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关于父亲的信》是一部由库特·库恩尼执导,Kurt Kuenne主演的一部纪录片 / 犯罪 / 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一封关于父亲的信》影评(一):政治正确害死人
一般来说西方国家的左棍和右棍一样被体制限制着,危害可以被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但如果司法内部玩政治正确的左棍多了一样不是什么好事。
看完电影气坏了。上次这种感觉是看完changeling。一左一右,代价都是人命。
《一封关于父亲的信》影评(二):还是被泪弹击倒了
一区发了碟但没人D,只好下载看了
mininova种子很多,英文字幕也找得到
片子不见得拍得有多好,但这故事,和故事中所蕴含的情感实在太浓烈了,我哭了,还不止一次
别看任何剧透,如果你不能被片中某些人打动,那真的是铁石心肠了
对司法制度的质疑力度堪比the thin blue line
《一封关于父亲的信》影评(三):故事是很感人的,但不觉得电影的拍摄有什么好的.
整个事件是轰动的,就如Zachary的祖父写的书4周内销售一空一样,一切的一切都是源于这个令人震惊的案件,而真正触动人心的东西是祖父祖母对儿子/对孙子的爱,还有对Sherly行为的愤怒,对加拿大New Foundland地区司法制度的质疑。
导演Kurt以家庭录像的方式拍摄,或许对这件家庭内案件的描述有一些帮助,但总的感觉还是粗糙了一些,特别是对法庭及其司法等的描述手法不是很到位,片中也几次把自己拍摄入这部纪录片,特别是片尾的"Love, Kurt"几个字,多少有些画蛇添足的感觉。
《一封关于父亲的信》影评(四):Dear Zachary
沉重且感人,沉重因为揭露了人性的恶,作为同类,有点惭愧,感人因为在悲剧之后感受到了人性的善,不活着又怎么能感知到这些美好呢。首先,导演召集了所有与Andrew生活有关的人,绕了一圈世界,为的就是让Zachary在长大后的某一天可以知道how great his father is,这个行为真的太戳了!果然善良的人就会被善良的朋友包围。David&Kate令人敬佩,两个人肩靠着肩,坐在沙发上,讲述一路的故事,散发着resilence的光芒,我放佛看见他们两互相搀扶行走在正在下大雪的某个纽芬兰的小镇的样子;导演用他们作为real life examples教会了我如何deal with traumas. 我相信每个制度的推进的背后都有类似令人唏嘘,易让人忽略的故事,所以能把它记录下来(比如本片所涉及到的引渡法),历史意义及教育意义也值得大书特书。纪录片的整个结构清晰,每个章节都有清晰的purpose,该叙述叙述,该抒情抒情,该转折转折,观感非常好,不得不承认,具备一篇优秀的文书的所有特质。
《一封关于父亲的信》影评(五):《一封关于父亲的信》:影像的力量
很久没有看到让我激动的影片了,直到今天晚上,看完《一封关于父亲的信》。
这部纪录片的作者科特拍这部影片的初衷,是想在自己的发小安德鲁意外被害,而杀他的凶手雪莉却逍遥法外时,为他的遗腹子扎科瑞,用纪录片的方式写一封信,来介绍他的父亲,挽留那不断弥散的记忆。但是,在拍摄的过程中,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凶手雪莉,也就是扎科瑞的母亲,却带着孩子一起自杀了。
雪莉,这个魔鬼,不仅杀死了安德鲁,还杀死了他的遗腹子,作为安德鲁的父母,其中无尽的悲伤可想而知,他们并没有仅仅停留在悲伤中,而是把这种悲愤转化为对法律体系的控诉与揭发,如果不是加拿大政府的失职,作为杀人凶手的雪莉,怎么会逍遥法外?怎么会在被引渡起诉的情况下还能两次保释,并且分文未出?赖昌星之所以选择加拿大作为逃逸之地,大概也正因为此。安德鲁的父母凯特和大卫,以自身赢弱之力,对抗整个巨大的政府体系,以数年之功,出版了《与魔鬼共舞》,立刻成为在社会上具有巨大影响力的畅销书。加拿大的整个司法体系虽然并未因此而发生质变,但却遭受到了重创。这部纪录片,从缅怀到悲愤的控诉,也成为对抗体质的力量。
