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是一场无尽的告别》是一本由田媛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2018-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爱是一场无尽的告别》读后感(一):《爱是一场无尽的告别》前言部分
十年前,我在北方的一座小城里读高一,那时候最期待做课间操,尤其是体转运动,就在扭转身子的那几秒,我总能将目光透过茫茫人海,然后牢牢锁定暗恋的那个男生。后来,学校附近建了机场,做课间操时我又多了一个爱好——抬头望天,记得那时常常晴空万里,飞机划过,会留下一道畅快的弧线。
那条线大概是我关于未来最初的幻想了。
离开故乡的小城,惊奇和新鲜过去以后,外面的世界大得让我感到摇摇欲坠,我反而怀念起了我在物理课上把一本毛姆的《刀锋》翻破了皮的夏天。七月,头顶的风扇呼呼地转,老师在讲课,粉笔在黑板上吱吱地响,窗外的夏蝉永远不知疲倦。那个夏天过去,我们文理分班了,我坐在了理科班的教室里,而那个课间操时被我偷瞄的男生就在我们隔壁班,和文科班楼上楼下的距离比起来,一堵墙的界限让我心满意足许多。
给我自由、允许我幼稚、让我免于修剪,青春时代对我最大的馈赠莫过于此。
识人、走路、写作,这些是我这十年来一直在做的,除此以外,也谈过几场恋爱,每一任男友性格各异,但多多少少都带着些课间操少年的影子。在每一段感情里,我都是既兴奋又畏缩,既想表达亲密,却又往往羞于启齿。不断挣扎着,然后一直到分开。
接下去呢?接下去我开始鄙夷或者嘲笑那些看上去不值得的或者愚蠢的爱情,从而间接地告诉每一个人:我从没有投入到任何一种爱里,所以我很安全。人有时候就是这种奇怪的动物啊,即便心里被撬开了个大口子,好的坏的统统都像雪崩一样塌下去了,我也要紧紧憋回眼泪,假装不动情,以求不败。
可在此刻,我倒情愿自己的一生都是一个败军之将。
大学时,我又重读了《刀锋》,感觉小说里的世界和十年前的不一样了,当然我也不一样了,我很久没有再看见飞机线了,也早已和隔壁班的那个男生断了联系,但我至今还记得他十五岁的样子,和我第一次遇见他时突突直跳的少女之心。
我是在二十四岁写下这本书的,有些故事看起来没有开头和结尾,而那恰是我们少年生活的一隅。我不认为所有的故事都要以和解、然后拥抱全世界为结尾,也不认为所有故事都要充满心动或者英雄主义的元素。在这本书中,我坦然地展示我的困惑,我的不知所措和我对变幻莫测的生活的惊奇与无奈。在平庸和琐碎的人生中,我就这样开开心心,又磕磕绊绊地朝前走着。
不慌啊小田!大好时光!
《爱是一场无尽的告别》读后感(二):以爱之名来告别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鸦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在看到田媛的《爱是一场无尽的告别》的时候,这首词便莫名其妙的出现在了脑海之中,再也挥之不去。有关于爱情,我们早已不陌生,不论是渐渐老去的还是风华正茂正青春的,也不论是儿孙满堂的还是依然孑然一身的,谁都可以就着爱情这个话题唠上一会儿。然而在不离不弃与相濡以沫的背后,离别或许才是更让我们牵肠挂肚,夜不能寐的吧! 田媛的《爱是一场无尽的告别》用了12个故事来为我们讲述了12种不同的告别。有的人相互倾慕,只是从未说出口,终于有一方要吐露心声的时候,却因为阴差阳错而错过,多年以后,卿未嫁,君却早已有主,这种告别往往发生于爱情懵懂之际,却是最让人心伤的告别方式,一旦错过,便是永恒,这是我与向阳的故事;我与他相爱了九年,所有人都以为我们是天造地设的一对,所有人都会以为我们最终会走向婚姻的殿堂,然而在美丽的爱情却也敌不过时间的侵蚀,我和他终于在漫长的爱情长跑路上再也找不到往日的默契与温存,当每天的电话也成为一种强迫式的作业的时候,分别也就成为自然而然的事了。