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住!别插手!让孩子独立的自我管理课》是一本由[日]高取志津香 / 非盈利机构法人JAM网著作,九州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08.00元,页数:2018-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忍住!别插手!让孩子独立的自我管理课》读后感(一):作者心态值得学习
其中的建议不那么实际,反正有些措施我看书之前就用过,效果有限。但是作者的心态值得学习,不管怎么样,教育最大的目标是养成一个快乐的孩子,更要尊重孩子,这是任何教育的前提,身为一个中国家长,也被教育到了,学习。
以下为了混字数。
其中的建议不那么实际,反正有些措施我看书之前就用过,效果有限。但是作者的心态值得学习,不管怎么样,教育最大的目标是养成一个快乐的孩子,更要尊重孩子,这是任何教育的前提,身为一个中国家长,也被教育到了,学习。
《忍住!别插手!让孩子独立的自我管理课》读后感(二):新鲜感 是时间感知的秘密
有质量的陪伴,需要耐心和方法。
一面读一面在想,要是自己都能做到该多好啊!毕竟,时间是对天差地别的人唯一绝对公平的东西,富贵或贫穷,健康或疾病,都在时间里挣扎。
小时候时间很慢,因为世界很新鲜。小孩子的时间里只有现在,不念过去,不惧将来。
长大后时间快了,日复一日,匆匆忙忙。不是时间变了,而是我们对生活不再充满好奇。不接受新鲜事物是人衰老的标志,有时它被叫做固执。好奇心死了,人也就老了。
养育孩子,像是打造两个世界。一个是他的,他自己的宇宙。一个是我的,陪伴他我又重新活过了一次,看他小时候懵懵懂懂,像是看到自己!
《忍住!别插手!让孩子独立的自我管理课》读后感(三):忍住冲动的心,注入养育的爱。
看完其中之一,时间管理的,先写两句。
让孩子有时间意识
让孩子学会时间分配
让孩子有主动性
让孩子学会推进计划
分清主次。
最后,把“孩子”换成自己,试试。
补充
上一本说的是时间维度的管理,这一本说的是空间的管理。
有了时间感,有了空间感,孩子的掌控力进一步提升。
一个干净的空间对头脑思路的清晰性有一定帮助。
不过杂乱的空间可以增加创造力。
补充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三坨土(来自豆瓣)
来源:https://www.douban.com/note/728749670/
钱,很重要,也很危险。
既然这样,不如让孩子早一些接触,早一些了解,早一些实践。
在约束和自律的成长道路上,碰碰钉子也是正常的。
记住,父母永远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包括金钱上的。
《忍住!别插手!让孩子独立的自我管理课》读后感(四):学习管理资源,是我们人生中重要的课程
主题很好,包括时间、物品、金钱三个方面的管理,内文图文并茂,通俗易懂,便于操作。值得家长们入手,指导孩子,方便自己。
所谓自我管理,其实是管理我们生活中的各种资源,时间、物品、金钱都是资源的一种。除此之外,身体健康,精神享受,人际关系都是我们生活中重要的资源。
最基础的资源当然是身体和时间,哪怕是穷到一无所有,无亲无友自暴自弃的人,也可以拥有这两样东西,并以此为基础重建自己的生活。可以称作自身资源,内部资源或基础资源。
然后是精神享受和人际关系,对正常人来说,这两种资源最简单的版本(对自然和生活的欣赏,来自家庭成员的亲情)是不用花钱也不大费力的。可以称作精神资源或天赋资源。
物品和金钱,虽然大部分人都只嫌少,但生活必需的大家也都能满足。这两种资源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触手可及,以至于很多人把对它们的追求当做生活的第一要务。但归根结底,它们是外部资源,或者说是工具资源。
人人都喜欢资源丰盛,但若没有好的管理,一手好牌(好资源)也会打成烂摊子。优秀的自我管理,可以让人生变得明朗。
学习管理资源,是我们人生中重要的课程,也是作为父母,应该教授给孩子的生活技能。
《忍住!别插手!让孩子独立的自我管理课》读后感(五):转变说话方式,有效引导孩子管理时间