纪录片不仅仅是历史的记录,还是一种力量。在这部纪录片中,我们看到了影像的力量。
《一封关于父亲的信》影评(六):愤怒
这是第一个能够让我代入感情的纪录片,之前无论如何都感觉有一种与受害者的距离感,无法真正的身临其境来体会他们。当然,我确实没有真正体会过kate和david所经历的---这种折磨应该是现实生活中与地狱之火最相近的吧。换做是我,或者说大多数人,应该早就放弃了吧。能够为了多见孙子一眼,忍受和杀害自己儿子的恶魔共处一室,还得任他摆弄,最后不仅仅没有讨回公道,失去的不仅仅的最爱的两个人,更是因为心底明白shirley再一次战胜了,彻底击溃了他们。我真的很崩溃,也哭了。我无法想象bagbys夫妻是多么坚强,为什么这么善良正直的两个人,这么无辜的两个人受到一而再再而三的酷刑,为什么最后反而是杀人犯,人间恶魔的胜利???为什么???看完我真的很愤怒,不仅仅是法制体系,这案件里有多少人有机会挽回zachary生命的机会,但是选择无作非为亦或是转过头去帮助恶人?居然还敢说一个杀人犯既然是目标性犯罪那就可以杀完人继续在大街上闲逛,对社会无害?我真的无语,我真的很愤怒,zachary才一岁,就要因为这些人的冷眼相待失去生命,kate和david明明为了正义和孙子放下一切去拼搏,换来的却是这个?为什么啊...凭什么啊,我真的很愤怒也很难过。这部纪录片好就好在导演代入自身情感的同时,这些感情都很真很纯正的传达到了观众耳目中。当然了,故事叙述能力也很棒很简洁,但处处留下的悬念也能让观众一直跟进纪录片剧情的发展。看完dear zachary,虽然最大的感情是愤怒,但是我也开始怀念andrew了,尽管我从来没见过他。这就是真正的情感代入吸收并且从中思考,也是所以纪录片想达成的目的吧。Dear Zachary做到了,真心希望大家都去看。
《一封关于父亲的信》影评(七):Dear Zachary: A letter to a son about his father
代入Andrew和其家人的视角去看,当一个可爱的小婴儿在下一秒被宣布死亡时,莫名泪点,看到他的亲人好友回忆着过去时光,一个人的死亡可以让人想起他所有的好。有趣的点是:因为没有直接采访到Shirley,她的心理医生还有司法机关的工作人员,画面全部采用人物静态图制成嘴巴上下开合的动图,像一个木偶一般念着他们在司法判定文件里书写的词。
纪录片节奏紧凑,从Andrew的角度出发跟着故事线走,很容易被几次反转带动情绪,但是我作为一个旁观者,仍然觉得云里雾里,对事件的了解是有一方的说辞,再设想下,假设Andrew会对Shirley进行精神乃至身体上的凌辱攻击,这时候孕妇Shirley(我有些记不清Zachary是在母亲入狱前还是入狱后出生的)忍受不了自己亲身骨肉的父亲对自己的抛弃,冲动之下射杀了他,那么这时候我认为司法机关释放Shirley以方便她照看还需要哺乳的婴儿,我认为是处于情理之中的,Zachary爷爷奶奶每周三次探视还有周围人的指指点点是否加重了Shirley的病情,使得她的产后抑郁恶化,极端到选择和自己的孩子一同离开人世?
整个纪录片让我有了许多疑问,司法系统到底算是谨慎小心执行还是过于拖延敷衍了事?司法作为第三方到底要怎么样做才能做到公正且有效率?保释Shirley是否因为她是新生儿的母亲,是否考虑到她还有三个孩子需要照顾?其实我对Shirley那天早上的杀人动机和她在外人眼里疯疯癫癫的性格很好奇?她和Andrew是怎么走到一起的?为什么会情感破裂?为什么她要选择杀了他?我很想听听她的三个孩子怎么评价她的?她是个抚养他们长大的好妈妈抑或是Zachary爷爷奶奶口里不负责任的女人?