分离过后,只能安慰自己一句,爱过也就够了。。。田媛的笔下,每一种的分别都有了一个个或是凄美或是温馨的爱情故事,在田媛的文字里,我们是否又会想起自己当年的青葱岁月,有是否会想起,当年与自己山盟海誓的那个人如今又在何方?当年分离的痛楚是否还会在心底泛起。。。 田媛的故事的最大魅力在于,她总会唤起我们隐藏在心底那些不想为人知的秘密,让我们在她的故事里找到我们的往日种种,然而在读田媛的故事的时候,却总会不由自主的想起老辛的那首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来,她的故事总是给人一种不真实的感觉,有太多的人工雕饰的痕迹,就像是为了讲故事而讲故事一样,缺了一种精气神在里面。由于篇幅的限制,每篇故事的情节也不够丰满,人物形象更是有一种朦朦胧胧的感觉,难以把握,或者如果有一天田媛可以把自己的故事写出来,效果会更好一些。 其实促使自己读完《爱是一场无尽的告别》的,源自于本书封面上的一句话,在这残酷的世间,我们的相遇只是一种短暂的奇迹,而告别才是永恒。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却勾起了自己无尽的遐思,想到当年的她,想起当年如胶似漆之后,无可奈何的告别,十年过去,风景依旧,不见伊人。。。
《爱是一场无尽的告别》读后感(三):人生总是在告别
《爱是一场无尽的告别》中有12篇故事,12种告别。每一次告白都有不同的情感,有遗憾、有无奈、有悲伤、有伤痛、当然也有爱。我觉得告别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相遇即是为了告别,而告别是为了再一次相遇。 我最喜欢的一篇是“我最好朋友的结婚”,不是因为这篇小说的故事有多美好,而是它给了我很多不一样的触动,不一样的思考。我对爱情有很多美好的向往,比如青梅竹马、从校服到婚纱。可在这个故事中男女主的恋情长达九年,从校服开始的恋情,最后却没有走到婚纱。他们的结束没有欺骗,没有背叛,但是最后恋情却终结了。有时候我也会想是不是真的时间可以冲淡一切,随着时间在浓烈的感情都会慢慢变淡,最后消失不见呢?这样的情况可能是有的吧,但是我觉得这还是要看两个人如何相处,又如何的去维持他们的感情。 其中有一句话“或许执着于爱情的唯一理由,就是为了让自己不那么快变老。”看到这句话,我想说,如果爱情真的是这样的话,我就不会那么向往爱情了。我觉得爱情是两个人心与心的靠近。他能与我分享所有的快乐,也能看透我所有努力隐藏在内心的委屈。和他在一起我可以做最真实的自己,不需要去伪装自己。我和他会计划未来,会为了未来一起努力奋斗,就算辛苦也会觉得甜蜜。当然,我也相信美好的爱情不会让人那么快变老。 而封面的两段话我也非常喜欢,一段是“我们最终都要远行,都要跟稚嫩的自己告别,也许路途有点儿艰辛,有点儿孤独,但熬过了痛苦,我们才能成长。”虽然不是华丽语言,但是却给了我走向远方的勇气。远方是我所向往的,但也是我所惧怕的,离开了熟悉的一切,然后独自一人面对未知世界,这让我害怕。但我终将会成长,会战胜自己,走向远方,因为那是我的梦想。 而另一段是“爱是一场孤独的焚烧,是用灰烬重塑的自我,爱是一场无尽的告别,是比天空更深邃的沉默。”单单读起来就让我心生欢喜,可爱又是怎样的呢?看到这段话,我并不是十分理解它的含义,可能是因为我还没有谈过恋爱,没有用心的去爱过某个人吧。有时候我也会想,我最终会遇到怎样的爱情,遇到怎样的爱人,他又是不是我理想中的那个人呢?长得有点帅,有点高,对我超好,幽默又体贴,和他在一起就算不说话也很美好。我总觉的我会遇上这样的人,所以我宁愿等也不愿将就。 相遇总是让人觉得美好,曾经的相遇也总好过从未相逢,陪你走过那段时光,也是我回忆里最美的过往。所以请别害怕告别,毕竟重逢的瞬间也让人开心愉悦。
