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日本中篇经典:春琴抄读后感锦集
日期:2021-03-17 04:08:31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日本中篇经典:春琴抄读后感锦集

  《日本中篇经典:春琴抄》是一本由谷崎润一郎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32.00,页数:13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日本中篇经典:春琴抄》精选点评:

  ●《思母情》:刚看的时候真的很奇怪,总感觉这作者在絮絮叨叨些什么,这三番五次见到的人们究竟代表了什么,然而到最后三个段,真是彻骨的悲伤。 四十三岁,母亲长辞。我不知道是否所有人都在梦里见过母亲,但那种人到中年、午夜梦回、泪水濡枕的情境光是想想都感觉压抑与悲痛。这种折磨真是让人不敢接受。 《春琴抄》:在佐助面前,“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这句话都显得苍白。春琴在佐助的心中应该是超越了爱情对象而作为一个信仰般的存在,就像盖茨比心中的露西,那么美好,简直是灵魂的苦苦追求。 而春琴,天赋异禀、美丽风韵、灵动善辩、性格桀骜、严厉偏执、自以为是又带了点不近人情,这样的人很丰满而又迷人。 春琴应是俗世的带刺白玫瑰,而佐助身上带有的豁达、通透、禅悟、忠贞应该是超越这俗世之上的冠于万物之上的光。

  ●谷崎的文筆真滴好啊,心思也真的細膩,超級喜歡了。吳樹文的翻譯也非常流暢。“隨著心境的變化,我有時覺得這是一個無月之夜,有時又覺得這是一個有月之夜。仿佛這街旁成行的松樹沐浴在月色中而無端構成可悲的氣氛,我為什麼會如此悲傷?這就像聽到三味線奏出了淒涼的哀音,只覺得悲傷猶如澄澈無比的清水”…春琴抄也寫的超級好看啊,谷崎真是太細膩了,對男人女人的心思了解的很透徹,尤其是佐助自行刺瞎雙眼,轉瞬之間分清內外而使丑的轉化成美的禪機……

  ●思母情&春琴抄 思母情给我聊斋志异的感觉...春琴抄描写得很细腻 遇到的坎坷曲折太令人痛心了 谷崎润一郎的作品笔触都好美啊 才知道痴人之爱也是他写的 有机会要看看 校图书馆打卡*25

  ●佐助是有禅意

  ●结尾的禅机也是够玄的(……)

  ●他们读他都愿讲变态,与其说是虐恋,不如说是不同的人灵魂的契合

  ●谷崎润一郎就是个sm爱好者吧

  ●圖書館借來的,躺在床上想隨便翻翻就睡,沒想到愈發引人入勝。翻譯太讚,《思母情》短短35頁,各種細膩描寫卻讓我一再停下在腦海中試圖勾勒出如夢似幻的場景。讀的過程中想起小時候看過的一篇兒童文學,孩子在母親去世後做夢,夢到自己在一條沒有盡頭的路上一直走,一直走,走到疲憊不堪終於停下,從夢中醒來。《春琴抄》是谷崎潤一郎拿手的自虐式的爱的奉献精神的体现,这麼引人入勝這麼真實的描寫,應該有原型和電影的吧。(也學到了一些有意思的字o(≧v≦)o)

  ●这样的故事大抵也只会发生在日本了

  ●适应了好久译本的风格,习惯后倒也觉得十分隽永深刻。说起来第一次听说春琴抄还是越剧春琴传,哔哩哔哩上的up主取了个吓人的标题,所谓抖S和抖M的故事。有人说“唯美主义者都是天真的孩子”,现实生活中我们怕是不会希望遇着这么一个人,但文学作品不同,越是如此我们反而由恨生怜,由怜生爱了。

  《日本中篇经典:春琴抄》读后感(一):短

  

这个译者在读夏目漱石的时候看过很多次,蛮有资历的一个译者了,翻译的比较文气儿。收了两个短篇,《思母情》和《春琴抄》。前一篇比较常规,写的是梦中寻母,整个文章又一种月光一般的气质,文字实在是很美。后一篇这个故事蛮经典的,琴女毁容,徒弟自刺双目。之前没有看到这个文本的时候,感觉这个做法非常极端,所以其中有一些非常本质的东西,在日本文学当中经常可以看到的东西。比如芥川龙之介那篇地狱变里面,画师眼看着自己的女儿被烧死,但是他难以遏制得觉得画面很美。《雪国》里面,美丽的女子从屋顶跌下去死掉了。死亡、破碎感、物哀。佐助的眼盲中有一种接近死亡的元素在,所以这个故事在带给人生理不适的时候依然有一种美感。