哎,作为一个非当事人,我知道结局是悲惨的,但我实在不知道这到底算是司法机关的错,还是说因为现实情况太复杂,按照法律法规走,也有可能造成这样的悲剧。
《一封关于父亲的信》影评(八):宽容的代价:隔着大洋的两个悲剧
广州番禺警方今天(1月19日)通报: 1月18日14时许,女孩陈某(女,11岁,番禺人)在上学途中失踪。当晚21时50分许,番禺警方在石壁街韦涌村广明高速高架桥底发现陈某尸体,死因有可疑。案件发生后,番禺警方立即成立专案组展开侦查。经过10小时的奋战,专案组民警于1月19日上午11时许,在番禺区石壁街韦涌村将犯罪嫌疑人韦某 (男,19岁,广西人)抓获归案。
据嫌疑人韦某交代:18日13时50分许,其骑自行车途经韦涌村广明高速桥底时,见被害人陈某独自一人行走,便起了歹心,捂住被害人的口鼻拖到桥底的偏僻处实施了性侵,后将陈某杀害并逃离现场。
经警方核查,嫌疑人韦某曾于2010年在其家乡掐死一名男孩,因作案时年龄未满14周岁依法不负刑事责任;2011年,其在家乡又因持刀伤害小女孩被判刑6年。2015年11月,韦某减刑释放后来到广州市番禺区,至案发前无业。
目前,嫌疑人韦某已被番禺警方依法刑事拘留,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广州日报记者张丹羊 通讯员番警讯、龚宣摄影报道)
新浪新闻
这部片子已经让我心都碎了,马上又看到这条新闻,我又睡不着了……震惊,痛心,难以言表……
片中的那个魔鬼,警方抓到了她却关不住她。7万5千美元,就是保释杀人嫌犯需要的金额(而事实上魔鬼连这一笔钱都没付)。回到中国的这个案子,难以想象这个造成一死一伤的恶徒是如何获得减刑的——或许也不是那么难以想象,因为减刑假释本来就是惯例,真正刑满才出狱的可能反而是少数。制度对犯罪者的宽容,付出的是人命的代价,这代价实在太过沉重了……不过从去年开始减刑假释有收紧的迹象,这是件好事。
我是并且仍将会是坚定的死刑支持者,至少在真正的无减刑假释的终身监禁在我国实行之前。
至少这次,这个19岁的渣滓该下地狱了。
又:跟一位法官聊天时,他提出一个很尖锐的问题:当加害者和被害者都是未成年人时,未成年人保护法到底保护谁?
《一封关于父亲的信》影评(九):影像给了我真实的震撼
被一个纪录片感动到飙泪。
镜头是粗糙的,没有什么音效。剪辑的很好,看起来一点不枯燥。
故事越到后面越让人落泪。没有煽情,只是因为太真实,真实到我们无法忽略这样的事情的确发生过而且以后也许以其他的形式继续发生。而我们可以做的,只能努力的去改变一点点。
导演摄影编剧--科特。为他的好朋友,横死的安德鲁拍了一本纪念短片。就如同结婚时候我们总是拍个新人如何相识相恋给来宾们欣赏一样。安德鲁是被他的女友雪莉枪杀的。事后,虽然警方立刻锁定了目标,依然被雪莉出逃到了加拿大。在和加拿大政府交涉的过程中,雪莉生下了个儿子,安德鲁的。虽然有安德鲁的父母全力争取扎克瑞的抚养权,政府就是任由雪莉逍遥法外抚养孩子。直到,扎克瑞一岁多一点的时候,被雪莉杀死了。雪莉死不死的最后已经无关紧要,而且最后的时候,她自己对生活失去了信心,选择了自杀。问题是她死之前,有足够的时间带走可爱的扎克瑞。
电影一直用大量的资料,有安德鲁的亲人,朋友,同事,同学,律师;相关办事人员等的问答;警方记录,调查;法律文件,新闻资料等等,告诉观众一个事实。
雪莉犯下的杀人罪证据确凿。而她杀死的安德鲁是一个相当有人缘,热爱自己工作的,前途一片大好的青年医生。在安德鲁遇难后,他的父母,大卫和凯特踏上了艰难的惩凶之路。当得知雪莉怀着孙子的时候,两个老人更是倾注了毕生的热情去关心和照顾。怎奈纽芬兰的政府做事风格别致,虽然雪莉是个杀人犯,却既不引渡也不关进牢房,更重要的,孩子依然在雪莉的控制下。为此大卫和凯特备受折磨,却被迫与魔鬼共舞。怎奈天不遂人愿,雪莉终于下了毒手。看着可爱的小扎克瑞只能在照片里微笑,怎能让人不泪如雨下,而且明明是可以避免的悲剧。大卫和凯特再也无法沉默,事后,他们开始为更多的儿童大声疾呼,3年后,加拿大政府终于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并修改了相应的法律。悲剧已经铸成,但是也许可以避免以后再发生。
最后导演充满敬意的把这个电影献给了安德鲁的父母。他们把自己的孩子养育的很正直,他们对自己的孙子很尽职,他们更把爱给了更多的不幸的孩子。
这本历时数年的纪录片,起因是为一个襁褓中的孩子努力找寻父亲的痕迹。无奈孩子还没有来得及看,已经去天堂见父亲去了。而这个电影的立意也从一本充满友谊的怀念片转变成了一本更为深刻的电影。因为真实,所以我们无法改变结局。因为真实,所以被震撼了。居然,因为政策因为漠视,导致了另外一个生命的结束。而其中牵扯进去的人,没有一个为此事承担责任。(制度的缺陷,个人的确也无法承担这么大的后果)。作为一个普通人,一个正常的心理健全的普通人,有时候,应该怎样才能保护自己呢?面对一个国家机器的时候,我们显得如此渺小脆弱。每一次的进步都用上了一次乃至更多次的悲剧,我们大声疾呼,声音却如此微弱。
于是更加敬佩那些能够喊出自己声音的人!