花了5小时读完其中的一本《合理安排时间》,虽然逻辑比较混乱,但书中仍讲了几个比较实用的时间管理工具和几个有关时间管理的方法步骤,个人认为其讲述最多的反而是沟通方式。这明明就是一本教大人如何说话的书,在引导孩子的过程中如何注意自己说话方式。
此处省略书中所阐述具体的说话方式,错误的说话方式,正确的说话方式书中都有,在此不剧透。
小孩也是一独立个体,需要一个成年人所需要的一切。生理需求,安全感,尊重与鼓励,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实现。
不是每一个成人,都具有好好说话的能力的,一个不能跟父母,爱人,领导,同事,朋友好好说话的人,想要心平气和的和小孩好好说话的可能性是极小的,但如果坚持于改变自己,把开始与和小孩好好说话作为一个新的征程,努力提高好好说话的能力,那么与其他人的人际关系,便也可以渐渐得到改善。
于自己,把这本书作为开始好好说话的启蒙书,定能让自己的说话能力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于宝贝,在说话方式强有力的推动下,你娃将接收并操作着“时间管理”这个工具,直至烂透于心,你帮你娃节省了那么多时间,也帮你娃提高了单位时间的使用质量和丰富度,你娃的人生不精彩都难。
每一本书都有其精彩,结合自己的生活,努力认真地寻找,定能给自己的某个方面加点亮彩。
《忍住!别插手!让孩子独立的自我管理课》读后感(六):培养孩子的动手整理能力
“怎么把玩具扔的到处都是?” “快把自己的东西收拾了!” “怎么搞的,那么乱!”…… 这些话熟悉不?也许就是日常生活中我们说过的话。如果父母是一份工作的话,应该是最辛苦的工作。对于这点,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和我有相同的想法。自从为人父母以后,感觉要做的事多了很多,身上的担子也重了好多。要教育孩子为人处世。可是,教育并不是只注重在大的方面,也应从小处着手,比如整理自己的物品这件事情。好多家长把应该是孩子做的事情大包大揽了。美其名曰:孩子太小或者让孩子有更多的时间学习。有些时候想让孩子帮忙,又怕孩子越帮越忙。在《忍住!别插手!让孩子独立的自我管理课》这套书里你就会知道,不管是时间管理、整理物品,还是正确的价值观,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离不开家长长期的坚持。 《整理好身边的物品》是《忍住!别插手!让孩子独立的自我管理课》中的第二本。本书共有四个章节,包括整理的规则、怎样分类才能好、需要父母思考的问题和行动起来吧四个部分。作者从各个方面谈论了从小教育孩子整理自己物品的重要性。可能有些家长会说:我们也每天让孩子整理好自己的东西,为什么收不到任何效果呢?作者就这个问题,也给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并列举出哪些话是应该说的,哪些话是不应该说的。这就涉及到沟通问题,本书的一大重点就是,让父母学会能够直达孩子心灵的沟通方法。良好的沟通才能让孩子动起来,父母在表达自己的要求时,不能直接用命令的语气。可以是具体的指示,也可以利用特定的时间点引导孩子参与,还可以通过问题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让孩子主动思考,主动参与到整理上来,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收获一种自己也能参与到整理物品的成就感。 知道了沟通的技巧,文中还给父母指出了整理应该先做什么功课,那就是分类。分类有很多种,作者列举了美国小朋友是如何分类的。给出了一系列的训练方法,让孩子把这些当做游戏进行,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每个年龄段都有不同的分类方法,不要以孩子太小为借口疏忽了整理方面的锻炼。当然,父母还要给孩子塑造一个便于收拾整理的环境。筐子,纸箱,几种塑料文具袋都是孩子整理的好帮手。 文中还有非常形象的图画,让复杂的事情简单化。只要坚持就会发现,原来整理也是孩子的强项。 让我们行动起来吧!