《爱是一场无尽的告别》读后感(四):怀念青春
好久没有看这种类型的书了,时间已经久到自己也记不清是多久了,因为随着自己的成长,内心里不自觉的想远离这个类型的书,不知道为什么,也许是感觉这种书是小孩子们看的,也许是想让逝去的日子随风而去,想让自己一直往前看,前进不后退。作为学生的时候,看了不知道多少,这样的文章,这样的书,那时的自己总是渴望爱情,却又不敢行动,总是在书中找寻爱情的滋味。所以我是嘴强王者,理论一百分,实践零分,只是纸上谈兵罢了。 这次看了这本《爱是一场无尽的告别》,发现逝去的日子真的逝去了,再也回不到那个无忧无虑的时候了,没有压力,没有顾虑,没有乱七八糟的烦恼。想起我的童年,我的学生时代,想起那时一些愚蠢的时刻,不由得笑了出来,怀念过去,怀念那时幼稚的自己。即使是逝去的日子,那也是自己的一部分,人永远活在过去,现在和未来之中,一直都是,从未改变,人要往前看,也要往后看,更要把握现在。 现在再看这样的书,已经没有学生时代的那种感觉了,以前看书,对于爱情,心里有一种渴望,一种跃跃欲试的感觉,想参与到一场美好的爱情之中,现在看这本书,一直到看完,心里有一种置身事外,超脱之外的感觉,爱情,呵呵,也就这么回事。也许这就是人生,这就是人的成长,得不到的时候,心里发了疯的想得到,等得到了,就会有一种平常心来对待,甚至满不在乎。 在残酷的世间 我们的相遇 只是一种短暂的奇迹 而离别才是永恒 爱是一场无尽的告别 人生更是一场无尽的告别,人自从一出生,就在告别,告别所有离去的,告别过去,迎接未来。不告别过去,怎么到以后来怀念呢?最近一段时间,怀念青春的文章,影视剧,突然多了起来,不管是谁,都来怀念,都想搭上这趟怀念青春的列车,可是车多了,就不知道怎么选了,哪有这么多青春可怀念? 《爱是一场无尽的告别》这本书确实勾起了我年少时的一些回忆,我也很喜欢作者的写作风格。“我不认为所有的故事都要以和解、然后拥抱全世界为结尾,也不认为所有故事都要充满行动或者英雄主义元素。在这本书中,我坦然的展示我的困惑,我的不知所措和我对变幻莫测的生活的惊奇与无奈。在平庸和琐碎的人生中,我就这样开开心心,又磕磕碰碰地朝前走着。”我更喜欢作者的这种心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坦然面对即将到来的一切人和事,这是我想要做到的,可是却永远做不到,人生被一些琐事所牵绊,做不到那样的人生态度,即使是无忧无虑的学生时代,也被一些青春的烦恼所困扰。 我已经不是那时的我了,青春也只能用来怀念,不管什么时候,人生总是充满了酸甜苦辣,充满了惊喜。 怀念青春!
《爱是一场无尽的告别》读后感(五):归来亦是少年
归来亦是少年 又是第一个书评吖
封面是暖人的颜色,很青春,拿到的时候少女心爆棚,充满好感。超喜欢这个封面的配色以及设计,还和同学显摆了一下。书名也好听—“残酷的世间/我们相遇/只是一种短暂的奇迹/而告别才是永恒”—爱是一场无尽的告别。这些字足以触动我的内心了。最近身边的人有好几个遭遇了亲人的去世,而他们询问地方习俗的时候,总是让我又回忆起那些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绝望,悲伤,恐惧。幸好,这本书不是那样子的告别。