  《日本中篇经典:春琴抄》读后感(二):短评

  第一篇《思母情》无感,作者极力想要渲染一种悲戚的环境,但实在引不起我的悲伤,虽然我如果设身处地到了那样的环境可能的确会有些许的伤感。

  第二篇《春琴抄》很喜欢,不喜欢豆瓣的简介,说什么富家盲女与仆人什么什么凄美而又惊心动魄的爱情故事,我觉得故事的内涵远非一个爱情故事就能完整概括的。

  我觉得佐助对春琴的感情,更多是一种极致式的尊贵,春琴已经成了他的女神,他是甘愿为了付出一切的,包括容忍春琴的奢靡生活和乖戾脾性的,这不是一种爱情,我觉得更像是一种信仰,宗教般的虔诚,所以后来春琴被毁容后,不想让佐助看到她的脸,佐助便自己刺瞎双眼这种行为也就很能理解了。

  而春琴对佐助,也是有感情的,不只是因为什么,春琴极力想要在佐助心中维持那份孤傲乖张、完美无缺的女神形象,以至于即使和佐助有了肌肤之亲也断然拒绝和佐助结为连理,并且还侮辱佐助的下人身份。但最后春琴被毁容,说的:

我宁愿让别人看到我现在的这幅丑样,也唯独不能让你看到。

  我相信,这也是一种感情吧:想要极力维护在对方心中的形象。

  相比于佐助和春琴之间的感情,我读出来的更多是一种极致的虐恋,佐助对春琴的任劳任怨、甘愿付出并且始终尊春琴、敬春琴,口口声声称呼春琴都是以“师傅”敬称;春琴对佐助的无尽、无理甚至无法想象的变相虐待,两人都像是在追求一种技艺上的完美一般,佐助和春琴都在至臻一种感情上的完美,一种施虐和受虐上的极致。佐助为了伺候春琴,不惜献身。春琴也怡然欣然地接受这种伺候,相互之间还乐此不疲,所以没什么可令人惊讶的。

  《日本中篇经典:春琴抄》读后感(三):扭曲的自然

  这本《春琴抄》,我是花了一个下午的时间,在武汉光谷书城或坐或蹲或站着读完的。本意是看完了就不用买了。每年年末回国,泡书城是必定要做的事之一。但买书还是比较慎重的,若收作藏书,从北半球背到南半球,纸质书之重,实在是需要考虑的。所以不值得收藏的书,我是断然不买的。

  谁知读完之后,我毫不犹豫地买下了。

  隐约记得这部书是拍过电影的,后来一查,我看过的应该是1976年由山口百惠和三浦友和演的那一版。估计看的时候年纪甚小,唯一的模糊记忆是佐助把眼睛刺瞎的情节。

  读书,觉得春琴这样的角色,山口那样纯良无害的气质如何能驾驭?!作为本性温和的富家千金,幼年因故得不明之症而失明,春琴从此变得执拗严酷。虽以习艺得消遣,也由此得严师之威名,然而毕竟是女流兼失明之弱者,得罪心怀邪念的富家子弟,竟获沸水淋面之灾而容颜尽毁。幸得自幼服侍的家里佐助爱慕照顾,虽不曾得任何名份,甚至和颜悦色也难得,但始终甘之如饴。到春琴毁容际,亦断然刺瞎自己的双眼,不复见被毁之容,以求爱人的心安。至死,佐助低矮的墓碑侧立于春琴的墓碑之后,恭敬卑微至尘土里。

  文字中运命的灰暗冰冷,爱之中的虐杀,实在是扭曲之极。然后合上书回想,却又觉得一切因缘际会,又自然之极。这样一对人儿,这样一段人生之路,终究是有苦也有甜,不至于无声无色,不枉此生此行。

  以“春琴抄”为标题的译作有很多种,有的十分厚重,因为还选录了作者的其他作品。我选择的是人民文学出版社的,薄薄的,除了《春琴抄》,仅选录了作者的另一部作品《思母情》。译文还是比较优美的,不过大约因为故事本身的阴冷,加上作者叙述的角度———一个世俗旁观者,难免生硬,但是文学作品的功力大约在此,生硬冰冷到极点,又透出些许的暖。

  这个集子中另一篇作品《思母情》,个人认为比《春琴抄》更美好。文字通透而寂寥地记录作者的一个梦境。独自夜行,思家,遇他人居所以为是家……在海边遇上同样独行的女歌者,虽然不认识,却在最后一刻一同泪流满面,原来这才是自己的母亲……整部作品犹如一块晶莹剔透的璞玉,哀伤、依恋和失落浑然一体,母子之情中那些琐碎、平实被升华到极美的层面,文字如画然而又不是具象的画,更多的是体感和情绪的美。