《忍住!别插手!让孩子独立的自我管理课》读后感(七):让孩子懂钱,才能懂自立
如何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如何赚钱,怎样控制欲望,这三个关键语不仅是《正确的金钱观》一书中的要点,更是父母们普遍关心却又难以着手的问题。从这一点来看,《忍住!别插手!让孩子独立的自我管理课》丛书似乎就是在帮助父母们解决育儿中“难啃的骨头”上来定位的,比如时间,比如整理,还有金钱。
不是催促,也不是批评,而是让孩子自己思考,然后主动去做。还有,要教会孩子具体的方法。这是作者在书中反复强调的观点。尤其对于生活在物质富裕时代的孩子们,“孩子们从来不需要自己掏钱买需要的东西,手里有了钱自然能买想要的东西”,倘若没有形成正确的金钱观,就很容易被金钱控制。
作者高取志津香借用了商业训练的概念,整理了由JAM网站收集的日本和美国的案例,列举了很多简单、有趣又实用的方法。毕竟,金钱不是取之不尽的。重视金钱教育,才能使孩子在物质和精神方面都能站立起来。
从压岁钱开始,引导孩子心存感激,作者在书中呈现的和孩子对谈的实录,细致平等的口吻,舒适自然。和钱有关的词汇表,将所有涉及金钱、投资、理财等等的术语以最浅显的方式一一呈现。让孩子从小就知道,金钱是需要交换而来的,没有不劳而获的所得。所以,就算一分钱也要珍惜。
当然,有一些免费物品,比如说街头免费派发的纸巾、供人免费拿取的杂志、免费的电话簿、以评论获得的免费物品等等,作者都在书中进行了一一解答。
“金钱教育,其实是品行教育”。在端正的价值观下,书中不带强烈道德评判的解释,蹲下来和孩子在同一个高度的对谈,对于孩子的疑惑和错误的解决,皆是娓娓道来,没有说教式的强行植入,格外入理入心。
钱都花在了什么地方?让孩子学习有计划地支配金钱。
钱能买到什么,钱买不到什么?让孩子知道钱的有限。
了解父母的工作,了解价格的变动,做家务是否给予报酬等等,书中都进行了认真的阐释。对于零花钱的问题,书中则用连续的篇幅给予了重点解决。
一个育儿话题,用一本书的篇幅掰开揉碎、层层剥笋,这样一种复杂性思维的教育理念和方式,的确值得我们好好思索认真借鉴。《正确的金钱观》对我们的启示绝不仅仅局限在金钱这一个点上,更是有关教育的一种思考、一种态度、一种路径。
《忍住!别插手!让孩子独立的自我管理课》读后感(八):培养正确的金钱观
财富的积聚只是一个方面,而财富的使用更是一门学问。面对这纷繁的世界,金钱可以让你丰衣足食,也可以使人变得贪得无厌,树立正确的金钱观要从孩子抓起,这也是为了孩子健康、积极地成长。
《忍住!别插手!让孩子独立的自我管理课》,作者是日本致力于儿童的培育和教育工作的高取志津香,其中正确的金钱观一书教会了家长如何从小培养孩子的金钱观。书中整理了由JAM网站收集的日本和美国的案例,列举了很多简单、有趣又实用的方法。是贪图富贵,挥金如土?还是只挣不花,做守财效?学会让金钱服务于自己,受到正确金钱价值观教育的孩子长大成人后才能对金钱抱有正常的心态,处理好人与金钱的关系。
本书让孩子懂得金钱的来之不易,学会合理分配,通过让孩子有偿做家务的方法,教导孩子正确的金钱观。涉及到三个方面,如何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如何赚钱,怎样控制欲望。
首先不要忌讳和孩子谈钱
当今社会,支付方式越来越多,在便捷的同时,用现金的几率大大减少,所以对金钱的概念越来越小,账目也稀里糊涂,等什么时候成为负数了,才恍然大悟。所以要有计划的支配金钱显得尤为重要。让孩子认识金钱,然后再谈如何去管理金钱。书中附录了一些和钱有关的词语,比如收入支出等等,我们要慢慢让孩子了解。
第二,钱不是万能的,也不是取之不尽的
告诉孩子钱不是万能的,世界上不是所有的东西用钱都可以买到,也不能用金钱来衡量人的价值,钱只是一个工具而已。钱和时间一样,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所以要学会对金钱的使用方法和获得方法。
第三,学会建立账本
这是一个很好的管钱方式,建立一个账本。这是一个很好的习惯,收入来源,每天的支出,这样会很好的清楚自己的钱花到哪里了,也能很好的计划下来如何花钱。形成这个习惯我想孩子的钱肯定不会成为负数啦。
第四,管理利用零花钱
每个孩子都应该有个储钱罐,比如压岁钱零花钱存到里面。给孩子零花钱要合理,不能没有缘由没有节制,让孩子觉得得到钱很容易。告诉孩子零花钱应该花在什么地方,不能乱花,当花钱的时候给予一定的建议,让孩子成为一个明智的消费者。
金钱教育,其实是品行教育,让我们行动起来,帮助孩子获得财富自由吧!