打开书,里面是插图,我喜欢的风格。作者的前言也写得算真诚。目录设计也好看。这本书有点像我初中那会儿常看的《新概念》作文,有点郭敬明体,有时候《读者文摘》也会有这样的文章,印象深的有“栀子花少年”,还有那些“新概念”获奖作文,里面的隐秘的情感,爱而不得,或者是那种淡淡的悲伤,以前还挺迷这样的文章,总是羡慕作者是个有故事的人,经历这么多,或者能和自己喜欢的男生在一起说话、玩,即使没有在一起,也足够让我羡慕。因为我不知道自己有没有喜欢的男生,有好感的男生不少,但没有那种悸动,或许当时有过吧,却被我忽视了。现在,已经完全没有了这样的心境。年纪大了?所以在看这本书的时候,我似乎又回到了那种年少青葱的岁月。
而且这样的书有一个特色,就是语言能够有一种细腻的美感。我喜欢这种清清浅浅却能撩人心魄的文字。虽然我没有那样的经历,但是我能遐想自己也曾喜欢一个人,然后,告别。似乎这是一种完整的成长过程。可是生活不是影视剧那么精彩,我的心跳可能会在不久之后,遇到mr. right后再被拨乱吧。
第一篇是《亲爱的向日葵》,阴差阳错,为什么向日葵的赌约要放弃,既然倔强如她,为什么会拒绝赌约,然后贯穿一生的错过。归来亦是少年,可是当时的错过就注定了一生的遗憾。为什么双方都不会再勇敢一点点,说出口就好了啊。我总是特别着急这样的一对。明明在别人眼里也已经在一起,明明彼此相处也像在一起。为什么不能说出来。或许,局外人明白这些。如果当时我是局中人,是不是也会这么做呢?我觉得最终没能在一起,还是因为命中注定的那个人不是对方吧,向来情深,奈何缘浅。向阳先生,最后都会找到彼此。
《初雪来临的那一夜》,这个故事没有那么感人,或者让人心动的了。女主和陈诚既然第二天就要结婚,在一起也有6、7年,为什么要对一些事情无法释怀,本来李小叶和陈诚之间也没有多少深深的爱,多是单恋,这样二人在一起,又有什么要过意不去,本就没有道理去责怪。这篇文章里面的人们多是有些矫情了。
读了这2个故事之后,差不多已经了解了书中文章的类型,还有作者的写作风格,倒叙、插叙、回忆。短篇故事读来不累。高中可读。现在读来里面一些东西已经不能打动我了。
《爱是一场无尽的告别》读后感(六):青春制暖
相信这本书能够激起很多人的回忆,以及他们内心的那些忘不掉的羁绊。
作者田媛是93年的青年写作者,曾经出版过两部作品,都引起了不错的反响,是一个既不悲观,也谈不上乐观,在磕磕绊绊中长大,经历过不好不坏的爱情,并仍然对这个世界充满爱与渴望的人。这些特性也展现在他的作品中。
在他的笔下,我们可以见证青春最原始的样子。在感情上,我们的青春有的是浓烈的,壮烈的,但是我们肯定会有一种醉美好,最纯真的感情,在那个时代爆发出来,在以后的人生中都无法被取代。田媛写的故事大抵都是这种。
作者在他的自序中写了,十年前,她在学校的操场上,通过课间操的转身运动,偷偷瞄到的那个暗恋的男生,就是他关于爱情最初的幻想了。而毛姆的《刀锋》是她写作的开始,激发了她所有对未来的期待与向往。
这本书一共12个故事,都是作者身边的故事,有亲爱的向日葵,初雪来临,我最好的朋友的婚礼,冰激凌的魔咒,夏日等等。作者的笔触很清新细腻,写到了人物的内心深处,也是这个时代的90后女生的那些思想。书中有很多比较平淡成熟的观点,比如人生就是因为这些冥冥中的不同安排才变的与众不同。我们在每一个故事中,当与身边的人告别时,并不会再那么歇斯底里,而是将这些都看成因缘际会的表象。
人可能也是在一次次的分别中开始变的释然,慢慢的明白了,生命中那些游刃有余的状态,都是阅历使然。
很喜欢看这样的故事书,这样的故事让我想到了从前的日子,青春就像那天,像那个周六,天气不怎么好,没有云彩,蓝天也像用蜡笔,毫无章法上涂上去了。我们换上泳衣,光着脚踩在泳池边上,游泳的人拍打着浪花,水花四溅,喧哗和嘈杂从四面八方袭来。我们内心阳光,纵身一跳,扑通一声栽入水中。这就是我们奋不顾身的青春和美好的时光。
作者说,他不认为所有的故事都要以何和解,然后拥抱全世界为结尾,也不认为所有的故事都要充满心动,或者是英雄主义的元素,在这本书中,作者坦然的展示了她的困惑,她的不知所措和对面幻莫测的生活的经济无奈,在平庸和琐碎的人生中,就让我们这样开开心心又磕磕绊绊的向前走着吧。