把我渺小的尊敬
献给导演!
献给安德鲁的父母:大卫和凯特!
《一封关于父亲的信》影评(十):一个本来可以避免的悲剧
昨天在NETFLIX上在线看了一个纪录片,片名:Dear Zachary: A Letter to a Son About His Father。本来是只想看两眼的,没想到居然看下去了,看完了还很生气。
编导Kurt Kuenne长在硅谷附近,从小就喜欢拍电影,他有个童年的发小Andrew Bagby,矮矮胖胖的,经常在小电影里演个喜剧人物、被杀的蠢蛋什么的。Andrew是家里的独子,母亲是英国人。他从小立下大志,要上医学院,不过大学毕业的时候没被医学院录取。后来有一家医学院录取了他,但是在加拿大Newfoundland。那时Andrew已经有了一个未婚妻,但不知怎么的就分手了,后来他身边出现了另外一个女人。
那是个加拿大女人Sherley Turner,比他大十二岁,离了两次婚,有三个孩子,也是那所医学院的毕业生,早两年毕业。那时Andrew的老同学们都到了结婚的时候,他被邀请当伴郎,有时带着她有时她不请自来。在旁人看来,这个女人疯疯癫癫的,他们应该不是一类人。
A医学院毕业后回到美国,在宾州一个小城的一家医院实习,同时在一个诊所当家庭医生,他和同事的关系也不错。S则在IOWA州找到了工作。2001年11月3日的,A告诉其导师,他和S分手了,买飞机票把她送上了回爱州的飞机。两天后,导师接到A的电话,说S来了,早上五点到了A的住处。同事猜S是下了飞机就马不停蹄地开了九百多迈回来了,来者不善,既然分手了就最好不要见面,赶紧叫警察为是。导师还约他到晚上七点多的时候到会面。到了晚上九点多钟,A没露面,去找,不在家里(他住在诊所对面)。第二天A的尸体在医院和诊所之间的一个州立公园被发现了,身上中了五枪。
所有证据证明是S谋杀了A,但警方调查收集证据用了两个星期。就在这期间,S跑回了加拿大Newfoundland。令人惊异的是加拿大法庭让其被七万五美金保释了,其中她的心理医生出了六万五。
过了两个月,传来消息,S居然怀上了A的孩子。A的父母坐不住了,两人提前退休变卖家产来到了加拿大Newfoundland,一定要看到A的骨肉。
2000年7月,一个叫Zachary的男孩在父亲被其母谋杀八个月后诞生了。A的父母开始争夺抚养权,但S这个神经不稳定的杀人嫌疑犯居然掌握着抚养权,祖父母每周只能在第三方在场的情况下见到孩子几小时。后来S进了监狱,老头老太才有机会和孙子在一起,但只有短短的两个月。在小孩快到一岁生日的时候,S又给放出来了。
就在这时,Kurt Kuenne有了拍一部片子的念头,要让给儿其知道其老子的一切。他访问了A父母双方的家人和A的朋友同学同事,纪录了Zachary一岁生日的活动状况。也许是天然的情感联系,小孩更喜欢祖母而不是其母,这令S非常不满。
又过了一个月,消息传来,S带着孩子不见了。后来在海边发现了尸体,证明是S带着孩子投海自尽了。
一个无辜的孩子就这样死于司法制度的漏洞,在遵纪守法的前提下,A的父母得到这样的结果,自然不平则鸣。没有什么可失去的了,他们成了社会活动家,为向不合理的制度开战,有关儿童保护组织和法庭的责任人被撤职,心里医生被剥夺了执照,A的父亲去年还出版了一部畅销书Dance With Devil。但加拿大的保释条例还没有修改,一个杀人犯还可能自由地生活抚养儿童,进而给他机会继续作恶。
2006年有关调查报告出笼,S在和A交往之前就有过骚扰威胁恋人并自杀未遂的行为,被前恋人控告不可接近。她也多次向心理医生交待有自杀的倾向,但这些都被法庭和儿童保护组织忽略了。
另:在IMDB上此片评分高达8.7,不过在论坛上有人说,A也有问题,当初他急急忙忙地赶走S,是要急于和诊所里的一个女技术员约会。孩子的生日证明他和S的关系结束得过于匆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