《忍住!别插手!让孩子独立的自我管理课》读后感(九):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记得我们小时候就读过关于收拾房间的故事,“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名句也深深引入脑海中。整理房间虽然是小事,但是要想成就大事不是就要从做好每一件小事开始吗?上学时书本文具乱放的小孩,别人都开始答题了,他还在找笔;工作时桌面杂乱的同事,需要一份资料的时候要等他翻箱倒柜地找半天。所以,整理房间要从小开始培养,我想很多妈妈也都知道这个道理。可是怎样让孩子主动整理物品,怎样让孩子整取收纳物品呢,我相信也是很多妈妈面临的难题。
在整理物品方面,我们要么一边催促孩子快点一边帮他整理,要么觉得孩子整理地不够正确干脆自己整理,《整理好身边的物品》这本书我觉得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范本。作者是日本的高取志津香,说实话对于日本作家并不太熟悉,但是日本收纳物品的本领着实让我佩服。比如前两年大火的《断舍离》系列就是针对我们成年人的收纳指南,而《整理好身边的物品》就是针对小朋友的收纳指南了。
这本书分为四章,我觉得主要就是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告诉孩子怎样分类,、进行科学的整理收纳,一个部分就是告诉父母应该怎样培养孩子整理的习惯。首先,从孩子的层面来说,我们大人要告诉孩子怎样进行分类,其实分类的知识在学校的时候老师也会教,比如相同类别、相同形状、相同材质的物品是一类,而整理房间的时候完全就可以将实际的课堂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哪些担心整理房间会耽误孩子学习的家长们完全可以放心,因为整理房间第一步就是让孩子在运用学习的知识。分类完毕之后就是讲物品放置到分类箱里,我们很多时候整理好物品之后就会忘记东西放在哪里了,在书中作者也给了很好的建议,比如整理箱上贴上标签,常用的物品要放在容易拿到的地方。其次,对于父母来说,我们在培养孩子整理物品的时候,一定不要急躁,更多的是引导孩子思考,参与到整理物品中来。如果孩子整理得很好的时候,积极地给予孩子鼓励和肯定。孩子成为整理小达人前,至少需要三个星期的时间,作为父母一定要花时间循序渐进地引导孩子,配合到孩子的成长进程。最后,就是父母和孩子一起行动起来,按照书中教的方法培养出一个整理房间的小达人。
我觉得对于学龄前的家庭特别适合这本书,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已经懂得分类,在学习、生活中也有了独立自主的意识,我们家长在这个时间段学会慢慢放手,让孩子自己整理物品,这样孩子进行后面的学习生涯中,才会养成良好的整理习惯,提高学习和生活的效率。
ttps://�ep*��z
《忍住!别插手!让孩子独立的自我管理课》读后感(十):指导孩子整理有诀窍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是我当下要学习的课题。《忍住!别插手,让孩子独立的自我管理课》这套书给我提供了不少启发。
其中,《整理好身边的物品》是这套书中的一本,关于整理,很多妈妈每天都在做,但是孩子未必,虽然妈妈们很希望孩子也能学会整理,但是偏偏很多孩子还没有养成清洁整理的好习惯,回到家,鞋子一脱、一踢,飞到老远;书架上的书拿出一本看了一半,丢在一旁或是随便塞在什么地方;吃完饭的碗更不用说,没有主动拿到厨房放在水槽里的习惯,而是就摊在桌上等妈妈来收拾;……看着家里这乱摊子,妈妈真是活活要被气死的节奏啊。这能怪谁呢?妈妈只怪自己没有一开始把孩子教育好。可是,明明天天念叨,为什么孩子还是闭耳不听?
《整理好身边的物品》这本书就是针对这些问题来指点妈妈们的。首先指导孩子整理时沟通要有诀窍。为什么有的妈妈叫孩子整理时,孩子不听,正是因为沟通方式不对,说的话孩子听不进去。别看孩子小,但也是不爱听指令的。所以,妈妈们在指导孩子整理时,不能直接用命令式的语气和含糊不清的指令,不如,换成有具体指示的话,要明确地表达出自己的意图,例如,要求孩子在什么时候进行整理等,恰当地向孩子传达自己的意愿,让孩子明白“整理”这件事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要做、要怎么做。
接下来,就是明确怎么做。整理,归根结底,就是分类、收纳。所以,在学习整理之前先学会分类。书中提供了一些分类方法,结合分类游戏、训练,可以帮助孩子找到适合自己的分类方法。针对不同的物品,有不同的分类技巧,也可一并从这本书中得到学习。比较小的孩子,在学习整理的时候,先从学习整理自己的玩具开始。前文提到有的妈妈后悔孩子小的时候没有及早养成整理的习惯,就是因为凡事总是为孩子代劳了,不舍得“差遣”孩子,所以,孩子越大越不会整理。
“舍不得孩子套不到狼”、“懒娘养得勤快儿”,用在指导孩子学习整理这件事上是行得通的。当然,“懒娘”在指导孩子的时候也是有诀窍的,适当的提醒和合理的建议,都能让孩子事半功倍。书中写到,在整理前,要塑造一个易于整理的环境。例如,为需要整理的东西准备专用的箱子,也就是提供专门的场所或容器供那些分类整理的物品收纳放置。
整理是一件需要持之以恒去坚持的事,如果只是今天整理,明天就不整理了,那么,往往会前功尽弃,只有让它变成一件自然而然的习惯,保持整洁,才能让“整理”这件事越做越轻松。
作为父母,要不插手让孩子养成这样的好习惯,必须要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正确的榜样,才不致于自己喊破嗓。