读这样的书吧,觉得温暖、安静,偶尔还有滴滴甜蜜。
《爱是一场无尽的告别》读后感(七):爱情的模样
对于爱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而且每个人理解的都不一样,那么在你眼中的爱情是什么样子的呢?有的人认为爱是一种纯纯的感觉!这点不否认,在我们年轻时第一次喜欢一个人的时候,第一次表白的时候,我们的爱情就是那种粉粉的纯;也有人说爱是轰轰烈烈,也没错,爱情路上谁可能是一路坦途?有山也有河,有沟也有坎,我们为爱情哭过,笑过,痛过,幸福过,受伤过;也有人说爱情就是在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平淡中坚守,错了么?也没错,相濡以沫,同甘共苦,携手夕阳;也有人说爱情不过是一场冲动罢了,你选择的人也许只是在一瞬间吸引了你而已;还有人说爱情是一种相互的吸引,除却一时冲动,也有可能是两个人长久之间孕育出的默契。
高中时代的爱情总是最青涩的,一种说不出口却又永远放不下的感觉,喜欢一个人也不会向对方表白,甚至连暗示的话也不会说,对方也永远也不知道你喜欢他,可是那又如何,倔强的我们总是坚持自己喜欢就可以了,喜欢你与你无关。极少有人会把这份感觉说出来,我们都坚守着自己的底线,因为我们知道等到高考以后,也许我们此生再不回相见,或许这也是无奈吧!大学时到的爱情则是像一杯鸡尾酒,用各种各样的配料调制出自己喜欢的口味,也许是因为加入的东西太多,反倒是不知道自己最初想喝的是什么了;步入了社会,爱情更像是一杯纯净水,你加什么调料就是什么味道,最后哪怕是杯苦酒也只能自己喝下去,人也学会了不再找借口粉饰自己。
在田媛的笔下,爱情是一场告别,也许是吧!作为一名93年的青年女作家,田媛的文字还是很细腻的,从她笔下的故事中可以感觉到这个小女生内心情感的丰富。文字中充满了女孩子对爱情的向往。她笔下的校园爱情是最打动人的,无论是高中生之间的爱情,还是大学生的爱情,充满了青春的色彩。校园爱情受到的阻碍总是比较多的,没有完全走向社会的人们对于爱情的向往也总是美好纯洁的,无论这份爱情是顺利还是磕绊,总是每个人心里最完美的记忆。
也许因为田媛还是一名在读研究生,没有完全脱离校园的缘故吧,当田媛的文字转入到社会中的爱情的时候,却还没有脱离校园爱情的樊笼,更像是校园爱情的延伸。校园和社会毕竟是不同的两个世界,和校园相比,社会更加现实,爱情经受的考验是校园爱情所不能比拟的,尽管田媛笔下社会爱情也有以告别收场,但这些告别的方式对比起现实还是差了不少,就算是告别也是以一种美的方式告别,现实中不是没有,只是如同凤毛麟角般的稀少,社会中更现实更残酷。不过这也不能全怪田媛,毕竟她只有二十四岁,还没有完全走出校园的圈子,我想如果等到她真正的步入社会,了解真正的现实之后,以她细腻的笔触和对文字的敏感一定能创作出更多的好作品,会更懂得爱情的模样。
《爱是一场无尽的告别》读后感(八):爱情的模样
对于爱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而且每个人理解的都不一样,那么在你眼中的爱情是什么样子的呢?有的人认为爱是一种纯纯的感觉!这点不否认,在我们年轻时第一次喜欢一个人的时候,第一次表白的时候,我们的爱情就是那种粉粉的纯;也有人说爱是轰轰烈烈,也没错,爱情路上谁可能是一路坦途?有山也有河,有沟也有坎,我们为爱情哭过,笑过,痛过,幸福过,受伤过;也有人说爱情就是在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平淡中坚守,错了么?也没错,相濡以沫,同甘共苦,携手夕阳;也有人说爱情不过是一场冲动罢了,你选择的人也许只是在一瞬间吸引了你而已;还有人说爱情是一种相互的吸引,除却一时冲动,也有可能是两个人长久之间孕育出的默契。
