵魂,每个人的灵魂不一样。我还相信灵魂就是通过人生的经历和锤炼变得更加强大,每个灵魂的高度和角度也因此不同。生活的内涵就是生下来,活下去;灵魂在生下来的时候便已存在,在活下去的时候得到发展和提升;人生的意义就是每个人不同的生活经历和独特的人生感悟,灵魂就是在经历和感悟中得到不断地净化、锤炼、提升,变得与众不同。

  是的,我们是拥有灵魂。

  2018-1-23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我们是否还拥有灵魂读后感100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