  作者古崎润一郎,日本文坛上的大家,唯美、恶魔风格集于一身,文字张力十足而又不失根底,很值得一读。

  《日本中篇经典:春琴抄》读后感(四):爱情的模样

  最开始知晓的爱情是从青春小说来的,爱情随着主人公们的成长兜兜转转,最终历经千辛才走到了一起,又或带着遗憾相忘于江湖。

  再长大些后,读到些描绘平淡幸福爱情的模样,又开始羡慕着感叹:细水长流的陪伴,才是真正的爱情啊!因而每每看到早恋的同学为爱而 疯狂的时,我实在是无法理解,为何人会为了另一个人而伤害自己呢。甚至心里会有着一股不自知的冷漠,想到:十几岁的小屁孩懂什么爱情呢!长久的陪伴才能积累出爱情好不好!这实在是过于狂妄自大了

  因为我开始有了初恋,也经历了恋人之间争吵时所带来的感受,其中的悲伤、痛苦和自我否定很容易就折磨掉曾引以为傲的理性。也会享受着亲密关系中带来各种以往未曾体验过的愉悦,无条件的爱与陪伴,便成为了生活中的动力与铠甲,是独身时无法拥有的一种情感体验。也是自那以后,我开始理解,亲密关系中的甜与苦,并不是外人的理性所可以随意评价与衡量。

  书中春琴与佐助的爱情便是如此,两人在春琴九岁相识相伴,十七岁时有了肌肤之亲。长久的相处使得两人早已习惯了一种两人身份差距的模式:一个是高高在上的乖戾富家小姐,一个是老实善良的凡是为主子(即春琴)考虑的学徒。

  即便在别人看来,春琴对佐助过于严苛,甚至乎还有些暴力倾向,可是佐助眼里只有春琴一切的好——三味线技艺高超,眉目清秀又好看,肌肤白皙嫩滑穿衣饮食又讲究,加上时间的积累,佐助便爱上了春琴,而且是不可救药地让自己一切的生活皆以春琴为中心。

  而春琴呢?责骂甚至是动手打佐助,心思不明说总是让佐助来猜测,似乎是在从侧面让佐助证明对她用情深切似的。即便是怀了佐助的孩子,也不愿意承认和佐助结婚。甚至接二连三生下三个孩子之后,都送去了别人家养育。在旁人看来,春琴对佐助做的一切未免过于残忍了。

  可佐助呢?宁愿自己与仆人一起节衣缩食,也要保持春琴花钱如流水的生活。春琴被仇家毁容,心里其实并不愿意佐助看见她毁掉的容颜。此时佐助读出了春琴的心思,并自行戳瞎了自己的眼睛。还为此而高兴,感到“现在才真正地理解了师傅生活的模样,两人的心从未如此接近”。而春琴知晓后的回答是带有意思惊喜的话:“佐助,这是真的嘛?”

  我的天,简直是不可理喻啊!如果书中佐助要赡养家人,负有除照料春琴外的其他社会责任呢!

  可书中看来,除了照料春琴的生活,佐助并无其他更重要的社会义务。且他是带着强烈的愉悦感而做出这种自我伤害的行为,只是为了春琴开心。虽有遗憾,却又能评价些什么呢。

  信息过载的年代,所有长辈和媒体都急不可耐地告诉你爱情应是什么模样,怎么样的婚姻才是幸福。可爱情的模样千万种,我们又怎么知道幸福的模样呢?

  职业单身女性,享受充实的工作生活带来的快乐,在工作里发光发热实现自己的价值。家庭主妇享受着生儿育女、相夫教子带来的成就感,获得家人的肯定享受其中。只要经营得当享受其中,哪一种选择就一定会比另一种选择更好呢?幸福本来就是一件主观的事情。

  如果有人说,要成为单身职场女性才幸福,要成为家庭主妇生儿育女才幸福,只通过只言片语的抱怨便陷入了“他人即地狱”的陷阱,忽略其中不为外人所知所道的亲密互动。谁又知道当局者是抱着什么心态在经营这段关系呢。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无论作出什么选择,承受哪种幸福,都需要力量。这种力量或是能力、或是责任又或是像佐助一样“能在转瞬之间分清内外而使丑转化为美的禅机”(我非常反对亲密关系中的暴力行为!无论是对对方还是自己!)。世间并无什么外在标准评价一个人是否幸福,只是看局中人是否存在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与能否拥有制造美的能力罢了。

  今天家里下了几场雨,要是现在能再下一场就好了。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日本中篇经典:春琴抄读后感锦集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