高中时代的爱情总是最青涩的,一种说不出口却又永远放不下的感觉,喜欢一个人也不会向对方表白,甚至连暗示的话也不会说,对方也永远也不知道你喜欢他,可是那又如何,倔强的我们总是坚持自己喜欢就可以了,喜欢你与你无关。极少有人会把这份感觉说出来,我们都坚守着自己的底线,因为我们知道等到高考以后,也许我们此生再不回相见,或许这也是无奈吧!大学时到的爱情则是像一杯鸡尾酒,用各种各样的配料调制出自己喜欢的口味,也许是因为加入的东西太多,反倒是不知道自己最初想喝的是什么了;步入了社会,爱情更像是一杯纯净水,你加什么调料就是什么味道,最后哪怕是杯苦酒也只能自己喝下去,人也学会了不再找借口粉饰自己。
在田媛的笔下,爱情是一场告别,也许是吧!作为一名93年的青年女作家,田媛的文字还是很细腻的,从她笔下的故事中可以感觉到这个小女生内心情感的丰富。文字中充满了女孩子对爱情的向往。她笔下的校园爱情是最打动人的,无论是高中生之间的爱情,还是大学生的爱情,充满了青春的色彩。校园爱情受到的阻碍总是比较多的,没有完全走向社会的人们对于爱情的向往也总是美好纯洁的,无论这份爱情是顺利还是磕绊,总是每个人心里最完美的记忆。
也许因为田媛还是一名在读研究生,没有完全脱离校园的缘故吧,当田媛的文字转入到社会中的爱情的时候,却还没有脱离校园爱情的樊笼,更像是校园爱情的延伸。校园和社会毕竟是不同的两个世界,和校园相比,社会更加现实,爱情经受的考验是校园爱情所不能比拟的,尽管田媛笔下社会爱情也有以告别收场,但这些告别的方式对比起现实还是差了不少,就算是告别也是以一种美的方式告别,现实中不是没有,只是如同凤毛麟角般的稀少,社会中更现实更残酷。不过这也不能全怪田媛,毕竟她只有二十四岁,还没有完全走出校园的圈子,我想如果等到她真正的步入社会,了解真正的现实之后,以她细腻的笔触和对文字的敏感一定能创作出更多的好作品,会更懂得爱情的模样。
《爱是一场无尽的告别》读后感(九):爱是一场无尽的告别
爱是一场孤独的焚烧
是用灰烬重塑的自我
爱是一场无尽的告别
是比天空更深邃的沉默
12篇的故事,讲述了十二种不同的离别
无关年龄,无关身份
有些用尽力气的爱,最后也要走向告别,真的是冥冥中的注定么?曾经以为那就是奋不顾身,曾经以为那么的激烈就是义无返顾,可是,当一切都随风而逝,当我们站在光阴的渡口回望那段岁月的时候,我们的心是否已经不疼了
生长古墙阴,园茺草木深,可曾沾雨露,不改向阳心
爱情无法衡量,时隔多年,午夜梦回里,我依然会梦见那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那个男孩子为我采下一朵的太阳花,戴在我的胸前,我们都笑脸如花。
可是,醒来后,满脸的泪水才明白,那只不过是一个梦
梦里的温暖如昨,而今各自天涯
走着走着,我们就走散了
缘份大抵是如此的吧
他曾经望着夜空发下毒誓此生非她不娶的那个足球妹,就因为那些无知又可笑 的理由与他分离,还有他以为他会爱到生命尽头的F,也被他放下了,他最终还是和一个平凡的姑娘享受着世俗里那些平庸的幸福,然后乘桴于海,道梦天涯
有时候我会想,爱情最可怕地地方究竟是什么呢?是朋克和足球妹那样一起为了彼此背叛了人生,失去自我,让人不得不多准则。然而到头来只觉得空欢喜一场,所有的心血和努力都白费了,还是朋克和F那样激情退去之后难以继续的平淡人生,其实都不是,爱情最可怕地地方就在于,它真的能让你在一瞬间忘记,离别原本就是人生的常态
我们最终都要远行
都要跟稚嫩的自己告别
也许路途有点儿艰辛,有点儿孤独
但熬过了痛苦,我们才能成长
曾经以为幸福触手可及,曾经以为就这样就可以和你一起到天涯海角,在世事面前终究是太过稚嫩了,我们在人海中,无法预计的到海浪的风险,而我也无法握住你的手,曾经的曾经,那个如花的少年,已经淡在记忆 深处,留下的可能也只是时光的感叹吧。
