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经典沟通术》是一本由霍利·威克斯著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19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哈佛经典沟通术》精选点评:
●翻译和校对都不给力。
●“自尊是我们为准备迎接自己的情绪反应的拉力而采取的立场。”这是木意思??坑爹的翻译啊。
●它的原名显然更有档次:Failure to Communicate: How Conversations Go Wrong and What You Can Do to Right Them,为了营销想出这样的名字,真是若非粗看了下内容都不会去读。案例多,不算经典,但是读一读也是无妨的(后记:吃不消读了,不读了)
●翻译差到难以置信......
●翻译的很差
《哈佛经典沟通术》读后感(一):可能是翻译得不好
这本书读起来好费劲,很多句子读起来都不是很顺畅,跟中文的表达有些出入。可能是翻译的问题。总体而言,里面说的内容很充实,也很全面跟有用。不过里面有大量的事实(当然这是这本书所强调的特色),不过让书显得有些割裂感,节奏不舒服,再加上翻译不给力,就给读者造成了小小的困扰。
《哈佛经典沟通术》读后感(二):留下的点点感觉吧
这本主要论述困难沟通的技术的书,很注重对道理的分析。不太同于以前我看过的那些管理方面的关于沟通的书。说实话,我看这种书必须得一气呵成,不然这种结构的书我是看不下去的~~~这本书,我没有很认真的看,不过还感觉挺好的~~~实例分析,分析也很到位,只是有些文化可能与我们中国文化有些出入~~~有时间可以细细的看看~~
《哈佛经典沟通术》读后感(三):哈佛经典沟通术阅读体会
这是一本毕业后早些年读过的书。
当时经常要和各个部门开会讨论项目。 部门之间是独立平等的合作关系:一方面,双方述求和出发点不同,经常在会上“激烈”讨论; 另一方面,大家最重视的仍然是项目和KPI能否达成,积极参与,也不想伤了和气。
这本书给了如下的帮助:
首先:它鼓励读者在陷入“你对我错”、“你不能满足我的述求“、”我为什么要用你的方案”的死胡同里时,跳出来,从较高的视角来整体看待这件事。
进一步:它建议读者把谈话看做一块“运动场”,场地中的障碍物就是谈话中涉及的问题,双方的观点和理由就是双方运动员的移动路径。 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撇开争论细节的影响,看到对方想把事件往哪个方向推动,感知对方真正述求。
最后:明晰 “己方述求”、“对方述求”、“双方面临的共同问题” ,可以表明诚意,将沟通拉回到建设性的轨道上。 即尊重对方的述求、也尊重自己的述求、并且尊重和承认所面临的问题。 然后双方共同想办法去解决。
这本书告诉我们如何最大限度减少不必要的争论、把精力聚焦在问题解决上;同时调动双方的智慧、想出单凭一方无法给出的解决方案。 不少看似难做的项目做下来发现其实并不难。
《哈佛经典沟通术》读后感(四):几个有用的point
*困难通话的三大特征
1)战斗心理(把谈话看成战场,并且设下战争的阶段和期望值)
2)情感负担(带有愤怒、困窘焦虑或担心)
3)交谈误解(很难读懂对方的意图,很难明白对方对我们所说的事情所持的看法和接下来的反应)
*如何平衡交谈各方的利益
1)尊重自己:保持你的声誉
2)尊重对方:关注共同利益(尊重别人不等于屈从于别人;尊重对方、对方的利益、对方关心的问题)
3)尊重交谈:交谈不是战场
4)在困难的交谈中不走极端,拓展中间地带(在选择的基础上有一个更好的视角)
*情绪困扰:恐惧、愤怒和窘迫的三种根源
1)以前的情绪重新表现出来
2)强硬策略之下人显得软弱
3)策略与情绪受伤的结合不仅是反应,还会频繁导致过激的反应
沉默导致破裂升级:
1)沟通在顶层,理解在底层:
双方都知道顶层发生了什么——他们知道每一方说的是什么。但是任何一方都不能确切地知道底层发生了什么,即对方的意图是什么,对方是怎么看他们的。最糟糕的破裂发生在一方的意愿和另一方的理解的鸿沟上。
2)双方都掩饰情绪、意愿、策略和困惑本身。但是每一方都试图看穿掩饰,怀疑被隐藏的事情。
3)双方都对他们的意愿和他们的想法沉默不语,困惑、紧张和怀疑就不断升级直到尊重丧失,我们滑向了类似战争的交谈。
模拟面谈:
1)容许双方的意愿的看法存在不同。
2)从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能够扩展解决策略的范围。
------------------吐槽分割线--------------------------
不得不说翻译真是有够烂!几次都看不下去了。敢不敢翻译得更曲折一点…把句子简化一点点会屎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