世界的相遇,总是带着宿命的味道
在这个残酷的世界里,我们相遇,只是一种短暂的奇迹,而告别才是永恒
所以,当离别来临,除了面对,还能需要什么样的表情呢
我们都曾经努力过不是么
有过相遇,上天已经是眷恋了
总比那些个不断的擦肩而过的陌生人缘份来的深吧
没有太过激烈的言语,没有生死与共的生离死别,没有惨烈的收场,有的只是人生中不断的相遇,不断的离别,不断的告别,虽然伤感,虽然伤情,虽然无奈,可是却也有一份淡淡的释然。
细细读来,过往不断的放映,原来曾经的青春,我们是如此的相遇,如此的告别的。
《爱是一场无尽的告别》读后感(十):被戳中的青春——爱是一场无尽的告别
最年轻的90后都已经成人了,我们谁都敌不过时光,敌不过回忆。前几年《最好的我们》大火,因为大家说他写的真实,掀起了80后的回忆。那么这本书,便是戳中了90后的青春。
作者田媛选取了她青春记忆中丰富且热烈的情感体验,写下了这些关于青年一代的故事。我与作者是同一代的人,所以书中所写的每一个故事,每一种感受,好似真真切切的就在身边,发生过,经历着。
书中令我最印象深刻的故事有两篇,《再见,那些你想成为鲸鱼的日子》和《我最好朋友的婚礼》。第一篇作者用少见的第二人称的称谓,站在对立面,描写了作者从小到大的梦想、朋友、恋情、转变、亲人...在时间的长河中,我们会遇见很多,得到很多,也会抛弃很多,错过很多。那些儿时的梦和年少的心。
第二篇之所以令我印象深刻,是因为恋爱时从最亲密的朋友到分手时变成最熟悉的陌生人的那个过程和感受真的令我感同身受。书中写到他们甚至强迫自己每晚的十一点到十二点必须和对方煲电话粥,想用这个办法挽救我们岌岌可危的爱情。可是第一天,两人聊了十分钟就觉得没什么好说的了。第二天借着美国大选勉强聊了三十五分钟。第三天晚上快十一点的时候,作者为这个约定而感到后悔,便发短信说自己太忙电话取消吧,男朋友同样也回复工作太忙。而这个“忙”却成为了他俩最后的一点默契了。我想,在爱情里,这可能是每对情侣都会遇到的瓶颈。这也正好戳中了自己的那段感情。我俩在大学同级不同系,因为共同热爱排球经常在校队一起训练而走到了一起。我们一起训练了两年,每天在沙排场风吹日晒,训练结束后大家一起吃饭。慢慢的成为了一种习惯。我俩又是男女队的队长,大家都觉得我们在一起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在老师和同学的推波助澜之下,第二年在鄂尔多斯比赛的时候,我们在一起了。大四的时候因为实习的原因,我俩一个在外地,一个在学校,一整个学期只见了一次面。要分手时的那段时间我们也坚持每天要在微信上聊天,第一天半小时,第二天十几分钟,第三天...第四天...直到无话可说。分手后的再一次见面,是在学校排球比赛聚会的时候,晚上回宿舍的时候他和我说想要复合,我没有答应。就这样,我们毕业了。毕业后他去了昆明工作,前段时间给我拍了那里矮矮的白云和青山碧水,很美,也很凄凉。他说在那里很悠闲,工作很轻松,但生活过的也很空虚。这次两个最熟悉的陌生人之间的对话,比之前的任何一次都要长。就像作者所说,“或许执著于爱情的唯一理由,就是为了让自己不那么快变老。为了不那么快变老,即便爱是再微小再渺茫的希望,你也要伸手去抓,哪怕只有那一点点的亮光。”作者的文笔没有太华丽,只是淡淡的叙述自己的故事,叙述青春的回忆,这恰恰是最打动我们地方,因为我们曾如此的相似。
有的书,给高分,并不是说它真的写的十全十美,是因为书中的文字、感情、故事触动了我们的内心,引起了共鸣。我们常说,你独自深情,只不过是在演独角戏,你以为你感动了全世界,其实到最后,你却只感动了你自己。但那就足够了。因为被戳中的,始终都只有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